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7330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分析Word下载.docx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米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咼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01•词中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等。

2•虚实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

动词使用,出神入化;

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

对颜色非常敏感。

教学难点

对比、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探讨

法:

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了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教师要多加点拨和引导

交流

与讨

论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拓展

与迁

移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法

自主诵读法

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

熟读唐诗二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我想,诵读应该是学习诗歌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联想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

“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

与想

1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

象法

解中的作用”1

合作

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

和探

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谷把握

究法

诗歌的情感小组

粉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能力培养

一、导入

(2分钟)

1.学生欣赏课本上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

2.学生交流欣赏手迹感受,教师略作评价:

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

3•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的其它书法作品并导入课文。

他疋领袖,疋共和国的缔造者;

他疋书法豕,一手狂草征服天下;

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平平仄仄的诗词彰显自己的革命豪情。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1

.老师朗读

1.学生听朗读2.初步感受全诗的情感基调

二、作者简介

(3分钟)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

听讲、掌握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识记

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三、背景简介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

当时的毛主席时年33岁。

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毛主席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听讲

四、听读

3分钟

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感受

培养学生感受能力

五、学生朗读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意象和意境讲解

(15分

钟)

远眺(远景):

(群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

近观(近景):

(江中)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静景、动景);

仰视(咼景):

(天空)鹰击长空(动景);

俯瞰(底景):

(水底)鱼翔浅底(动景)。

(板书)

感慨:

万类霜大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

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

记忆

培养学生掌握只是的能力

回答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

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性

15分钟

一、导入课文:

学生个别背诵或集体背诵《沁园春•长沙》。

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鉴赏本词,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鉴赏进行评价。

思考、互动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及积极性

本诗主

题:

5分钟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同上

-艺术特色

20分钟

角度一(组一):

词如画,引导学生概括词人所“看”、“忆”的几幅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角度二(组二):

引导学生欣赏本词视角变换、景物和写景顺序的特色,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

(群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

近观(近景):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景、动景);

仰视(高景):

(天空)鹰击长空(动景);

俯瞰(底景):

(水底)鱼翔浅底

(动景)。

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

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

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

如同说:

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感觉角度二(组二):

虚实结合,以乐景与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板书)。

虚实结合:

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自己独立橘子洲头所见之秋景,为实写;

下片重在抒情,回忆革命斗争、中流击水的画面,为想象之景,为虚写。

听讲、思考

7

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一扫“悲秋”词风,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

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

古人云: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再听2分钟

加深学生印象,感悟,升华诗歌内涵

品味

作业分钟

引导学生记诵小学、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以及评论毛泽东的诗词,并交流听读感受。

结合本词,谈谈印象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教师略作评价并总结

培养学生实际动

手能力

【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

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

陶冶性情;

学写新诗。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

2.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难点

1.词中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

2.虚实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

4.对比、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活动:

课外提前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课堂个性化诵读;

多媒体辅助学习;

分组讨论。

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学生自评;

同学互评;

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评价。

【诵读提示】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诵读

本文插页有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

该手书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抓住“看”和“忆”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课本上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

2■学生交流欣赏手迹感受,教师略作评价:

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

3.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的其它书法作品并导入课文。

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

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平平仄仄的诗词彰显自己的革命豪情。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诗词简介及诗词阅读、鉴赏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并收集在《语文基础知识积

累笔记》上。

在课堂上请个别学生展示自己记诵的成果,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词。

2•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过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说说诗词的总体特

点和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词的相关知识(比如:

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及“沁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分析。

3.教师小结:

(1)诗词总体特点:

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

诗词是文学艺术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骄子;

它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历练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

它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可以透过诗词,认识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

诗词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透过诗词,感知生活。

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艺术的再创造来源于读者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鉴赏才可能进行。

(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

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

1)理解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把握技巧:

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

想感情。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出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整体感知。

意一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一一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一一>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

>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

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3)默想和回味

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

化自己的感情。

再创造一一再评价一一共鸣

(3)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

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4)词的相关知识

1)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为:

“曲子词”、“诗余”、“乐府”和“长短句”等。

2)与近体诗相较,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

一、词是配乐的;

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通常称词牌;

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篇;

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

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

3)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4)词的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5)词牌名一一沁园春,词牌名。

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的格律:

双调(上下阙不同调),114字,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四平韵,下阙12句,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五平韵。

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

6)引导学生浏览全词,找出韵脚。

明确:

上阙一

—秋、头、流、由、浮(方言)。

下阙一一游、稠、遒、侯、舟。

7)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牌名。

三、整体感知全词。

1•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背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背诵进行评价。

通过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在听的过程中,把不会读和易读错的字词以及难解字词找出来。

2■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师生在交流中正音、释词。

(1)正音

沁园春(qin)百舸(ge)峥嵘(zhangrong)

怅寥廓(chmglidokuo)挥斥方遒(qiu)浪遏飞舟(a)

(2)释词中流:

此指湘江江心。

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

击水:

毛泽东佃58年12月21

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

“击

水:

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

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

自信人生二百年(是言勤奋,珍惜时光,夜晚也当白昼使用,这样就会拥有两次人生的时间),会当水击三千

里(典故出自《庄子》,是说定能施展鲲鹏之志)。

(《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3)成语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峥嵘岁月:

不平凡的日子。

南朝宋鲍照《舞鹤赋》:

'

‘岁峥蝶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

“岁月惊峥嵘。

”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

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意气风发:

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感受诗情,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听读感受激情诵读课文,并自评或同学互评。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并抓住“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正确的语序: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分析:

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展现出一幅以诗人为背景的艺术画

面,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

(3)用“站立”“直立”等替换“独立”,在

比较鉴赏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

时代背景:

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中国革命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秋天,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长沙。

在长沙停留期间,独自重游了青年时代经常和同学去的橘子洲,有感而作此词。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4)引导学生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并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行比较鉴赏。

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

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

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5)引导学生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及穿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

“看”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忆”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意象)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舸、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竞自由的万类,真可谓是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之景,于是济世沧桑之情油然而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其实,“怅”的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

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