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5307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 再塑生命 

(海伦·

凯勒)

本文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诲自己识字并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对自己深沉的爱和高超的教育技术,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以及作者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单元

6 雪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

它景物清新,格调明丽,在两幅不同情调的雪景图中蕴含着作者对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的向往。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平和、恬静,却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他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并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1感悟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并学以致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法。

2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赞颂。

7* 雷电颂 

(郭沫若)

本文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对命运抗争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成功塑造了千古不朽的一位爱国者的形象。

1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的雄伟气势和浓厚的抒情意味。

2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8* 短文两篇 

(巴金)

日 

月 

《日》这篇短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这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的英勇的献身精神,体现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生的决心,表达了舍弃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这是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

《月》这篇短文通过姮娥“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而不惜献身的事情,赞颂了姮娥为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的可贵精神。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这是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

《日》

1对寓言故事表达出的舍弃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理解。

2体会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即舍弃生命也要追求理想。

《月》

1对寓言故事表达出的为理想而放弃一切的精神的理解。

2体会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即为理想而放弃一切的可贵精神。

9 海燕 

(马克西姆·

高尔基)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本篇课文按照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图画。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形势,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黑暗统治必将崩溃,无产阶级革命终会取得胜利的前景。

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1学以致用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对“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要有明确领会。

10*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也是纪伯伦著名散文诗篇之一。

《浪之歌》,透过对浪花、海岸这些形象的描写,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

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

“这就是我的生活;

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

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1注重朗读,感受散文诗中海浪的形象特点。

2能领悟海浪的思想内涵。

雨之歌 

文章通过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等事物,塑造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雨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有了雨,千山万壑将会更加美丽,大地万物将会充满生机,花草树木绽开笑脸,云彩和田野成了情侣。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1注重朗读,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

2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无私奉献者的歌颂之情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严春友)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

接下来作者强调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它能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

2以自身为榜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刚)

1文章通过中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广阔的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究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

表达了作者希望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愿望。

.

1学以致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3* 旅鼠之谜 

(位梦华)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

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过多时便会选择性自杀;

第三大奥秘是,旅鼠死亡大迁移。

通过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如若不然,人类终会走上旅鼠的道路。

1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

2从旅鼠的奥秘中得到启示:

14*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课文表面上在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更深层次的是在表达作者的爱鸟情怀,心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倾心和回归自然地美好愿望。

1整体把握文章,能够概括出大雁的生活习性。

2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大自然的倾心和回归自然地美好愿望。

15 喂——出来 

(星新一)

本文是一篇科幻微小说。

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头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

通过这篇微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条件的观点,本文具有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

1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本文通过描写“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不同民歌演唱场面,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属于对唱。

第二部分:

山路漫歌。

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挥性情,自然成趣。

属于小合唱。

第三部分: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恢宏,是本文的重点,因为这是最热闹的,属于大合唱。

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2学习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17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文章首先叙述了家乡十分富有特色的端午节的风俗,引出了家乡高邮最有名的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并且介绍了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的方法。

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

同时,本文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我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18 吆喝 

(萧乾)

《吆喝》一文以平易近人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

1体会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

2体会这种吆喝中蕴涵的情趣。

19* 春酒 

(琦君)

本文选自《琦君散文》。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

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1能深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2领会文章的内涵,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20* 俗世奇人 

(冯骥才)

泥人张 

《泥人张》描写了手艺人主人公在尊严受到蔑视的时候,手艺人们也会不自觉地拿起手艺的武器予以还击,以赢回自尊。

面对海张五的挑衅,泥人张没有直接反击,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一个泥团儿砍过去”,而是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以自己妙绝的技能回击海张五的羞辱。

当海张五接着又侮辱他,说“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时,泥人张的回应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人,并大书“贱卖”等字。

泥人张凭着自己高超的手艺和聪明的智慧,沉稳反击,后发制人,最终为自己赢回了尊严。

1培养学生爱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

2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

好嘴杨巴 

课文描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杨氏茶汤的杨七和杨巴,本以为给李鸿章进献茶汤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捞得赏赐,并借此提高杨氏茶汤的声名,不料因为李鸿章把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险些遭受杀身之祸。

在这种境况下,如果直接倒出实情,可能丢了饭碗的结局。

但机灵的杨巴抢在李鸿章误会前解释说“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化解了误会。

这种明明无错,却偏偏机智揽错的举动,说明了手艺人那种孤高的荡然无存,有的只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有的只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

1能够复述出这个故事。

2体悟好嘴杨巴的奇特与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体会作者流露出的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的自传散文。

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2能晓畅的翻译出文章。

3能够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23* 马说 

(韩愈)

本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创作的。

当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通过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观点。

其实,这正是作者以良马自喻,说自己不能施展才华,写尽知遇之难,文气矫健挺拔。

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3能够体会作者的愤懑不平和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的讽刺和控诉。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刘禹锡罢官返回洛阳之时,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2能晓畅的翻译出文章。

3体会颈联中表现出的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赤壁 

(杜牧)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学以致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抒发的怀才不遇的思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诗人回顾平生,又明确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最后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1背诵这首诗,增强爱国情感。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感。

水调歌头 

(苏轼)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中秋时节在密州时所作的。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景交融,境思和偕,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1熟练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3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作品由景怀古,再引发议论,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理解这篇曲的内容。

2体会作者对统治者的鞭挞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

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1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被贬后忧伤凄苦的感情。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

2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的政治思想。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是袁宏道。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会翻译本篇文章。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0 诗五首

饮酒 

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1品析欣赏此文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艺术境界

2体会作者超脱的价值观以及培养自己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行路难 

(李白)

这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

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以及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先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再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然后写遭受夜雨的痛苦,最后写期盼人们能得到广厦的愿望,将苦难加以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1能正确翻译诗歌,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2把握作者忧民的高尚情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艺术性极强,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作品表达的作者思乡之情,以及作者浪漫的情怀。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先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后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

1理解诗句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渴望涌现人才以求革故鼎新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