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传统文化《三字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年级上传统文化《三字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传统文化《三字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难点
教法
讲授法、实践法
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情感。
二、出示原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经既明,方读子。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3.齐读意思。
4.教师范读。
5、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三、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5.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6.运用各种方式练读。
(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
7.指名学生诵读。
8、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读背诵课文。
第2周第2课(章、单元)第2节第2课时年月日
新授课
2、理解“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句子意思。
体会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一、
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理解意思:
经子通,读诸史。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三、教师指导朗读。
9、学习小故事。
2、与家长交流诵读课文
第3周第3课(章、单元)第3节第3课时年月日
2、理解“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3、懂得做人的本性是什么,该怎样做。
4、懂得知识的重要与正确的学习方法
懂得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养不教,父之过。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第4周第4课(章、单元)第4节第4课时年月日
2、理解“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3、懂得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懂得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知道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一
、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5周第5课(章、单元)第5节第5课时年月日
2、理解“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3、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
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
香九龄,能温席。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
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6课时年月日
2、理解“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体会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一而十,十而百。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齐读意思。
▪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次师傅交代他的事,总是一拖再拖,然后草率的完成。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
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
▪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
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7课时年月日
2、理解“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了解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
曰春夏,曰秋冬。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 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
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
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
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8课时年月日
2、理解“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知道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
曰仁义,礼智信。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9课时年月日
2、理解“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懂得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马牛羊,鸡犬豕。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故事]
▪在中国民间,有个关于嗅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乡下人,成天好吃懒做,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吃甜食,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甜的,他都喜欢吃。
▪他有一个很灵敏的鼻子,专门用来嗅甜味的,就算是掉了一小颗的糖,他也能用鼻子把它找到。
▪他的妻子见他田也不耕,工也不做,生活就成问题了,便要他出去学些技能回来。
▪这个爱吃甜食的人,听了妻子的话,之后乖乖出门去了。
在路上,他看见一只白鹅掉进泥巴坑里,不久有一群人急急忙忙跑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