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4100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研究主题:

从众实验

阿希在校园中招聘志愿者,号称这是一个关于视觉感知的心理实验。

实验在一间房间内举行,形式非常简单,就是给被试呈现两张纸,一张纸上印着一条线段,被试需要在另一张上印有几条线段的纸上找出与刚才那条长度相同的。

实验需要测试多组不同的被试,7~9人一组,每组人要做18个测试。

当志愿者来到实验房间时会发现,屋子里的七个座位已经坐了6个人,只有最后一把椅子空着。

你会以为别人都来得比你早,但是你肯定没想到那6个人其实都是阿希的助手,来当托儿的。

接着好戏就上演了,如同图片显示的那样,测试的答案都是及其简单的,只要是智商正常没有喝多的人都不太可能答错。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被试们是按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回答问题的,这样每次志愿者总是最后一个回答。

在18次测试中,实验助手有12次故意出错,当然他们是一起给出相同的错误答案。

结果,这项测试志愿者们的最终正确率为63.2%,而没有干扰单独测试的对照组正确率是99%。

而且,75%的人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也就是选择了跟助手们相同的错误答案。

有5%的人甚至从头到尾跟随着大部队一错到底。

只有25%的人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是正确的观点。

5.研究主题:

责任扩散实验

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时4.5美元的价格招聘到40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职员、工人和商人,平均年龄在25—50岁之间。

实验者告诉被试,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二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惩罚。

事实上,研究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总是真正的被试作为教师,而作为学生的却是实验者的助手。

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的假被试和当教师的真被试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

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

被绑在椅子上,以便在记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

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度,从15V的“轻微”到450V的“致命”。

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V的电击作为体验.

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加大强度;

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

’若被试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

结果显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300V时,只有5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315V时,又有4人拒绝服从命令,电压为330V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

之后,在电压达到345V、360V、375V时又各有1人拒绝服从命令。

共有14人(占被试舶35%)做出了种种反抗:

拒绝执行主试的命令。

另外26个被试(占被试的65%)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6.研究主题:

责任扩散实验[亮闪闪]

实验中,达利和拉坦内告诉纽约大学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他们两人对一些与大学生有关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想了解大学生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适应大学生活、城市环境以及他们正面临着什么样的个人问题。

他们要求学生坦诚地与其他学生讨论自己的问题,但为了避免难堪和不愉快情况的发生,学生们单独呆在相互隔开的房间里,彼此之间通过内部通信联系系统进行交谈。

研究者还告诉他们,这种内部装置每次仅允许一名学生讲话。

每位学生有两分钟的讲话时间,之后下一位同学的麦克风就会响起。

把学生分为三组,诱导第一组的被试相信他们仅仅能与另外一个人交谈;

诱导第二组的被试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与另外两个人交谈;

第三组的被试被告知,他们可以与在线的另外五个人交谈。

主试给出指导语后离开现场,讨论开始。

事实上,每个被试都是独自一个人,其他的声音都是录音。

当被试们与其他“学生”在内部通信系统开始讲话时,被试听到的第一个说话者是男性。

他讲到他的困难主要是学习和适应纽约生活气氛,然后他又羞怯地补充说,自己有时候会犯严重的癫痫病,特别是在压力过大的时候。

之后,便轮到下一个学生讲话。

在第一组中,被试听完第一个学生的谈话后,就立即开始讲话。

在其他两种条件下,被试在讲话之前会听到一个或多个其他学生的说话声。

被试说完后,又轮到第一个学生。

这时候突发事件发生了。

第一个学生一开始声音很正常,不久癫痫开始发作(其实,这完全是录音机里发出的声音)。

癫痫发作的全部内容如下:

“我我……想,我需要……有……如果有人……能给我一点……给我一点帮助的话……,因为我……现在真的有麻烦,如……果有人能帮助……我的话,那……太感激……了。

我的癫痫……就要发作……我需……要一些……帮助,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哽咽声)我要死了,帮……助癫痫……(哽咽,然后就无声了)。

达利和拉坦内测量了每组被试帮助危难学生的百分率(帮助行为指的是离开小房间,通知实验者有学生癫痫发作)、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和提供帮助所花的时间。

如果被试在4分钟内不做反应,实验就停止。

随着其他旁观者数量的增加,试图帮助陌生人的被试比例下降,即便是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当想到还有其他人在场时,被试的反应也较慢。

这说明人越多,责任越扩散,个人感到必须干预的压力也就越小。

7.研究主题:

社会认知——印象形成

分为两个子实验:

第一组实验:

被试分为A、B两组,两组被试听到一组描述人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对被描述者形成某种印象。

两组被试听到的单词分别是:

A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热情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B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两组词只有“热情的”对“冷酷的”不同。

听完简介后,从18对意思相反的形容词中选出最能形容被描述者的词。

第二组实验: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有礼貌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粗鲁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

除了“热情的”和“冷酷的”词被替换成“有礼貌的”和“粗鲁的”,其他同实验一。

实验结果显示,“热情/冷酷”特征在印象形成中占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礼貌/粗鲁的”在印象形成中影响比较小。

8.研究主题:

奖励对印象管理影响的研究

首先,所有甄选出的被试完成学习阶段,生成对评价对象的最初态度。

接下来,实验者向被试宣布出于实验安排的需要,下一轮被试要与李明共同参与实验。

并且向被试说明“当前你们所作的实验没有预先的准备,但是我们需要对下一轮被试提供有关李明的信息材料。

这些材料需要您帮助提供,对李明作一下评价,很容易相处,你很想跟他成为朋友等等。

由于下一轮被试下周才参加实验,我们需要对您的评价进行录音,然后播放给下一轮被试听。

这样撒谎之后,我们会给予10元或1元的报酬。

”本实验采取允诺奖励的方式,报酬分两种,一种是10元的高奖励,另一种是1元的低奖励,高低印象管理组接受高奖励或低奖励是随机的事实上,所有被试实验完成之后,赠与相同的礼物以示感谢。

被试撒谎并录音之后,请被试完成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测量,在喜爱程度为9个等级的量表上回答他在多大程度上真的喜欢李明。

[参考文献]:

薛莉.印象管理对个体态度改变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9.研究主题:

品牌印象形成与改变的双重加工模型检验[帮帮我]

(1)实验第一阶段为品牌印象的形成过程

实验指导语为:

“这是一个关于品牌信息理解的小实验。

“迪兰德”是一款洗发水品牌。

接下来电脑屏幕中央会依次呈现100条关于迪兰德品牌的相关信息,请仔细阅读每一条信息,当您确认您已阅读完后按“回车键”继续。

在每条信息后均有一个问题,您需通过按键回答(“是”按“C”键;

“否”按“U”键),回答后在电脑屏幕中央会出现正确反馈信息,目的是加强您对迪兰德品牌信息的理解,反馈信息将呈现4s,然后电脑会自动呈现下一条信息。

明白了吗?

如果明白,请按“回车键”进入下一步。

在印象形成的初始阶段,被试阅读关于迪兰德品牌洗发水的100条相关信息(在电脑屏幕中央逐条显示,每条信息均控制在40字以内,用黑体加粗18号字体显示),在每条信息后电脑屏幕中央均呈现一个问题(如:

这条信息是否说明“迪兰德品牌拥有多种价位产品,便于选择“是”按“C”键;

“否”按“U”键,同样用黑体加粗18号字体显示),被试按键反应后呈现4s反馈信息,然后再呈现下一条信息。

反馈信息包含两部分:

正确(用蓝色)或不正确(用红色),在计算机中央呈现。

同时,在“正确”或“不正确”的下方重新正确描述一遍(如“迪兰德品牌拥有多种价位商品,便于选择”或“迪兰德品牌产品单一,消费者没有选择余地”,用黑体加粗28号字体显示),以加深印象。

在100条信息呈现过程中,强化水平分两种情况,100%强化水平指对所呈现的100条信息全部给予正反馈;

75%强化水平指对所呈现的100条信息,其中75条给予正反馈,25条则给予负反馈。

信息与反馈随机呈现给每位被试。

(2)实验第二阶段为反初始印象信息的学习过程

该阶段指导语为:

“这是另一个关于品牌信息理解的小实验。

接下来在电脑屏幕中央会依次为您呈现另外100条品牌信息,每条信息均会呈现6秒钟,然后自动呈现下一条信息。

在此阶段,您不需回答任何问题,但需要耐心、认真地阅读计算机呈现的每一条信息。

明白了吗?

如果明白,请按“回车键”进入下一步。

实验第一阶段结束后,控制组被试收到20条关于其他品牌的中性信息;

反初始印象弱情境中,被试收到20条与初始形成印象相反的信息(counter

impression),以下简称20CI组;

反初始印象强情境中,被试收到100条与初始形成印象相反的信息,以下简称100CI组。

为保证3组实验操纵一致,呈现给控制组被试的20条中性信息随机呈现5遍;

呈现给20CI组被试的为20条反初始印象信息(随机呈现1遍)及20条中性信息(随机呈现4遍);

呈现给100CI组被试的为20CI组的20条反初始印象信息(随机呈现5遍),这样保证每组被试均接受100条信息。

(3)实验第三阶段为因变量测量

被试完成内隐品牌印象和外显品牌印象的测量(一半被试先内隐后外显,另一半被试先外显后内隐,以控制顺序效应)。

实验所有程序均采用E-prime1.0编程后在电脑上进行。

袁登华,付春江,罗嗣明.品牌印象形成与改变的双重加工模型检验[J].心理学报,2014,10:

1534-1548.

10.研究主题:

认知失调理论

1959年,费斯汀格和他的助手卡尔史密斯设计了一个实验以证明认知失调理论。

实验的被试是71名心理学导论课程的低年级男生。

当被试在约定的时间抵达实验室后,主试告诉被试这是一个绩效考评实验,要求被试用一只手从一个装有12个线轴的托盘中取出线轴放在桌面上,然后再将线轴放回原处,并如此循环往复,主试会用秒表记录被试反应的速度。

30分钟后,主试取走托盘,要求被试进行另一项绩效考核任务,主试给被试一块钉有48个方栓的板,被试的任务是按顺时针方向将每个方栓旋转90度,并循环往复做30分钟!

移动线轴和转动方栓任务只是为了使被试产生枯燥感,完成这两项绩效考评任务后,真正的实验开始。

主试告诉被试本来约定的实验时间为两个小时,在剩余的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被试还必须参加一个由心理系学生组织的有关被试感受话题的访谈。

主试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

对照组的被试完成上述任务后,即被带进另一个房间,就自己对刚刚完成的实验任务的反应接受访谈。

对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在接受访谈前,还必须经历一个附加的情景——完成两项绩效考核任务后,主试假装向实验组被试解释实验的真正目的:

“本实验其实是要考察先前给予被试的反面信息是否会影响绩效。

我们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你们是属于A组,在实验前没有得到任何与实验相关的信息,而对B组的被试,在实验前,我们会派一名伪装成大学生的假被试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

这些实验任务是非常有趣的。

”陈述完实验的真正目的后,主试离开房间几分钟。

而当他返回时,表情略显迟疑和困惑,他告诉被试说,那名一直向B组假传信息的“大学生”打电话来说他病了,但现在还有一名B组被试在外面等待,由于一时半会找不到人顶替,主试征求被试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顶替这名假被试向正在等候的B组被试传递假信息,主试将以美元作为实验组被试提供帮助的报酬。

对第一个实验组的被试,主试将给提供帮助的被试每人1美元作为报酬,而对于第二个实验组的被试,主试将提供每人

20美元。

被试同意提供帮助后,主试便交给被试一张纸,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这项实验任务非常有趣,我从中获得了快乐,我很高兴,这是激动人心的,令人兴奋的”,并付给被试1美元或20美元,将他带入另一间房间和新来的“被试”在一起单独呆上两分钟。

两分钟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都被带入访谈室,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和控制组完全一样。

总结一下:

整个实验将被试分为三组:

第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因向后来的“被试”撒谎而得到1美元的奖励;

第二个实验组的被试因撒谎而得到20美元;

对照组被试没有撒谎。

每组各有20名被试。

实验的因变量为被试在访谈阶段对实验任务的真实感受。

实验结果如12-6所示,三组被试在访谈问题上的答案出现了显著差异,相对于那些得到20美元及没有撒谎的被试而言,得到1美元的被试更喜欢这些枯燥的绩效考核任务。

这一结果验证此前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中的假设,当被试无法为自己的矛盾行为找到合理的托词(巨大的奖励)时,他们会产生更为严重的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所导致的更为强烈的紧张感,会促使态度作更大幅度的改变。

实验中,1美元组的认知失调主要源于以下四种认知:

(1)我参加了一项枯燥无味的实验。

(2)我告诉别人实验很有趣。

(3)这样做我得到了1美元。

(4)我是个诚实的人。

在这四个认知因素中,第

(2)和(3)均属事实,无法更改,而被试又要维护第(4)条“我是个诚实的人”这样的自我形象,因此就只有改变第

(1)个认知因素——认为实验的任务有意思——来降低心理的失调。

对于得到20美元的被试,情况就不同。

20美元可以成为说谎的较充足的理由,其认知的失调量比较低。

“我虽然说了一个小小的谎,但我得到了20美元。

但我基本上还是个诚实的人,谁不会说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谎呢?

”因而他对该项工作的态度无需作什么改变。

11.研究主题:

公开条件下正面自我标签对建议采纳的影响[亮闪闪]

一名主试以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调研为目的将每名被试带领到单独房间后离开,在此等候的另一名主试向被试简要介绍调研的情况。

之后,启动正面自我标签条件下,主试询问被试“是否是一个热情、乐于助人的人,别人是否这样认为,是否采纳别人对自己的热情、乐于助人的评价”,若被试回答是,则要求被试写下3件自己热情和乐于助人的代表事件(操作参见Goldman&

Seever,1982;

William&

Oopik,1992)。

在未启动正面自我标签条件下,主试简要询问被试平时生活学习安排。

接着,将两种条件下被试各随机分为2组,主试分别向被试提出场景1、2的内容,建议被试参与,被试回答是否参加后把被试送出房间外。

房间外的主试首先感谢被试的参与,并且进行简要询问,以了解被试是否猜测到实验的真实目的,并向被试保证不会泄露个人隐私,并请采纳建议的被试完成认知失调问卷。

考察了启动决策者的正面自我标签对决策者采纳建议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当启动决策者正面自我标签,决策者在决策时更易采纳建议。

在有获益希望条件下,启动正面标签的决策者采纳建议人数比例(80.0%)高于未启动比例人数(44.4%)。

在无获益希望的决策场景下,启动正面标签的决策者采纳建议人数比例(70.0%)高于未启动人数比例(37.5%)。

这一结果证明了假设1,启动正面自我标签和未启动正面自我标签两种条件下,决策者采纳建议人数存在显著不同。

所得结果与标签效应一致,即被贴上标签的个体往往会按照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Guadagno&

Burger,2007)。

段锦云,周冉,古晓花.正面自我标签对建议采纳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10:

1591-1602.

12.研究主题:

相似性吸引

伯恩(Byrne,1962)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研究:

先了解被试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并记录下来,再让被试了解某一陌生人(刺激个体)对该系列问题的看法,这些陌生人的看法事先已被设计过,使其与被试的看法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然后从两个方面对于陌生人的吸引力进行测量:

一方面测量被试对该陌生人的喜好程度,另一方面测量其同陌生人合作的愉快程度。

结果发现,被试与刺激个体的观点的一致性越高,对陌生人的吸引力就越高。

这种内隐自尊效应是基于这样的假设:

陌生人与自己的看法越一致,陌生人同自己的联系就越强烈。

13.研究主题:

对说服的认知性反应

洛德等人(Lord、Ross和Lepper,1979)的研究证明了这一效应,实验中涉及两类学生,一类学生赞成罚款,另一类反对。

然后让他们分别对赞成罚款和反对罚款的两类证据进行判断,结果发现,每一组被试都偏好倾向于支持他们的观点的证据。

因为两组都偏好对他们的观点有利的理由,而对与他们的观点相对立的理由则采取排斥的态度。

14.研究主题:

决策后效应

斯蒂尔等(Steel等,1992)曾进行过这样的研究,要求被试对某产品中的某些种类(例如唱片)进行评价,然后在本来排名相邻的两者中挑选一个,最后再让被试对所有被选对象进行一次排名,和那些事先没有进行选择的控制组被试相比,选择组被试对被他们选中的物品的吸引力评价有明显提高。

这也是一种对同自己有关联的刺激进行高的积极性评价的现象,与其它类似现象不同的是,在该例中,同自我的联系是通过被试的选择建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