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5041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源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例如:

“好孩子”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成绩好”“诚实”“乐于助人”都可称为“好孩子”,强调的是概念解释。

这种概念类型属于()

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组合概念

9.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对一个问题解决的所有可能途径都加以尝试的一种策略。

该策略的特点是如果解决方案存在的话,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能找出所有的解决方案,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A.反推法B.手段—目标分析C.爬山法D.算法式

10.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否认B.退行C.反向形成D.文饰

11.人们在研究中发现:

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归因倾向不一样,归因后的行为表现也不同。

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容易灰心丧气,产生无助感。

A.努力不够B.运气不好C.能力不足D.任务太难

12.在参与某种群众性运动时,手持标牌表明你赞同这一运动主题,如在观看运动会时,观众席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牌子,表明你同意这一运动主张,这是社会态度的()

A.认识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D.理解功能

13.6~11岁时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们并期望他们完成的任务。

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理论,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

A.培养勤奋感B.培养自主性C.培养主动性D.培养信任感

14.儿童身体发展是头部、躯干、四肢;

个体动作发展是自上而下,由身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

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连续性C.稳定性D.阶段性

15.李老师问一名四岁儿童:

“你有兄弟吗?

”儿童:

“有。

”李老师:

“兄弟叫什么名字。

“吉姆。

“吉姆有兄弟吗?

“没有。

”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该儿童的思维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阅读下列案例,回答16~18题。

邻家小孩一直体弱多病,所以经常到医院去看病打针,每次打针,他都因为害怕而“哇哇”大哭。

久而久之,他一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就放声大哭。

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到一个亲戚家玩,这时亲戚家请的清洁工如约而至。

清洁工身穿白衣、头戴白帽,酷似医院大夫。

这位小孩一见清洁工,立即抱住其母亲放声大哭起来。

16.案例中,这个小孩的反应是一种什么现象()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17.案例中描述的是()的学习理论。

A.尝试—错误说(试误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操作条件作用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

18.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班杜拉

19.()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产生的,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例如,学习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0.苛勒的“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他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

食物总放在深灰色的纸上,当被试学会了这一任务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的纸,用黑色的纸取代浅灰色纸。

结果表明,小鸡对黑色纸的反应为70%;

幼儿则始终对黑色纸做出反应。

这一实验证明了()的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

21.道德判断只注重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这种道德水平处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的()

A.他律阶段B.自律阶段C.无律阶段D.超自律阶段

22.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是(),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A.教学设计B.教学策略C.教学内容D.教学手段

阅读下列案例,回答23~25题。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王老师因为昨晚校外辅导班下课太晚,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走进教室。

这时,赵小明匆匆忙忙从他身后冲进来。

他大声斥责道:

“赵小明,你为什么又迟到?

把手从裤兜里放下,站好!

”赵小明并没有把手从裤兜里放下,这时王老师气愤地说:

“赵小明,站到教室外边去。

”此时王老师听到有同学嘀咕:

“自己的手不也是插裤兜吗?

自己不也是刚刚走进教室吗?

”王老师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并陷入了沉思。

王老师回想担任该班班主任期间,由于担任校外的辅导课太多,班里的纪律很涣散,学生自由散漫,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不明确,学生对他的话也不是言听计从,不少学生还跟老师对着干。

23.案例中,王老师的行为主要是没有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A.团结协作B.教书育人C.终身学习D.为人师表

24.从案例“王老师气愤地说:

”中分析,王老师侵犯了赵小明的()

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名誉权D.受教育权

25.从案例中分析,王老师的班级领导方式的类型属于()

A.强制专断型B.仁慈专断型C.民主平等型D.放任自由型

2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下面不属于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的是()

A.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B.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C.教育要心理学化

D.教育要适应自然

27.学习动机的()是在希望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或认可,如学生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得到教师、父母或同伴的称赞。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交往内驱力D.情感内驱力

28.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文化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文化决定教育的性质

C.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D.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

A.树立学生的信心,发挥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

B.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C.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D.开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教学

30.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有关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B.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D.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31.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D.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32.“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每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

如果个人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

这种教育思想属于()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无制度化教育

33.()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知识C.教师的专业能力D.教师的专业自我

34.美国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

下列不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A.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B.学校的校风、学风

C.学校人际关系状况D.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

35.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下列对其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功能B.维持功能C.促进功能D.发展功能

阅读下面案例,回答36~38题。

一天,班里的学生于晓东对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您布置的字词我早已写过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点别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

”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小组长认真地向老师汇报:

“老师,小明的作业又没有写,他每次这样的语文阅读理解的作业都不写。

”老师把这些没有交作业的同学叫过来大声训斥,询问原因。

他们仿佛也很无辜:

“老师,不是我们不写作业,而是这样的作业太难了,我们不会写。

”老师又给这些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

大家必须要好好练习,否则全影响班级的排名。

36.案例中该语文老师的教育主导思想是()

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教师主导D.学生主体

37.案例中该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出现尖子生作业不够做的现象,这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B.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C.量力性D.直观性

38.案例中学习尖子生于晓东觉得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筒单了,而其他未交作业的学生觉得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

这说明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没有遵循维果斯基的()

A.最近发展区B.教学应走在发展之前

B.教学应和学生的发展相一致D.最佳发展区

阅读下面案例,回答39~40题。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

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业所进行的观察表明:

教师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39.案例中揭示的问题是:

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案例中所提倡的是教育机会均等中的()

A.起点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学生性别公平

40.案例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我国现行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4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下面对此规律表述错误的是()

A.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B.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C.可以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防止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

42.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教学要求;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

下列不属于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应遵循的要求是()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

43.有关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说法正确的是()

A.主张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

B.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C.代表人物有孟子、柏拉图、涂尔干

D.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44.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积极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A.心理调节者B.解惑者C.研究者D.反思者

45.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目的发明创造或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开始时总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

例如,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锯。

那么,“丝茅草”属于()

A.原型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定势

46.某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收集起来,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中,对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C.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荣誉权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

A.行政处罚B.民事处罚C.刑事拘留D.吊销营业执照

4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

A.欣赏教学法B.情境教学法C.发现法D.现场教学法

4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下列对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

B.道德情感在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中起着调节作用

C.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

D.道德意志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50.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系统性。

这体现了()的德育原则。

A.知行统一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C.导向性D.疏导性

51.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下列对该德育模式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B.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C.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D.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52.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言语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教育者切不可空洞说教,以势压人。

下列对使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目的性和针对性B.要选好示范的榜样

C.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D.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

53.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了解和研究学生

54.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整套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行动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教育叙事研究法D.比较研究法

55.关于学习发生的原因和什么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行为主义各代表人物的看法基本相同,经赫尔、米勒与多拉德概括,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要素。

下列对学习的基本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驱力B.线索C.注意D.奖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不选、少选、多选、错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56.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在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可以分为()

A.奖赏训练B.惩罚训练C.取消训练D.回避训练

57.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而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用语词或符号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谈虎色变B.望梅止渴C.谈梅生津D.望梅生津

58.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按照人脑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分为()

A.物体知觉B.错觉C.幻觉D.社会知觉

59.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例如,在居室装修前,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

它包括()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梦

60.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心境具有的特点有()

A.弥散性B.长期性C.短暂性D.内隐性

61.下面对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

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B.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C.情绪产生早;

情感产生晚

D.情感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

而情绪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62.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根据能力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社交能力

63.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开展教育。

下列对“气质类型和教育”表述正确的有()

A.正确区分和认真对待学生的气质类型和特征

B.根据气质类型和特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D.气质没有好环之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予太关注

64.社会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技能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

6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很好地揭示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呈倒U型关系

B.一般来讲,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C.任务难度越大,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的动机越小;

任务难度越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的动机越大

D.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就是这一理论的运用

6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

学习了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

学习了汉语拼音的书写有利于学习英语字母的书写。

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正迁移C.逆向迁移D.负迁移

67.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冯忠良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历的阶段有()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外化

6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的要求有()

A.用可观察的行为来表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B.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C.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

D.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完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69.心理辅导就是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索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原则有()

A.关注高危人群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C.发挥学生主体性D.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70.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促进发展。

强化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功能,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有()

A.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B.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

C.注重结果评价

D.评价主体是教师

71.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一种课程。

该课程的性质是()

A.相对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性课程

B.相对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C.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课程

D.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72.下列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与规范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

B.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道范畴与规范派生出来的

C.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与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扩充和具体化

D.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与规范的展开、扩充和具体化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