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702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2讲义Word下载.docx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类似于计算机的键盘(编码)、硬盘(存储)以及能使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的软件(提取)。

二、记忆的种类

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来划分

形象记忆:

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在头脑中保持的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以表象的形式储存。

情景记忆:

个人对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情景记忆由于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另外,对已储存在脑中的情境记忆的信息的提取比较缓慢,往往需要努力地进行搜索。

人们回忆一件事情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

而是对实际发生的事件的一种重构。

重构式记忆是个体用新信息和现存信息去填补回忆某种经历时所出现地遗漏的结果。

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规则等。

语义记忆的组织是抽象的和概括的,是以意义为参照的,所包含的信息不受接受信息的具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较迅速,往往不需要作明显努力的搜索。

情绪记忆:

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对该事件的体验则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

强烈的、对人有重大意义的情绪和情感保持的时间较长久并容易被再体验。

情绪记忆既可能是积极愉快的体验,也可能是消极不愉快的体验。

运动记忆:

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方式的不同划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如人名、地名、单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

明显特征是可以言传,即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陈述出来;

可通过语言传授一次性获得,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又称思维技能,如默读、写作构思、心算等)和运动技能的记忆,是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是对习得行为和技能的记忆,如打字、拼图、打球时的动作等。

程序性记忆的最显著特点是不能用语言表述,即不能言传,如会骑自行车的人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这种知识。

程序性记忆是按一定程序习得的,是经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以后经过多次练习达到纯熟阶段,其贮存后经久不忘,程序性记忆的检索就会成为自动方式进行,在利用时往往不许要意识的参与。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划分

外显记忆:

个体有意识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的记忆。

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过程,强调提取信息过程的有意识性,而不强调识记信息过程的有意识性。

通过有意识参与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记忆(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

内隐记忆: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个体的知识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

是未意识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但通过完成某项任务证实确实存在的记忆。

如人们能熟练地打字,但是要求他们立刻正确地说出键盘上字母的位置,许多人往往做不到,这说明他们有字母位置的内隐记忆。

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来划分

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瞬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呈现一次后,人脑中保持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三、记忆的脑学说

1.记忆机能定位观点:

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2.记忆整合论:

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3.SPI理论:

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

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

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

四、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1.反响回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时间。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家通过白鼠跳高台的实验证实了这种看法。

2.神经元突触结构的持久性改变——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刺激的持续作用会使神经元的突触发生改变,使相邻的神经元更容易相互影响。

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的储存在大脑中。

3.长时程增强作用

受到重复强烈电刺激的海马神经通路,会激发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强度增加,这种作用能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然后再将对新习得的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一些相关部位作更长的时间的存储。

海马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转站。

海马损伤病人在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中有相大的困难。

五、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1.核糖核酸(RNA):

人的记忆经验是由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RNA)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

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细微的化学结构。

2.激素:

如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肾上腺激素

激素能够影响记忆的保持,特别是在轻度唤醒的情况下。

因为某些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当前地输入信息,从而加强记忆地保持。

第二节、记忆系统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根据记忆过程中从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间隔的不同、对信息的编码方式的不同,把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客观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瞬间的记忆。

进入感觉器官的刺激,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2.各种感觉器官通道都存在着对相应适宜刺激的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

视觉刺激停止作用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

斯伯林(Sperling,1960)的首创性实验而被确定。

保持时间约0.25~1秒;

容量为9个项目或更多

声像记忆:

听觉系统对声音的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

莫瑞等(Morayetal,1965)确定。

容量平均只有5个左右;

保持时间约4秒钟

3.感觉记忆的基本特点

(1)感觉记忆在瞬时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2)感觉记忆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3)进人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完全依据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和储存。

(4)信息保持时间极短。

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

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4秒。

(5)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引起个体注意并得到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得到进一步加工,否则就很快消失且不可恢复。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我们是察觉不到的,一旦察觉到,这些信息也就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之中了。

二、短时记忆

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来自感觉记忆,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

当某人需要用经验、规则来加工信息时便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提取出的信息回溯到短时记忆系统才能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

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

3.短时记忆的基本特点

(1)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以听觉编码(声音编码)为主,还存在视觉编码(形状编码)。

编码是信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储存的问题

语音相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听觉编码的存在(Conrad,1964)

短时记忆的编码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至少在部分时间里,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是以视觉编码的(Posner,1969)

象形文字以形状编码为主,表音文字以声音编码为主

视觉条件下偏爱形状编码,听觉显示条件下为声音编码

(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士2个组快。

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复述就是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复述能使信息在复述期间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4)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精细复述转入长时记忆系统,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

机械复述能使信息保持到短时记忆中,但不会把信息很好地转入长时记忆,因为信息会因注意力转移被其他信息取代并完全遗忘。

(5)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完全系列扫描

三、长时记忆

1.概念:

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2.基本特点:

容量无限;

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长时记忆信息的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的

表象编码:

加工处理图画、声音等非言语材料的方式。

语义编码:

加工处理言语材料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记忆过程

一、识记:

识别与记住事物,从而获得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一)识记的种类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划分

无意识记:

事先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做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高得多。

因此,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识记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划分

机械识记:

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基本条件:

多次重复或复习。

意义识记(理解识记):

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理解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但机械识记有时也是必要的。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任务

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记忆任务的远近对记忆内容的保持的长久性与否也有关系。

长久的记忆任务比短暂的记忆任务巩固性要好得多。

有较长期的识记任务或要求,保持的时间就长些,相反,只有短期的识记任务或要求,保持的时间就较短些。

2.学习态度、兴趣与心向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

直观形象(实物、模型、图片等)的材料的识记比抽象材料的识记效果要好,且视觉材料的识记效果要比听觉材料的识记效果要好。

意义材料的识记效果比无意义材料的识记效果要好,且意义材料中,课文的识记比散句的识记效果要好,诗篇的识记效果比散文的识记效果要好。

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识记需要的时间常常随着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所用时间也越多。

4.识记方法

第一,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第二,让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直接对象,将有助于提高识记效果。

其次,多种感官协同参加识记活动能提高识记效果。

二、保持:

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

(-)识记的内容被储存后,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1.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主要指由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材料的认识、心向、动机、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一般表现为:

(1)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主要内容及显著的特征能较好地保持。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

如有人在续成故事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复述时增加了识记时没有的细节,使故事内容更绘声绘色,更接近具体事物。

(3)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

识记的内容被储存后,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巴特莱特的例子

2.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包括记忆恢复和遗忘两个方面。

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巴拉德(P.B.Ballard)在1913年发现的

(二)保持量的测量

记忆不是以“全或无”的形式存在的。

我们对某人或某事的记忆可能已不清楚了,但也没有完全遗忘。

如过去曾见过一个人,早已记不起该人的模样,但后来相见时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由于记忆不是一种“全或无”现象,因而就需要用一些方法来测量记忆的保持量。

最常用来测量记忆的方法有回忆法、再认法、节省法和重建法。

1.回忆法:

原来识记的材料不在面前,让被试把它们默写出来或复述出来。

2.再认法:

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把识记过的材料(如单词、图片)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区分开来,要求被试报告出哪些是学习过的,哪些是没有学习过的。

保持量=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认错新项目的百分数。

3.再学法(节省法):

当被试不再能把原来熟记的材料完全无误地回忆出来时,就要求被试把原来识记过的材料重学或再记,直至达到原来学会的标准。

用原先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减去重新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两者的差数就是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数量,这个指标就是节省法测得的记忆保持量。

4.重建法(重构法):

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

具体做法是,给被试呈现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若干刺激,呈现后把这些刺激打乱,置于被试前让其按原来次序重新建立起来。

该方法除适用于记忆文字材料外,还适用于记忆形状、颜色或其他非文字材料。

重构的成绩主要是以做对的顺序数记分。

三、回忆或再认

一般情况下,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

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第四节保持的对立面——遗忘

一、遗忘的含义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回忆与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回忆与再认。

包括:

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暂时遗忘是指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

如提笔忘字;

熟人相见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考试时,回忆不出有关的知识,一出考场立刻想起;

话到嘴边说不出来即tipoftongue现象。

永久遗忘即永久不能回忆或再认,如若识记过的内容,不经重新学习,记忆绝不可能再行恢复。

二、遗忘的进程

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实验材料:

无意义音节。

目的是避免受旧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实验方法:

节省法

结论:

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出现的,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三、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时间:

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出现的,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就识记材料的性质而言:

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也就是说人的动作记忆保持得最好。

其次,熟记了的形象材料((实物、模型、图片等)也容易长久保持。

其三,有意义的文字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保持得多,遗忘得慢。

识记材料的数量对保持的影响:

一般地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

3.学习程度

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

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

一般说来,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

学习程度达150%,保持的效果最佳。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材料的首尾内容容易记住,不易遗忘;

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5.识记材料的意义、作用

无重要意义、不感兴趣、不符合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占主要地位的识记材料最先遗忘,保持最差。

三、遗忘的原因

1.编码缺失:

从一开始信息就没有存入长时记忆中

2.衰退说:

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记忆痕迹是人在感知、思维、情绪和动作等活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系。

衰退是感觉记忆和保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丧失的重要原因;

至于长时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忆量会逐渐减少,回忆内容会越来越模糊、不准确甚至被遗忘,这其中很可能也有痕迹衰退的原因。

3.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

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实验程序:

实验组:

学习A  学习B  回忆B控制组:

休息  学习B  回忆B

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学习A  学习B  回忆A控制组:

学习A  休息  回忆A

如果两组学习材料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大;

两组材料很相似或很不相似,倒摄抑制的影响会较小。

学习两组材料及回忆测验之间都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话,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小。

4.动机性遗忘说(压抑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为什么一些痛苦的事件会由于压抑的作用而被遗忘,同时,另一些事件却能够被清晰和生动地回忆起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闪光灯记忆:

是自传式记忆的一种,指的是围绕一个特殊、重要或令人吃惊的事件的记忆,事件出现时的图像非常生动,具有鲜明性、准确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闪光灯记忆是一种不随时间消逝的记忆。

通常,记忆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得难以回忆。

由于这种记忆的内容大都是些令人震惊的,重大的或情绪性的事件。

这种记忆的特点是表象中的细节似乎非常清晰。

不同的人对事件的反应不同,对细节记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深刻的记忆可能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些带有情感性的事件是自己人生中的重要经历,因此会经常回忆或向他人诉说,二是媒体中总是反复出现那些有关钱争、地震、谋杀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不断加深我们的记忆。

5.线索依赖性遗忘(提取失败理论)

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的,之所以对一些事情回忆不起来,是因为在提取相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对记忆内容而言,记忆过程发生的情境、情绪状态或生理状态等都构成以后回忆这些内容的线索。

状态依存学习:

如果能够恢复到自己学习某种知识时同样的情绪或生理状态,就易于回忆这种知识。

第五节、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首先是在遗忘症病人身上发现的。

以是否能够有意识回忆为标准,1985年格雷夫和斯科特(Graf&

Schacter)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概念。

在意识的控制下,个体主动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过程,通过有意识参与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记忆(回忆、再认)。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任务项目能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

该记忆是未意识其存在又无法被有意回忆,但通过完成某项任务证实确实存在的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间接测验

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其所学的内容。

1.词干补笔

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给出单词(已学过的)的头几个字母,要求被试用最先想到的单词把这些字母补全成一个词。

2.残词补全

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给被试提供单字缺一些字母的缺笔字,要求被试用最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使缺笔字成为有意义的单字

3.知觉辨认

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视条件下(30毫秒)辨认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

4.模糊字辨认

在测验时呈现的单字模糊不清,要求被试辨认是什么字。

5.残图辨认

首先呈现图片或线条画给被试,之后要求被试识别知觉上已不完全的残图。

在所有的内隐记忆测验中,待测验的材料都不是原先学习时的完整形式,而是以一种残缺的形式出现,要求被试把它们补全或辨认出来。

二、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测验的区别

外显记忆测验:

回忆、再认。

特点:

要求被试有意识努力去提取信息

内隐记忆测验:

词干补笔、残词补全、知觉辨认等。

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努力提取信息,只要求他们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即可。

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测验的导语不同:

当指示语是要被试回想刚才学过的单字时,这个测验就是线索回忆,属于外显记忆;

当指示语是要求被试迅速把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时,这个测验就是词干补笔,属于内隐记忆。

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

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受材料加工深度的影响较大,而内隐记忆则较小或不受加工深度的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外显记忆对记忆材料的保持量随间隔时间延长而减少,而内隐记忆的保持量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负荷量即记忆的项目多少,研究发现,记忆的项目越多,对外显记忆来说,越不容易记住;

但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却较小。

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外显记忆的影响较小,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较大。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内隐记忆则不同。

第七章思维

本章主要内容:

1.思维的含义、过程、种类

2.概念的含义、种类、结构理论及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3.推理的含义、种类

4.问题解决的含义、种类、过程、策略及影响因素

5.表象的概念、特征

6.想象的概念、综合过程、分类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

1.内涵:

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思维和感知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两者存在很大区别:

(1)从反映的内容看,感知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或外部联系的反映;

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其必然联系的反映。

(2)从反映的形式看,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