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9255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11.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

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14.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

字母公式

变形公式

平行四边形

底×

S=ah

a=S÷

h

h=S÷

a

三角形

高÷

2

S=ah÷

a=2S÷

h=2S÷

梯形

(上底+下底)×

S=(a+b)h÷

(a+b)

h-b

b=2S÷

h-a

长方形

长×

S=ab

b

b=S÷

正方形

边长×

边长

S=a×

a=a2

组合图形

方法:

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

再通过加、减求得。

估算不规则图形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

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注意:

计算前要统一单位,找准对应的底和高,然后代入公式,计算要细心。

第三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

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3.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

数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计数单位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一)

十分之一0.1

百分之一

0.01

千分之一

0.001

说明:

(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没有最低位;

(3)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

4.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5.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6.小数的改写:

(1)用“万”作单位:

a、从个位起,往左数四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

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万”字;

c、用“=”连接。

(2)用“亿”作单位:

a、从个位起,往左数八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

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亿”字;

7.求整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看“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添上“万”字,用“≈”连接。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添上“亿”字,用“≈”连接。

8.求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整数:

就是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2)保留一位小数:

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3)保留两位小数:

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第四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

1.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从最低位算起,各位满十要进一;

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2.被减数是整数时,要添上小数点,并根据减数的小数部分补上“0”后再减。

3.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末尾的“0”不能去掉,把结果写在横式中时,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

4.小数加减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a+b)+c=a+(b+c)=(a+c)+b

减法的性质:

a-(b+c)=a-b-c

其它简便方法:

a-(b-c)=a-b+c=(a+c)-b,a-b+c-d=a+c-(b+d)

第五章 

小数乘法和除法

1.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算:

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

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3)数: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4)点:

点上小数点;

(5)去:

去掉小数末尾的“0”。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看除数是整数还是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1)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1)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2)移(商不变规律):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3)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3.一个小数乘以(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4.一个小数乘以(除以)0.1、0.01、0.001……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5.单位进率换算方法:

低级单位改写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即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高级单位改写为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即把小数点向右移动。

进率不能弄错,小数点不能移错。

6.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8.积不变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9.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积也扩大(或缩小)m倍;

若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几扩大(或缩小)m×

n倍;

若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积就扩大m÷

n倍。

想想如果m<

n,积怎么变?

10.当一个乘数不为0时,另一个乘数大于1,积就大于第一个乘数;

另一个乘数小于1,积就小于第一个乘数。

如0.8×

1.5>

0.8;

0.8×

1.5<

1.5。

11.当被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商就小于被除数;

除数小于1,商就大于被除数。

如0.8÷

1.5÷

0.8>

12.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每次除到比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多一位,最后四舍五入。

如保留整数,除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保留两位小数,就除到千分位(小数点后面第三位)。

1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要用“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如:

装运物品时,必须全部装完,不能剩余,必须用“进一”法;

裁服装时,多的米数不够做一套衣服,必须用“去尾”法。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

14.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4.2的循环节是605。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有两种: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和无限循环小数。

16.乘、除法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①乘法交换律:

b=b×

②乘法结合律:

(a×

b)×

c=a×

(b×

c)

③乘法分配律:

(a+b)×

c+b×

c,(a-b)×

c-b×

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④除法性质:

c=a÷

c)(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⑤分解:

a.拆成两数之积后使用乘法结合律:

3.2×

2.5×

1.25=(0.4×

2.5)×

(8×

1.25);

b.拆成两数之和或差后使用乘法分配律:

102×

3.5=(100+2)×

3.5;

3.5×

9.8=3.5×

(10-0.2)=3.5×

10-3.5×

0.2;

⑥注意观察算式的特征,学会逆向使用各种运算律和性质。

第六章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把几张相关联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后,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对比、分析数据。

制作时,要注意对表头进行合理分项,算对总计与合计,写出统计表名称和制表日期。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把两张或多张相关联的条形统计图合并后,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形象地比较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画图时,首先确定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图例,要画不同颜色或线条的直条,记得标数据。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找出来,从而找出问题的全部答案,这种策略叫作一一列举。

列举的方式有:

列表、画图、连线、画“√”,也可按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等。

2.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顺序来排列。

3.排列(有顺序):

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

3;

(ABC、BAC不同)

组合(没有顺序):

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

4+3+2+1;

(AB、BA相同)

4.四人互相通电话,总共要通的次数:

3+2+1=6次,如果互相写信,总共要写的封数:

4=12封。

第八章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

(1)a×

4或4×

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

a则写成a2,读作“a的平方”;

如果a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

(2)只有字母与数字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

”,加、减、除等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那么:

正方形的周长:

C=a×

4=4a正方形的面积:

S=a×

a=a2。

3.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书写格式:

(1)先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简写算式;

(2)写完“当……时”后,再写出简写算式,然后用数字代替字母,还原乘号,算出结果;

(3)不写单位,要写答语。

附:

常用单位进率和数量关系式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000克

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

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1、总价=单价×

数量 

单价=总价÷

数量=总价÷

单价

2、路程=速度×

时间 

速度=路程÷

时间=路程÷

速度

3、工总=工效×

工效=工总÷

时间=工总÷

工效

4、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

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

每块面积

5、(反向行驶)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

相遇的时间=甲速度×

时间+乙速度×

时间

6、(同向行驶)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

时间=甲速度×

时间—乙速度×

--------------------------------------------------------------------------------------------------

如何掌握好每学期应掌握的知识

如何掌握好每学期应掌握的知识,每学期对知识归纳总结是打好基础的好方式,可以遵循以下方式进行:

一、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

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

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

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

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

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

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

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

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