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635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第五篇习题答案.doc

第五篇不确定性决策

一、思考题

1.我国唐诗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的“信息”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有何区别?

[答]该诗句选自唐代诗人李中所著的《暮春怀古人》一诗,“信息”一词在该诗中指的是“音信”、“消息”的意思。

而我们在信息论中讨论的信息指的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传递的知识。

因此,该诗中的“信息”,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范畴,但是信息论中研究的信息远比该诗中所指的含义宽泛。

2.对策论说明“你有决策,我有对策”,但人们经常批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为什么?

[答]对策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理论。

对策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最优决策是唯一的。

而在对策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的,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决策并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唯一的。

“你有决策,我有对策”,这里的你、我是指市场竞争中彼此平等的经济主体,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你有决策我就有对策,这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经常批评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上下关系。

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下级理应服从上级,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对上级的决策搞什么对策,则是完全错误的。

3.囚犯困境表明,个体理性未必导致集体理性。

你怎么看斯密的“经济人”假说?

[答]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它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竞争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当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达到利他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市场必须是完美的:

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可以无代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对称的,未来具有确定性,不存在外部性。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市场的条件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原因在于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是不确定的,不少行为的私人成本并不等于社会成本。

当市场不完全时,经济人追求自利的动机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是经济活动的动力和市场效率的源泉,另一方面又会诱发损人利己的行为,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假冒伪劣等。

当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怀有机会主义的动机时,失信行为的存在就意味着,失灵的市场无法使得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导致利他的结果,个人的最优选择不可能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囚犯的两难困境便是这一博弈的极端例子。

其实,斯密在当时就已经发现道德风险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因此,他强调市场经济是一定要讲道德的经济,并出版了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

斯密所倡导的市场经济道德观与我国古人所推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市场经济应排除那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权利的损人利己行为。

只有市场竞争具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基础,我们才可能进入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权的市场经济。

4.家电行业的“价格战”此起彼伏,导致两败俱伤,为什么不能根据动态对策论展开合作?

[答]如果竞争市场中只存在两个家电供给者A和B(假设两家企业具有相同的成本和需求结构),当双方为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进行竞争时,可能面临以下选择:

当A发起价格战时,B是维持原有价格,还是削价竞争;当A欲与B合谋垄断市场时,B是与A共谋还是竞争,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

如上表所示,当A、B都采用正常价格战略时,双方都能够获利10;当双方都采用削价战略时,都会遭受损失,亏损50。

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

如果A坚持正常价格战略,而B采取降价战略,B拥有了市场,却遭受损失,因为它的售价低于成本,销售越多,损失越大,而A的损失反而小一些。

反之亦然。

因此,无论对A或B来说,选择正常价格战略都是占优战略。

从上面的价格博弈中可以看到:

如果A按照正常价格经营,它可以有10的盈利,如果进行削价竞争,而B不同时削价就会亏损100;另一方面,如果B挑起价格战,A继续按正常价格销售,A会亏损10,如果他也加入价格战,则会损失更多。

对B也是如此。

因此,当A和B都采用正常价格战略即占优战略时,他们就达到了占优均衡,双方的盈利都达到了最大。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下表所示),如果A或B力图抬高价格赚取垄断利润时,另一方该如何选择?

如果A选择正常价格作为占优战略,则无论B怎样做,它都会获利。

这时,B就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是采用高价战略,并希望A也紧跟其后,还是为了安全而采用正常价格?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看到:

B还是应该以正常价格出售。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B会站在A的立场考虑,无论B采用何种战略,A都会采用正常价格战略,因为这是A的占优战略。

因此,B假定A采取占优战略,自己就会也按照正常价格销售。

这也表明了博弈论的一条基本准则:

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

这时,A和B都采取了正常价格战略,达成了纳什均衡。

A和B共同采用正常价格战略,是一种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选择战略时都没有共谋,他们只是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战略,没有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群体的利益。

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协调一致去寻求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合作均衡呢?

如上表所示,只要A、B双方合谋垄断价格,共同利润在合作均衡下就会达到最大。

但是全社会的总效用却比竞争均衡状态下低。

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合谋垄断呢?

除了合谋触犯反垄断法外,每一个企业都有强大的动机去违背协议。

如果A违反协议,它的利润会从100上升到200,在A违反协议后,B注意到自己的利润从100降低到-30,就会又回到竞争策略,向非合作均衡或纳什均衡发展。

在多数情况下,在纳什均衡或者说非合作均衡时全社会的效用达到最大,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非合作均衡都是有效率的,一个重要例子是污染控制。

由于污染的外部性,如果一个企业宁可污染环境,也不愿安装昂贵的除污设备,非合作均衡就是失败的。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政府介入,采取强有力的管制,使企业达到合作均衡,从而使企业既达到了均衡状态下的利润最大化,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非合作均衡另一个失败的例子,是危险的军备竞赛。

5.既然完全竞争理论不符合市场现实,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首先学习传统理论?

[答]尽管过于严格的假设条件使得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符合现实,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只要符合这种标准,就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何况这些假设条件距离现实也不是太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解释许多现实问题。

再则完全竞争理论也是研究不完全竞争理论、不确定性决策理论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如果不首先学好完全竞争理论,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理论,有如不学牛顿力学,也就难学量子力学一样。

二、问答题

1.试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成语的意思是,一项事业的成败,既取决于主观努力,又取决于客观条件,我们必须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所谓“人定胜天,天亦制人”,在风险论里面就是存在着不确定性。

尽管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估计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并以此来推测当前行为的期望值,进而进行决策。

如果选择恰当,可以规避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所以,“成事在天”是无法避免的,即最终的结果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可以“谋事在人”,尽量通过积累经验,了解更多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2.请你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并说明理由。

[答]我估计自己是一个风险规避者。

有这样一个例子:

我用10000元进行投资,1年定期存款回报率为2.5%,而某银行有一理财计划,期限1年,回报率为2.7%,但是收益以美元返还。

当期人民币汇率为USD100=RMB811,预计1年后该汇率以81%的概率降为800,以19%的概率降为780。

投资该理财计划的人民币收益为10000+10000×2.7%×(800×81%+780×19%)/811,约等于265,而定期存款的收益为250元。

最终,我选择了定期存款,放弃了存在着不确定性的265元的收益。

3.试举一则亲身经历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例子。

[答]我有一台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保养得较好的个人计算机,想要出售。

但是二手市场上充斥了大量使用年限非常久而且返修过的二手甚至是多手的个人计算机,买者很难区分,而价格也很低。

最后,我将那台个人计算机送给了朋友(退出市场)。

4.广告究竟是促进了还是妨碍了有效的市场竞争?

[答]经济学通常将广告分为两种:

一种是信息性广告,另一种是劝说性广告。

前者旨在提供信息,比如向消费者传递关于商品的销售地点、价格、特征等方面的信号;而后者往往是伪造信息,旨在迷惑消费者,使他们以为本无差别的商品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别。

所以,广告究竟是促进还是妨碍有效的市场竞争,取决于广告是否能真正传达正确的信息,缩小买卖双方的信息差距,让市场更加透明。

5.为什么占优均衡必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未必是占优均衡?

[答]占优策略指的是:

不管对策中其他局中人的策略是什么,对某一局中人来说都是最优的策略。

把所有局中人的占优策略组合起来,就构成占优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

当给定其他人选择策略的前提下,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在占优策略均衡中,不论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占优策略都是他的最优策略。

显然,这一策略一定是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某一特定策略时,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

因此,占优策略一定是纳什均衡策略,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但是,纳什均衡未必是占优均衡。

例如,在房地产开发博弈中,A、B两个开发商都想开发一定规模的房地产,但是市场需求有限,只能满足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量。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开发商A还是开发商B,都不存在占优策略,但存在纳什策略:

如果A选择开发,则B的最优策略是不开发;如果A选择不开发,则B的最优策略是开发。

反之亦然。

显然,这个博弈只存在纳什均衡解,不存在占优均衡解。

三、计算题

1.试评下列效用函数的风险偏好

(1)()

(2)

(3)

(4)

[答]

(1)

     

    具有该效用函数的经济主体是风险规避者。

(2)

     

    具有该效用函数的经济主体是风险中性者。

(3)

      

     具有该效用函数的经济主体是风险规避者。

(4)

 ()

    具有该效用函数的经济主体是风险爱好者。

2.某家庭拥有1600元的资金准备投资某农业项目,但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

一种概率为5%的旱灾,会使其损失700元;另一种概率为5%的洪灾,会使其损失1200元。

他的效用函数形式为。

若他购买保险,保险公司要求他发生自然灾害时自己承担76.2元的损失,这个投保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保险金是多少?

[答]投保人的期望效用为

假设该投保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保险金为R元,则R必须满足:

                                 

解该方程可得

                                  R=110.04元。

3.某企业的短期收益函数为R=10e-e2,其中e为一个代表性工人的努力水平。

工人选择他减去努力成本后的净收益(努力的边际成本假定为1)最大化的努力水平。

根据下列各种工资安排,试确定工人的努力水平和企业的利润水平。

(1)对于e≥1,w=2;否则w=0

(2)w=R/2

(3)w=R-12.5

[答]

(1)在这种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