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995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29物流技术定稿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体系的构建Word格式.docx

pointsouttocombinecompetencewithorganizationculture,resource,technology,system,andmechanismetc,inordertoformcorecompetenceforalongtimecompeteadvantage.

keywords:

logisticsenterprise;

competitionadvantage;

competence;

corecompetence

1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竞争来源于生物学的“优胜劣汰”法则,寻求和建立竞争优势是物流企业确立竞争力体系、实现战略制胜的基础,也是物流企业实现一体化物流目标,创建和培育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1.1多层复合战略三角形与相对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是以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作为获取企业最大价值的经济实体,并以此为主要途径得到其生存与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需求多是派生需求,加之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其需求种类、数量、质量和要求等一般比较难把握。

在参与市场竞争的众多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创建竞争优势是物流企业构建优于竞争者战略的基础条件。

从物流企业满足客户物流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物流企业不仅需要针对客户在相关物流提供者之间的价值抉择中制定出“略胜一筹”的物流价值增值战略,还需要与竞争对手较量“竞争战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在不同的资源供应商中进行价值抉择和供应商管理。

在资源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之间形成了物流系统价值增值过程,即一体化物流价值链。

在一体化物流价值链中,客户、物流企业、竞争对手以及关联资源供应商之间形成了“多层复合战略三角形”结构,在两两主体相互之间的物流价值、成本比较中,遵循“优胜者胜出”准则(参见图1)。

 

图1基于“多层复合战略三角形”的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比较

根据物流需求特点和“多层复合战略三角形”的竞争博弈关系,对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而言,在物流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上建立相对竞争优势更具实际意义。

1.2战略观与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可用来指导物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理论主要涉及产业市场定位、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动态能力三个方面。

可简要概括为(产业)“定位观”、(内部)“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三个战略理论体系,以加深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和理解。

1.2.1以市场导向外生方式形成竞争优势

肯尼斯·

安德罗斯(KennethK.Andrews,1971)在其论著《Conceptofcorporatestrategy》中认为,战略是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同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平衡,以此为基础提出了SWOT战略分析构架;

波特(Porter,1980)认为公司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即市场等)是高度相关的,最关键的环境因素是企业所处的产业,他提出了包括企业竞争者、购买者、供应商、替代者、潜在竞争者等在内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定位观”认为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单位是行业、企业和产品,应通过对这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来确定企业在产业中的合理定位。

用这一理论进行物流企业竞争研究,强调企业必须在行业、市场结构中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从而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的建立是市场导向型的,具有极强的外生特点。

1.2.2以企业资源内生方式形成竞争优势

以鲁梅尔特(Rumelt,1984)、沃尔纳菲特(Wermerfelt,1984)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企业赢利是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特有的稀缺资源,可以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这种资源依附于企业内在组织中,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难以模仿,并为企业专有。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C.K.PrahaladandGary 

Hamel,1990)提出核心能力概念,其中心观点是,管理者不应再从终端产品的角度看问题,而应从核心能力的角度看问题。

企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内部异质性的、难以模仿的、效率高的专有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专利、技术诀窍、独有的原料供应、品牌声誉等,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不断的形成、利用这些专有的优势资源。

用这一理论研究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主要关注于企业内部专有资源及其获得使用资源最优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利用这一理论分析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强调其来源在企业内部资源,因而竞争优势来源具有很强的内生特点。

1.2.3以企业动态能力复合创新方式形成竞争优势

提斯等人(Teece,PisanoandShuen,1997)将产业定位观和企业资源观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动态能力”观的战略理论框架。

能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专有活动,体现在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资源等方面的自身胜任技能;

“动态”则要求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所必须具有不断调整、更新这种自身胜任的能力。

依“能力观”可将企业资源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企业购买的生产要素和获得的公共知识;

第二层是企业的专有资产;

第三层是企业的能力,即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专有资产有机地整合起来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活动;

第四层是企业能力的创新。

能力观强调了提升逐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途径。

Helfat和Raubitschek于2000年把产品放进资源观和能力观的战略理论框架中,提出一个知识、能力和产品共同进化(co-evolution)的模型,进一步完善了“能力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的产品发展由企业的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所支撑,而产品的序列发展又反过来增强企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动态能力观理论体系。

这样就有“动态能力=专有资源+专有活动+整合创新”,以动态能力观指导物流企业形成竞争优势,需要强调不断的能力创新,并将其与企业产品、资源、组织、文化等密切整合起来。

近年来,随物流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激烈,企业的动态能力也就成为竞争中最关键的能力,动态“能力观”强调企业必须不断取得整合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的能力,使企业不断地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1.3综合多维思考创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

综合三种战略观剖析竞争优势其外生、内生和创新性的内涵差异,在理念方面进行重组,需要从理论层到实践层的科学凝练。

由于物流企业主要业务是在产业既定前提下展开的,对于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有显著优势的市场、资源、能力等因素,就是物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先来源,而这一来源又取决于供应链各个主体协同运作所能体现的系统价值增值能力。

对物流企业和物流战略的认识应同时包括“物质的”、“生物的”和“智慧的”的因素,这些理论在指导物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时是相互补充、共同进化的,当物流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维持物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2物流企业竞争力及其构建

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框架下展开物流服务竞争,从服务营销理论分析,物流服务是纯产品与纯服务之间的中介过渡,含有人员、技术、设备、设施等基础资源要素在其中,建立在资源要素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直接与企业竞争力相联系,相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竞争力体系更容易认识和把握。

2.1物流服务品牌与竞争优势

2.1.1基于资源观的品牌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构成产品及企业专有资源的内容有:

一体化物流服务项目、专有知识、专有技术、服务品牌等,有的企业还具有物流作业运作、物流信息两大平台。

企业可能随环境发生变迁,而优秀的品牌则可能永续,TNT物流服务品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实际上,一个优秀物流服务品牌的形成不仅是优秀资源的组合,而且包括资源与企业组织、文化、制度、机制等有机结合等内容。

例如,战略制度化过程,有时这种过程还需延伸到企业外部进行资源整合。

光靠广告、宣传,缺乏实际运作能力、没有一流运作绩效是建立不起来优秀物流品牌的,它要与物流企业实际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融合在一起,实现“说得到、做得到”。

2.2.2构成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物流服务、效率、质量、成本等是物流企业运作绩效考核的主要对象,针对主要对手在一体化物流竞争的关键因素建立竞争优势,特别是相对竞争优势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是结合“定位观”、“资源观”和“能力观”,战略性地建立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参见表1)。

表1不同物流服务定位竞争优势建立的基点

服务定位

服务特点

竞争特点

竞争优势的基点

局部物流

使用自有物流资产为客户提供单一或部分物流功能服务:

快件货物、冷藏货物、集装箱货物干线运输,仓储业务等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服务方式极易被模仿,竞争者很多,极易受市场波动冲击

规模、专项资源、与客户的长期关系

网络物流

通过所掌握的运输网络组织、网络信息技术、物流据点网络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资源,为客户提供网络化的物流服务、数据库与咨询服务管理服务,

有一定市场进入壁垒,服务模仿有一定难度,竞争者较多,有一定的市场冲击力

网络资源整合、控制能力;

合同、租赁、联盟等方式获得资源使用权或将业务转包

系统物流

拥有集成物流信息系统和一定的物流经营资产如卡车、仓库等,能够为特定客户提供基于网络化、系统化的物流服务

市场进入壁垒较高,服务模式不易模仿,竞争者较少

竞标能力、品牌声誉、技术、资产实力;

有效的客户响应,与客户的长期关系

表1中的“网络物流”定位企业在各物流环节的经营资产一般并非一定自己拥有,但能通过利用自己的网络或联盟力量获得;

“系统物流”定位企业注重特定服务对象,特别强调通过与客户信息系统搭接的结构性关系等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做到客户的业务发展到哪里,基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服务就支持到哪里。

一体化物流服务需要供需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旦合作成功,那么受市场冲击就比较小。

物流企业实务运作中也存在自建(自制)与外购(外包)决策,也可能向其它业者承租设施、设备或转包业务,但是必须能够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来调度、整合和监控相关物流资源、物流服务运作绩效,形成可视化物流。

2.2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构建

基于高级物流理念平台的物流设计、运作和监控特征是集成管理,其中包括物流流程集成、信息集成、资源集成过程。

由于基于资源集成的能力是以信息集成为前提、是与流程集成结合在一起的,对客户外在表现为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提供能力(参见图2)。

其中,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能力几乎完全是内隐,全程动态监控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基本处于临界状态,即部分外部可显,其中部分信息具有共享特点,而物流服务运作能力则完全是外显的,绩效指标直接关系到履约效果,其行为过程也是受社会监督的。

图2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示意图

2.2.1方案设计能力

物流方案设计涉及到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物流项目竞标能力,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体现这一层次能力。

一体化物流方案构思设计体现了物流企业人才、资源、技术、组织、文化、管理等密切结合的知识体系,人才智力结构与企业资源文化、组织的融合是决定这一层次能力的关键。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网络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者,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没有货源、商品进行经营,必须依托于客户的供应链提供其所需要系统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只有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因而第三方物流网络与客户销售网络协调一致显得十分重要。

运输网络、仓储网络、组织网络、信息网络等在内的一体化物流网络设计、集成物流方案设计,这种设计将集成物流战略与企业文化、组织、管理、技术等相互结合起来,脱离了这个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就不是这个网络或集成物流系统方案。

2.2.2动态监控能力

在全程物流实时动态监控能力中,信息技术及其与企业组织、企业文化的结合是这一层次的关键技能,LRP、GPS、条形码等信息技术应用需要一定硬件、软件投入,需要与客户信息系统如与ERP兼容,以形成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这样在一定时期内竞争者就不易模仿,客户企业转移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退出壁垒也相应增加。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物流组织的结合必须有文化融合,否则,很好的技术也是难以实施或无法实施的。

通过全程动态监控对供应链上每个成员信息、行为和服务结果进行检查,可以鉴别出整条供应链上的冗余行为和非增值行为,从而提高一体化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竞争力。

2.2.3资源整合能力

物流资源整合就是将分散在不同企业、部门的资源,按照一体化物流目标的要求进行剥离、重组、置换、联合或虚拟运作,以取得资源利用的整体最佳效果。

资源整合能力是将分散的资源按照客户供应链物流要求进行系统运作,以取得协同效应。

能够将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分散于不同主体的资源按共赢准则要求进行整合,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整合能力是这一层次竞争力的关键。

2.2.4服务提供能力

基于集成物流方案的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长期合同基础上的方案落实,除一些特殊资源或要求以外,具体实施方式很多。

这一能力是满足客户需求最外在的表现,做得好有利于物流企业形象和品牌建立,虽然事务琐碎、有实施难度,但仍有易模仿性。

3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物流企业竞争力可以使企业获得一定时期的相对竞争优势,为使企业随环境变化获得长期延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长期、稳定价值增值,还要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3.1 建立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3.1.1建立统一、和谐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1]。

一体化物流知识、技能、资源等分散在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部门、经营组织、战略经营单位,甚至包括企业外部不同经营主体和组织。

怎样协调一体化物流的多种物流技能、整合不同物流技术、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取决于建议统一和谐的企业文化,具体体现在统一价值观下的经营思想、经营行为。

因此,物流企业整合知识、技能和资源首先要使各个部门、战略经营单位、管理者和员工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在一个谐和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运作,相应的战略联盟单位也应有相近的文化与价值观,否则也会导致合约的不完满。

物流企业在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保持物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1.2正确定位并获取物流战略要素资源

正确进行物流服务定位、获得专项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是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条件。

物流企业不仅应当在专有资产难以复制和模仿性、企业能力效率性和经济性方面做文章,而且必须不断提升取得整合组织文化、技术、资源效果的能力,在各有关战略资源要素间形成协同效应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能力及其实现能力方面努力下功夫。

3.1.3适应动态能力创新的组织、行为机制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

实现竞争优势还需要一套可以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制度机制,将其与业务能力相融合,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无法发挥其内在价值。

因此,培育物流企业核心能力要拓展到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许多领域,通过创新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因此,应运用系统、相互作用的观点将定位、资源、能力、组织、文化等战略要素进行整合,用以对谋求竞争优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地提升,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3.2 认识和培育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过程,正确认识核心竞争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有:

价值增值性、内涵异质性、难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难以替代性。

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内隐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持久的源泉。

物流企业是否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其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3.2.1提升基于专有资源的企业产品(服务)竞争力

构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产品(服务)竞争力,可以从服务、资源、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

快速响应能力、集成运作能力、资源效果能力等。

物流企业产品(服务)竞争力是企业在资源要素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优于竞争对手的表现,是企业可以维持一定时期内市场(主导)地位的竞争力,同时也是持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良性知名度的能力。

外显的竞争力见效快,但多数也比较容易模仿,特别是缺乏创新的企业竞争力,很容易被追赶、被模仿,最后遭到市场淘汰的命运。

3.2.2强化基于战略要素的企业调度、整合资源的竞争力

在企业获取和引导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客户、合作伙伴、原材料等资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与组织、文化、制度、机制等战略要素进行整合,特别是与本质上是企业内部知识的,如专有信息、专长技能、创新能力、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等资源要素进一步整合、融合,以基于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3.2.3提升和完善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物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应主要把握这几方面:

分析企业在物流领域有何特别出众的技能和能力;

确定企业物流服务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能维持多久;

正确估计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创造出的实际价值;

设计企业如何通过内外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一体化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创新。

3.3 培育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

培育核心竞争力要集中于一体化物流价值最大化的关键阶段,即集成物流系统形成的前端,它决定了一体化物流系统价值增值能力。

⑴核心竞争力培育要满足巩固客户资源要求。

通过提升物流理念平台的方法使核心竞争力培育对争取、维护和巩固客户资源做出贡献,稳定的客户资源是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基础,两者相得益彰。

⑵核心竞争力培育要强化物流价值增值能力。

将一体化物流价值增值作为评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核心竞争力创造集成物流价值最大化才能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带来真正的利益。

⑶核心竞争力培育要融入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

物流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与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的分析、计划,使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既能反映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又能适应市场竞争中物流技术、组织与管理发展的需要。

⑷核心竞争力要与企业文化、资源融为一体。

物流方案设计能力融合了物流知识、运作技能、依托技术和可利用资源及其利用能力,在物流企业中占居重要地位,是企业极其重要的竞争力。

但纯粹的方案设计能力一般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因为它可能随着专业人才的加盟或流失而被提升或丧失,需要将其与企业文化、资源融合为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C. 

K. 

Prahal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May-June1990

[2]TNTExpress.Transportanddistribution[M].W.H.Allenco.Plc,1990

[3]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andSupplyChainManagement[M].PitmanPublishing.1998(2e)

[4]C. 

Hamel.CompetingfortheFuture[M],Harvardpress,1994

[5]Teece,PisanoandShuen.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

18(7).

[6]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董千里(1954-),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运管系主任,物流工程与管理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