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1116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2 修改文档格式.docx

XX

论文标题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论文标题Discussnaturedisaster

andliteraturesalvation

论文作者周苏德

论文作者zhousude

目录

内容摘要……………………………………………………(Ⅰ)

关键词………………………………………………………(Ⅱ)

正文目录……………………………………………………(Ⅲ)

注释………………………………………………………(Ⅳ)

参考文献……………………………………………………(Ⅴ)

后记(致谢)……………………………………………(Ⅵ)

论自然灾难与文学救治

----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难后的文学表现为中心

周苏德

内容摘要:

当今社会,自然灾难发生频繁,人类在大灾大难面前,从不退缩,表现出的是坚强、镇定、感动、有力,文学在大灾大难面前更是不能沉默和缺席的。

从自然灾难中衍生出来的灾难文学,出现了许多的作家和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尤以新闻报道、报告文学、诗歌和散文最为突出,表现出了时代性、激发性、感染性,它以更加坚强有力的文学力量推动抗震救灾,唤起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传统美德,更是抒发了大爱无疆、生命至上的崇高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

灾难文学的核心价值作用体现在鼓舞人心、激发力量、同舟共济,它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时性、阶段性、昙花一现,没有足够的文学土壤,缺乏生命力和持久力。

关键词:

灾难文学生命至上精神救赎核心价值生命力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中,由于自然现象的交替存在和自然界的规律,再加之近半个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自然灾难时有发生,当灾难发生时,文学以它特有的功能介入和表现,现以自然灾难发生时文学的回应与表现为中心作以论述。

一、当今社会自然灾难频发的社会现实。

地球是一个动态的星球,大自然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中存在着,加之自然界的规律,所以出现任何的自然灾难都会是正常的,世界上每年都在各地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自然灾难,这其中不免有人为造成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地球自然运行所造成的。

现实社会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因为重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虽然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和不堪重负,自然灾难发生频繁,大灾大难时常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难,其中也有许多震级在6.0级以下的地震,还有2008年春天的雨雪冰冻天气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难。

面对这些大灾大难,我们要有坚强的毅力、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把因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文学在自然灾难发生后以其强大的多样化功能介入和表现。

自然灾难虽然让我们在物质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产生的精神遗产是前所未有的,它激活了全民族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传统美德为内涵的爱的洪流,在大灾大难、人民的生命财产遇到危机和考验时,文学必须有担当意识和使命精神,在大灾大难面前不能沉默和缺席!

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通过新闻报道、报告文学、诗歌和散文等文学题材形式进行创作,从而激发灾区人民在自然灾难面前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在各个文学领域创作出了许多的优秀作品。

(一)自然灾难发生后的各种创作活动,有力地证明了“文学活着”、“文学有爱”、“文学有力”。

自然灾难发生后,很多的作家、诗人都积极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写文章或者作诗,表达我们心中对遇难同胞、灾区人民的一种精神支持。

灾难文学创作的兴起和作家们的创作活动,有力地证明了“文学活着”、“文学有爱”、“文学有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是值得信赖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出现了李春雷的《灾区之行是我人生永远的宝藏》、李鸣生的《用心灵贴近家乡受伤的土地》、魏丹的《生命的名字》、吕钦文的《地震让我们更懂得生命》、贺祥麟的《汶川大地震》、王蒙的《风中的五星红旗》、何建明的《不屈的山梁》和《红白镇上红白事……》、王剑冰的《废墟中的母亲》和《春来草自青—作于汶川地震后》、蒋蓝的《悲痛,是激活爱的动力》和《徒步就是走向希望》、郁葱的《灾难中永不言熄灭》、陈崎嵘的《向灾区前进》和《致哀,以共和国的名义》、杨雪的《百合花的哀悼》、红都的《生命的感动》、徐鲁的《活着就意味着一切》、陆天明的《我们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等一大批的作家和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一面是生命被大自然残暴埋没,一面是生命在大自然的肆虐中挺起。

是的,面对强大的自然威力,人是渺小的,生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

但在与灾难的抗争中,人又是伟大的,有着不屈的意志、顽强的精神,生命的名字是大爱!

这大爱环绕的拯救与人性的光辉聚合着,最终将完成对痛的超越与升华,完成生命的涅槃。

是的,我们都需要用人间最伟大最崇高最温暖最无私的爱一点点弥合地震的创伤。

”[1],这段散文深刻地阐述了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巨大伤害,人的生命甚至一切都在一瞬间被剥夺被侵害,显得那么地渺小,不堪一击,然而人的精神又是伟大的,有着坚强的力量,在灾难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大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深沉的,也是最终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

自然灾难发生后,文学就是以这样的表现形式深层次积极介入的,并有力地证明了“文学活着”、“文学有爱”、“文学有力”。

(二)文学在灾难发生后以其特有的声音积极介入和表现。

在自然灾难发生后,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饱含的深情发出了文学的声音,为团结人民、激励人民、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抱负,唱响了全民一心救灾救难的主旋律,同时创作了大量感天动地的文学作品,使文学在人民群众遭遇大灾大难时发挥了极大的精神救赎作用。

“我们感受到了国殇的大哀,也感受到了五星红旗的大恸。

哀兵必胜,民气可用,人心如虹,多难兴邦!

让我们与五星红旗一起为我们遭受的痛苦与永久别离而热泪如注吧,它是我们的力量的积蓄,是新的跨越前的准备,也是对于生命、对于死难者的最大敬意和永远的怀念!

”[2],这段散文形象地表述了人民群众在遭受灾难时的情景,灾难虽然使我们痛苦与伤心,但是它却摧不垮我们民族的意志和精神,暗含着必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表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思想境界。

灾难后所涌现出的大量含血带泪的文学作品,像龙彼德的《同心圆》、李宝群的《写在汶川大地上》、王文杰的《生命之歌》、朱慵的《无声的路》、赵瑜、李杜的长篇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丘树宏的《真爱在人间》和《让我们的诗歌筑起一座新的汶川》、黄亚洲的《中国如此震动》和《为不相识的五万亲人》、曹纪祖的《大爱有声》、谭仲池的《大爱如海》和《我们都是一家人》、查干的《哀鸽》、《人性的光芒》、《来自天堂的回声——深切怀念远在天堂的孩子们》和《冰雪战歌》、李瑛的《冰雪中国》等一系列的作家和灾难文学作品,不但促进了包括灾难文学在内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而且丰富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灾难后所呈现出的悲壮而阳刚的文学景观,不仅是一个民族永久的文化记忆,而且成为一个国家进步的精神动力,从而激活了全民族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灾难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情感。

灾难文学是人类从一场自然浩劫中夺取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体现着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民族大灾大难之际所表现出的良知、责任、勇气和大爱的文学悲悯情怀和精神的救赎行动。

他们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一)灾难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生命与大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情感。

自然灾难留给我们最大的文学成果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命至上,不再用那么抽象的人民的概念来代替活生生的生命。

“生命诚可贵,世界上什么最宝贵?

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且极其短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生为昼夜’,即使长寿百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短短一瞬。

灾难带给我们太多的悲伤,太多的感动,令我们流下了太多的泪水,心灵受到从来没有过的巨大震撼。

悲情彻骨,伤痛剜心;

关怀无限,大爱无疆。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懂得了生命。

‘疾风知劲草,风雨见真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灾难面前生命之力的巨大伟岸,看到生命之光的耀眼靓丽。

”[3]通过这段散文所阐述的关于生命的哲理和生命的价值,我们为平凡而又高贵的生命而感动而讴歌,生命的永恒,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坚韧,生命的渺小,生命的伟大……都在山崩地裂的劫难中呈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虽然生命在灾难面前非常脆弱,显得很渺小,但是,生命是坚强的,精神实质是伟大的,面对灾难时坚强的生命精神是一种力量和赞美,是要鼓舞人心、顽强拼搏,给人们的内心提供一种光明,一种热力。

我们懂得,生命永远要坚强。

惟有坚强才会使生命的血肉肌理充满伟力,惟有坚强才会使生命的精神意志创造奇迹。

“大灾无情人有情,/用爱心传递暖情,/用爱和生命相拥,/我们的明天如花姹紫嫣红,/大灾无情人有情,/用生命托举生命,/用爱和生命牵手,/我们有压不垮的脊梁坚挺。

”[4],这段诗歌形象地表述了大爱与生命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有了大爱才能托举起生命的奇迹,有了生命才有大爱的延续和发扬,坚强的意志是战胜一切自然灾难的首要前提,而坚强的意志需要大爱去凝聚、去启发,只要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有大爱的影子和空间,那我们就一定能筑起生命的脊梁。

“有一种意志,/叫坚强,/几天几夜,/在废墟与瓦砾间,/搜寻每一处生命的迹象,/于是整个灾区,∕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有一种信念,/叫希望,/灾难可以毁掉我们的家园,/却夺不走我们对幸福的向往,/我们众志成城,/再一次挺起民族的脊梁。

”[5],这段诗歌阐述了灾区救援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认真搜寻每一处生命迹象,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和亮点,我们看到,个体生命是脆弱的,不但要关注人的肉体生命,更要尊重人的精神生命,然而,温软的人性、崇高的爱心,它们张扬起的生命之躯却是壮怀激烈、无比坚强,我们看到,一个人生命单薄乏力,但生命的血脉相通,血浓于水,无数生命团结在一起,个体生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就能众志成城、力拔山河,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大爱,体味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以人为本,最要紧的是以保障人的生命为根本,要关爱他人,善待生命,托尔斯泰说:

“生命是人的光。

”灾难中不屈的广大人民,抗震救灾中无数的英雄已经昭示我们:

真的生命,活的生命,高贵的壮美的生命,要永远放出绚丽的光芒。

(二)灾难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同舟共济的思想情感。

大量的灾难文学作品中都存在感动和激发的思想内容,围绕感动和激发这个主题创作的灾难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舞人心、激发斗志、风雨同舟的作用。

“感动是一种氛围,套用一个时髦的字眼,也可以称之为‘场’。

在这个‘场’中,在这种令人感动的氛围中,人的心灵能够净化,人的精神可以升华。

最使人感动的还是对于生命的珍重,对于民生的关切,历史的感动,将让我们永远铭记。

”[6],这段散文深刻地阐述了感动这个词内部存在的巨大力量,它能通过情绪的感染来激发更强的战斗力,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能激发起最广大人群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我们万众一心!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这个从苦难深处,/走来的民族,/相信自己的信仰,/因此比任何人,/都更懂得生命!

/他们必将从灾难中,/找到明天和未来。

”[7],这段诗歌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发出信心与斗志,告诉人们在自然灾难面前要坚强、有力量,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坚强意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斗志一定会迎来最终的胜利。

(三)灾难文学作品中以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传统美德为思想内涵的精神实质。

灾难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以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传统美德为思想内涵的精神实质,我们的民族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尤其在自然灾难发生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歌唱大街上的连日募捐,/包括台北,/包括香港,/包括澳门,/我歌唱卧室里的不停的眼泪,/这是真正的失声痛哭,/为不相识的五万亲人,/我要歌唱中国的城市,/那么多的志愿者,/挤满了车站和机场,/我要歌唱城市里所有的医院,/那里的医生正在收拾行装辞别家人,/中国的城市全部沸腾,/我要歌唱城市里的每一种表情,/每一种生动的表情,/都在叙述,/中华民族的灵魂。

”[8],“恰是一个鼓槌敲响,/十三亿颗心的鼓面,/用宝贵的血,/用火热的泪,/用嘶哑的嗓,/用一生的爱,/用国家的命,/用民族的魂,/从陆上,/天上,/火中,/水中,/日里,/梦里,/一圈又一圈的回声波,/迅疾地向汶川收拢,/凝聚成一个同心圆,/让世界再一次惊呼吧!

/中国,/经得起任何考验。

”[9],这两段诗歌形象地表述了自然灾难发生后,我们的同胞们义不容辞地奔赴到救灾第一线,无论是从各处进行募捐,还是从陆上、天上、火中、水中、日里、梦里进行救援,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救援,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多么强大的灾难,我们的同胞都不离不弃,我们的民族都凝聚在一起,为灾区人民祈祷,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与他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难的坚强信心和坚定意志。

四、大量的灾难文学作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精神实质。

(一)许多诗歌作品即发性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自然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其破坏性巨大,顷刻间天崩地塌,在这样的环境下,作家容易产生激发性和感触性,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作品来。

灾难使很多作者都把注意力转移到灾难报告文学上,文学创作的风格变化了,当灾难侵蚀心灵,诗歌却再次成为抒发心灵的最好方式,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有关灾难的所有文体中,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原因,有人说灾难诗歌的热潮,应该缘于网络,让更多人参与写作成了可能,文学与诗歌高潮出现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是灾难后人们萌动出的真情。

“即使命运让我先期向你告别,/而你,/也一定要为我活到老年,/活着,/就意味着一切,/这一刻,/让我们共同分担,/无论是生死,/还是悲欢,/你的回忆,/将为我们的一生作证,/我们曾经幸福过,/因为有彼此的真情相伴。

”[10],这段诗歌就用真切的感情来表达主题思想,是即发性的,一气呵成的,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把自然灾难刻画得恰如其分,运用思想情感的波动起伏连贯起来,深层次表达诗歌的主旨意象。

“我知道这不是诗句,/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诗句,/能够表达ʻ灾难ʼ和ʻ温暖ʼ,/这两个绝然不同的词汇的内涵,/我相信许多许多的人,/会终生记住汶川这个名字,/我相信人们会记住它的灾难和苦难,/也会看到曙色带给他的每一个早晨!

/灾难中,/汶川活着!

/并且,/永不言熄灭!

”[11],这段诗歌把自然灾难同人性的温暖联系起来展开想象,运用丰富的思想感情,将灾难的描写用深层的思想情感借以表达,充分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团结、互助、温暖,这样的真爱,是我们民族在灾难中大德大爱的传承,对于这种大爱的光芒,我深深感到一种生命属性的路。

(二)灾难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强的“以人为本”理念。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

”古代执政者深谙此理。

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也很实用,自然灾难留给我们最大的文学成果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命至上。

“现在,我分明看到了在人类生存的每个角落,都铺满了一条阳光的路。

我们心灵的阳光,在人世间,已经编成了一个芬芳的花环;

我们温情的线路,已经把每个炎黄子孙都系在了一起。

以人为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没有了人一切都是空谈,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真爱,无须言语,已与世同在,万古长青,不止在灾难面前,会在每一时、每一刻,像弹奏的琴弦,在心灵的深处,永远鸣响。

”[12],这段散文深刻地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对灾难,信心和勇气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和源泉,在救灾斗争中不断得到激发和磨砺,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更使灾区人民凝聚起了磐石般的信心和决心,这种理念、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

五、灾难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一)通过写实描写来激发战胜各种自然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大量的灾难文学作品,无论是新闻报道与报告文学,还是诗歌与散文,都注重现实描写这一写实特点,从这个角度上说,自然灾难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写实这个最大的特点,通过写实描写来报道最真实的一面,同时让广大人民看到灾难造成的真实场景,从而触发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作家江宛柳的报告文学《英雄唐家山》讲述了一个最真实最生动的救援事迹,武警水电部队排除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最终战胜灾难的事件。

写实描写的文学作品为何表现冷清,原因何在,可能是因为过度地强调了直接的现场报道,过多地强调了现实政治宣传的功能,而忽略了真正从文学历史的角度去表现对象所造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写实作品都遭冷清,赵瑜、李杜的长篇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凸现出来,就是因为赵瑜、李杜的作品荡去了直接功利宣传的目的,是真正从现实、从底层、从民间的角度对事实,对人们自觉精神情感的生动文学描写,这样的作品,是和灾难文学的文脉相沟通的。

(二)很多作品语言精练,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很多的灾难文学作品在创作方面都融入了大量的文学艺术,有着各自的特色,艺术表现力较强,灾难后的文学作品侧重强化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及作用。

“你飞越万重关山心急如焚,/一腔热血化长虹,/面对大地的哭泣,/倾听生命的呼喊,/生死相依共渡危险难关,/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山高高,/水长长,/天崩地裂无所惧,/大爱如海铸英雄。

”[13],这段诗歌艺术表现力强,语言生动精练,诗中连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主旨,一环扣一环,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简练有力地将诗歌的中心意象和主旨表现出来。

“草为我做出了典范,这是生命的典范。

生命来自真实,真实来自自然,就像石头下面的草,沙漠中的草。

生命有时是需要坚毅的,有时是需要屈辱的,有时是需要等待的,最后的勃发就是信念的勃发。

草的道理也告诉我,有坎坷就会有通达,有甘苦就会有甜蜜,有暗夜就会有黎明,有寒冬就会有春风。

李白曾说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话,那就是说草的。

一些草死了,一些草又会生长出来,一些草看似死了,春天的风又会使它发出新绿。

”[14],这段散文以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自然灾难的实质表现,运用强烈的对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使散文得以表现中心思想和主题内容,其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富有色彩,脉络清晰,感染力强,容易使文章的艺术特色较好地表现出来。

六、灾难文学的核心价值作用与存在的局限性。

自然灾难中衍生出的灾难文学作品在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抚慰伤痛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人们对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同和认可。

灾难文学的核心价值就是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抚慰伤痛,灾难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创作了诸多新鲜的艺术审美经验,总结成就和经验,分析得失和存在的问题,将对今后灾难题材的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将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

文学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些灾难文学创作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更为深切的人文关怀,我们从文学中感知了生命,得到了力量,提振了信心。

广大作家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和饱含激情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精神意志,抚慰了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弘扬了伟大的救灾精神,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促进了文学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灾难题材的创作有更为坚实厚重的收获,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相当的提高。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很多作品还缺乏提炼,缺乏深入和发现,缺乏文学的品相,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写作题材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就像很多诗歌只有诗情、没有诗意,很多报告文学只有报告、没有文学,只是一时性的、昙花一现的,缺乏生命力和持久力。

譬如说,在灾难发生的瞬间,最先觉醒过来的,就是诗歌这个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伙伴,借助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个最现代的媒介,传播得更为迅捷、广泛,古老的诗歌又获得了新生,但是,很多诗歌都只有诗情、没有诗意,缺乏诗歌的主旨意象。

突发的事件让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很多外在的事情上面,深入进去的还是比较少,只停留在外表暂时的现象上是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我们需要那种有深度的、有力量感的、能够给我们精神财富的东西。

但是不能回避的是,很多作品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还不够,灾难文学是一个很大、很丰富值得挖掘的富矿,作家如何把视野放大、立足点放高,不排除使用更高的艺术表现和艺术价值,为全人类展现一种全新的灾难文学。

注释:

[1]魏丹《生命的名字》文艺报2008年07月15日

[2]王蒙《风中的五星红旗》人民日报2008年06月03日

[3]吕钦文《地震让我们更懂得生命》人民日报2008年07月06日

[4]陈光林《希望(外一首)》人民日报2008年06月30日

[5]东方星雨《脊梁》天津日报2008年06月26日

[6]宋志坚《铭记感动》人民日报2008年06月10日

[7]刘希涛《我们万众一心》解放日报2008年06月03日

[8]黄亚洲《为不相识的五万亲人》文艺报2008年05月27日

[9]龙彼德《同心圆》浙江日报2008年06月09日

[10]徐鲁《活着就意味着一切》湖北日报2008年06月19日

[11]郁葱《灾难中永不言熄灭》河北日报2008年06月26日

[12]朱慵《无声的路》文艺报2008年06月23日 

[13]谭仲池《大爱如海》文艺报2008年06月03日

[14]王剑冰《春来草自青——作于汶川地震后》2008年06月10日

参考文献:

[1]李鸣生《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震中在人心》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

[2]李春雷《2011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特殊党费》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后记

当校对完论文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的心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尽管我并不感到它的圆满,但我且享受这份喜悦之情吧。

写作过程中,一度处于紧张惶恐的状态之中,总感到自己的粗陋与肤浅,感到思维的不甚严密和语言的贫乏无力。

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尊敬的郭茂全教授,是他的指引与鼓励让我摆脱了恐惧,克服了畏难情绪,树立了信心和勇气,使我得以战胜前行中的一个个困难!

如果没有指导老师,我的论文完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师从郭老师,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郭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严肃而又平易近人的外表下有一颗对学生负责的炽热的心。

衷心感谢郭老师在论文的开题与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启迪与指导,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染俗流的学者风骨、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深深地感染了我,为我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好友陈毅、弟弟周振德、妻子薛银花等在论文写作和日常生活中也给予了我极大地帮助与支持,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回顾六年多的自考生涯,我心中百感交集、感慨万千,自从2005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