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903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4文档格式.docx

(5分)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

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不好。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7分)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21.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3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

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

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附:

两宋词鉴赏】

《水龙吟》(章楶)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在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

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

“堤上”,指明地点;

“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

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

韩愈《晚春》诗云: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说:

“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

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

韩愈表面上是在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

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

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

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

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

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

黄升

说它“形容尽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

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当然,把这首词评在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

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

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

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

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在少妇的春衣上。

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

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

柳花在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复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

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

《汉书·

张敞传》:

“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即其一例。

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

“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

”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

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第一句: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因为说的是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句,就显出味道来了,形态象花,实质不是花。

这里用了似是非是一词,在感觉上有远看一朵花,近看是幅画而恍然大悟的惊喜,不禁赞叹它的神奇。

“从教坠”是任凭的意思,无人惜,任杨花坠落。

我道:

是随风而落。

朋友言:

从这句来,应该是没风,自然慢慢坠落。

我想被风吹落和自然坠落,还是有区别的。

正好突出了,前面这个“惜”字,这种连风儿都懒得理会,更不要说人来惜的幽怨。

再看下一句: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这一句,他把描写杨花,慢慢引申到写人上来。

“抛家傍路”本是描写杨花离开枝头坠落,依依不舍之意。

这里用“抛家”带有人的感情色彩,用杨花暗指人远去了,或许还是个赶着做事,无暇顾及其它的人。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杨花离开枝头是无情,傍在路旁是有情。

亲人远去,是无情。

赶着做事是有情。

细思量,有情乎?

无情乎?

如果说这一句是引申到人,那下一句“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就完全是拟人化写法了。

一幅女子柔肠寸寸绕心头,睡眼朦胧间,双眸似开还闭、似醒还睡,愁绪困难眠之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更加衬托出杨花飞飞洒洒,无风自坠的美态。

这里的抛家,和拟人,也为后面的孤独埋了伏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这句完全承接了上句的女子,女子困难眠是为什么?

梦中随风万里,找寻郎的去处。

偏这梦又被莺啼惊醒,委实让人着恼。

这上阕在我看来,对杨花的描写已是出神入化。

而古往今来,都说妙就妙在下阕。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杨花飞尽,还有来年再开,那恨在那呢?

花落了却难再上枝头。

这里的花前面指杨花,后面我觉得是泛指。

“落红”有

“残红”之意,也可暗指初夜。

“落红难缀”,也就是说:

我此身已属了,可你却离开了,让我怎么办的意思。

这里也暗合了尾字“泪”。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一场春雨过后,那抛家傍路的柳絮何处去了呢?

只剩下一池的碎萍。

可以想象,“晓来雨过”指昨夜里还相聚呢,天亮时才离开,才更觉心酸,何况还有上面的“困酣娇眼”为铺垫,睡醒了,郎却无踪。

这一池萍碎,碎了萍,更碎了心。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三分春色即三分杨花”,这样的解释不敢苟同,这三分春色,该是指春色三分,并不只有杨柳可代,这春色三分,有二分已经落了,傍

土而去,剩下一分,也只是一池碎萍。

三分也并非是把春色划成三等分,是把事物量化来作形象化比喻,让我们在脑中完成一个鲜明的画面。

真是神来之笔,已达生花之境。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结尾“不是杨花,是离人泪”,用的是肯定句,暗合上面女子的思郎之情。

让情感达到升华。

这时,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呢。

杨花似花,杨花非花,杨花是愁,杨花是泪。

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而这首词却是属于婉约派的。

单从咏杨花来说,这词无可挑剔,但结合了当时作者的心境,反而觉得让此文为之失色。

当时,苏东坡贬谪黄州,心情落寞,文中的泪,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

从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比作怨妇,朝庭就是他的郎。

他仍盼望朝庭能再次起用他,对仕途仍然没有彻底绝望。

这符合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为官入朝,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是分不开的。

对功名如粪土,他还是没有全然看开,唯感叹年华如流水,岁月空蹉跎。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

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

):

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

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①(2分)送别(离别)杨柳②(2分)明快;

低沉。

(意思对即可)

2.(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

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共10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释:

①捻(niǎn):

持取,捻弄。

①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②“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写作技巧?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6分)

①(4分)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写一点不得分)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1分)的无奈之情。

②(6分)细节描写(或写动作描写)(1分)。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2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或惜春)到无奈春归(3分)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翻译】

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春残时节。

天气乍晴乍雨,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了光泽。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令人伤感。

独自一人登上柳枝掩映的画楼,斜倚栏杆,信手捻着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

对视天空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夕阳的残辉照在人的脸上,心中的“恨”又有谁能理解?

【解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

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全词充分体现了秦少游词纤柔婉约的特点。

此为春归伤怀词。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开端三句,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只写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却表达出极深切的伤春之悲。

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迟暮,然而在“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

下句虽明写出“春归”二字,但也只是“无奈”之情,写来句句深美婉约。

下片转写伤春之人。

“放花无语对斜晖”是神来之笔。

一般人写到对花的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簪花”、“插花”,可秦观这首词是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

当其“捻”着花枝,是何等爱花情深,当其“放”却花枝,又是何等惜花无奈。

而“放花”之下继之以“无语”,正是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

“对斜晖”三个字,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

花既将残,春亦将尽,面对“斜晖”,叹今日也将逝去。

“放花无语对斜晖”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凝立的姿态,却有一缕极深幽的哀伤袭人而来。

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心中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深恨。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菩萨蛮》(其三)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

《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词中“此度”指的是;

“归”指的是。

2.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此度”指寓居蜀中;

“归”指归乡或者还乡。

词人极写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衬今日之可悲。

当时念念惟在故乡,故不知江南之可乐,且思终老之还乡;

而今忧患老大之后,还乡之终不可期,更有不能得归之痛。

“白头誓不归”为反语,着一“誓”字,以断然坚决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韦庄词之劲直由此可见。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后问题。

西江月(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坤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月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满载”两句绘景,试加以解释。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1)(2分)周围山色多姿多彩,湖水平铺十里,一平如镜,且清明澄澈,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舟行其间,像载满一船秋色。

(2)(4分)这首词描写秋水暮泊,用语通俗平实,清新自然,既无华丽辞藻,又无深僻的典故。

“秋色”“湖光”“斜阳”

“细浪”等词绘形绘色,色彩纷呈,引人想象,给人美感。

8.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1)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居于

黄州(今湖北黄冈

(2)平山堂:

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

(3)兰台公子:

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

其《风赋》中有"

大王之雄风"

与"

庶人之雌风"

之语。

(1)词的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2)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

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这句评语中的“超旷”表现在下片哪些方面?

(1)

答: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接着五句是回忆镜头,作者联想到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词人把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以虚衬实,用实写虚,表现出快哉亭上所览之景的高远空濛的意境。

或答:

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

(1分)作者由眼前快哉亭之景忆起自己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风景:

江南烟雨、杳杳孤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作者借此来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突出二者相同的意境。

这种忆景写景的笔法,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

(2分)

(2)答:

①这首词写景意境开阔高远,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

(1分)②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格调豪迈雄健。

尤其是结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和豁达豪迈的情怀,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2分)③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纵横捭阖的特点。

(以①②两点为主要得分点,3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

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

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

(4分)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

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

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如梦令作者: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作者: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2分)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

并简要说说理由。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⑴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小令。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词牌(2分)

小令: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一般是单调,也就是说只有一段。

如《十六字令》《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调笑令》等。

⑵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

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