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2997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孕伏新知(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一)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

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

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

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

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13.组织自学

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

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精讲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

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

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七、巩固提高

(一)抄写词语:

柔美()()奇丽()()

骏马()()回味()()

洒脱()()拘束()()

绿毯()()斜阳()()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二)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_______,空气是_______,天空是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表示我的_______。

在天底下,_______,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______,小(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丘也是_______。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______绣上了_______。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第三课时

一、孕伏新知

上堂课,我们已经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谁来说一说,草原的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非常清新的文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捧起书,配着德德玛的歌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草原的魅力。

  配乐朗读。

二、明确目标

 1. 这种意境真的让人如痴如醉。

除了写风景,接下来写了什么?

(作客陈巴尔虎旗的经过)

  2.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热情好客,蒙汉情深。

  3.行文至最后,老舍先生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自主学习

选择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一段文字,反复读上几遍。

然后:

出示:

1.画出最打动你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2.读着这样的词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感受?

3.给你看到的镜头取一个标题。

思考好了之后,小组里面可以轻声地作作交流。

四、合作探究

(一)1.像被一阵风吹来的,飞过来——速度非常的快,身手矫健,迫切地希望见到尊贵的客人,激动的心情。

2.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节日的盛装,重视程度。

既装点了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又装点了我们五彩缤纷的心情。

3.一条彩虹——不但写出了美丽的风景线,而且还是友谊之桥。

4.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热情好客可见一斑。

5.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豪爽,特有的草原气息,特别令人感动。

.远远地飞过来一条彩虹,近了,更近了,是一群骑着马的

蒙古同胞。

枣红色的马、白马、黑马;

马上的穿着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个个英姿飒爽,甩着鞭子,衣襟飘飘、马的鬃毛也飞起来。

身手矫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见到我们之后,立刻吁——架——马儿四蹄腾空,一声长嘶。

汽车左右、前后都是五彩缤纷的人和马了。

草原变得那么热烈,仿佛来到一个新的国度。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车子里的人,一定特别感动于他们的盛情吧。

6.配乐朗读。

7.取个标题。

(迎远客)

(二)1.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男女老少,扶老携幼,个个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嘴里说着欢迎。

有的,有的,还有的……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这个热乎乎不仅仅是手的温度,还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温暖和快乐。

3.大家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欢迎欢迎,谢谢谢谢。

蒙汉一家,咱们是亲人哪,不要客气。

4.就这么握着手,说着话,老舍先生说: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你知道是“怎的”吗?

(热情地握手,不知不觉间被好客的主人领进去的。

)那么他怎么说“不知怎的”了呢?

(蒙古人民太热情,老舍先生太激动,太兴奋)

5.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主客相见时候的那份融洽、那份热烈、那份欢愉

6.取个标题:

相见欢。

(三)1.奶茶……手抓羊肉——热气腾腾,人物的脸都模糊了,只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微笑。

蒙古包里充满了奶茶的香味和浓浓的真情。

2.礼貌,亲热,不拘束——彬彬有礼,但是亲亲热热,一点都不陌生,似乎是老朋友了。

3.敬酒——频频举杯,千杯万盏。

套一句老舍先生的话“也不知道这次是谁敬的酒,总是一杯杯地喝下去”“也不知怎的,喝了一杯又一杯”。

不要醉了吗?

“酒逢知己”“舒心的酒,千杯不醉;

知心的话,万言不缀”并不是贪喝酒,而是这样的气氛让人陶醉。

4.鄂温克姑娘们……唱民歌——姑娘们唱着,观众摇头晃脑拍手应和,还有人上去伴舞呢!

5.不管唱的是什么……——歌声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就算听不出歌词内容,但是大家能听懂她在唱什么?

(民族团结,蒙汉一家)都听懂了,很喜欢听,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7.取个标题:

宴席乐

(四)1.饭后,大家更是尽情联欢。

读一读,感受一下那热烈的场面。

但是,时间在快乐的时候似乎总是走得特别快。

金红的晚霞使草原笼罩上了一层别有的韵致,晚风,似乎也在轻轻地提醒大家该离开了。

但是大家手拉着手说着知心话,你愿意走吗?

是谁也舍不得走,也舍不得说走。

谁也不愿触动心底的离愁。

读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

2.标题:

何忍别。

五、精讲点拨

1.此时此刻,再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呢?

写写你所看到的情境。

2.配乐写话。

3.指导:

有的写景色,落霞和晚风都在替你传情,说话。

有的又提到了骏马和大牛,这回他们又似乎在做什

么呢?

有的在写主人和客人的表情,还有手的特写,还想像出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有的同学又在写歌词了。

4.交流。

是要自己读还是请老师读?

5.结语

其实就像同学们写的一样,蒙汉情深不仅在迎客、相见、联欢时候充分体现,也流淌在老舍对景色的描写之中。

他把草原的美景写得那么动人,就是因为他心中有这块土地,有这里的人民。

是吗?

老舍先生就这样满怀着激动、感念、赞美,写下了一组题为《内蒙风光》的散文。

老师已经打印出来了,选了里面的几篇《林海》《渔场》《风景区》还有本文,大家可以去读一读,更多地了解内蒙古,更多地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六、巩固提高

(一)造句:

1.那么……那么……

2.既……又……

(二)根据理解填空:

1.课文前两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

课文后三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________________

七、附:

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八、教学反思: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国秀)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挂图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时数:

二课时

一、孕伏新知(谈话引入)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

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

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2、明确目标

1.齐读课题。

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3.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

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

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五、精讲点拨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六、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的:

()

A.长安B.洛阳C.北京D.兰州

2.因为被封为“博望侯”,后来西汉派到西域的使者,都被当地人称为“博望侯”。

A.卫青B.霍去病C.张骞D.班超

3.下列各项中,由西汉传入西域的是()

①凿井技术②胡萝卜③大葱④黄瓜⑤杏⑥葡萄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

4.在西域活动了近三十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加强了西域和汉王朝联系的西域都护是:

A.张骞 B.卫青 C.窦固 D.班超

5.以下数个地位,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如果你带着一批丝绸从中原到大秦去,正确的走法时:

①葱岭②长安③于阗④安息⑤楼兰⑥阳关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⑥→⑤→④

C.②→⑥→⑤→③→①→④D.①→⑤→⑥→③→②→④

6.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当时的:

A.古代罗马B.古代希腊C.古代波斯D.古代印度

(二)辫子组词

贺()驮()换()

贸()骆()焕()

凸()循()芝()

凹()徇()之()

第二课时

一、孕伏新知(检查上节课学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1.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师: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合作交流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

4.你有什么体会?

5.再读13自然段。

6.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同时板书。

五、小结

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6、巩固提高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岭()()如生五彩()()

不计()()丰富()()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

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

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七、板书

丝绸之路

{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八、教学反思:

3《白杨》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孕伏新知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1.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2.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

”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四、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五、精讲点拨。

(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巩固提高

  1.写近义词:

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

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