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简述.doc
《分析哲学简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哲学简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哲学简述
1、简介
分析哲学(Analyticphilosophy)分析哲学是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或思潮,主要包括逻辑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见日常语言哲学),也包括批判理性主义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不属于这些支派的分析哲学家。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剑桥,本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哲学界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
它与科学哲学构成了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
它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人工语言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哲学家看来,二千多年来,科学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步,而哲学几乎在原地循环,哲学的落后和科学的进步形成鲜明的对照。
分析哲学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
1、科学的理论是可以公共地检验的,而哲学的理论不能被大家检验;
2、科学的语言是可以互相交流的,而哲学的语言不能被大家都理解;
3、科学的方法确实可靠,而哲学的方法玄虚混乱。
因此,分析哲学认为:
要推动哲学的发展,就必须发扬科学的这三个方面的优点,排斥哲学的这三个方面的缺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原来的那种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不应成为科学的皇后,而应成为科学的奴仆,哲学应为科学服务。
具体地说,哲学家不应去创造一套独立于科学之外的或凌驾于科学之上的体系,而应把自己的研究范围限于对已经提出的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楚其中哪些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语言的特性和研制理想的语言,以及完善科学的方法。
2、发展历程
分析哲学的基本思想最初见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G.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
它继承了D.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A.孔德、E.马赫等人的实证主义传统,是在当时兴起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在英国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一种反抗。
其创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国的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G.E.摩尔、L.维特根斯坦等人。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的头十年,这是分析哲学的形成时期,以弗雷格的逻辑思想、摩尔与罗素等人反叛绝对唯心主义和提出哲学但分析方法为标志。
第二阶段发生在20年代至40年代,这是分析哲学得到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也纳学派的形成为标志
第三阶段是50年代以后,这是分子哲学从欧洲大陆移师美国之后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分析哲学开始从鼎盛走向衰退的阶段,主要以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为标志。
3、代表人物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
FriedrichLudwigGottlobFrege,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
1848年生于德国的魏玛,父亲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
1869-1871年间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后转到哥廷根大学,1873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次年返回耶拿大学任教,1879年起担任数学教授,直到1918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概念文字》(1879)、《算术的基础》(1884)、重要文章《函数和概念》(1891)、《论概念和对象》(1892)、《论意义和意谓》(1892)。
他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使高斯以来建立的数学体系更趋精确和完善,确立了算术演算的基本规则。
他的数学哲学基于三个主要原则,这也是他毕生遵循的哲学信条:
1、否定数学来源于经验,强调数学真理的先天性;2、数学真理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基于数学的非经验基础,而客观性是思想的必要条件;3、一切数学最终都可以化归为逻辑,数学概念可以定义为逻辑中普遍要求的概念,数学公理可以从逻辑原则中得到证明。
从这些原则出发,弗雷格认为哲学首先必须是一种逻辑,是一种对思维的逻辑表达,是一种建立在意义理论上的真理理论。
而对语言意义的分析就是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他对哲学任务的这种重新规定,标志着当代分析哲学的开端。
弗雷格最初对分析哲学的影响是他的反心理主义观点。
在《算术基础》中他提出哲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地区别开来。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作出判断的人为转移;思想不是思维的主观活动,而是思维的客观内容。
被判断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个人的思维活动为转移;也是公共的,可以为不同的个人所掌握;思维活动则是主观的、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人那里是不同的。
由于思想是客观的,因此也是自足的。
弗雷格对心理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的区分,在分析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这使逻辑研究摆脱了传统的心理学影响,使逻辑学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从而确立了其独立地位;其二,他把语词的意义和被判断的内容看做是客观的、公共的,可以为所有的人所掌握。
这不仅保证了这些思想内容的可理解性,也为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逻辑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三,承认思想内容的客观性,意味着就确认了数学和逻辑对象的客观性,这为分析哲学、特别是逻辑经验主义试图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哲学的理想提供了思想前提。
他认为,认识论在哲学上并不具有优先地位,一旦我们要想寻求认识论问题表达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我们就容易看到,对语言的逻辑形式的研究才是哲学的真正开端。
弗雷格之反对心理主义也为数理逻辑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他认为传统的谓词逻辑不能用于处理表达关系(如A大于B)的判断,在他建立的逻辑系统中取消了主谓词的区分,创造了一个判断符号作为共同的谓词,并把逻辑推理的过程确定为以判断为起点,直接进入对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充分地显示出逻辑这门学科的科学性质。
语境原则他的三条基本原则的第二条被称为“语境原则”,即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语词中,才能找到语词的意义。
这条原则在分析哲学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基本原则。
语境原则强调在逻辑推理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判断而不是概念,在确定意义的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句子而不是语词。
使用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或作出判断,而孤立的语词或词组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判断或句子的意义决定了其中的概念或语词的意义,概念或语词没有独立的意义。
弗雷格的语境原则经过维特根斯坦的应有和发挥后成为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意义与意谓弗雷格对意义(含义)与意谓(指称)的区分是他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一个主要贡献。
他认为一个名称之所以能够指称它的对象是因为它有意义。
暮星和晨星虽然指称同一个星体,但这两个名称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因此命题“暮星就是晨星”比命题“暮星就是暮星”提供更多的知识。
相应于符号,有确定的意义;相应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相对于一个意谓(一个对象),不仅有一个符号。
每个句子都表达了一种思想,它是能够成为许多人共有的、思维的客观内容。
句子表达的思想就是句子的意义,而句子的意谓就是句子的真值即对错。
有些句子,特别是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可能只具有意义而没有意谓。
弗雷格认为追求句子的意谓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因为只有确定了真假对错,我们才能说得到新的知识。
我们要从句子的意义到达句子的意谓。
弗雷格区分意义与意谓的思想,不仅澄清了传统哲学在语词与所指对象的关系上所存在的混乱认识,而且为后来的意义理论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同时,弗雷格把意义研究看做是哲学的首要任务,并把意义理论看做是哲学的基础部分,这种认识为当代西方哲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直接导致了以语义研究为哲学核心任务的分析哲学的产生。
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奠基者。
他以分析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所始创的数理逻辑成为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的主要研究手段,他在语言哲学方面的观点对后来的分析哲学也有很大影响。
此外,他对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学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R.卡尔纳普等还直接发生过影响。
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872年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进剑桥大学随怀特海学习数学,也学哲学等其他学科。
1910年任军区大行星哲学讲师,1916年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取消讲师资格。
1920年到苏联和中国访问。
20-40年代主要著书立说。
1931年继承伯爵爵位,1944年任剑桥大学研究员,1949年获英国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60年代主要参加许多进步的政治活动,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著,1910-1913)、《逻辑原子主义》(1918)、重要论文《论指示》(1905)。
罗素的思想渊源是以洛克、贝克莱、休谟、穆勒等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而他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弗雷格的逻辑思想。
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03年以前的新黑格尔主义时期;1904-1920年的新实在论和逻辑原子主义时期;以及1921年之后的“中立一元论”时期。
他在晚年承认,最能代表和体现他哲学思想精华的还是逻辑原子主义思想。
罗素在分析哲学的建立过程中,最先强调要把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当作哲学的固有方法,并加以广泛应用,他对日常语言提出批评,主张创造精确的人工语言系统,他还提出类型理论和摹状词理论。
他的观点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尤为强烈。
逻辑分析方法
罗素对分析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
他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即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着重从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的命题,以求得出准确的哲学结论。
在他看来,日常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都模糊不清,哲学中经常使用的某些抽象名词更是歧义丛生,它们无法成为严格科学的一部分。
因此要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之进行分析和改造,并由此建立一种理想的人工语言。
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包括“实在定义”和“语境定义”。
前者是指,被定义的对象是不以语言的使用方法为转移的复合物或事实,这种定义有真假特性,它们有经验的综合命题来表达;后者指被定义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它是用一组语言符号取代另一组语言符号,没有真假可言,是由先天的分析命题来表达的。
罗素在他的逻辑分析中主要使用语境定义的方法。
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逻辑中不完全符号和限定摹状词的分析,使他提出了后来被誉为“分析哲学典范”的“摹状词理论”。
罗素希望包含了正确的逻辑句法的理想人工语言能够对哲学命题作出准确的表述和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这种哲学理想正是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奋斗的目标,它直接促成了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理想语言学派”。
他的逻辑分析方法强调命题意义的精确、推理过程的严密和最终结论的坚实可靠,直接影响了后来分析哲学家,并在当代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另据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由他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共同创建。
罗素的外在关系说认为,关系是独立于关系项而存在的,因而实在是由多元的事实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事实的存在都不依赖于其他事实,由此构成了常识中的多元世界。
他的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认为世界由无数事实构成的,事实是使命题或真或假的东西;最简单的事实是原子事实,而与原子事实相对应的是原子命题,与复杂事实相对应的是分子命题;原子命题的真假决定分子命题的真假;原子命题之间相互独立,既不相互推论也不相互矛盾;原子命题是由由命名了的个体的专名和表示属性或关系的谓词构成的,它所包含的词是通过与经验事物相关联而获得意义的;整个宇宙就是建立在原子事实之上的逻辑构造,而与它对应的则是一个理想的逻辑语言体系。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的构造,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把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逐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