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6198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

答案 B

解析 图片显示的是褶皱山地,四个选项中只有地壳作用会形成褶皱山地。

2.(2011·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深度思考

1.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2.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是特别平坦的。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并非所有平原都是特别平坦的。

例如冰碛平原多呈波状起伏的状态。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

具体分析如下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千湖之国—芬兰)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题组一 流水作用与地貌发育

(2015·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

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

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1978年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

知识拓展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结果: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题组二 地貌的形成与描述

3.(2012·

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 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

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

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解析 A处为河流发源地的点苍山,是图中断层中岩体上升而形成的断块山;

B处为断层陡坡下的平原,是由图中各河流形成的洪积—冲积扇连在一起形成的洪积—冲积平原。

侵蚀地貌成因分析

①流动中对河谷、沟谷或峡谷的冲刷;

②在二氧化碳作用下溶解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通过其所携带的沙石对其周围岩石形成破坏,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堆积地貌成因分析

流水沉积

①指出位置(出山口、凸岸、入海口);

②指出沉积地貌的物质来源;

表明速度减慢的原因(速度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如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

风力沉积

①携带大量沙石;

②受地形阻挡(风速降低);

③堆积成沙丘等地貌

①携带大量碎屑物质;

②受温度升高影响,冰川融化;

③原地堆积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

1.读下图,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答案 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小,河流堆积作用强;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中游)流经(植被较差或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弱。

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大,河流侵蚀作用强;

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刚果河(注入开阔的海洋,)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强。

解析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三角洲形成的地形(动力)、物质(泥沙)和海洋(洋流)等条件进行分析。

2.(2015·

合肥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

材料二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宁夏平原之间,海拔大多为2000m~3000m,最高峰海拔3556m。

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加,山中森林资源丰富。

根据图示信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答案 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沉积物沉积而成。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岩石的分类:

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3.地质作用:

①冷却凝固;

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拓展提升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钾盐是化工原料;

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题组一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

(2013·

上海地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下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B.③

C.④D.⑤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第2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

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归纳总结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

题组二 岩石判断与岩层分布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

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的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B.大理岩

C.页岩D.砾岩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

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

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第4题,岩浆温度很高,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判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地理事象的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典型的地理过程示意图,判读时,一是要把握图中提示性词语、标志性环节等关键信息,区分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

二是要把握不同类型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

图甲所示景观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柱。

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图甲中岩石属于图乙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图甲中石柱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

B.地壳下沉—岩浆喷发—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沉—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甲图为景观图,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B 2.D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2015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完成1~2题。

1.该国(  )

A.地震、火山频发

B.位于印度洋东部

C.各岛日期不一致

D.受赤道低压控制

2.该新岛(  )

A.因地壳抬升而形成

B.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C.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图片显示该新岛屿为火山喷发而成,再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火山频发。

第2题,火山喷发的物质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

新岛地表径流少而淡水资源少。

黄山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

“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

据此回答第3题。

3.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化作用

解析 题干所说的过程为花岗岩受风化作用的过程,即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A.①岩B.②岩

C.③岩D.④岩

5.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

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

第5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冰蚀B.水蚀

C.风化与风蚀D.褶皱、断层

7.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

A.石灰岩形成之后B.页岩形成之前

C.变质岩形成之后D.石灰岩形成之前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据图可知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7题,侵入岩已侵入到石灰岩层,故侵入岩一定是在石灰岩形成后侵入的。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在河口附近,长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二图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答案 

(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河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

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古沙洲逐渐与大陆相连。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

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高考题组

福建文综)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9~10题。

9.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10.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根据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可知,宽谷中分布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只能是河漫滩。

冲积扇多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三角洲位于入湖口和入海口处,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洪积平原,因此可以排除A、B、C三项。

第10题,沙丘是“爬升沙丘”,又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必然是由河水向河岸一侧作用。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沙丘剖面的形状。

③的坡度及形状符合景观图的情况。

上海地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1~12题。

1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1.D 12.D

解析 第11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

第12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

江苏地理)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13~14题。

13.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1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甲地处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第14题,金刚石堆积物是由流水搬运而来的,故金刚石矿一定位于甲地上游;

含金刚石的堆积物多为砾石等大颗粒沉积物,而③地为砂粘土堆积物,颗粒较小,②地为岩浆岩,且周围多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故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15.(2014·

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答案 原因:

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

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

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解析 加那利寒流使河流携带的泥沙向南流动,造成沙洲的狭长分布。

圣路易港是以河港形式出现的海港,所以泥沙淤积不利于通航。

16.(2013·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下面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地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P处位于山前,读地貌景观图可知该地貌为贺兰山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是河流从山上侵蚀下来的泥沙被河水携带到山麓山口时,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