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992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2、实施阶段:

以平时的生字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种形式教学生字,加强学生识字训练,针对学生易错生字,研究并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巩固学生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014.11--2014.12)

3、总结阶段:

根据平日积累和研究的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开始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准备结题。

2015.01)

六、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三年级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初期,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调查分析法:

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行动研究法:

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

4、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

为了很好地研究本课题,我严格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进行探索和研究。

从对本班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开始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学生的识字现状,大致了解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书写习惯、识字方法等问题,并掌握了哪些类型的字学生易于出错,近而从多方面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解决的对策.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相应的取得了一些成果。

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研究过程。

(一)调查阶段

在准备阶段,我对我所任教的三年级53名学生,就学生现有识字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及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具体如下:

学习生字的兴趣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35人

16人

1人

所占本班比例

66﹪

30﹪

0.02﹪

是否能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字

不能

人数

46人

7人

86﹪

13﹪

有无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没有

40人

13人

所占本班比例

75﹪

24﹪

学生现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识字方法较为机械:

如反复书写、反复练习,数笔画,加一加、哪些字容易写错形近字、笔画较繁琐的字。

结论:

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是太高,班里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学生的识字方法较为机械,对于形近字,笔画较为繁琐的字容易写错.

(二)实施阶段——从多角度分析错别字的原因

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我积极动脑思考,认真研究,并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我总结出学生易错字的原因,具体如下:

1、查阅心理学书籍,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

我查阅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发现了小学生写错别字跟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

(1)从注意的角度说: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年龄越小,注意时间就越短,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

他更倾向于事先设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在这样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了。

(2)从感知的角度说:

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动不断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低。

也就是说,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

如自己的"

己"

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

已"

或"

巳"

又如辨别的"

辨"

写成"

辩"

(3)从迁移的角度说:

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是负迁移。

有些错别字的产生原因就是一种负迁移。

例如,教小学生学写汉字时先教会他们写"

戚"

"

成"

戏"

等以"

戈"

为部首的字来写。

这其实就先前的学习即以"

为部首的字的学习,对后继学习如学写"

贰"

武"

试"

等字的一种负迁移作用。

当然也可能出现后学习的字,对以前学的字产生一种干扰。

(4)从提取的角度说:

提取失败可能是失去了线索和线索错误所致。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提取失败理论,也被称为的"

舌尖现象"

话到嘴边现象"

用这一理论来解释错别字现象,那就是,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学生字型构建失败。

学生字型的构建也许是正确的合理的,可是当他提取时,也就是说他想写出来的时候就失去了线索,就可能产生错别字。

这就是有些小学生明明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还会写错别字的原因。

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

2、观察学生作业习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进行分析。

小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较薄弱,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写不出时还会胡乱写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代替。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态度、情绪等与作业中是否出现错别字有很大的关联,错误率高的学生。

(1)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有的小学生可能经常处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中,养成了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等不良习惯.他们写字时往往是手中在抄,脑中却在想其他的事。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以不同的写法来写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得很好,后面却冒出一个错别字来。

比如抄"

惊讶"

的"

讶"

前两遍是言字旁的"

到了第三遍就写成了竖心旁的"

了。

这种错误恐怕只能归结为"

粗心"

现象,跟学生作业浮躁、做完不检查的陋习有很大关系.。

(2)只求速度,不求正确.学生在一起做作业时,出自好胜心的驱使和"

做完作业就能玩"

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

速度"

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取以前学过的生字时出现暂时遗忘,又不能认真耐心地分析、追忆,或通过字典寻求帮助,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至于书写正确于否,是抱着"

碰运气"

的想法。

(3)只求形似,不求神似.有些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往往只限于最后把字写对了,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忽视笔顺规则,就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地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

这种"

依样画葫芦"

的做法常常一不留神就写出错字来。

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3、研究汉字规律,从汉字本身进行分析。

汉字的结构特点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字由不同的笔画、偏旁、部首,按不同的数量、空间位置、布局方式组合搭配而成.要掌握这么大量的文字符号,的确比学拼音文字费劲.有关实验表明,在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年级高的被试者除认出汉字的大体轮廓外,还有时间继续分辨细节;

而年级低的被试者则仅能够看出大体轮廓,所以他们常做出更多的错误反应。

(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

如未-末、己-已、处-外;

(2)字的笔画相同,但位置不同:

如上-下、干-土、庄-压;

(3)字的结构相同,但位置不同:

如陪一部.

另外,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错别字的出现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

4、调查语言环境,从身边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

人是社会中的人,无时不刻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相互的作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写错那些字。

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很高,甚至某些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我们的周围,常见到以下错别字:

其一,同音误用.例如:

寻物启示(事)、库(裤)子、九(韭)菜等.

其二,形似误用.如打气(汽)、花蓝(篮)等.

其三,生造"

简化字"

.如"

感"

干"

字下面加一个"

心"

字等.

其四,滥用繁体字.如"

形象设计(设计)"

、"

精剪发(发)艺"

等.

其五,笔画有错,比如多一笔、少一点等.学生如果经常与这些字接触,潜移默化,也会发生错误.

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三)针对错别字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减少错别字。

1、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运用多种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印象深刻.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则难以清除.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因此,在教学新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言语器官等相互联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字义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分,如用彩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部位或笔画等,以强化感知。

另外,纠正错别字要"

防患于未然"

在首次感知时就要注意预防。

(2)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辨析.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

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字的差异。

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运用彩色笔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

许多学生将"

式"

字写成加撇的,就可用红色的粉笔标出斜钩。

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2、培养良好习惯,纠正错别字。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果。

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克服粗枝大叶、草率马虎的缺点。

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等好习惯。

比如勤查字典。

字典是学生学字的工具书,是帮助学生打开识字大门的钥匙。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确的字勤查字典。

根据教材特点,教师要及时教会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生在作业时,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会的或记忆不清的,随时查阅,弄懂字的意思及用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觉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又减少和纠正了错别字。

3、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

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比如:

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把"

急躁"

躁"

燥"

字.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

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跺脚的,而"

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

是"

干燥"

.此时,可以做一些加偏旁后再组词的练习,做好了,再说说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例:

良——(粮)(粮食)(娘)(姑娘)

包—

舀—

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意义,错误就能减少。

例如两点水与三点水,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用"

两点水"

作偏旁的字,大都和冰有关,如"

冻、冷、凉、凝、冽"

等字;

而用"

三点水"

作偏旁的汉字,则大都和水有关,如"

江、河、湖、海、洋"

等字。

因此,可以做一些看偏旁写字的练习。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例如:

区别字形组词(区别形近字)

塞()贪()桨()已()

寨()贫()浆()己()

选字填空(区别同音字)

在再——正()()见()三

历厉——严()()史日()

以上练习,形式简单,可操作性强,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中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4、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找错字活动。

如"

啄木鸟捉虫"

活动,利用休息日,让学生深入社会,在所接触的每个角落找错别字,摘录到老师发的纸上,进行交流。

(2)开展各种识字、辨字的竞赛活动。

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展开默字比赛、形近字组词竞赛等,在墙上贴一张评比表,对于成绩比较突出或进步的学生,可以将给他们一颗小星星,一学期下来,比一比谁得到的小星星最多。

(3)做小小宣传员。

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规范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料,并带着宣传资料,到街头巷尾去宣传,呼吁广大市民也能用规范的文字。

(4)在学校内设计告示牌。

人人使用规范字"

……引起每位同学的重视。

内容

不是

学习生字的兴趣是否提高

47人

6人

错字率是否大大降低

53人

0人

较以前是否积累了更多的识字方法

51人

2人

现在积累了哪些识字方法

用熟字记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讲故事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学生方面

经过我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学生在识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阶段,我针对三年级全体学生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结论:

通过两次调查对比,学生的识字兴趣明显提高,出错率大大降低,并积累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学生不再机械识记生字,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另外,我将三年级上下两册书中的形近字整理出来,让学生进行辨析组词,本班53人,30人达到全对,18人只错一题,5人错两题或两题以上,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我班学生在考试及做练习册中,在看拼音写汉字这项中,正确率很高,平时的作业中出错率大大降低。

2、教师方面

在我平时的生字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会及时将自己好的做法、反思及感想记录下来,并以案例的形式整理出来,从而为生字教学积累了不少经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生字教学水平。

关于生字教学,我在学校上了多次的公开课、研讨课,受到了学校领导及老师的一致好评.在本课题的总结阶段,我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下册)中,学生易出现的错字,归类整理,总结出错原因,并找到好的教学对策。

八、问题与思考

临近课题研究的尾声,我的思索也是沉甸甸的:

生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纠正错字任重而道远,本课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能否让学生更有效的识记生字,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正确辨析形近字,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从而寻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优秀案例:

《字谜——是生字教学更有趣》

《"

磨"

字教学案例及反思》

《形近字——"

棉"

与"

的比较》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优秀读后感:

《读书感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呵护孩子的心灵》

《叶圣陶的表达能力训练观》

下架山镇南华小学

2015年1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