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699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特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4、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四、教学课时与教学准备:

1、教学课时:

(1课时)  

2、教学准备:

红墨水、冷热水、大、小烧杯、氨水、酚酞试液、酒精、量筒、教学课件、温度计、体温表。

五、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辅助。

八、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室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

问: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闻到什么?

为什么全教室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剂的气味?

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由此引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身边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高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

2、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活动与探究一:

物质的微粒性。

[追问]:

我已经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了,为什么现在仍有清新的气味?

[经过讨论得结论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讲解]:

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但空气清新剂的清香仍然存在,说明构成空气清新剂香味的粒子——分子,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却真实存在的。

[PPT投影]:

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图3-2)  

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图3-3)  

边展示边说明:

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

[学生活动]边听、边看、边疑,得出结论: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肉眼无法看见,但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二:

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原子的特征)  

[介绍]: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

[PPT投影]

(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  

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活动探究]红墨水分别在冷、热水中扩散。

为什么红墨水能在水中扩散?

为什么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率快?

[演示实验]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例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  

 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同时播放实验过程及微观过程)  

2、分子等粒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提出新问题]:

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

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

[学生活动]想象、理解:

分子、原子有多小。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

正确吗?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

1、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是否等于200mL。

2、用酒精温度计,体温表分别测出水温和体温,观察表上数值变化情况。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上述问题。

[PPT投影]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三:

分子、原子的概念。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  

             

通电  

 H2OH2+O2  

[板书PPT投影]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强调:

“保持”是指保持“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最小粒子”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定义:

“最小粒子”不是指绝对的最小,而是指“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3、分子与原子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体积都非常小2、彼此之间有间隔  

3、总是不断地运动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为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没有变,分子本身没变化。

(物理变化)  

2、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化学变化)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

巩固、深化  

反复从《水分解的微观变化》领会分子的“分与合”,做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的图示。

[设计意图]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矫正总结]  

[巩固训练]练习册本节选择题部分。

[设计意图]: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九、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原子的观点或特征)  

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1、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2、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特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比较: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

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掌握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教学手段形式多样。

有实物展示、实验演示、活动与探究、多媒体投影相互有机结合,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但要注意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

2、实验与活动探究均采取对比方法,如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

浓氨水分子扩散实验采取氨水直接滴入酚酞溶液与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进行对比,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3、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院子里的桂花香,食堂里的饭菜香等,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4、从微观角度认识和区别物质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仍是师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