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不得接受和索取额外报酬。
⑸心理治疗工作者在采用心理测量工具时应全面了解有关测量(包括各种量表、问卷)的目的、内容及局限性,严格按照测验指导手册中的规范操作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并能正确和合理地向来访者解释有关测量的结果。
测验使用的记录及书面报告应妥善保存。
⑹除上述有关的要求之外,心理治疗有自己的治疗理论、技术方法;
治疗过程有自己的特点、规律;
在发达国家许多心理治疗已列入保险计划,政府部门对心理治疗专业有专门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些均是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特征。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
⑴二者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⑵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⑶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⑷二者都注重建立在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
⑴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
⑵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心理障碍、行为障碍、身心疾病等。
⑶心理咨询一般用时较短;
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至几十次不等,甚至经年累月才能完成。
⑷心理咨询工作主要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教育性、支持性和指导性,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身上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
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来访者的人格。
⑸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的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进行;
;
心理治疗的目的则不那么具体,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成长。
⑹除上述区别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存在其他一些显而易见的不同点。
例如:
二者所接受的培训有所不同。
心理咨询工作者一般是由大学的心理学系毕业;
心理治疗工作者一般是在大学中的临床心理学系进行培训的。
心理咨询工作多在非医疗的情境中进行,如学校和社区;
而心理治疗工作者多在医疗情境中或私人开业的诊所中进行。
其他区别还包括,二者起源有所不同;
二者在国外各有自己的专业组织和章程等。
心理治疗发展的三大倾向:
⑴发展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型的倾向。
⑵发展特定治疗方法的倾向。
⑶心理治疗的整合倾向。
心理治疗中各家派趋向于整合的原因:
⑴各种疗法剧增。
⑵单一理论模型的不足。
⑶各种疗法疗效相近。
⑷通力寻求影响治疗效果的共同因素。
⑸强调来访者的特点和治疗关系。
⑹社会和公众的压力和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⑴启动阶段:
1949年至1965年。
⑵空白阶段:
1966年至1977年。
⑶准备阶段:
1978年至1986年。
⑷初步发展阶段:
1978年至今。
心理治疗受中国文化影响所反映出的主要特点:
⑴指导式的治疗倾向。
⑵整合的治疗倾向。
⑶顺应自然的治疗倾向。
⑷发展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疗法的努力。
四类重要的治疗取向:
⑴分析取向的治疗
主要包括从弗洛伊德以来的各种心理分析疗法,经典的心理分析,新心理分析疗法,以及各种以心理分析为主导的短程疗法。
这一取向的治疗主要以无意识动机、领悟、人格重建等为其理论的基石。
⑵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
包括存在主义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以后改称为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完形)疗法等,这类治疗被认为是“体验和关系取向”的疗法。
存在主义疗法强调个体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强调以多种不同的方法去理解人的内心主观世界的治疗体系,但并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及系统化的治疗技术。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观点来源于人本主义的哲学。
该疗法重视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治疗关系的特定性决定了治疗的效果,一旦来访者与治疗者建立起真实的关系,来访者内在的成长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
完形疗法则采用了一整套技术来帮助来访者注意其目前正在经验着的事物,并协助来访者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各种感觉和感受。
⑶行为和认知取向的治疗
包括行为治疗以及各种认知疗法,如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埃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等,被认为是“行动取向”的治疗。
行为治疗认为非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通过治疗要重新学习新的适应性行为,矫正非适应性行为。
治疗中鼓励来访者积极行动,一步一步的实现具体的改变。
目前行为治疗越来越重视认知因素的作用,而认知疗法也重视行动在改变中的作用。
各种认知疗法均认为导致人出现情绪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和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这些治疗重在改变那些非理性的认知,建立理性的人生观。
⑷系统观的家庭治疗
包括了各类家庭治疗,如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以及不同学派倾向为主的家庭治疗:
心理分析家庭治疗、行为家庭治疗等。
各种家庭治疗虽各有自己的理论观点与技术方法,但均强调个体问题是系统问题的反映。
治疗注重了解个体在成长环境中受到不同背景因素影响的重要性,认为调整个体的家庭或其他使之受到影响的系统,才有助于个体改变的产生。
因此这类治疗与上述的治疗不同的地方是治疗并非是个体性的,而是涉及整个家庭。
心理治疗需要经过的三个阶段:
⑴了解情况、建立关系的初期“心理诊断”阶段。
⑵对问题达到领悟并产生改变的中期“帮助与改变”阶段。
⑶检查并巩固成果的后期“结束”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因素:
⑴在心理治疗的最初阶段,治疗者须向来访者说明治疗的特点、要求及可能需要花费的大致时间等情况,以使来访者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取得来访者对治疗者、治疗时间等设置的认同。
⑵来访者是否具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对治疗能否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⑶口头表达能力强、智力高、能与治疗者进行沟通、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就能投入其中、具有心理学的头脑等特点的来访者更可能从心理治疗过程中获益。
心理治疗与精神病学领域工作的主要区别:
心理治疗的工作重点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障碍的成因,并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其来访者进行工作;
而精神科医生则重点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障碍的成因,并以药物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心理治疗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
可以说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得出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是同义语的结论。
*心理治疗通常涉及到两方面的人员,一方是感受到痛苦的来访者(client),有时也称作病人或患者(patient);
另一方是专业的帮助人员——治疗者(therapist)。
*自从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心理分析以来,心理治疗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
*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在其博士培训期间需要学习会谈技巧、心理诊断、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理论与技术,以及针对各种不同心理问题和障碍特点的治疗等课程和内容。
*弗洛伊德的学说的创立标志着心理治疗的真正的开端。
*罗杰斯的观点为心理治疗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同时,也开辟了非医学的心理学家进行心理治疗的先河。
*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的有关介绍文章早在20世纪十年代已在中国出现,而且3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介绍开展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的文章。
*中国卫生心理协会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心里治疗与心理咨询,以及大学生心理咨询两个专业委员会。
第二章
治疗关系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来访者通过这种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而发生改变,其实质是一种工作联盟,这种联盟的建立是帮助来访者以更适宜的方式思考和行事的基础。
治疗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
⑴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⑵治疗任务的协议。
⑶治疗目标的协议。
治疗关系的特征:
⑴独特性和共性
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封闭和安全的治疗环境,来访者可以与治疗者分享内心最深处的隐私和秘密。
因此,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在密切性、结构和态度上与其他社会关系有一定的共性。
治疗关系的独特性:
①治疗关系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治疗者和病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治疗室)发生治疗关系。
②治疗关系是一种单项的而非双向的关系。
治疗者和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共同关注的是来访者,而不是治疗者自己,这与一般的双向的社会关系有所不同。
⑵治疗关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治疗关系的客观性指对治疗者来说,来访者是一个可以通过接受他人帮助而学习如何适应环境的主体,治疗者保持中立、客观而不加批判的开放态度,不将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来访者,这就是治疗者所应保持的客观性。
治疗关系的主观性是指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适当的情感卷入,即以共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尊重来访者,使之感到温暖。
但治疗者同时应避免过多的个人情感卷入或反移情而损害治疗关系的客观性。
反移情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即治疗者将自己的某种倾向和反映投射到来访者身上的无意识表现。
⑶认知和情感因素
认知因素指治疗关系中的知识性因素,如对信息进行解释、对如何行动提供建议、交换信息等。
情感因素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⑷含糊和清晰
治疗关系对来访者来说是含糊不清的,而治疗者一般在构建治疗关系是则已经相对清晰,治疗者应努力把这种关系介绍清楚。
治疗者与来访者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是必要的。
⑸双方的责任
治疗关系意味着治疗者和来访者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是其中的一方。
咨询或治疗可以说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职业,即来访者应对选择其生活方式和治疗目标负责。
治疗者的工作是帮助来访者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代为决策,这已经成为一条职业道德准则。
⑹职业道德和伦理一旦建立了治疗关系,治疗者就必须尊重来访者的隐私权,坚持保密原则;
在咨询过程中必须以帮助来访者为中心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使这一过程服务于个人或其他目的;
治疗者不得利用来访者为个人谋取任何利益。
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⑴接受与关心
⑵理解与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特质就是共情”。
⑶尊重和温暖
尊重是一种“非占有式”的关怀,来访者被视为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尊重;
而治疗者的态度是非批判性的,是对来访者没有保留的关怀,而不是嘲笑、贬低来访者。
温暖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主观态度的体现,它不是能以语言来表达的,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存在于治疗者的内心之中,有待于治疗者自己去开发它为来访者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内心成长的治疗气氛。
⑷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选择地突出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帮助来访者认识和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
⑸真诚可信
真诚可信就是要求治疗者坦率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你的想法不掩饰和伪装自己。
⑹智力和能力
影响治疗关系的其他因素:
⑴简洁具体
简洁具体不仅仅是要寻找事物的具体细节,更重要的是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使得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和情感能够得到澄清。
⑵对峙
对峙其实就是要指出来访者存在于各种态度、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对峙的意义不是要告诉来访者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说对方是个坏人,也不是治疗者向来访者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机会,而是向来访者直接指出其存在的混乱不清、自相矛盾、实质各异的观点、态度或者言行。
⑶即时化。
即时化是指治疗者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即从现在双方的情感、感觉、认知出发,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暴露内心,澄清问题。
来访者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来访者的暴露、参与和期望。
准确的共情应包括的三个步骤:
⑴治疗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⑵以言语准确的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⑶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的思考。
治疗者应注意自己不能与来访者达到共情的原因,可尝试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⑴我是否经常看问题很主观?
我的督导和同事、亲友是这样认为的吗?
⑵我是否很封闭,或缺乏开放接纳的态度?
⑶我是否对来访者有适当的关心?
是否愿意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担他们的痛苦和欢乐?
⑷我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传统、习俗、伦理道德等是否影响了我对来访者的看法?
⑸我理解了来访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背景了吗?
⑹我是否放下了自己的参照标准,而进入到来访者的内心?
⑺我是否顾及到了来访者的情感,并且发掘了来访者谈话的隐藏信息?
尊重与接纳的关系:
尊重的前提是接纳,接纳是尊重的先决条件。
接纳包含的两层含义:
一是我们承认每个个体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同的;
二是认识到每个个体的人生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奋斗、思考和感受的过程。
简洁具体在治疗过程中的功能:
⑴可以使得治疗者的反应尽量与来访者的感受一致,即帮助治疗者达到准确的共情。
⑵由于治疗者做到了简洁具体,因此一旦对来访者的理解不够准确,来访者会比较容易地在最快的时间内对治疗者的错误理解作出纠正,达到有效沟通。
⑶通过具体有效的讨论,可帮助来访者对其个人特殊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使其对当前自己的感受更加清晰。
如何做到简洁具体: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四个“W”,一个“H”来达到简洁具体。
即:
When——具体的时间;
Where——具体的场所;
What——具体的感受;
Why(Want)——具体的原因(期望);
How——来访者具体的行为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