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353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氧氯丙烷项目建议书Word下载.docx

德国

Dow化学 

10.5

索尔维公司

5

法国

3.2

捷克

Spolek公司

1.3

波兰

Zachem公司

3.5

日本

住友化学公司 

1.5

昭和电工 

2.4

醋酸丙烯酯法

旭化成公司 

Daiso公司

韩国

Hanwha公司 

2.5

Samsung公司

中国台湾

台湾南亚公司

Triplex公司

1

印度

Tamilnadu石油产品公司

泰国

ThaiOrganics公司

丙烯高温氯化

表1-2世界环氧氯丙烷消费构成

消费领域

消费比例(%)

备注

环氧树脂 

75.3 

合成甘油 

11.8 

其他

12.9

包括水处理剂、纸张加工树脂、弹性体

合计

100

美国2003年环氧氯丙烷消费量为33万吨。

西欧需求量停留在约25万吨,日本需求量为10万吨左右。

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消费构成不尽相同,西欧和日本约70%的环氧氯丙烷用于环氧树脂的生产,而美国用于环氧树脂的环氧氯丙烷仅56%,而用于合成甘油的比例高于西欧和日本。

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消费构成如表1-3

表1-3国外环氧氯丙烷消费构成(%)

国别

西欧

环氧树脂

56.3

69.2 

76.2 

合成甘油

22.4

15.7

8.6

21.3

15.1

15.2

由于环境保护等问题,今后美国、西欧和日本在本土新建装置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提高开工率或适当扩大生产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环氧氯丙烷需求量年均需求增长率将分别为2.5%、2.5%和3.0%。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环氧氯丙烷需求年均增长率约4-5%,到2010年需求量约125万吨,到2015年需求量约150万吨。

主要驱动因素是亚洲特别是中国环氧树脂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其次是全球水处理剂和纸张加工树脂需求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1.2.2国内市场分析及预测

1.2.2.1生产情况

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广州助剂厂率先使用甘油法开始生产,随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以及一批小的丙烯高温氯化法装置相继投产。

80年代,许多小厂因技术落后,原料缺乏等原因先后停产,曾在一段时间里造成我国环氧氯丙烷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1988年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引进日本旭硝子技术,建成投产了3.2万吨/年的生产装置,使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真正开始实现规模化生产。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厂环氧氯丙烷装置是引进意大利CONSER公司技术,2000年该厂改造环氧有机氯产品系列工程全面启动,2002年初建成投产,使该厂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年。

天津化工厂环氧氯丙烷装置系采用日本昭和电工的醋酸烯丙酯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为2.4万吨/年,1999年投产。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集团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1999年底开车,后对后续装置进行了扩建改造,使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年,但目前只生产中间体氯丙烯。

截止2009年5月,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能力达61.1万吨/年,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如表1-4。

表1-4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企业(万吨/年)

序号

企业名称

产能

齐鲁石化氯碱厂

日本旭硝子丙烯高温氯化法

2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厂

3.4

意大利CONSER公司丙烯高温氯化法

3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6.0

日本昭和电工醋酸丙烯脂法

4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有限公司

2.0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甘油法

6

江苏三蝶化工公司

7

山东海力化工有限(博汇)公司 

24.0

山东鑫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山东中海精细化工公司

3.0

11

蓝星(盐城)新材料有限公司

61.1

近几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增长速度较快,由于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大量产品依赖进口解决,2005年国内环氧氯丙烷的进口量达到了9.77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8.75万吨。

2006年估计受国家商务部对俄、韩、美、日进口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影响,进口量将略有下降,国内产量则有所增加。

我国近年环氧氯丙烷生产、消费情况如表1-5所示:

表1-5近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供需情况(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1995年

4.75

2.30

0.29

<

0.01

2.59

1996年

4.55

2.82

0.15

2.97

1997年

2.31

0.50

0.04

2.77

1998年

4.20

1.98

1.87

3.85

1999年

2.50

2.46

4.96

2000年

7.60

3.55

2.54

6.05

2001年

4.04

0.07

7.52

2002年

10.10

5.51

4.37

0.02

9.85

2003年

11.10

7.05

6.91

0.03

13.93

2004你

9.00

9.77

18.75

2005年

11.1

21.56

2006年

12.00

14.53

24.82

2007年

23.56

8.02

0.65

31.00

2008年

25.80

6.40

0.69

31.51

多年来我国环氧氯丙烷一直产不足需,部分市场份额由进口产品满足,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内环氧氯丙烷下游环氧树脂等领域发展迅速,环氧氯丙烷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很快。

因此,国内有很多企业宣称有新建环氧氯丙烷的计划。

但由于环氧氯丙烷传统生产需丙烯和氯气两种原料,在我国丙烯来自炼厂,氯气则主要来自氯碱企业,能同时获得这两种原料的企业较少。

此外,环氧氯丙烷传统生产工艺会产生较大量的废水排放,没有排放条件的内陆地区很难满足要求。

国内环氧氯丙烷生产发展速度较慢,规划、拟建项目较多,但实际开工建设的较少。

1.2.2.2消费及需求预测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应用于环氧树脂,约占其总消费量的95%;

合成甘油和氯醇橡胶也消费一定量的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其它消费领域还有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离子交换树脂、油田化学品和水处理剂等,消费比例约为5%左右。

A环氧树脂领域

环氧树脂是热固性树脂的主要品种之一。

环氧树脂通常是指大分子主链上含有醚键和仲醇基,同时两端含有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

环氧树脂的强度、韧性、耐化学性、耐腐蚀性、防水、防潮、防霉、耐热、耐寒性、粘接性以及电性能均十分优异。

正是由于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如此之多的优良性能,因此环氧树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特别是防护涂料,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粘接剂,复合材料等领域用途更加广泛。

环氧树脂是目前国内热固树脂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

由于其产品性能优异,特别是在某些特殊领域其它材料无法替代,国内环氧树脂需求逐年增长,近几年环氧树脂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

我国从1958年开始生产环氧树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发展速度不快。

自中国石化巴陵公司和无锡树脂厂从日本和德国引进整套环氧树脂设备和技术以来,使得我国环氧树脂生产规模和产量提高、品种增多、质量改善,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自2000年以来,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环氧树脂行业,美国陶氏(Dow化学)在江苏张家港和镇江各建设了一套4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

韩国国都在江苏昆山建设了2万吨/年装置;

南阳塑料公司也在昆山建设了8.5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

台资宏昌在广州建设了6万吨/年装置;

香港建滔在广州建设了4.5万吨/年装置;

德国壳牌在广州建设了2.5万吨/年装置。

这些外资工厂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几乎占了目前中国大陆环氧树脂生产能力的一半。

同时采用的工艺技术都是国际最先进的,使我国环氧树脂产业不仅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而且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飞跃,特别是从国外到国内的技术“领先”刺激,促使国内原有的环氧树脂企业奋发创新,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整体带动战略。

大连齐化化学公司和江苏三木集团等先后建成较大规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环氧树脂装置。

到2005年底,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能力达到约55万吨/年,产量约44万吨,消费环氧氯丙烷约20.5万吨,约占环氧氯丙烷总消费量的95%。

虽然我国近年环氧树脂的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国内产量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进口量增长迅速,从1997年的5.87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6万吨,进口年均增长率高达20.4%;

消费量从1997年的10.1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62.2万吨,年均消费增长率25.4%。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重点发展汽车、能源、交通运输、电子、建筑等支柱产业,势必造成对环氧树脂的强劲需求,预计2010年国内环氧树脂需求量将达到70万吨左右。

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宣称有新建或扩建环氧树脂的计划,主要包括无锡树脂厂新建2万吨/年、张家港陶氏二期4万吨/年、保力新树脂(昆山)有限公司2万吨/年、天津化工厂2万吨/年等。

预计2010年国内环氧树脂产量将达到55万吨以上,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达到31万吨以上。

B合成甘油

甘油是重要的轻化工原料,在医药、涂料、纺织印染、食品、造纸、化妆品、制革、照相、印刷、金属加工、电工材料和橡胶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天然植物提取法、发酵法以及化学合成法三种。

我国曾陆续引进了数套化学合成甘油的技术和装置。

由于合成甘油的中间原料环氧氯丙烷国内市场十分紧俏,而且价格还高于甘油,因此合成甘油生产装置开工率一直较低。

不过由于合成甘油质量较好,因此在市场上较受欢迎,主要生产企业仍维持一定量的生产。

目前我国主要有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江苏泰兴沃特尔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广西柳州市日用化工厂等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合成甘油,总生产能力约为3万吨/年,2005年消耗环氧氯丙烷约3000吨。

目前国内甘油来源主要为脂肪酸副产,由于国内脂肪酸开工率低(不足50%),导致国内市场上甘油的缺口较大,每年均有大量进口,因此从长远看合成甘油仍有一定的市场容量。

预计2010年合成甘油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约5000吨。

C氯醇橡胶

氯醇橡胶是合成橡胶的新品种,有耐热、耐油、而侯、耐氧化等综合性能,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氯醇橡胶的产能约为4000吨/年,湖北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亚洲最大的氯醇橡胶生产厂家。

2005年我国氯醇橡胶产量约3000吨,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约为3000多吨。

预计今后随着我国汽车等工业的发展,对氯醇橡胶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

到2010年氯醇橡胶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约5000吨。

D其它领域

环氧氯丙烷还可以应用于表面活性剂、纸张添湿添加剂、离子交换树脂等领域,但总体上消费环氧氯丙烷的量都不大。

2005年消费量约5000吨。

由于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

预计到2010年在其它领域中环氧氯丙烷的消费量将增加至8000吨左右。

综上,我国2005年环氧氯丙烷消费量为18.75万吨,预计2010年需求量将达32.8万吨,2005-2010年均需求增长率约9.8%。

我国环氧氯丙烷消费结构及需求预测情况见表1-6。

表1-6我国环氧氯丙烷消费情况及需求预测(万吨,%)

2000年消

费量(万吨)

2005年消

2000-2005

年均增长率(%)

2010年需

求量(万吨)

2005-2010

5.6

20.5

29.6

31

0.2

0.3

8.4

0.5

10.7

氯醇橡胶

0.1

31.6

8.9

其它

35.1

0.8

8.1

合计

21.6

32.7

32.8

9.8

预计2010-201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仍将保持4.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40万吨左右。

1.2.3价格分析

1995年和1996年受国内化工产品价格普遍高涨的影响,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达到16000元/吨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17000元/吨。

由于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增长相对缓慢和国家进口关税的下降,1997年开始进口大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口产品价格对市场影响很大。

1997年年底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环氧氯丙烷价格下跌,国外产品大量转向中国市场,同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导致国内环氧氯丙烷价格下降很快。

1997年至1999年,环氧氯丙烷价格在11000-14000元/吨内波动。

2000年亚太地区市场逐步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开始回升。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使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增长。

2004年12月,商务部根据齐鲁石化和天津化工厂提交的申请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美国和日本的进口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随反倾销消息大幅上升,2005年下半年价格突破18000元/吨。

2006-2009年,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完成了从创出历史新高到成本线附近波动的转换。

2006年,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环氧树脂的需求进入了又一轮高速增长期。

在国内环氧氯丙烷供应占需求不足40%的情况下,国内某厂装置的意外停车导致·

供需平衡被打破,在第2季度初,最高市场价格上冲到26500元/t的历史高位。

2006年6月28日,环氧氯丙烷反倾销终裁出台,国内企业取得了反倾销的胜诉。

然而,物极必反,连续几年的价格上涨,高额的利润刺激着国内新增装置的投产和原有企业的扩建。

在2006年第4季度,随着多套扩能装置和新建装置的投产,市场价格从10月初的25000元/t到12月底迅速回落到19000元/t,并且此后再未超过此点。

2006年第4季度的市场行情是对环氧氯丙烷行业的1个预警:

2007年,国内环氧氯丙烷供应量稳步增加,产量占需求量的74%,全年的市场走势趋于理性。

然而,受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等的影响,行业的危机也已经现出端倪。

2008年,随着化工行业景气高峰年的结束,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世界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也面临能源和资源的价格上涨、通货膨胀、节能减排、绿色奥运等的影响。

环氧氯丙烷行业也同样面临困境:

上游原料价格上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下游需求增长放缓等。

2008年上半年,环氧氯丙烷的市场价格一直在成本线附近波动,下半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到来,环氧的价格大幅下降,最低跌至6200元/t,全行业亏损,随着中国推出拉动内需政策和部分厂家减产和停车检修,价格逐步上升,到今年四月份,价格涨至12000元/t,随着开工率的上升和进口量的增加,今年六月份价格跌至9200元/t。

预计下半,环氧的需求量不会有大的变化,环氧产能过剩,国际油价继续攀升,环氧价格继续在低位盘整,部分企业将面临亏损。

近年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见表1-7。

表1-7 国内环氧氯丙烷价格情况表

年份

价格(元、吨)

1995年 

14000-16000 

15000-17000

12800-13800

11500-22000

11100-12200

12000-14500

11000-13000

10000-12000

10500-13000

2004年

11000-15000

15000-18000

19000~26500

6000~16500

2009年

5800~13000(1~6月)

从影响环氧氯丙烷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预计原油价格将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形势将稳定增长,同时考虑反倾销等因素,从长远来看,环氧氯丙烷的产品价格将保持较高水平。

本项目环氧氯丙烷产品测算价格取13000元/吨。

1.3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1.3.1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方案为年产环氧氯丙烷5万吨。

1.3.2建设规模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环氧氯丙烷生产企业,如Dow、Resolution功能产品公司、台塑等公司的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装置规模在8-10万吨之间,中小型生产装置也在2.4-5.0万吨/年之间,其中最大的单套装置生产能力是Dow化学公司在美国的装置,生产能力为36.3万吨/年。

本项目在充分考虑国内环氧氯丙烷的市场情况、匹配建设项目10万吨/年环氧树脂需求情况、装置投资规模、工艺技术情况以及原材料等因素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内外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装置规模情况,建议环氧氯丙烷装置的建设规模为5万吨/年。

1.4工艺技术方案

1.4.1工艺技术概况

目前国内外环氧氯丙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法及甘油氯化法。

其中丙烯高温氯化法是传统的生产方法,目前世界上有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能力是采用该法生产;

醋酸丙烯酯法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工艺,目前仅有少量工厂采用。

三种工艺路线的具体情况如下:

1.4.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工艺于1945年开发成功,1948年建成工业化生产装置,至今有50多年的历史,经不断改进提高,技术已趋完善成熟,目前世界90%以上的生产能力是基于该工艺。

但该工艺也存在如原材料丙烯、氯消耗高,含氯化钙废水排放量大,副产品多等缺陷。

大体上讲,丙烯高温氯化法可分为:

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次氯酸化合制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高温氯化:

是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

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

CH2=CHCH2+Cl2→CH2=CHCH2Cl+HCl

氯丙烯经精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制工业盐酸。

高温氯化的原理如下:

次氯酸化:

氯气在水中生产次氯酸,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生产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

2CH2=CHCH2Cl+2HOCl→ClCH2CHClCH2OH+ClCH2CHOHCH2Cl

(2,3-二氯丙醇,70%)(1,3-二氯丙醇,30%)

皂化环合:

是将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lCH2CHClCH2OH+ClCH2CHOHCH2Cl+1/2Ca(OH)2→

CH2—CH—CH2Cl+CaCl2+H2O

O

齐鲁石化公司引进技术中,皂化前先用CaCO3乳液中和二氯丙醇水溶液中的盐酸,用CaO代替Ca(OH)2可回收热量,降低生产成本。

1.4.1.2醋酸丙烯酯法

醋酸丙烯酯法是日本昭和电工八十年代中期开发成功的工艺。

大体可分为:

制取醋酸丙烯酯、丙烯醇制取、合成二氯丙醇和皂化环合4个反应单元。

该方法是由丙烯在钯等特定的催化剂存在下,与醋酸和氧气,温度160-180℃,压力0.5-1.0MPa下发生氧乙酰化反应生成醋酸丙烯酯;

CH2=CHCH2+1/2O2+CH3COOH→CH2=CHCH2OCOCH3+H2O

醋酸丙烯酯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