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0077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5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第四中学校宿舍楼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关键部位施工方法63

六、质量安全保障措施67

1质量保证措施67

2安全保证措施74

七、机械设备配置83

八、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86

九、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98

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101

十一、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104

11.1环境管理目标104

11.2环境管理指标104

11.3施工现场的粉尘控制措施104

11.4施工噪声控制措施105

11.5消防措施106

一、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对施工目标的实现进行全过程策划,确保工程目标与顾客要求及合同要求相一致,作为指导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技术文件,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的作业指导书和行为准则。

1.2编制依据

1.2.1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的某市教育局第四中学宿舍楼加固工程图纸。

1.2.2通过现场踩踏采集咨询所获得的资料及现场施工条件。

1.2.3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4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1.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6安全生产规范规程标准。

1.2.7环境保护标准。

1.3编制原则

1.3.1以满足建设单位全部要求为原则,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突出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施工特点。

1.3.2紧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1.3.3紧紧围绕工程质量目标,把过程控制作为质量工作的重点,杜绝返工、人为窝工、浪费等不良现象,合理降低工程造价。

1.3.4确保施工过程无安全责任事故,环保生产、文明施工,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1.3.5优化施工方案,配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并对其实行过程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提高施工技术含量和施工现代化水平。

1.3.6针对工程地处校园内,周围环境复杂等具体因素,精心作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做到文明施工。

针对本工程所属的特殊环境,拟定切实可靠的安全、环保、防护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办公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和减少施工公害。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第四中学宿舍楼加固工程。

该宿舍楼建于1997年,四层砖混结构,层高3.6米,预制楼盖屋盖。

总建筑面积2166.64平方米。

根据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某市第四中学宿舍楼鉴定报告》,存在如下问题:

1)该建筑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房屋整体性差;

2)墙体砂浆强度较低,圈梁及构造柱设置不满足现行建筑物抗震规范要求;

3)抗震横墙间距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15要求。

2.2承包范围

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宿舍楼拆除、加固、屋面、装修、电气、给排水、暖通等工程。

2.3施工条件

2.3.1有利条件

(1)现场用水、用电等现有设施可直接使用;

(2)本改造工程意义较大,甲方比较重视,便于调动单位各方面优势资源,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支持;

(3)工程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资金来源有保障,可以激励工人加快施工步伐,为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

2.3.2不利条件

(1)工程地处校园内部,货运车辆交通受限,材料运输困难,需加强材料的进出场计划落实。

(2)施工期适逢雨季,雨季施工给施工组织、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利。

(3)施工现场周围建筑较多,为了保证正常办公,现场交通组织和平面划分将受到影响,给施工带来不便。

(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拆除工程

1、拆除工程说明

拆除工程主要包括原有墙面清底、原有结构楼板剔至结构面层、局部楼板(卫生间)拆除、防水修补、屋面重做防水保温、室内原有楼地面、踢脚、内墙面、墙裙、等进行拆除重做,局部新作外墙保温、外墙装修重做室外散水破除重做、外墙剔除增加圈梁、原建筑地上、地下管线等等。

2、拆除施工区域确定及封闭

(1)拆除施工前仔细研究设计图纸中标明需拆除的工作内容,施工地点及各项施工要求。

清除所有保留梁、板、砌体墙面及地面全部表面的装饰层、抹灰层,包括屋顶防水及保护层的凿除,凿除剥落、疏松、蜂窝等劣质混凝土,结构层或原砌位表面层,并用合适的修复材料修复平整,修复材料及修复方案必须在得到监理、甲方、设计批准后方可实施。

(2)临时围护

1)拆除必须在全部外架及安全网搭设完毕的全封闭条件下进行,每层之间必须采用脚手板加安全网进行严密封闭,严禁拆除物堕落在安全围护范围外;

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并防止粉尘进入其它区域可在墙面装饰抹灰层拆除前适当喷水润湿,避免对周边居民及生产人员造成影响。

当天拆除废弃物必须当天清理出场地外,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在拆除前及拆除过程中必须专人定期洒水以控制尘灰,要求基本达到不起灰尘程度。

2)在进场后用明显的标志对易发生伤亡事故或危险的工作区域进行标识,采用单排钢管脚手架及彩钢板(0.5mm厚、1.8米高)围护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

3)对周边建(构)筑物设备、管道上覆盖必要的草袋或麻袋,以防拆除工作对其产生的破坏。

3、施工技术

(1)按图纸要求进行所有其它专业孔洞的开凿,并按要求进行加固及封堵,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提前通知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考察同意后再进行施工。

(2)凿、拆除作业时应注意对原结构及施工人员安全的保护,必须采用静

力切割方法拆除,严禁使用大锤粗暴拆除;

在拆除前应将保护加固及拆除方案报监理、甲方、设计批准后方可实施。

(3)拆除施工前,详细了解拆除工作范围内的所有已知的设施及管道,摸清施工区域附近的所有高空设施及地下设施,并在其上标记出“使用中”或“停产中”。

(4)明确拆除项目后,与业主及监理单位一起安排拆除工作进度时间表,确保不影响周围环境及正常生产。

(5)施工时需仔细保护基准点,界碑或其他参照点,如需移动这些参照点必须在业主及监理单位的指示下进行。

(6)拆除遵循由上而下的原则,本工程增设圈梁时需剔除原有墙体,施工前必须有设计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原建筑结构卸荷措施。

施工前将拆除范围内楼体外周搭设脚手架,并用彩板将整个工作范围封闭,防止粉尘污染周围环境。

(7)原结构及附属构件需要采用气割拆除的,切割时对于切割产生的火花可能飞溅到的地面,满铺一层砂并洒水,以保护地坪等面层,防止火灾放生。

(8)拆除前首先确定各个需拆除的管道是否完全封闭并停止使用,然后依此拆除室内管道、设备及地面面层。

(9)拆除的地面地砖时,可先用切割机将施工区域与周边地面切割开来。

在完全封闭的施工区域内进行人工凿除。

施工时采取搭设架子挂席的封闭措施,防止施工中产生的碎屑伤人。

(10)拆除后的垃圾用密封性好的推车与运输车运出、堆放至特定地点分类存放。

(11)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原结构有异常情况或施工中造成断筋或混凝土破坏的现象或其它破坏,我公司应立即通知发包人及设计人员进行处理。

(12)雨季施工过程中留心关注天气变化,门窗等拆除洞口应采取加防雨水倾入等措施。

第二节现场施工测量

2.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在进行施工前,应会同甲方、设计单位对原建筑的各主要轴线进行确认记录,做轴线控制桩,引测至建筑物首层上作为本工程结构改造轴线。

建筑各轴线控制桩的测设应以平面控制网各边两端的控制桩为依据,并用钢尺校核各桩间距。

标高控制依据,采用原首层面层标高作为该工程±

0.000标高。

2.2墙面抗震加固施工测量:

⑴外墙面垂直控制测量:

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上的各外墙轴线桩,将外墙轴线投测到屋面女儿墙上,投测的轴线应组成闭合图形,以进行校核。

根据女儿墙上的各轴线,用吊钢丝线坠进行控制外墙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投测精度为:

校差2mm。

⑵内墙墙面垂直测量:

以各轴线桩为测站,将主要轴线投测到施工层,首先应进行校核,闭合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将设计墙厚弹在楼地面及两侧墙面上,作为内墙面抹灰施工找方正垂直、平整的依据。

±

3mm。

第三节墙面钢筋网砂浆加固施工

墙面钢筋网砂浆加固施工说明:

本工程原结构墙体抗震验算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所以对部分墙体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进行整体抗震加固。

1、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原墙面凿除→测量定位→墙体钻孔栽筋并锚固→绑板墙钢筋网片→墙体抹砂浆

2、墙体加固钻孔、锚筋方法:

(1)原墙面清底,去除原粉刷层,对原有破坏用1:

3水泥砂浆抹平,当原墙面酥碱腐蚀时,砂浆应剔除,当原墙面有有油污时应剔除。

(2)内外墙体内外墙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进行整体抗震加固。

(3)拉结筋为Ф6钢筋,贯通墙体,外墙墙厚为370mm、内墙墙体为240mm。

(4)钻孔:

对穿越原墙体的孔洞进行电钻打孔,双面加固时,采用S型Ф6钢筋以钻孔穿墙对拉,间距为900mm,并且呈梅花形布置。

3、钢筋网砂浆抹灰

(1)基层处理:

吊直,套方,打墩,墙面冲筋,抹15厚底层灰等工序,采用M10水泥砂浆涂抹,并用磨板搓平带毛面。

(2)抹水泥砂浆面层:

底层砂浆凝结后,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层。

操作时先将墙面湿润,然后用砂浆薄刮一遍使其与灰层粘牢,紧跟着抹第二遍,达到要求的厚度,用压尺刮平找直待其收身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

为防止出现墙面花,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配合比应注意,水灰比不能过大,要按配比控制水灰比。

第四节植筋施工

1、植筋施工说明:

本工程结构加固施工时,对新旧结构搭接时采用植筋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的质量。

植筋新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与结构层产生握固力,从而达到预留效果。

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着性能良好,无需作任何防水处理。

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

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

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变更、追加、加固的最有效的方法。

2、植筋施工方法

(1)工序施工程序如下:

测量放线—钻孔--清除灰尘--清刷--再次除尘--(带水清刷--吸干水份)--注胶--植入钢筋

1)定位及钻孔

根据图纸要求,在现场进行放线定位,标出钻孔位置,进行钻孔,孔径>d+6mm,按设计要求钻制深度。

在钻孔过程中,若遇到钻孔部位钢筋太密而无法按设计要求位置钻孔时,征的甲方、设计同意后可在其附近钻一附加孔洞,植入钢筋,原钢筋仍按正确位置放置(即搁在正确钻孔部位上)。

如果偏移距离≤35mm,则可在其间焊接长为5d的适当规格的联系筋,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使其受力转移。

焊接采用双面焊,每隔600mm焊一个连系筋。

当偏移距离>35mm时,则可采用联系筋将其连系在一起并且转移受力,采用双面焊,每间隔800设一道。

2)清孔

钻孔成型后应对残积于孔内的灰尘进行清理,首先使用圆形长条毛刷进行反复刷扫,扫出大部分的粉尘,余下的利用压缩空气或专用吹风机吹净。

处理完毕,用丝棉将洞口塞紧,避免水流入孔内或其它杂物落入其中,保持孔洞干燥。

3)钢筋下料,钢筋除锈

按本工程的设计要求,预留长度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搭接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且相邻两根错开35d。

钢筋加工完毕,应进行除锈处理。

普通没有严重锈蚀的钢筋,应用钢丝刷将埋植部分的浮锈清刷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不能作为植筋使用。

若钢筋粘有油污,应用丙酮进行清洗。

4)调制结构胶、灌胶

植筋所使用的结构胶是以分子原料为主体的双组合高强粘结剂,对金属及非金属均具有很高的粘结强度。

5)钢筋埋植

将经过除锈处理的钢筋插入灌有结构胶的孔内,并旋转钢筋,反复的插入拔出,将孔壁残存的灰尘搅入结构胶内,直至附在钢筋上的结构胶表面不带有灰尘。

将钢筋扶正固定,在胶固化前不能扰动钢筋,以免影响锚固效果。

6)养护固化

已植入孔内的钢筋在常温下养护,直至使用的结构胶到固结的规定时间。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保证固结时间,中间不得扰动。

7)植筋的时间要求

结构胶初凝时间很快,从拌胶到植筋完毕整个工序应在30分钟内完成,植筋完成24小时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结构胶初凝结硬后,不可再用于植筋。

如果对初凝时间有特殊要求,可根据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及所需的锚固件使用要求,通过增减B料(固化剂)的用量来控制胶的初凝时间。

B料用量的多少对锚固强度没有明显影响。

3、植筋技术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

(1)定位

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所需植筋的部位进行定位放线。

在所需植筋点作出明显的标志,以便钻孔。

定位时,要结合设计图纸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有关要求,尽量避免原结构中钢筋所处位置,以免钻孔时钻到原钢筋,影响植入钢筋的深度而减弱植筋的效果。

(2)钻孔

植筋定位要准确,钻孔时要避免钻断原结构钢筋,做到一次钻孔成功,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钻孔的位置、孔径和深度,外侧孔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边缘间的宽度≥5mm以上,钻孔后的孔壁应完好,无裂缝和蜂窝等。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钻孔钆径和钻孔深度一定要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有关规定进行,不得按经验值估用。

(3)清孔

钻孔后应立即清理,用刷子擦扫孔壁灰粉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钻孔内的灰粉,然后用干净物体临时封堵封孔口,以防尘土、砂粒等杂物落入。

其质量控制关键钻孔后必须清扫干净,以增强与化学胶的粘结力。

(4)植筋表面处理

植入钢筋的规格、数量一般由设计单位进行计算确定。

设计人员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所需的承载力或弥补结构不足的实际情况,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有关要求确定所需植入钢筋的规格、数量。

另外,施工中需预埋、预插的钢筋错位或遗漏时,植入钢筋的规格、数量同原设计要求。

植筋应先通过物理除去残留油污,经处理的钢筋应尽快植入孔内,避免二次污染。

其质试验,采用机械法或钢丝刷擦除植筋部分表面铁锈和氧化层,然后用丙酮(化学试剂)量控制关键是钢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净以增加与化学胶的粘结力。

(5)化学粘合剂灌注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粘结剂种类、型号较多且性能各异,而粘结剂又是使植入钢筋与基体混凝土牢固锚固在一起体现植筋效果的关键材料。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选择一种安全可靠,质量稳定,性能较好的粘结剂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多数化学粘结剂均为双组分材料,用长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过挤压器将化学粘合剂在孔内从里到外渐渐填孔并排出空气,注浆量为孔深的1/2~1/3。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从孔底开始注浆,浆体不得有气泡存在。

(6)钢筋植入

将处理好的植筋缓慢旋入孔内,其质量关键是植筋必须缓慢旋入。

(7)养护固化

已植入孔内的钢筋在常温下养护,直至使用的化学粘结剂固结的规定时间。

植入钢筋后,钢筋与混凝土的连接应能满足规范及施工、使用的要求。

除了要保证连接的强度、耐久性外,还应具有可焊接性,以及能满足一定的防火要求。

第五节构造柱、圈梁、钢拉杆施工

构造柱、圈梁、钢拉杆施工说明:

原结构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未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外墙楼盖处未设置圈梁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所以对外墙采用新增构造柱和圈梁,内墙采用新增钢拉杆进行加固处理。

施工时钢拉杆需要预埋在圈梁里面,所以圈梁浇筑前对钢拉杆进行锚固,并验收。

1、施工工艺

(1)圈梁、钢拉杆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原结构卸荷—拆除,剔凿,打孔施工—结构层表面清理—测量地位—钢拉杆锚固—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清理杂物,浇水润湿—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验收—养护

(2)构造柱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基础开挖—结构层表面清理—基础墙体打孔—植筋—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清理模板内杂物—洒水润湿—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拆模验收—养护

2、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做好基准标高的引测及基础边线的测设工作,根据土质情况确定放坡坡度,因为基础底部墙体需要钻孔植筋,所以施工时留出作业面(不小于1000mm),标出开挖边线。

(2)沿开挖边线用混凝土切割机将原有地面、原散水进行切割、拆除,并及时将建筑垃圾清运出场。

用尖镐刨挖,以免破坏原基础影响结构安全。

(3)施工前对原建筑地下管线进行详细了解绘制地下管网图。

(4)墙体剔凿施工前对原建筑进行卸荷处理。

3、墙体钻孔、植筋

具体施工工艺做法请查看第四节植筋施工工艺。

4、圈梁、钢拉杆施工

(1)增设圈梁处的墙体有酥碱、油污或者饰面层时,应清楚干净,圈梁与墙体连接的孔洞应用水清洗干净;

混凝土浇筑前,应浇水润湿墙面和木模板;

锚栓和锚筋应可靠锚固。

(2)圈梁的混凝土连续浇筑,不应在距钢拉杆(或者横墙)1米内留置施工缝,圈梁顶面应做泛水,气底面应作滴水槽。

(3)墙体剔凿前对预埋钢拉杆的位置进行测量定位,钢拉杆的钻孔要用静立钻孔,防止扰动原墙体结构。

(4)墙体剔凿后对结构层浇水清理,清理钻孔。

确保结构墙体没有酥碱、油污。

(5)钢拉杆安装时应张紧,不得出现弯曲下垂,并且对外漏铁件进行防锈处理。

(6)圈梁钢筋绑扎时防止扰动原结构墙体,可在钢筋加工间提前预制,吊装前采取有效的防止变形措施,圈梁配筋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钢筋下料前项目质检员进行检查。

防止尺寸的偏差。

(7)模板支设前线进行放线定位,支设时严禁重击原结构墙体,模板支设牢固防止漏浆、胀模质量问题的发生,模板支设完成后首先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基础、梁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

(8)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浇筑前对模板浇水湿润。

若有新老混凝土交接处,将老混凝土浇水湿润,铺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然后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mm左右。

(9)浇筑混凝土,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连续浇筑。

(10)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要求

1)由于加固圈梁尺寸小,并且有一部分嵌入原结构墙体,所以施工时选择小型号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振捣施工时,振捣棒不得震动模板,振捣棒应顺着圈梁长度方向水平均匀振捣。

2)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h,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5)混凝土浇捣时,不得任意踩踏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防钢筋、模板变形、预埋件脱落。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和木工观察钢筋和模板,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6)如有预埋在混凝土中的水电管线应进行封堵,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护,以免施工时管线跑位或管口封堵脱落而灌进混凝土。

尤其是采用PVC塑料电管时,更应派人跟班全过程看守。

以防混凝土浇筑时将塑料电管踩扁。

一旦踩扁应立即更换,否则无法穿线,后患无穷。

(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第六节外墙抹灰涂料施工

一)外墙抹灰

据设计要求,9厚1:

3水泥砂浆;

6厚1:

2.5水泥砂浆木抹搓平;

5厚干粉类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中间压入一层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1、施工条件:

(1)不应在大风或烈日曝晒下施工,以避免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失水过快而出现毛细裂缝。

(2)注意天气变化,在材料尚未硬化时避免雨水冲刷。

(3)对建筑物的基本要求:

1)墙体的湿度不应高于其与环境的平衡湿度。

2)墙体表面不得有污迹、灰尘、油污等。

3)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墙体表面具有足够的附着力(≥0.3N/m㎡)无开裂空鼓。

4)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应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3-2002)的要求。

2、铺设网格布要求:

1)网的搭接量以平面搭接不小于100mm,阴阳角搭接不小于200mm。

2)将网格布紧绷后贴于底层抹面砂浆上,用抹子由中间向四周把网格布压入砂浆的表层,要平整严实,严禁网格布皱蹑。

网格布不得压入过深,表面必须暴露在底层砂浆之外。

3)单张网格布长度不宜大于6m,铺贴遇有搭接时,必须满足横向100mm,纵向80mm的要求。

拐角网格布要保持连续性,并从两边双向绕角,当遇到门窗洞口时,在洞口四角处设45度方向加强网,尺寸400mm*200mm;

在四角内侧阴角加铺与保温等宽标准网,防止开裂。

建筑首层增加一道网格布。

二)外墙涂料

1)刷底涂料

将底涂料搅拌均匀,如涂料较稠,可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

用滚简刷或排笔刷均匀涂刷一通,注意不要漏刷。

也不要刷得过厚。

底涂料干后如有必要可局部复补腻子,干后砂平。

2)刷面涂料

将面涂料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比例进行稀释并搅拌均匀。

墙面需分色时,先用粉线包或墨斗弹出分色线,涂刷时在交色部位留出l~2cm的余地。

一人先用滚筒刷蘸涂料均匀涂布。

另一人随即用排笔刷展平涂痕和溅沫。

应防止透底和流坠。

每个涂刷面均应从边缘开始向另一侧涂刷。

并应—次完成、以免出现接痕。

第一遍干透后,再涂第二遍涂料。

一般涂刷2—3遍涂料,视不同情况而定。

4.注意事项

1)涂料使用前应核对标签。

并仔细搅拌均匀。

用后须将盖子盖严。

2)涂料调色由生产厂或经销商完成,以保证该批涂料色彩的一致性。

如果在施工现场需要调色,必须使用厂家配套提供或指定牌号、产地的色浆,按使用要求和比例,由专人进行调配。

3)应注意涂料工程的成品保护,防止交叉作业引起的人为污染。

已经施工的墙面如受到脏物污染,可用干净的湿抹布轻轻擦洗,污染严重时应重新涂刷。

4)施工前让意天气预报,避免在雨天来临前作业。

5)涂刷工具用毕应及时清洗干净并妥善保管。

5.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期间,操作人员应当保证有充足的睡眠,确保高空作业时精力集中,不出意外;

2)施工前应检查脚手架、架板是否搭设牢固,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开始操作;

3)禁止穿拖鞋、底面光滑的鞋及高跟鞋在脚手架上工作;

4)在贮存和使用溶剂型底涂料、面涂料及稀释剂之处,严禁烟火;

5)配备必要的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6)施工及照明电器必须按电工安全规范安装接线,严禁随意拉线、接线;

7)向现场全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第七节内墙施工

一)加固后内墙

9厚1:

1.6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

0.5:

3水泥石灰砂浆。

二)卫生间墙面瓷砖施工

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1)施工所用材料必须有厂家出具的材料合格证,需进行现场复验的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检验。

2)机具设备

云石机、电锤、皮锤、灰刀、划针、毛巾、铅笔、铁锹、灰桶、检测尺、水平尺、线坠、水准仪。

2、操作工艺

1)破坏至原有墙体结构层或加固后墙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