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中的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音乐教育中的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本论:
一、乐中寓教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升华
1、发挥学科特点,在听听、唱唱、跳跃、奏奏中接受教育。
2、发挥情感的作用,用音乐打动心灵,培养情操。
3、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乐中寓教让智慧的苞蕾在乐声中开放。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开发智力打好基础。
2、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结论:
总之乐中寓教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在音高音准训练中,可以在力度、速度训练中,可以在节奏训练中,在探索音色训练中。
在器乐、合唱教学中,在欣赏、律动教学中让儿童自己去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达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内容摘要:
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寓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正如音乐中寓教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可以在音高音准训练中,可以在力度、速度训练中,可以在节奏训练中,在探索音色训练中。
乐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小学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关键词:
乐中寓教沉浸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乐中寓教
”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也就是音乐教育应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呢?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乐中寓教”,所谓“乐中寓教”有两个含意:
其一,是指我们教材中所选入的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那优美的乐调,隽永的歌词,塑造出如诗的境界,如画的形象,表达出人们对英雄人物正义事业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的要善于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伸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具体地说就是寓思想教育,情操培养于音乐教育之中。
其二,是指教师无论是在唱歌、唱游、还是器乐教学,欣赏和传授音乐知识技能都要始终围绕着智力开发,并通过可感、可闻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创造的无穷乐趣,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在教学相长中顺利实现。
一、乐中寓教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升华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我国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倡导者,他认为:
"
移风易俗,莫过于乐。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
在教育中"
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正如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的那样“小学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的说教,审美教育不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说服教育,这样儿童在学习时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
如我在第八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我就是通过“听”,“唱”,“跳”,“奏”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
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听之前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之情,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
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望。
在教唱时不仅教孩子们会唱、唱好,而且还对国歌的作者、创个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做了一一介绍,启发同学们思考唱起国歌联想到了什么?
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
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速度等。
让学生在激奋的歌词雄壮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
“起来!
起来!
”的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祖国的进军号。
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让他们回想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启发学生重新编配动作,且歌且舞,以动激情,这样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个结合点,将两个教材揉合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儿童对国旗崇敬,热爱的心情油然而生。
为了加深映象,我还让学生用口琴吹奏国歌的前奏。
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乐声中体会三个三连音所塑造的矫健、雄壮的艺术形象,仿佛是进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给人以激昂奋进的感觉,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使学生理解作品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他们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
正如古语所云:
“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
2、发挥情感的作用,用音乐打动心灵,培养情操
《乐记》有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
”说的是音乐发自人的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
正如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所以“情”字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的培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因此,意为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有时巧设问题,有时抓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起来,只有教师进"
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
入境”亦情不自禁。
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作品之情便会情不自禁地融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3、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都把自我和集体对立起来,因此教学中我就多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便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器乐合奏和合唱的全过程都是美好和谐的统一,因此只有全体同学团结一致,高度的纪律,默契的合作,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从而在“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乐中寓教让智慧的苞蕾在乐声中开放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右脑完成,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半属子右脑发达型的人。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音乐对发展智力的巨大作用勿庸置疑。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开发智力打好基础
笼统地讲,智力即一个人思维活动的能力,直接表现于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智力表现的倾向性与人的性格爱好有关,不同性格爱好会导致对不同事物的兴趣,而兴趣则是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基础,因此欲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首先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先导,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音乐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激发兴趣。
多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习器乐有神秘感,特别是通过欣赏《龟兔赛跑》,《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等乐曲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了,他们认为会演奏乐器,很有趣,好的演奏可以象人一样会说话,能表达情感。
因此我及时抓住这个良好的想法和积极的态度,把口琴引入课堂,一改过去单调被动的视、听、唱、学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同学们运用口琴来学习歌曲,用口琴来伴奏演唱,用口琴的演奏来理解运用乐理知识、在“玩”口琴的过程中掌握视唱,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使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可谓歌声优美、乐声悦耳,在孩子们心里播下音乐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唱了还想唱,吹了还想吹,听了还想听,完全沉浸在音乐艺术的魅力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音乐知识。
发展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大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除此还可以通过律动激趣,故事激趣,游戏激趣,图画激趣,表演激趣等方法,使孩子们的欢乐充满音乐课堂,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2、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
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创造力是智力的物化,而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
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力在音乐学科应用中最为广泛。
倾听音乐、歌唱视谱、奏乐舞蹈、作曲等都与想象力有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如: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唱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或只着重在演唱技巧上的训练,或者在学会后再加上感情处理,例如只简单地说上几句这首歌曲要唱得活泼、欢快等,结果学生只会模仿教师表情,或者只是机械地笑,随着歌声晃头,实际上他们笑得很勉强,极不自然,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艺术形象,没有经过学生自己联想与再创造,这时侯教师去启发学生设置情景,发挥联想是非常必要的。
我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就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把想象中的小白船在银河里荡漾的感觉找出来,当我唱完《小白船》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谰的图画,有的说: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吹着海水轻轻泛起波浪,小白船扬起锚远航去了,渐渐地越开越远,终于消失在地平线上,因此在演唱中到结束就会越来越轻,似乎渐渐远去。
”但有的孩子不同意,认为:
“小白船是乘着黄昏的余辉,远航归来,他们认为在演唱结尾应逐渐慢下来,但并不轻下来,仿佛小船越开越近慢慢靠岸了。
”不同想象力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这就是创造的萌芽,教师不必强求一致,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
我只从中引导他们试唱两种方法,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
第七册《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反映地质勘探队叔叔在荒山野岭为国家找寻矿产的情景,它具有形象鲜明的特点,描写的景象都是多数学生所能感受的,因此我抓住歌曲的这特点,由“薄薄的雾”,"
淡淡的烟”,"
花”,"
溪流”,"
野兔”这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重点词切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入静谧的山谷之中,引起学生对山谷美丽景象的想象,使她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清操。
另一方面抓住象声词“叮咚”,给合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因素来塑造地质队员高大的音乐形象,并通过静悄悄的山谷与地质队员叔叔锤子击石叮咚声象美妙音符一样回荡在山谷中的对比,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和再创作中进入角色,动心移神地用自己的欢声打动自己,随着音乐的起伏进入一种忘我的有感情的歌唱......,最后那越来越弱的叮咚声他们唱得那样轻柔,优美,好象把人引入那诗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意境中。
歌声唱完了,情感未了,学生还沉浸在音乐中,那山谷的美丽景色依然萦绕心间,地质队叔叔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地留在孩子们心中.
3、以情为本,让音乐打动心灵,培养审美情趣
列宁说过:
”所以“情”字把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
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
课堂要生动,有时可巧妙设置问题,有时要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
只有教师把音乐形象中的崇高思想和情感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感动起来,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
当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通过富于激情地演唱,指挥或演奏时,作品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
也只有当教师把真情实感和饱满的精神倾注到音乐的意境中,才能激起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音乐中,进入到音乐的最佳状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情为本,让情感培育贯彻课堂始终。
爱因斯坦曾说过: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咎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乐中寓教”正是把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这个“艰苦任务”变为孩子自己乐意接受的“宝贵礼物”的一种最佳形式。
参考文献:
[1]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104-107.
[2]音乐教育2006年第五期
[3]《乐记》[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