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8101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春期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制定活动计划

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案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

设计

明确主题

1.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学期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回忆在上次综合性学习中开展过哪些活动?

并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难忘的事。

(2)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有关事项。

2.明确本次学习主题。

教师:

今天,我们又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教师:

你对“信息世界”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学生交流)

(2)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你希望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并能尽量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活动。

初谈感受

1.师:

下面请大家自由浏览整组教材,对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了解一下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

(1)浏览了本单元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有哪些困惑或疑问?

制定计划

自由阅读,把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

阅读了这些材料,你有哪些收获呢?

3.自由组合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老师可适当进行一下调整)

4.分组讨论并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

(1)分组讨论: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你想开展哪些活动?

可以怎样开展这些活动?

(2)组内成员基本达成共识后,完成活动计划表。

大致如下:

______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成员:

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分工

成果展示

 

交流计划

1.分组交流活动计划。

2.根据各组交流的计划,逐组引导其他组的学生提出问题。

3.根据各组交流的内容,结合同学们的提问,各组修改计划。

4.公布活动计划,可以把完善后的计划进行张贴。

第二课时

阅读阅读材料1-4,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特点

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

教案流程

教案设计

个性设计

谈话导入

孩子们,平常学习生活中,你从哪些途径中获取信息?

(1)学生交流。

(2)师: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古代相比有何不同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内容。

感受变化

1.创设情境:

古时候,张三经过发愤学习,终于中了头名状元,他要

把这个喜讯告诉家里人,他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

预设:

A、驿差(补充回忆张籍写的《秋思》)

B、飞鸽传书等。

3.补充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1)过渡: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进行了解。

(2)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分别有什么不足?

A、讨论交流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随机板书:

烽火传信人力传信瓶子传信

B、讨论交流问题二:

体会古代信息传递的局限性。

如,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递对象不准确,传递的信息有误等。

4.体会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1)如果张三在现代社会,他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这个喜讯告诉给家人呢?

(2)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2.3.4,思考:

现代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传递速度快。

  

如: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可利用各种多媒体功能,如教唱歌、录音、发电子邮件等。

不受地域阻隔,方便又及时。

5.了解从古到今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并尝试填写表格

信息传递方式

种类

特点

你的发现

古代

近代

现代

当代

讨论交流,体会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了解现状

说说在生活中你所了解到的还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举例说一说。

布置作业

利用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如哥伦布的故事,贝尔的故事等。

第三课时

1.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能正确把握自己。

阅读材料

1.默读1-4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军队的信心。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体信息。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重点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思考:

苏珊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桑恩又是怎样施救的?

2.学生交流。

(从中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整个过程。

3.猜想: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4.谈感受:

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援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5.教师小结:

这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变,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成为可能。

这其实都应该感谢现代科学技术!

深入感受

1.教师;

在平时生活中,信息传递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作用,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吗?

2.交流信息对人们生活产生积极作用的例子。

发邮件,网上购物,QQ聊天,计算机方便查找资料,远程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随机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交流信息对人们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例子。

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传播对青少年思想上的毒害;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习、身体,甚至造成自杀。

QQ聊天让人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中,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

4.引导学生阅读《把握自己》

A、想一想:

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B、课堂讨论:

怎么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C、小结: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有效地利用就能获得成功,但相反,如果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重则甚至发生悲剧。

所以,面对网络我们该怎样“把握自己”呢?

D、学生讨论后教师再作简单小结。

作业布置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作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表,并展开调查,完成调查表。

表:

家庭成员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第四课时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回顾过程

你是怎么开展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如:

有的用访谈法,有的家长填写,学生汇总等。

交流结果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调查结果。

2.推荐组内“最感兴趣的信息”。

3.交流。

分析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

如爸爸喜欢了解国家大事,妈妈比较关心与生活有关的信息,我爱好比较广泛,特别喜欢体育。

但这段时间两会报道都是我们全家关注的内容。

(3)我们家的信息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

2.引导学生对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尝试写好书面“调查结果分析”。

(2)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分析”。

3.综合分析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

4.全班交流调查分析结果,了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

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

结合自己实际谈谈网络的优劣,并准备辩论内容。

(具体辩论题目见下)

第五课时

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案准备

收集整理资料

明确任务

1.教师:

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辩论会,辩论会有它的规则,首先要确定辩论的双方,即正方和反方。

所以一开始,我们要根据辩论的题目选择好自己的立场。

2.出示辨题:

(1)正方:

小学生看电视好处多。

反方:

小学生应少看电视。

(2)正方:

网络好处多多。

网络害处大。

(3)正方:

上网聊天好处多。

上网聊天害处大。

(4)学生选择辩题和立场,组成三组对阵。

辩前准备

1.把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组,然后各组讨论人员分工。

2.组内开展讨论。

主要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

(3)反对对方观点的依据。

(4)对自己观点的总结陈述。

展开辩论

1.学生根据先前所分的小组,逐个进行辩论。

辩前教师提出要求:

根据本次辩论的情况,评选出最佳口才奖。

(最佳口才奖要求语言表达流利,观点表达清楚,所述事实依据充分。

要求学生:

要善于倾听,并能根据各组所陈述的观点可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3.出最佳口才奖。

根据本节课的辩论情况,习作:

“记一场的辩论赛”。

第二部分: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在活动中,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并能统筹安排并落实计划的有效实施。

4.初步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快乐。

通过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以及写法,学写简单研究报告。

1.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2.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能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3.能对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提炼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1.同一课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

2.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共6课时,其中课堂教案4课时,另外2课时作为课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初步了解研究报告的特点;

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明确目标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注意搜集信息,利用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本次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想想本次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交流,主要把握住如下要求: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可通过报刊、上网等各种途径去获取资料;

3)对于搜集的资料要进行删选,针对自己所需逐步形成自己观点?

4)阅读并学习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了解特点

1.两篇阅读材料,思考:

这两篇研究报告研究的问题各是什么?

(爸爸咳嗽的病因;

李姓的历史和现状。

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各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先记录信息,再分析信息,然后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通过调查、访问、记录、查阅书刊、上网浏览等方法了解李姓的历史和现状。

研究的结果怎样?

(爸爸咳嗽的病因跟东南风有关;

李姓的历史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学了这两篇研究报告,你知道研究报告有什么特点吗?

(找出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独特。

文章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语言比较简练、条理性很强等。

他们都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调查、访问、记录、查阅书刊、上网浏览等方法掌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确定主题

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如:

(出示参考话题)

A)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B)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C)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D)校园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E)我家成员搜集信息的渠道

F)马路及公共场所广告牌的类型及意义

如果让你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研究,你最想研究什么?

和小组同学交

流,说说你选择这个研究内容的理由,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2.学生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选择研究的主题后,把研究内容相同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

师:

为了对我们选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调查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研究方法。

调查之前我们要明确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要如实进行记录,最后还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所以,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事先我们还要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

该如何制定计划呢?

以“本班同学压岁钱的使用情况”为例,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

关于本班同学压岁钱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

本班同学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或内容、过程

1.发调查表了解同学们一年使用压岁钱的情况,并分类

2.调查同学们平时怎样使用压岁钱

3.访问同学们怎样使用压岁钱才更有意义

研究人员(分工)

调查统计:

观察记录:

访问同学:

执笔:

研究时间

信息搜集完成时间

日完成信息搜集

信息整理完成时间

日完成信息整理

研究报告完成时间

日完成研究报告

(1)出示计划的范例

想一想:

计划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根据已定的研究主题,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法或内容、过程、研究人员分工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

(3)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各组研究计划,重点指导“研究方法或内容、过程”这一

块内容。

(5)根据指导要求修改研究计划。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1.了解信息及信息收集的渠道

消息、新闻、报道、资料等都是一种信息。

信息收集的渠道是多样的,有广播、电脑、报刊、杂志等。

2.指导信息搜集的方法

(1)选择相应的报纸杂志。

如《儿童文学》发表文学作品,《中国少年报》报道各种新闻,《我们爱科学》刊载科学方面的知识。

(2)阅读杂志,首先要翻到目录,看看哪些栏目会有你需要的文章,如找到感兴趣的文章就仔细阅读,并用摘记、复印等方式保存有价值的信息。

(3)阅读报纸,首先根据自己需要的信息,快速浏览文章的大标题,快速找到适当的版面。

如找到了与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关的文章就得仔细阅读,详细了解有关信息,也可用摘记、剪贴方式及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

(4)网上搜集,可通过XX、谷歌等网站去查找,查找时通过对信息的浏览,然后把需要的信息及时进行保存。

组内交流

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地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组内汇总搜集到的资料。

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

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搜集到的信息要分类,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搜集到的信息要筛选,把不需要的进行删除。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搜集到的资料并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4)明确筛选的标准:

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

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

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形成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观点、得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

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

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补充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哪些资料。

2.分头继续搜集

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1 通过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2 能对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提炼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

浏览领悟

同学们已经学了两篇研究报告,迅速浏览一下,发现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有明确的结论。

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不同点:

《奇怪的东南风》是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为寻求答案而进行资料搜集,所以写作思路为:

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解决问题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以得出自己观点,所以写作思路为:

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3.小结:

因为写作的出发点不同,导致写作的思路方法不一。

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究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作出分析,要依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写作的方法

呈现选题组合小组

1.呈现本组课文学习前出现的一些选题:

F)马路及公共场所广告牌的类型及意义 

2.组合小组

请选择相同选题的同学按照老师所插的小红旗上的序号坐到一起。

(学生按选题自主组队,围坐到同一小组。

)倘若你的选题黑板上没有,请你自己找找学习伙伴,或者独立来完成任务。

初定框架确定思路

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研究报告的标题

研究的结论

采用的写作思路

资料共享

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前阶段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号,放到桌子中央,按序轮流阅读组员的资料,搜集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在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卡上写上学习伙伴资料的序号。

附表:

要用到的学习伙伴的资料序号

还需要的后续资料补充

撰写报告

完成表格的同学,按自己的观点独立来写研究报告。

审核修改

同一小组的成员由于写的研究报告内容相近,可以相互交换读读,读完后,针对同伴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感悟来修改研究报告;

也可以是小组成员将选题相同、结论相同的研究报告进行整合,变成一篇研究报告。

组内讨论修改、完成研究报告

赏析范文

赏析范文,复习学习写法

学习范文《小学生骑车上学的调查》

要学会提炼主题。

调查报告的主题就是调查报告要讲的中心思想,这是调查报告的灵魂。

对主题的要求是:

“正确、深刻、集中、明确”八个字。

我们要从写作小型调查报告做起。

针对所选材料,检查调查报告所用的材料是否能深刻说明问题的本质。

检查语言是否准确、简洁,用词要恰如其分,注意分寸,通俗易懂。

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小组内交流研究报告:

(1)、研究的主题

(2)、调查研究的过程

(3)、研究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