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5331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必须处理好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好应该表现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

3、中国重汽的又好又快发展说明了什么?

怎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

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第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第六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

之二

一、填空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本”就是(本源、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5、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判断

1、之所以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2、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

3、古代的民本思想和现在的以人为本没有本质区别(错)

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5、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1、联产承包农民温饱的实例。

说明了什么?

一切为了人民,指明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一切依靠人民,阐释了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

2、合作医疗实例。

说明怎样体现共享?

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上。

3、青岛就业实例。

说明什么?

作为支部成员的你如何解决群众的困难?

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事情,在最急的事情上抓落实,在最怨的事情上促整改,在最盼的事情上动脑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之三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小康,还要有政治的小康、文化的小康和社会的小康。

2、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城乡统筹。

1、从华西村到大宗村的全面发展之路的启迪?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

2、裕园社区的生动实践,社区作用怎样发挥?

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善于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3、炸掉水泥厂到发展石榴产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我们基层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和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系?

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一基本要求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依据。

3.学习实践活动要达到的总体要求是: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作了题为的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9.十七大党章修改中,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0.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11.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

这一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2.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4.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十七大新修改的党章中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本质体现。

18.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9.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0.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2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我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2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25.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6.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8.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29.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判断题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之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改革,核心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以人为本。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4.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5.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协调发展,是对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的否定。

  6.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就是指实现社会财富要均等分配。

  7.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8.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9.科学发展主要靠节能减排,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管理好企业。

  10.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已经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折关键时期提出的。

  11.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

  12.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3.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能实现科学发展。

  14.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1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组织是坚强堡垒,干部队伍是骨干力量。

() 

  1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GDP至上来考核干部。

18.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所变化。

()

第四章坚持群众主体,实行民主公开,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办

1、基层民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5、(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

7、(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8、基层民主最典型特征就是(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

9、(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建设的一个基础工程,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前提。

10、宪法和基本法律确立了(人民)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中的主体地位,权力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存在,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1、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2、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

3、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

(×

)2002年

三、简答题:

1、现在在农村,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公开已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制度。

《“十个怎么办”》第4集就讲了一个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乡东村,对村里修柏油路工程进行票决的例子。

请问,为什么要实行村务民主公开?

你们村有哪些事务向村民进行了公开?

答:

东村实行的村级重大失误票决制,是基层群众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创新,他们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干事的前提和主要依据。

这样有助于保证基层群众的决策权,保证基层干部作出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也有助于化解潜在的干群矛盾。

同时,有助于改进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

本村情况简介。

2、广饶县西刘桥乡编制的《村级工作程序》,当地群众称之为百姓心中的明白账,他们严格按照《土地调整工作程序》进行了土地调整,使老百姓很满意。

请谈谈通过实施村级事务程序化管理,有哪些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可以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使村干部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可以约束干部的管理行为,杜绝不作为或是乱作为现象,使村干部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基层群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按程序来办,做到事前让群众参与决策,事中让群众参与实施,事后让群众参与监督,这样就使得各项工作更透明,更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更有助于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实施。

3、1997年吉林省梨树县平安村进行了直选,通过他们创造的直选经验,得出直选最关键的三句话,请问这三句话是什么?

第一句话是选举村委会成员,由本村具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第二句话是候选人由预选产生。

第三句话是村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和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4、什么是民主选举?

有什么好处?

答:

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基础工程,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前提。

实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把基层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群众服务的选民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让群众选出自己的当家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5、史上最牛公章“五合章”,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合章的做法之所以成功,就是民主理财小组自身行使民主监督权力的结果,实现村级事务管理,从“为民做主”到“民自为主”这样一个转变。

6、什么是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由群众参与的多数人管理多数人的管理,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完全一致。

第五章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办

1、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2、(资源-产品-废弃)是传统经济增长的普遍方式。

3、生态消费模式的核心是(消费的生态性)。

4、生态消费模式的生态性具体表现在(消费品本身是生态的、消费品来源是生态的、消费过程是生态的、消费结果是生态的)。

1、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及其资源、环境能力还能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

2、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3、2008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居世界第一位。

4、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5、21世纪,人类已经从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执拗中走了出来。

)还未走出来

6、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列世界第二位。

)第三位

三、简答题

1、高污染、高排放来自哪里?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高排放的企业往往又是高能耗的企业。

2、为什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3、日本的濑户内海成为世界著名的死海,东京湾被称为世界上最脏的港湾,说明了什么问题?

21世纪,人类还没有从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执拗中走出来。

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众多气象灾害,都是资源过度开发、经济过度增长造成的生态恶化的典型表现。

4、结合龙口丛林集团从几年前的烟囱高耸、污染严重到现在的生态绿色环境,谈谈如何做才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我们必须遵循生态文明规律,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布局、规模、层次更加科学合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绿水青山的生态规模。

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创造更多的财富。

5、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胶东半岛工业化密度最高的地域之一,但是,在这个工业区里,真正意义上的废物几乎没有,他们是怎么做到废物利用的?

炼铁厂的废渣送往材料厂制砖,电子材料厂的工业废液被炼铁厂重新提炼,食品加工业的废品则被用来提炼药物。

不仅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工业重镇也成为空气质量最好、风景最优美的城区之一。

6、什么是生态消费模式?

所谓生态消费模式,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第六章、传播文明新风,建设美好生活,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办

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大力繁荣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3、乡风文明的内容包括(移风易俗、民主法制、尊老爱幼)等诸多方面,本质上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4、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全国人民对(党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新期望。

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6、威海市汪镇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汪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力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他们提出了(“抓好试点,突出两线,全面整治”)的思路。

1、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2、培育农民现代生活理念是乡风文明的最基本需求。

3、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山东寿光市的全国文明村三元朱村是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

你们村是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工作的?

三元朱村在王乐义的带动下,诚实守信蔚然成风,他们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思路。

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小农意识、自我封闭的保守观念,弘扬了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2、传播文明新风,建设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

其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注重以德治村、以德育人。

3、基层党员干部如何组织领导好文化建设?

你们村里组织过什么文化活动?

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阵地、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积极探索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培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基层文化骨干的带动示范作用和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服务率。

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4、由诸城市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备受关注,你认为大力发展基层社区建设有什么好处?

基层社区建设整合了各类资源,实现了强村、弱村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城乡文明的大融合、大发展。

基层社区化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形式,为政府与农民之间架起了“服务桥”,同时为繁荣基层文化活动、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5、由诸城市辛兴村喇叭殡的消失可以看出,实现村风民风好转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实现村风民风好转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让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基层阵地看,基层党员干部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农民群众树立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的社会新风尚。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7)

必答题:

1、发展现代农业是当今中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2、(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

3、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4、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为主导的先进产业,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及其科技成果转化,是确定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科学增长方式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基本前提)。

简答题: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农业建设,应当怎么做?

▲应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着眼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发展产业化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践题:

1、《“十个怎么办”》第7集提到: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发明的冬暖式大棚曾掀起了一场“蔬菜种植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

设施农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2.19亿亩;

农民科学家李登海培育的杂交玉米品种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

题目说明了什么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应当着眼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试题(8)

判断题: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2、科学发展同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简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科学发展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2、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4、扁鹊阐述的“良医治未病”的哲理,对我们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有什么启迪意义?

▲化解矛盾纠纷,要未雨绸缪,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

1、《“十个怎么办”》第8集有这样一个例子:

1996年,山东肥城市王庄镇53个行政村有18个村的群众集体上访,当时镇机关无法正常办公,村里乱哄哄,老百姓没心思种地,没心思干活,发展经济无从谈起。

自从妥善的化解了矛盾纠纷,目前,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通过这个例子,结合实际谈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