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4502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教务处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安排重修、补修3654人次,及格2193人次,通过率%。

  顺利完成XX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和考务组织工作,报名人数13084人,通过率%。

  顺利完成XX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两个校区的报名工作,报名人数达到15131人,创报名历史新高。

  XX年引进优质视频网络通识课程10门,选修学生共1158人。

  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持续突破

  XX年,我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持续突破,尤其是国家级项目由去年3项增加到今年5项,首次获得省级双语课程建设立项。

全年共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立项建设计划。

  

(1)地质工程专业获批“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

  。

  教学模式教师中选拔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试点。

XX年,我校共有19位教师提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申请。

  XX年上半年,我校召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经验交流会。

各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以及全校近400名教师代表和教务处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交流会。

来自管理与经济学院教师林桢教授、朱雪芹教授、李纲副教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师张梅教授、杜学礼副教授等5位教师分别以“半开放式话题演讲”教学模式探索、现代教育理念在管理学科教学中运用、“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思政教学效果”为题就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作了典型发言,展示了模式创新的经验体会、实施效果、学生收获、经验总结、意见建议与完善措施。

3位学生代表分别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反馈,他们认为通过这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感到理论不再枯燥,课堂不再沉闷,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通过课程考核改革,不用再死记硬背,而是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不再像以往那样“临时

  抱佛脚”蒙混过关,而是将功夫下在平时,使他们受益匪浅。

教务处处长刘法贵教授最后以“模式创新的几点个人认识”为题作了总结。

他认为,模式创新是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和高教30条的重要举措,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

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各教学单位的重视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

  此次经验交流会旨在总结课堂教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各学院成功经验和做法。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考核改革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四、高度重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

  

(一)教师发展论坛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健康发展,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胜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设“教师发展论坛”。

论坛的组织形式包括教学沙龙、教学研讨、教学示范与观摩、教学讲座、经验交流等,通过邀请校内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教师,以“自己的人讲身边的事”,邀请校外专家,以“校外的人讲教学的事”,着力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师魂,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基本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

  XX年11月,学校在龙子湖校区举办“教师发展论坛”第一讲:

教书与育人。

大会邀请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王玉柱博士、资源与环境学院李玉琴老师、机械学院王丽君教授、关工委孙绪金教授分别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班导师的感悟、教书与育人、如何做合格的大学教师等方面作“教书育人”方面的专题报告。

全校近400名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教授、副校长王天泽教授参加了首届“教师发展论坛”。

学校将持续通过论坛形式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二)班导师

  为规范全日制本科学生班导师管理,促进本科生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出台了《全日制本科生班导师工作管理办法》和《班导师考核实施细则》。

XX年下半年,为总结班导师制实施一年来的效果,鼓励先进,根据学校《全日制本科生班导师工作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学校开展了优秀班导师评选工作。

经过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XX年度优秀班导师10名。

  (三)学生学业发展若干意见

  学校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新思路、新制度、新措施,构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培养品行优秀、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关注关心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对学生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做到善于引导,潜移默化。

学校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大学生挑战杯等创新竞赛的扶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和完善协同联动促教促学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XX年下半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精神,构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培养品行优秀、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关注关心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要求学校各级职能部门、各学院要着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生活,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教育和引

  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求学目的明确、人生目标清晰。

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把握教育节点,围绕“认识大学、认识专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和学业指导工作。

  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相结合、严肃纪律与奖惩教育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考核评价方式,实行以学生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为主题的评价方式。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加强学生美育教育,培养庄重、高雅的审美意识,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教学工作会议

  XX年教学工作会议是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是学校站在更名为大学和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的起点上,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昂首迈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也是学校党委和行政已经做出教育教学重大发展举措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目的是按照“办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办学业绩”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好学校重大发展举措,继续以务实进取的精神,脚踏实地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教育教学,学生为本。

学生发展,学校为基。

学校发展,人才为要。

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是: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胜任力。

  篇二:

大学教务处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要点

  大学教务处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要点

  XX年,教务处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培养模式多样化、专业发展特色化、课程建设精品化、教师培养制度化、内部保障体系化、成效彰显加速化,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取得显著成绩:

一、XX年工作总结

  1.改革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多样化

  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改革培养机制,实现优才优育。

XX年共设置各类创新班、强化班和教学改革试点班30个,其中科学前沿研究学科交叉型人才创新班2个、学术研究型人才创新班9个、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创新班8个、外向型国际化人才创新班8个、复合型人才创新班2个、创业型精英人才创新班1个。

每届学生达1000多人,超过学生总数的15%。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续写辉煌。

XX年新增经济学本硕创新班,本研连读创新班总数达8个。

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合作,生命科学创新学院入选“广东省试点学院”。

XX年基因组创新班有2人次发表2篇学术论文,该创新班累计共有38人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26篇论文。

  卓越工程师培养稳步推进。

XX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试点专业已初具特色,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质量试点

  评价。

继续与中广核、南方航空等著名企业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成效明显。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正式启动。

XX年招收28名学生组建首届卓越法律人才试点班,以“2+2+2”(6年)为基本模式框架,探索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型精英人才初见成效。

XX年创业教育学院除继续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外,招收46名学生组建第三期创业班。

通过开展创业微计划大赛、微信营销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

现有12个创业项目实际运作良好。

  国际化人才培养渐成规模。

本科国际交流项目超过60个,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其中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的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合作的3+1+1本硕连读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

依托中美创新学院,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工商管理四个国际班;

依托中法工程师学院,开展中法3+1+2本硕合作项目。

XX年参与国际联合培养、海外游学的本科生达532人,比XX年增长%。

  2.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发展特色化

  实施分类指导,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在重点专业推进综合改革,现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

在一般专业强化特色发展,目前建设有国家特色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

全英本科专业5个。

在新办专业加强规范化建设,保证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新办专业的学生满意度。

  建立健全专业招生预警及设置优化机制。

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注重建设交叉学科专业,努力建设与国家、广东省新兴、支柱产业密切结合的专业。

在努力增强工科专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大理科、人文社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完成商务英语、智能科学与技术等2个新专业备案工作。

  加大专业条件建设。

XX年投入1000万重点建设新兴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薄弱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

三年累计投入5000万元,大大改善了本科教学设施和条件。

  3.紧扣要素建设,课程建设精品化

  XX年新增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

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9门(正式上线)。

面向学生开出通识教育课程158门,全英教学课程126门,新生研讨课程32门,创业教育课程15门。

以学校“教学在线”网站和教育部“爱课程网”为平台,推进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动第二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制定《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材规划立项与资助、教材选用、教材订购与发放、教材质量评估与奖励等工作。

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和“课前按质按量到书”。

组织立项建设校级“十二五”本科教材70项。

  推进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采取基于案例、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设计的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

“微积分”课程采用“单元

  在线测试”。

部分通识课程采取论文、答辩、随堂测试、调研报告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4.关注教学能力,教师培养制度化

  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依托,面向中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工作,设立新教师研习营。

XX年共有97位新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

建立在岗教师常态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英语教学课程教师培训、新生研讨课教师培训等培训活动。

自XX年9月起开展职称待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所有校内在编在岗教师申报副教授须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

XX年开出本科优秀教学示范课47门,同比增长24%。

先后组织了本科公共数学教学研讨会、大学英语教学研讨及午餐沙龙、全英语教学研讨会、本科思想政治教学研讨会、“千人谈教学”系列讲座、两岸四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大学通识教育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共有1500多人次教师参与研讨和交流。

  构建教师教学激励约束机制。

XX年评出XX~XX学年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鼓励奖13名,并启动XX~XX学年度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认真组织评选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本科优秀教材奖、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南光奖、教学优秀奖、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XX年共查处教学事故8起,其中二级教学事故7起,三级教学事故1起。

  5.全面质量管理,内部保障体系化

  严格执行“期初-期中-期末”三阶段的教学检查及通报制度,建设优良教风、学风、考风。

坚持在开学初、期中、期末、重大节假日后第一天开展教学情况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校范围内通报。

加强调停课审批管理,XX年全校调停课比例为%,同比下降了一半。

全面实施巡考制度,巡考考场数达3500余个。

加大考风考纪和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学生违纪作弊现象呈下降趋势。

毕业班学生(XX级)四、六级考试的最终通过率分别达到%、%,同比提高百分点和个百分点。

  构建完善“课程-专业-学院”三层次的质量评价体系。

进一步优化了理论课、实验课和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材评价体系。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建筑学专业连续第五次获得优秀级通过。

建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基本状况数据库,4月份编印发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

  加强教学运行的全过程管理。

认真做好排课、排考、成绩管理、交换生管理、毕业资格审查、证书发放等日常运行。

进一步推进“携手计划”,XX-XX学年度累计帮扶学习困难学生584人。

顺利完成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班学生总计6242人的毕业资格审查及证书发放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5986人,结业生145人。

毕业生中获辅修证215人,获双专业证137人,获双学位394人。

认真组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确保了考场纪律。

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保密事故。

  篇三:

教务处工作总结(XX)

  教务处工作总结(XX)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教学院系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教务处领导班子带领处室工作人员一起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精神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转变观念、规范管理、不断反思,积极创建服务型的职能处室。

一年来,教务处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持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努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在专业建设、教务管理、实践教学及学籍管理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持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专业建设

  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专业打造是学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XX年,教务处按照“重点建设优势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不断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持续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目前,教师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

  1.成功申报三个医学类专业。

按照“发挥优势、重点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利用与定西卫校并校的良好条件,申报的护理、医学检验、药学3个医技类应用型专业顺利通过甘肃省高校专业设置委员会专家评审,为学校的转型发展与并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重视项目建设。

XX年,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立项。

经两年多的建设,XX年11月11日,以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张新虎教授为组长的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项目建设省级验收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验收生物技术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项目执行及完成情况,经专家组评估,我校中央财政支持的两个专业符合《项目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3.全面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的依据,是办学之“本”,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XX年,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招生的28各师范类和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教务处先后两次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并指导各院系结合专业

  内涵建设,着眼于专业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行业人才需求,论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未来岗位职业能力要点,准确界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验实训环节,实现整合创新,制定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契合度高且富有特色、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使“2+1”人才培养模式落到了实处,并将有助于突破过去实践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因人设课”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积极探索“121”本科专业联合办学模式。

为抢抓甘肃实施“陇药产业”战略和定西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机遇,学校积极争取甘肃中医学院支持,充分利用我校区位优势和现有师资、教学、科研优势,按“121”模式实行联合办学。

目前中药学、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4个本科专业联合办学工作顺利实施,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办学良性效应已初步显现。

  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育人机制

  1.完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XX年,教务处以《定西师专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文件为指导,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合理设计实践育人课程模块,进一步建设“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健全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生产劳动、志愿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进一步加强了实践育人工作,鼓励学生通过考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或成果评奖活动,按成果的类型、等级计算学分,尤其在学前见习和顶岗实习方面有了实质性进步。

学校针对高职类、师范类专业分别研制的“2+1”、“+”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不断贯彻落实,实践育人初见成效。

  2.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XX年7月,教务处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各院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根据专业特点,把大学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相结合,动员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

  八大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校地共建关系和其它资源,组织安排全体在校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XX年,教务处牵头研制了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相关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效果良好。

面对十分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具有双重性“学困”问题,学习目标不清,发展方向迷失,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

基于此,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从入校就开始接受良好的职业能力发展教育,让学生通过全面分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尽快形成符合实际的职业成长计划,确立发展方向,明确成长目标,树立勤奋学习、健康成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成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健康成长。

  4.稳步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早在XX年,我校就在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率先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对学生修业计划、修业总量以学分核算、整体评价,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

XX年,教务处以教学管理系统为平台,在校系两个层面推行选修课制度,目前已建成涵盖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等五大学科模块,共计100多门公共课程库和各专业10门以上的专业选修课程库。

要求讲师职称、研究生学历教师每人开设1门、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开设1-2门选修课。

每学期开设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各30多门,学生选课率达98%以上。

由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学校公选课满意度达100%。

在学分制管理方面,按相关规定对20余名学生安排了课程重修,同时,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各类文娱体育和文化科技活动均计算活动学分和奖励学分。

学分制管理的成功推行对学生素质拓展和个性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

  1.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制度。

通过推行提前5分钟候课制度,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制度,健全日常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工作考核等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座谈、问卷等学生评教活动等,达到了教学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教风学风浓厚,常规教学有效有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为有效监管日常教学环节、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教务处日常教学管理实行“分片管理+集中检查+随机抽查+学生反馈”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分片管理负责人每周对所负责教学楼日常教学工作抽查一次以上,集中检查由教务科统一安排,教务处值周领导带队,对全校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尤其加强星期一早晨、星期五下午、节假日前后和晚上、周末选修课随机抽查力度。

另外,教务处建立了全校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和日常教学工作学生反馈机制,动态掌握教师授课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代表评教座谈会,对日常教学环节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

  2.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校各院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