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683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吸科规章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十八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23

十九住院患者转科、转院制度24

二十新技术准入制度27

二十一病历管理制度28

二十二保护病人隐私制度30

二十三呼吸内科出院病人指导制度32

二十四呼吸内科患者出院、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33

二十五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制度34

二十六业务学习制度36

二十七支气管镜室工作制度37

二十八支气管镜的清洗及消毒制度37

二十九支气管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38

三十支气管镜的清洗及消毒规程39

三十一支气管镜室作业程序41

三十二支气管镜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42

三十三肺功能室工作制度44

三十四肺功能室人员职责45

三十五呼吸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45

附:

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

三十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50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2)抗菌药临床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十七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规范53

三十八消毒隔离工作制度55

三十九紧急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制度59

四十医嘱制度59

四十一呼吸科值班紧急人员替代制度60

四十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制度61

四十三科室没有床或医疗设施有限市的处理制度62

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

三、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报告制度等有关制度和规定。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医师、护士的执业行为,执行医院有关规定。

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解答其咨询;

并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要让病人对手术、麻醉、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条款,新开展技术项目及某些非常规治疗项目风险了解清楚,并于检查或治疗前履行患者同意签字手续。

六、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病历和实物封存和保管。

按规定保管和复印病历资料,严格遵守病历回收和病历借阅制度。

七、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和尸检。

凡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并有死者亲属同意签字。

八、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当班医务人员及科室领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九、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报告,并按规定向市卫生局报告。

十、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或亲属的解释,化解矛盾,并主动配合医院处理善后工作。

二.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

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按转院制度办理。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科室制度如下: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根据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入院时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出院前评估。

5、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6、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7、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8、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9、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1、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写医患沟通记录单。

12、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患者告知及知情同意制度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患者就医时享有知情权和同意权。

为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在医疗活动中,要尽到告知及知情同意义务。

一、常规告知:

医疗常规问题的告知,自患者入院起,科室根据入院流程及医疗行为中涉及的相关需求进行告知,如患者入院须知、患者入院时医患沟通记录单、患者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书、患者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医保自费项目清单、病危通知单等。

二、特殊告知:

在医疗过程中,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输血以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应当向家属交代清楚,履行告知义务,得到理解并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

1、输血治疗及血制品知情同意书,患者需要上述治疗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交代输血知情内容并签字。

2、有创性诊断、治疗操作的知情同意书,如胸穿、腰穿、腹穿、胸腔闭式引流术和骨穿等,要由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交代知情同意内容并签字。

3、使用贵重药物和一次性耗材以及非医保目录的药物和器械之前,必须由主管医师向患者交代,由患者选择后双方签字。

4、在急诊或急救等紧急情况下以上相关同意书可由值班医师签字。

5、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等,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6、在各项知情同意文件的签署中,患方必须由患者本人或其指定的代理人签字;

如由其代理人签字,必须同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授权委托书”,方能生效。

五.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为切实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

1、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

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

是指各种呼吸衰竭,大咯血、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2、“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科室必须对所有急危重症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当班医生应根据病情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及治疗。

(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及检查,应及时联系各有关科室给予优先原则和简化手续。

(4)危重患者优先抢救,后补办住院手续。

(5)本科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优先处置通道”的决定,凡对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3、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科室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行政总值班,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院长及卫生局。

六.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检验科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立即复查并检查室内质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确认标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询问申请医师该结果是否与病情相符;

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确认危急值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检验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及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等项目。

三、放射科、CT室、MRI室、B超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及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等项目。

四、临床科室当班护士接到医技科室“危急值”电话,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立即按照《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容详细记录,记录包括日期、床号、姓名、住院号、危急项目及数值、获得信息途径、获得时间、提供者姓名、接受者姓名。

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通知医生时间,医生接报后签名。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应定位放置,便于记录。

五、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汇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做出进一步抢救治疗措施(如药物、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决定;

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

七.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

1、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血型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2、临床一次备血用血超过2000毫升或输全血超过1000毫升,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3、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4、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5、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制度。

6、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7、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8、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

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八.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

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

4、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

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九.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

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

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

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

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

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

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

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

倾听患者的陈述;

检查病历;

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

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

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

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

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

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

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

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十.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

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十一.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

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

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

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

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

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

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

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

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

应邀科室应在48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

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五、全院会诊:

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

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

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处,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会诊时由医务处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务处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

邀请外院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处同意并与被邀医务处联系。

  

十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本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十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

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

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处派人参加。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

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并需书写讨论结论,记录人及主持人签字。

十四.查对制度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

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十五.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科住院患者的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院相关制度特制定我科《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

一、为监控我科是否存在过度诊疗、服务流程不合理现象,减轻群众就医的经济负担,特制定本制度。

二、科室必须严格执行住院患者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三、患者因某种原因需长时间(30天以上)住院,科室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

管理,建立专门的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专项管理登记本。

科室应对患者长时间住院的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由医师进行记录。

四、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专项管理登记本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长时间住院原因、过度诊疗现象是否存在、服务流程是否合理。

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清楚而

出现的纠纷。

六、科室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分析检测记录应及时登记外,必须附

送一份交医务处存档,医务处每年年底对该年度出现的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汇总。

十六.医生交接班制度

一、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

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匡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

二、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三、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

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