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指标解释Word格式.docx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统计指标解释Word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完美无缺的,GDP不能做到,其他指标同样也不能做到。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一般需要用多个指标综合分析。
统计频率:
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
统计局
2.GDP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GDP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
在实际核算中,GDP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理论上讲,三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应一致,但实践中由于方法和资料来源的不同,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国际上一般认为误差在3%左右是可以接受区间。
生产法。
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
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的增加价值。
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GDP。
支出法。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计
算公式为: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核算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核算制度和核算方案。
目前我国年度GDP主要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核算,季度GDP由于时效性非常强,主要是依靠部门和统计专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推算。
所以季度GDP是与年度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与核算方法是完全不一样。
季度GDP是以年度GDP为基础,在年度GDP的结构框架上进行推算。
按照国际惯例,每一年统计部门会在不同时间公布GDP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三个数据(我省定为初步核算数和最终核实数两个数据)。
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GDP数据往往不一样,这是因为GDP核算数据有个不断向客观性、准确性调整的过程。
首先是初步核算过程。
某年的GDP,其初步核算数是在12个月份的进度统计资料基础上计算的,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并在次年2月的《统计公报》上使用;
初步核实数是在统计年报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三次数据发布后,如果有新的更准确的资料来源,或者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我国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过一次重大调整,2005年和2009年分别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前一阶段GDP历史数据进行了调整。
3.中央与各省GDP统计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近年来,各省市区GDP合计大于全国GDP数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统计的角度讲,存在差异是可能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GDP是分级核算的。
我国从1985年开始核算GDP,并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同时实施。
按照我国的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即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国家GDP,地区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由于资料来源不一,核算的结果也就不一致。
国外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GDP核算模式。
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这种模式,地区与国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
相比较而言,我国地区与国家GDP差距比较显著。
第二,在GDP核算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
一方面,基础资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当多的基础数据,但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存在资料缺口。
针对不同的资料缺口,采用不同的推算办法来解决。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推算标准。
另一方面,各地区服务业统计状况差别较大。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一些地区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调查的服务业数据,这种差异直接传递到GDP上。
第三,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这种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统计在自己的地区,造成重复统计。
尽管统计制度做了严格规定,不允许有重复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要求。
另外,外部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GDP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且被较多地直接或间接用于各种形式的工作业绩考核。
地区按GDP大小排位的顺序及其变化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后移。
由于GDP被赋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因此,为了考核过关或政绩的需要,不排除少数地区高估GDP数据的可能。
尽管存在这些原因,GDP数据的上下不一致是一个矛盾和问题,应该认真加以解决。
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改进方法和手段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考核与评价工作,加强统计力量和统计法制建设,也是必要和必需的。
4.农产品产量是怎样统计的?
农产品产量是指一定时期(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各类农、林、牧、渔产品的实物量。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类农产品的总成果,是衡量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并可反映农业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的总供给能力。
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一些行业的发展。
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
在统计方法上,以农业普查为基础,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取得。
目前,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畜产品产量采用抽样调查取得。
采集方法上,国家统计局从全国31个省(市、区)中抽选部分调查县,县抽村,村抽地块,对样本地块在收获季节进行实割实测得到单位面积产量,然后乘以种植面积得到总产量。
猪、牛、羊、禽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也采取抽样调查取得。
油料、烟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采用全面统计方法进行。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也开始探索使用遥感技术统计农产品产量。
林产品、渔业产品由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采取全面统计方法取得。
5.什么是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是宏观经济核算指标,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般用于反映某区域或某行业的工业生产总量。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形成的总产品(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新创造产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增加值分两部分统计,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根据规模以上工业逐级上报数据的汇总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资料,利用分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测算。
月度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季度和年度核算全部工业增加值及速度。
6.什么是工业利润总额?
工业利润总额是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补贴收入加上投资收益加上营业外净收入再加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在月度数据中看到的通常是规模以上工业利润。
7.资产负债率是什么?
资产负债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得出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100%
公式中的负债总额指企业的全部负债,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而且包括流动负债。
公式中的资产总额指企业的全部资产总额,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既是微观指标,也是宏观指标。
它既可以反映单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也可以反映工业行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从微观上讲,一般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
对于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应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对于经营风险低的企业,为增加股东收益应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在统计年鉴中出现的资产负债率是宏观指标,它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的资产负债率。
8.总资产贡献率是什么?
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总资产的产出情况的相对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
该指标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100%。
公式中:
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9.产品销售率是什么?
产品销售率是指报告期产品销售量与产品生产量的比率。
是反映报告期工业企业产品产销衔接情况,反映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及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
产销率越大,说明产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存留的时间越少;
资金周转越快。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
10.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怎样计算的?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全部从业人员平均生产效率的相对指标,1997年以前是用工业总产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目前是用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就业人员平均人数×
该指标能够反映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情况。
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统计范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部分。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城镇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投资;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村非农户投资和农户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采用全面统计报表的方法取得调查数据,农村农户投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数据。
城镇投资月度、季度、年度;
全社会投资季度、年度。
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
12.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怎样统计的?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房屋建设和土地开发所完成的工作量及有关费用的总称。
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是由各县(区)统计局按企业所在地进行统计的。
跨县(区)进行开发活动并在开发地进行工商登记且具备法人资格的,纳入开发活动所在地统计范围;
未进行工商登记的,由企业所在地进行统计。
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包括范围:
为本辖区内登记注册的各种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
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房地产开发统计中,开发投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及待售面积是按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进行统计的,资金、土地和经营情况是按企业进行统计的。
月度、季度、年度
13.什么是能源生产总量?
它是怎样计算的?
能源生产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总和。
该指标是观察能源生产水平规模、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
一次能源生产量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能及其他动力能(如风能、地热能等)发电量,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产量、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的利用和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产量。
能源生产总量的计算是将原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水电、核电、风电、地热电)产量分别折算成标准煤后,将它们相加即可。
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生产总量=原煤产量×
原煤折标准煤系数+原油产量×
原油折标准煤系数+天然气产量×
天然气折标准煤系数+一次电力产量×
电力折标准煤系数
统计频率:
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
统计局
14.什么是能源消费总量?
它是怎么统计的?
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等。
由于它是能源的能量消耗总量,不是能源的物量消耗总量。
按照统计上阐述的能源概念和能源消费统计原则,能源消费总量在消费环节上包括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运输和管理过程中损失量。
在能源类别上包括全部化石能源,以及作为能源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所以应是所有一、二次能源的消费量的净值,即要扣除一、二次能源之间的重复消费因素。
能源消费总量实际应是终端能源消费量与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三部分之和。
即能源消费总量统计的不仅包括实际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用于加工转换的能源),还包括能源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但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发散量。
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原则是统一方法,分级核算。
核算方法是国家和省级采取能源供应统计与能源消费统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能量平衡核算方法;
省辖市、县(区)统一采取以能源消费统计为主的核算方法。
各级按照统一的方法分级核算能源消费量,并逐级评估认定。
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分别是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评估推算来确定的。
计算能源消费总量时,由于各种能源原始计量单位不同,热值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
15.什么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单位GDP能耗,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通常为万元)的GDP所使用的能源。
该指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物量指标,GDP是价值量指标,而价值量指标(现价指标)在统计比较中往往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为了保持单位GDP能耗在各个报告期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中的GDP指标必须使用可比价GDP。
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
(1)能源消费构成。
由于各种能源的自然禀赋不同,同等标准量的不同能源的热值利用程度是不同的。
所以,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GDP,如果使用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同,则消耗的能源量(综合能源消费量)不同。
(2)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生产、消费的管理水平。
(3)核算GDP的各要素。
GDP是各次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出-中间投入+增殖税。
在与能源消耗相关性较强的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各要素的变化都对GDP有一定影响,进而对单位GDP能耗产生影响。
其中包括引起增加值率变化的计算中间投入和总产出的价格构成,增值税率等。
(4)经济增长方式,自然资源供应决定的地域产业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
重化工业主导导致经济增长对资源、能源的过分依赖,使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增大,对单位GDP能耗产生影响。
从上述影响单位GDP能耗的因素看,在我国,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进程的各地区的单位GDP能耗差异是很大的。
对于节能降耗工作来说,目前作为政府考核指标的是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计算方法为:
推导公式为:
统计频率:
16.什么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与生活SO2排放量之和。
工业SO2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总量。
生活SO2排放量:
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中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纯重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是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与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之和。
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一般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的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来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
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
数据来源:
环保厅
17.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它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
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有四点需要注意:
(1)它反映的是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
(2)它是一个商品销售金额的概念,不包括自给性消费和服务消费;
(3)它不仅包括居民生活用消费还包括社会集团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
(4)它是全社会口径的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组织统计调查取得数据。
本指标由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其他行业零售额三个部分构成。
计算省级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资料来源:
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抽样调查;
对住宿和餐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
个体经营户零售额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其他行业零售额:
由省、市、县各级以经济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基础,分别根据一定的比例推算确定。
批发和零售这两个指标的划分,社会上存在有很多误解,如:
购买量大就是批发,购买量小就是零售;
批发价购买就是批发,以零售价购买就是零售;
单位购买就是批发、个人购买就是零售等等。
统计上批发和零售的区分既不看购买数量,也不看购买价格,而是看购买商品的用途,即:
如果购买商品的用途在于生活消费,那就是零售;
如果购买商品的用途在于销售或用于生产就是批发。
月度
18.进出口总额是怎样统计的?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包括保税仓库、保税区或经济特区进出境的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的货物、租赁期1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国际间无偿援助的物资以及捐赠品等,不包括暂时进出口货物、租赁期1年以下的租赁进出境货物、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汽车除外)、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外添装的燃料、物料和食品以及经过中国领土的直接过境货物。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我国的进出口统计调查工作由海关系统负责组织实施。
目前对外公布使用进出口总额数据,是由国家海关总署按照进出口经营单位在地原则,以进出口经营单位的报关单为原始凭证,通过超级汇总取得的;
各地使用的进出口数据也是由国家海关总署按月分级反馈的。
海关
19.什么是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按有关政策、法规,用现金、实物、技术等在我省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或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所进行的投资(包括外商收益的再投资),此外还包括在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由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与对外借款不同,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是要通过持有企业股份以获得红利和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统计调查工作由商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
月度
商务部门
20.什么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指来华旅游的海外游客(包括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在大陆(省、区、市)旅游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