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186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单位住宅楼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平面形式呈为“一”字型,总长47.64m,总宽12.9m,总高20.2m。

该工程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基础为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

砖基础上部设钢筋混凝土地圈梁。

实心砖墙承重,层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处、楼梯间设抗震构造柱;

卫生间、厨房、大梁及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其余楼盖和层面采用预应力空心板。

外墙采用干粘石;

室内楼地面为水泥砂浆楼地面;

天棚及内墙装修采用混合砂浆抹灰,仿瓷涂料罩面。

屋面工程采用加气混凝土块保温层,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上铺架空隔热层。

设备安装及水、电、暖工程等配合土建施工。

2.1.2地质及环境条件:

本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平坦,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1m,地下水对建筑物无侵蚀作用,场地内地基承载力为87KN/m2,本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28cm,雨季为7、8、9三个月,冬季为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南。

建筑施工场地较为狭窄,南面及西面为已建建筑,东面和北面为围墙,中心绿地可以作为施工场地占用。

2.1.3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1)施工中需要的电、水均从城市供电供水网中引入。

(2)预应力空心楼板由工厂预制后汽车运至现场,门窗由工厂加工制作,然后由汽车运至现场。

(3)各种施工机械、运输机具、劳动力供应均可根据工程情况调配,满足施工要求。

(4)现场临时设施均现场搭建,搭建要求参见附表2、附表3。

(5)主要项目工程量见附表1。

2、2施工总体目标

2.2.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符合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2.2.2工期目标

自2014年3月1日开工,可适当考虑工程开工准备(3天)和验收(5天)时间

2.2.3安全目标

实现“三无”。

“三无”即实现无人身伤亡事故;

无重大责任事故;

无火灾事故。

第3章施工总体布署

3、1施工总体布署

3.1.1工艺部署

(1)装饰工程:

自上而下

(2)基础工程:

分为2个施工段自西向东施工

(3)主体工程:

分为6个施工段由下而上施工

(4)安排具体落实到施工部位上,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顺序,在各个专业工种(如木工、电工、焊工、砖工等)的穿插施工中,积极协调,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每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并达到后续工程施工条件时,随即转入下道工序施工,避免出现空闲工作面。

第4章施工准备

4、1现场准备

根据施工总平面的要求,做好“三通一平”,搭好临时设施,规划材料堆场,选好施工现场出入口。

做好现场排水沟网,保持道路畅通。

以业主移交的永久性坐标和高程基准点,按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要求,进行场地控制网测量,设置控制测量标桩,引测并埋设永久性水准点。

4.1.1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现场总平面的规划与使用,严格执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的施工内容实施动态管理,并设置专人进行规划、协调,成立文明施工小组进行督促。

各配属队伍进场后的场地使用,均应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

施工总平面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

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的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厂调整计划,制定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以指令性、指导性相结合的方法,严格依照执行标准,奖罚条例,实现施工平面的科学、文明管理。

4、2技术准备

组织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施工图纸自审,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领会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尽可能将图纸上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依据验评标准和工程特点,合理的划分各检验批、分项及分部工程,以便进行各项指标控制。

组织技术人员深化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项目技术负责人做好对施工员的全面技术交底,施工员应按技术负责的要求向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并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

编制该项目的施工预算,进行工料分析。

4、3资源配备计划

4.3.1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各阶段施工半月前,现场材料组,尤其是采购人员需与甲方一起落实好厂家货源,采用“货比三家”一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进行动作,确保工程质量。

一旦出现短缺,应立即另找第二家或第三家,如还有困难时可与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联系,启动多年来形成的多渠道物资供应网络。

砂、石、砖等地材受季节性变化经常影响正常施工,项目应在地材丰产期内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规律和施工需用数量,尽可能储备多一些,以便顺利渡过地材低产期。

为了确保工程按施工计划正常进行,本工程所需用的各种主要材料采取分批分期供应方法供应。

4.3.2施工用水、用电供应计划

从业主提供的接水点引水至场地内规划的供水系统。

供水量根据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计算。

施工用电量根据动力设备、施工照明和生活用电进行计算。

4.3.3机械设备、仪器配备计划

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确定机械设备、仪器需用量计划,落实来源,组织运输,分期进场及按时就位安装。

做好机械设备、仪器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4.3.4劳动力配置计划

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工人,有顺序、有组织地进场。

进场前对全部工人进行入场教育、技术和安全交底,对有技术要求的操作工人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并对新工人进行三级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入场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在安排劳动力时,满足工期要求,满足总体部署和流水作业要求,注意季节、节假日、两班施工等特殊情况的劳动力安排,原则上劳动力的数量应超过劳动定额数量的15%为宜。

随着主体结构工程的结束,人员进行相应调整,直到竣工验交,撤离施工场地。

第5章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5、1钢筋工程

5.1.1钢筋原材采购、验收、堆放

钢筋进场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文件。

由项目部组织工区对钢筋进行进场验收,并按要求进行原材的取样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进场材料要求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分类、上架码放,做好材料标识。

5.1.2钢筋半成品加工

1、采用冷拉线进行钢筋调直,钢筋切断机进行钢筋的下料,钢筋弯曲进行钢筋的成型加工。

2、钢筋放样:

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才能进行加工。

3、钢筋弯钩或弯曲

(a)钢筋弯钩:

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不小于2.5d,平直部分为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

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b)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c)箍筋: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4、加工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棚内设操作工艺牌及钢筋下料指示牌,并由质检员进行半成品钢筋的质量控制,对半成品钢筋的验收做到逐型号、逐规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半成品钢筋不得下线。

加工成型且验收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要分类堆放、挂牌标识,以免混用。

5.1.3钢筋连接

1、连接方式选择:

绑扎搭接。

2、接头位置要求

1)钢筋接头位置应避开最大受力部位。

2)梁、板的底部钢筋应避免在跨中搭接或连接,上部钢筋在跨中搭接。

3)次梁下筋不设接头,上部钢筋需设接头时,同一截面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应超过受力筋的25%,相邻接头间距应大于35d,且≥500mm,接头位置避开墙体开洞部位,在跨中1/3范围内。

4)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3、电弧焊连接

搭接焊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的焊接,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处。

一般单面搭接焊为10d,双面焊为5d。

4、钢筋绑扎与定位控制

1)各类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绑扎均要求画线绑扎,墙体及柱钢筋绑扎时,用施工标尺杆控制、检测钢筋的间距与排距。

2)钢筋绑扎扣采用十字扣,相临两扣互为八字,扣节在钢筋的侧面;

箍筋与暗柱、柱、梁主筋的绑扎扣采用兜扣,扣节位于主筋上,扎丝头长30mm,朝向柱内或梁内;

钢筋搭接区在距两端50mm的位置及搭接区中部,保证三根水平筋(竖向筋、箍筋)。

3)柱钢筋间距控制采用焊接式定位筋,按1000mm-1200mm间距布置,其中在柱的根部、中部、上部的三道定位筋,要求其撑铁长度等于柱宽减2mm,撑铁端头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

4)在墙体及柱子顶部采用水平“梯子筋”或定位筋,对与上层连接用钢筋进行定位控制,该定位筋在墙柱施工时开始设置,待顶板混凝土终凝后拆除,周转使用。

5)楼板钢筋的间距控制采用焊接“马凳铁”。

马凳铁采用螺纹钢制作,钢筋直径要求大于12mm;

马凳铁间距600mm,设置在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之间。

6)梁钢筋的间距控制采用井字形定位撑铁,撑铁与模板接触的部位刷防锈漆两道。

7)楼板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砂浆垫块,垫块间距800mm×

800mm。

8)在结构中预埋的电盒、管线,均要求在电盒、管线上焊接附加筋,与钢筋绑扎固定,严禁直接采用与主筋直接电焊固定的方法。

5.1.4成品保护

1)绑扎成型的楼板钢筋保护,采用可移动的钢筋焊接操作平台进行保护,严禁各工种操作人员直接踩踏楼板钢筋。

2)如因专业施工需要切割钢筋,需请示技术负责人后,由钢筋工进行操作,严禁私自割损钢筋。

5、2模板工程

5.2.1梁、板模板

模板采用木模板。

模板根据截面尺寸进行配制,拼缝应严密。

梁底模、侧模的配置要考虑压边顺序,一般为梁侧模压梁底摸,板模压梁侧模。

模板拼接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内。

模板的支撑与加固采用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的立杆间距1500mm,横杆间距1200mm,扫地杆离地200mm。

5.2.2模板施工工艺

1、安装柱模板

(1)工艺流程:

弹柱位置线→作找平层作定位墩→安装柱模板→安装柱箍、拉杆或斜撑→办预检

(2)按标高后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接位置线做好定位墩台,以保证柱轴线边线与标高的准确,或者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离地5-8cm处的主筋上焊接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

(3)通排柱,先装两端,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用U形卡将模板连接卡紧固定。

(4)用钢管搭设柱箍、拉杆或斜撑。

(5)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柱模预检。

2、安装梁模板

弹线→支立柱→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办预检

(2)搭设钢管支架之前地面必须夯实,钢管下垫通长脚手板。

(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架标高,安装梁底板,拉线找直,梁底板起拱。

(4)清除杂物,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用U形卡连接。

(5)用梁托架或三角架支撑固定梁侧模板。

龙骨间距应符合规定要求,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

(6)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

将模板内杂物清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3、拆模

混凝土强度达到30%设计强度时才能拆梁板侧模,柱模和梁底模的拆除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时间要求。

拆模时应注意保护棱角。

5.2.3模板安装拆除的注意事项

1、模板及其支架安装必须安装牢固,对成形模板的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起拱和标高进行全面复核检查与校正,保证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2、钢模板及配件应严格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经修理后的模板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模板的支撑必须稳固,确保几何形状,模板拼缝须严密,保证混凝土浇捣不漏浆。

3、注意预埋件埋设,不得遗漏,且安装要牢固,位置准确。

4、模板拆除不得硬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结构,拆下的模板应进行清理修整,并涂刷脱模剂,分类堆放。

装拆模板轻拿轻放,防止模板变形。

5、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由于施工场狭窄,材料无法堆放,因此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5.3.1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蚀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2、砂选用优质河砂

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

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不大于5%。

3、石子(碎石或卵石)

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计)对低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2%;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

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不大于25%。

4、水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要进行检验。

5.3.2混凝土的试配与选料

混凝土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级配良好、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砂石材料,进场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书,按批量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再使用。

进场水泥按进场先后及强度等级分类、分批堆放,做到先进场的先使用,定期抽查袋装水泥的重量是否达到要求,严格计量及记录。

工程开工前,请有资质的试验室作混凝土试配。

5.3.3混凝土制作、搅拌

根据混凝土试配报告和现场砂石含水率情况,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搅拌按规范要求操作,严格控制加水量,按规定顺序投料,搅拌时间不得低于规范规定要求。

5.3.4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能够连续工作。

5.3.5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构造柱时宜在模板底部先铺一层50mm~100mm厚同混凝土内配比相同砂浆,下料要均匀,以避免冲击钢筋和造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浇到哪就振捣到哪,杜绝漏振。

振捣时快插慢拨,间距在40cm左右,振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便于两层的结合。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

2、楼面混凝土浇筑前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控制楼面标高和混凝土厚度,为了减少楼面混凝土收水裂缝,在初凝前1~2h,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抹压。

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移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

5.3.6混凝土振捣

1、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慢拨,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顺序移动,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等。

2、顶板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移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3、为防止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落下的自由高度不超过2m。

5.3.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一养三防”(即浇水养护、防雨、防暴晒),新浇混凝土上面及刚拆模混凝土应用麻袋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包裹养护,混凝土设专人分班定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d。

新浇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和施工。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在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5.3.8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1、施工缝的留置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应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A.构造柱施工缝可留在圈梁、现浇板底面标高处。

B.单向板的施工缝可留置在与主筋平行的任何位置,或与受力筋垂直方向跨度的1/3区段,双向板的施工缝留设应与设计人员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留置。

2、施工缝的处理

A.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

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

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h,否则,应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kg/cm2时,才能继续浇捣。

B.根据我公司的施工经验,过去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

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h开始;

夏季掌握在6~10h。

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

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5.3.9混凝土试块的留置与养护

砼试块采取现场随机抽样制作,第一次在砼搅拌站点,第二次在施工现场,留置组数按下面执行。

连续浇筑商品混泥土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现浇楼层段同配合比的砼,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以上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两组标准试件,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盘砼中取样制作;

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同条件养护。

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对模板的拆除提供必备的依据。

5.3.10混凝土的修补

混凝土出现规范规定允许的孔洞、蜂窝麻面、接头不平滑等情况后,对其进行剔凿,采用与混凝土同一品种材料、同一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面的边缘应略高于原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待强度达到时,采用角向磨光机打磨四周,与原混凝土紧密结合。

5、4砌筑工程

5.4.1施工准备

1、材料

⑴砖: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尚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有出厂合格证明及试验单;

中小型砌块尚应说明制造日期和强度等级。

⑵水泥:

品种与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一般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方可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⑶砂:

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细砂泥块等杂物。

配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强度等级小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⑷水:

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⑸掺合料:

石灰膏:

熟化时间不少于7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⑹其他材料:

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剂(粉)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作业条件

(1)基础砌砖前基糟或基础垫层施工均已完成,并办理好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2)首层砖墙、柱,砌筑前,地基、基础工程均已完成并办理好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3)首层砖墙、柱砌筑前应完成室外回填土及室内地面垫层,安装好所有沟、井盖板,并按设计要求及标高完成水泥砂浆防潮层;

(4)墙体砌筑前应做好砂浆配合比技术交底及配料的计量准备;

(5)在砌筑前一天应浇水湿润,湿润后普通砖含水率宜为10%~15%,不宜采用即时浇水淋砖,即时使用。

各种砌体,严禁干砖砌筑。

(6)砌体施工应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及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经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复线,检查合格,方可施工

(7)砌筑前应弹出墙、柱边线、轴线、门窗洞口平面位置线;

(8)楼层砖墙、柱砌筑前,外脚手架已按施工要求搭设完成,并经检查验收符合安全及使用要求;

5.4.2工艺流程

弹线→找平→立皮数杆→排砖→盘角→挂线→砌筑及放预埋件→清理墙面。

5.4.3操作工艺

1、拌制砂浆

⑴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

2%以内;

砂、石灰膏和细磨生石灰粉等配料精确度控制在±

5%以内。

⑵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

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

⑶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

2、组砌方法

⑴砖墙厚度在一砖或一砖以上,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法。

⑵砖墙(砖砌体)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⑶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实心砖墙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按每12cm墙厚放置一条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cm,末端应有90°

弯钩。

⑷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用丁砌层砌筑。

梁及梁垫的下面,砖砌体的应用丁砌层砌筑。

5.4.4基础砌砖

1.排砖撂底

砌体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两皮一收,第一皮砌顺砖,第二皮砌丁砖。

砌体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常规放3/4砖,其数量为一砖厚墙放两块,一砖半厚墙放三块,按此类推。

2.砌筑

基础墙砌筑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砌筑时如遇基础标高不一致,应从低处砌起,高度差不准超过1.2m。

基础墙砌筑应依皮数杆先砌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的部份砖,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五皮砖,然后才在其间拉线砌中间部分。

砌基础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砖时应随砌随靠平吊直,并应拉通线;

240mm墙采用单面挂线,370mm厚以上墙则双面挂线,以确保墙身横平竖直。

基础大放脚砌至墙身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确保基础墙身位置正确;

同时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出现高低差时,应以水平灰缝逐层调整,使墙体的层数与皮数杆应一致。

基础墙上承托各种穿墙管沟盖板的挑砖及其上一层压砖,均应用于砖砌筑;

立缝砂浆要严密饱满、挑檐砖层面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基础墙上的各种预留洞及埋件以及接槎的拉结筋,应按设计标高、位置或会审变更要求留置,避免事后凿墙打洞,影响墙体结构性能。

管沟和预留洞口的过梁,其标高、尺寸必须安装准确、底灰饱满;

如坐浆超20mm厚时,要用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一致。

3、砖墙砌筑

⑴排砖撂底(干摆砖样):

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顺砖。

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口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

所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

⑵选砖:

对于那些焙烧过火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