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3030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清单Word下载.docx

③固醇:

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

六、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1、元素:

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基本单位:

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

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构通式:

    ①肽键:

-CO-NH-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②氨基:

-NH2③羧基:

-COOH

3、有关计算:

脱水的数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n肽=n个氨基酸(即有n个氨基酸就称为n肽)

4、功能:

①有些蛋白是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⑤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七、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1、元素:

C、H、O、N、P

2、基本单位:

核苷酸。

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3、功能:

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

八、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①还原糖(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

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注意: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2~15%

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1、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2、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注:

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

核糖体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第22页)

1、判断动物细胞的依据:

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2、判断植物细胞的依据:

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3、判断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有细胞壁,有中心体

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化学成分:

蛋白质和磷脂分子

2、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3、①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4、功能:

①保护细胞内部②交换运输物质③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5、物质进出细胞膜方式

 ①自由扩散:

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

(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②主动运输:

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矿质元素)

四、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线粒体:

动植物都有,具有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少量的DNA。

3、叶绿体:

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结构。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4、内质网:

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5、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蛋白质合成场所。

6、高尔基体:

单层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中心体:

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8、液泡:

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五、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包括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质。

2、功能:

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主要场所。

 3、染色质:

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

六、细胞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

分裂间期时间长

 2、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分裂间期:

有核膜、核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

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染色体散乱排布。

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

观察染色体最好时期

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平分两组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3、染色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DNA和姐妹染色单体关系: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植物细胞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动物细胞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5、有丝分裂:

体细胞、受精卵进行的分裂方式。

  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例:

蛙的红细胞分裂

七、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1、细胞分化:

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发生时间:

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结果: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4、特点:

持久性、不可逆转性

  5、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八、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

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变化③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3、癌变内因:

原癌基因被激活。

九、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②酶活性降低③色素积累④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⑤膜通透功能改变。

本章实验:

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有丝分裂装片制作:

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清水)→染色(龙胆紫)→制片

   3、解离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4、压片的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18~20%★为会考重要内容(仔细看书、作题)

一、酶和ATP

1、酶的发现几个实验

2、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酶需要适宜温度和pH值。

4、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

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作用:

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DP(二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

A-P~P(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5、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ADP+Pi+能量(这个反应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方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应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需要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的能量,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二、★★光合作用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

CO2+H2018--→(CH2O)+O218

注意: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色素:

包括叶绿素3/4和类胡萝卜素1/4色素分布图:

A、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色素用层析液

B、加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

C、加碳酸钙目的是为防止色素受到破坏或保护色素

3、★光反应阶段

A、场所:

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条件:

必须有光,色素、酶

B、步骤:

①水的光解:

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氢[H]H2O-→2[H]+1/2O2

        ②ATP生成:

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③能量变化:

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基质条件:

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提供的[H],ATP、酶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

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

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C、关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光合作用的实质:

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三、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

  1、渗透吸水:

条件:

①半透膜②浓度差

2、植物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原则:

谁浓度低谁失水。

 3、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胀吸水:

无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渗透吸水:

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主要方式。

4、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四、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5-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5%留在植物体内供生命活动用。

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共14种。

    大量元素:

N、S、P、Ca、Mg、K

微量元素:

Fe、Mn、B、Zn、Cu、Mo、Cl、Ni

六、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吸收:

主动运输,需能量和载体,与呼吸作用有关。

2、利用:

①K、N、P、Mg:

可多次利用,主要存在幼嫩部位,缺乏时老叶先受损。

②Ca、Fe:

只利用一次,主要存在老叶部位,缺乏时嫩叶先受损。

  3、水分吸收的动力:

浓度差和蒸腾作用运输的动力:

蒸腾作用

  矿质元素吸收动力:

能量运输的动力:

七、合理施肥:

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

八、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糖类代谢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浓度是80-120mg/dL。

过高、过低的疾病及缓解措施。

 2、脂类代谢

 

 

 3、蛋白质代谢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脂肪

     氨基酸蛋白质

 5、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

A、都作为能源物质,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代谢终产物都有CO2+H2O。

B、蛋白质特有的代谢产物是尿素。

C、糖类和脂肪可以在体内储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

 6、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和人体健康

九、呼吸作用

  1、概念: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

2、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植物细胞、酵母菌)

2C3H6O3+能量(动物、人、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

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有氧呼吸:

C6H12O6B+6O26CO2+12H2O+能量

第一步: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H]和少量ATP(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二步:

丙酮酸和水结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步:

前两步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线粒体中进行)

4、场所: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5、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呼吸作用的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十、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

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

①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

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和蓝藻等。

   ②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

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异化作用:

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物质,释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

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②厌氧型(无氧呼吸):

寄生虫、乳酸菌等细菌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8~10%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二、生长素的发现:

向性实验。

1、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尖端

2、感光部位:

3、伸长部位:

尖端下面一段

4、运输方向:

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运输,尖端可以横向运输。

5、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需能量和载体)

6、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生长素的两重性:

一般说,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器官的生长素最适宜浓度不同,对生长素的反应灵敏度不同。

根>芽>茎

2、顶端优势:

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打顶和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生长。

3、茎背重力性和根向重力性原因

4、生长素的功能应用

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

②防止落花落果。

③促进果实发育。

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子果实。

四、其他植物激素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五、体液调节:

指某些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六、动物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第85页表4-1)

七、激素调节

1、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在腺体。

2、激素的调节:

八、对同一生理的调节:

①协同作用: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生长的作用(增强效果)

           ②拮抗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发挥相反作用)

九、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2、兴奋的传导:

   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兴奋:

外负内正。

    a.膜外电流:

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

兴奋区→未兴奋区。

其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②细胞间的传递(通过突触来传递):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和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方向是:

一神经元轴突→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

 ②S区受损:

运动性失语症

 ③H区受损:

听觉性失语症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十、动物行为

1、激素调节和行为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①性行为②对幼仔照顾行为

  2、动物行为分为:

①先天性行为:

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

②后天性行为:

印随(刚孵化)、模仿(幼年)和条件反射。

3、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运动器官的参与,而且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处于主导的地位。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0~12%

一、无性生殖: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常见方式:

①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

         ②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

         ③孢子生殖(青霉菌、根霉)产生无性的生殖细胞

         ④营养生殖(草莓匍匐茎、葡萄、马铃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

         ⑤组织培养技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

二、有性生殖:

由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配子),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受精卵),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1、意义:

由于后代具备双亲遗传物质,使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力,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重要意义。

2、双受精:

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染色体为2N);

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三、减数分裂

1、概念: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①范围:

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②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③结果:

新产生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①同源染色体:

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②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发生在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③四分体:

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联会四分体

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染色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

5、判断一个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处于分裂的哪个时期的方法:

①前中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的是前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两两相对排在赤道板上(减数分裂中期)。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3)

有同源染色体有联会行为:

减Ⅰ

(1)

无联会行为:

有丝

(2)

②后期:

着丝点未断裂:

减Ⅰ(4)

着丝点断裂:

(看一极)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6)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5)

四、生物个体发育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分为:

①种子的形成和萌发②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胚的发育:

受精卵分裂成顶细胞和基细胞,顶细胞发育成胚,基细胞发育成胚柄(消失)。

 3、胚乳的发育:

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4、发育情况:

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

 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分为: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7、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受精卵→卵裂→囊胚(有一囊胚腔)→原肠胚(一胚孔、二腔、三胚层)

8、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不是种子。

9、以体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为例,则精子、卵细胞和每个极核中含有n条染色体。

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细胞应为3n条,种皮、果皮、胚都应为2n条。

 10、卵裂:

早期的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

 11、胚后发育:

幼体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后,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

 12、胚后发育的两种方式:

   ①直接发育:

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

②变态发育:

如昆虫、两栖类动物。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18~20%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证明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艾佛里转化实验:

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含S)和DNA(含P)构成

①设计思路:

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DNA的作用。

   ②实验过程:

A、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细菌

C、对在细菌体内增殖的噬菌体标记物检测

   ③实验结果:

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④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4、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具细胞结构):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或RNA

二、DNA的结构

  1、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A、T、C、G)三部分组成。

  2、结构:

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C-G

  4、空间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5、结构特点:

①稳定性: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

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

         ③特异性:

每种DNA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三、DNA的复制

1、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间期

2、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3、条件:

A、模板:

DNA的每一条链。

       B、原料: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C、能量:

ATP

     D、多种酶

  4、过程:

解旋-→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形成子链-→形成两个新的DNA

  5、特点:

A、半保留复制B、边解旋边复制

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到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有关计算

 ①A=TG=CA+G=T+C=A+C=T+G

 ②如果A1+G1/T1+C1=m,那么A2+G2/T2+C2=1/m,A+G/T+C=1

如果A1+T1/G1+C1=m,那么A2+T2/G2+C2=m,A+G/T+C=m

 ③DNA复制n次,产生的DNA分子数=2n,链数=2n+1。

 ④DNA分子无论复制多少次,产生的DNA分子中含有原来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