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154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B.8.7×

C.6.0×

D.6.0×

103kg

【解析】整体的加速度a=

m/s2=0.0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M)a可知

空间站的质量M=

-m=

kg-3.0×

103kg=8.7×

4.如图所示,平板车置于水平地面上,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平衡力

B.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平衡力

C.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人所受的重力与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

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C错误,D正确.

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光滑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沿半球面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N及细绳的拉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N变大,F变大

B.N变小,F变大

C.N不变,F变小

D.N变大,F变小

【答案】C

【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F、N、G构成一封闭三角形.

由图乙可知

F=G·

 N=G·

AB变短,OB不变,OA不变,

故F变小,N不变.

6.如下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板A,B用一轻质弹簧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上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一过程,并且选定该过程中木块A的起点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列图中可以表示力F和木块A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弹簧的形变量用x′表示,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易知弹簧的压缩量

为;

研究从F刚作用在木板A上的瞬间到弹簧刚恢复原长的瞬间这个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kx′-mg=ma,又因为x+x′=

,所以得F=kx+ma;

研究从弹簧恢复原长时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同理得到F=kx+ma.故选项A正确.

7.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弹簧比较“软”,有的弹簧比较“硬”,用相同的力拉这两种弹簧,“软”弹簧的伸长量较大.弹簧“软”、“硬”的科学表述是指弹簧的(  )

A.弹力大小

B.质量大小

C.劲度系数大小

D.形变量大小

【解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可由F=kx求解,x为弹簧的伸长的长度,k为劲度系数,表示弹簧的一种属性,它的数值与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弹簧圈的直径,单位长度的匝数及弹簧的原长有关.生活中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是指劲度系数的相对大小,弹簧劲度系数k越大越“硬”.

8.关于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要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板面平行

C.利用打出的纸带可以准确地求出打下某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解析】打点计时器与滑轮间的距离尽可能要大,是为了使小车运动的距离较大,尽可能打出较多的点.钩码个数应适当,钩码个数少,打的点很密,钩码个数多,打的点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要求小车速度均匀增加,所以细线应与木板平行.在求某点的瞬时速度时,我们是利用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不可能准确的求出打下某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B正确.

9.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解析】当物块所受外力F为最大值F1时,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

由平衡条件可得:

F1=mgsinθ+Ffm;

同理:

当物块所受外力F为最小值F2时,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即F2+Ffm=mgsinθ.

联立解得Ffm=

,F1+F2=2mgsinθ,由于m或斜面的倾角θ均未知,故选项C正确.

10.人们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在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B.伽利略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C.只要依靠推理就一定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D.把可靠的实验事实与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析】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但是只依靠推理是不能得到正确结论的,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11.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

A.πR

B.2R

C.2πR

R

【解析】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的位移大小

x=

1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1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大4.5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4.5m/s2

B.-4.5m/s2

C.2.25m/s2

D.-2.25m/s2

【解析】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题意得v0.5=

0-1,v1.5=

0-3,则a=

m/s2=-4.5m/s2.故选B.

13.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并排行驶,乙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有一只蝴蝶,假设这只蝴蝶相对车轮不动,那么甲车上的乘客看到这只蝴蝶的运动轨迹是(  )

【解析】乙车与甲车速度大小相等且它们并排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相对于乙车静止,车轮边缘的点相对于车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圆,所以甲车上的乘客看到的乙车轮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是圆.

14.在解一道计算题时(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位移x=

(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A.可能是正确的

B.一定是错误的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解析】由x=

(t1+t2)可知x的单位为:

·

s=

s=m/s,此为速度的单位,而左边单位是长度单位,所以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单位制选的不同,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故A、C、D错.

15.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参加跳台跳水比赛,t=0是其向上起跳离开跳台瞬间,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求出水池的深度

B.可以求出平台距离水面的高度

C.0~t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

D.t2~t3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的v-t图象不能反映运动员是否到达水底,所以不能求出水的深度,故A错误;

应用v-t图象中,图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由该v-t图象可以求出平台距离水面的高度,故B正确;

0时刻是运动员向上起跳,说明速度是负值时表示速度向上,则知0-t1向上做匀减速运动,t1-t2时间内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0~t2时间内,运动员一直在空中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

由图可知,t2~t3时间内,运动员向下做减速运动,则加速度的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D正确.

16.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项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A.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解析】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

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B正确.

17.使A、B、C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A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C对B有向左的摩擦力

C.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D.物体C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

【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做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C对A有向右的摩擦力,A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选项A正确.对物体B,因其所受合外力为零,故B、C间没有摩擦力,选项B错误.选A、B、C整体为研究对象,在F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知地面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C对地面有向左的摩擦力,C受到A、地面给它的两个摩擦力的作用,选项C、D均错误.

18.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路线进行(不能重复),在最后又到达A点.求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最大路程和最大位移分别为(  )

A.0;

B.2R;

2R

C.(3π+2)R;

D.(2π+2)R;

【解析】根据位移和路程的定义,位移指的是位置的变化,所以该题中最大的位移为2R,路程为物体实际的轨迹,如图,沿大圆弧ABC,经小圆弧COA,再经大直径AOC,最后再沿大圆弧CDA,回到出发点路程最长,最大值为(3π+2)R.

19.如果说一个人在电梯中“失重”了,是指(  )

A.人的重力为零

B.人的重力减小

C.人对电梯的压力增大

D.人对电梯的压力减小

【解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超、失重现象的实质是物体的实重与视重相比发生了变化,而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20.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全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

A.先减小,后还原

B.先增加,后减小,再还原

C.先减小,后增大,再还原

D.始终不变

【解析】在下蹲的全过程中,人的运动的状态是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直到最后静止,所以人先是处于失重状态,后是处于超重状态,最后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所以C正确.

第II卷

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如图所示,一固定足够长的粗糙面与水平面夹角θ=30°

.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F=10N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m/s2.则:

(1)求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力F作用1.2s后撤去,求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答案】

(1)2.5m/s2 

(2)2.4m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N=mgcosθ=5

N,

物体的加速度a1=

=2.5m/s2.

(2)力F作用t0=1.2s后,速度大小为v=a1t0=3m/s,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x1=

a1t

=1.8m.

此后它将向上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2=

=7.5m/s2.

这一过程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x2=

=0.6m.

整个上滑过程移动的最大距离x=x1+x2=2.4m.

2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5m/s,加速度为a=0.5m/s2,求:

(1)物体在3s内的位移;

(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

(1)17.25m 

(2)6.25m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3s内物体的位移x3=v0t3+

at

=5×

3m+

×

0.5×

32m=17.25m.

(2)2s内物体的位移

x2=v0t2+

m=11m

第3s内的位移x=x3-x2=17.25m-11m=6.25m

23.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穿在长L=1.6m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α=37°

角,斜杆固定不动,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小球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1N,从斜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sin37°

=0.6,cos37°

=0.8,g=10m/s2)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斜杆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1)1.25m/s2 

(2)2m/s

(1)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α+mgsinα-μFN=ma①

Fsinα+FN=mgcosα②

①②联立得:

a=

m/s2=1.25m/s2

(2)由公式v2=2ax得:

v=

m/s=2m/s

24.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现因紧急事故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s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40m

【解析】设刹车开始至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0,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v0=72km/h=20m/s,由v=v0+at得t0=

s=4s,可见,汽车刹车时间为4s,第5s是静止的.由x=v0t+

at2知,刹车5s内通过的距离x=v0t0+

=20×

4m+

(-5)×

42m=4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