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2915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

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点拨: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活动)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列出资料清单。

2.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说明:

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阅读)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特征:

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3、农作物:

小麦、玉米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机械化水平高;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交通运输便利;

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学生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提示:

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

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

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过渡)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学生活动)

1.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2.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知识拓展〕中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反思小结:

●探究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4、区位条件

三、比较

2019-2020年高一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鲁教版必修一

【从容说课】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

研究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的兴趣。

教材首先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然后层层深入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三节内容分别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这三个重点。

本单元内容难度较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最难理解的部分,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应用多种教辅手段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握好空间逻辑,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

(共计10课时)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课时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4课时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问题研究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学生分析28页图2-1-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强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

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讲授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例如,在讲述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

在讲述外力作用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在破坏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就是在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本节教学时应选取学生熟知的图片或例子,动画演示、图片和教具展示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让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内容——深入分析原因——学会判断案例,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说明岩石圈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利用示意图分析归纳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岩石圈的范围。

2.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化学成分

2.板块构造学说

3.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岩石标本、投影仪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

师:

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因为地球上有生命!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如果你有奇遇结交了一位外星球的朋友,你会如何向他描述我们的地球呢?

请大家结合课本第26页“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试着介绍一下我们居住的星球。

生:

(两三位学生介绍)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是的,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但如何区分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呢?

以地球的固体表面为界。

很好。

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壳及上地幔顶部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我们将在这一单元中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让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吧!

(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

刚才我们提到地球内部圈层大致分为三个圈层:

从地心向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课件展示:

内部圈层示意图】

(让学生逐一指认)

推进(新知识传授)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1ithosphere)。

请同学们参照27页和28页第一段文字,仔细读28页图2-1-2,了解岩石圈的范围、分析岩石圈的结构特征。

(板书)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高潮(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

不是,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

岩石圈包含了地壳,还包含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是多少?

约60千米。

正确。

大家手绘一幅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把握好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及分布。

添绘出地幔的软流层位置,特别要在图上圈出岩石圈的范围。

(绘图)

大家绘制的图很不错。

地壳厚度是否均匀?

不是。

对了,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

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还可以分为上下两层,由图中可知,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

地壳上层称为硅铝层。

地壳下层称为硅镁层。

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化学组成如何?

以什么元素为主?

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硅铝层含钠、钾较多,硅镁层的镁、铁、钙成分相对增多。

回答很好。

因此硅镁层比硅铝层的密度要大,硅铝层象是浮在硅镁层之上。

注意观察硅铝层和硅镁层在洋壳和陆壳的分布有何不同?

硅铝层在海洋底部变薄、缺失,是一个不连续圈层。

硅镁层是—个连续圈层。

(板书)2、地壳及其分层

【教师精讲】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1ithosphere)。

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不等于岩石圈,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地壳上层称为硅铝层,下层称为硅镁层。

硅铝层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是一个不连续圈层,硅镁层是—个连续圈层。

【过渡】

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大家在野外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

我这里有一些常见的岩石标本,同学们传看一下。

(出示岩石标本,学生传看)

(板书)二、岩石圈的组成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别小瞧了你们拿着的这些岩石。

自然界的岩石种类繁多,数量、形状、颜色、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经历”,它们有的曾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诞生过程、有的安安静静的沉睡了上万年、有的饱经风霜甚至曾粉身碎骨,想要读懂它们的故事吗?

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岩石的形成原因吧。

(实物投影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请大家结合教材中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介绍及相关图片,观察我们的实物标本,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

(阅读、观察、思考)

大家通过阅读填写下表。

(板书)(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岩石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装岩

岩浆活动

花岗岩、玄武岩

侵入岩:

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

具有气孔等构造:

沉积岩

外力作用

石灰岩、砂岩、页岩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

同学们的表填的很好!

(播放岩浆岩的形成动画)

岩浆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花岗岩是岩浆侵人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常有人说思想固执的人为“花岗岩脑袋”,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而成的。

玄武岩多具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

(播放沉积岩和化石的形成动画)

这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岩能够很好的反映地球的历史,而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展示变质岩的形成示意图)

变质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高温高压的作用下。

常见的变质岩是由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

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石英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片麻岩

石灰岩、页岩、石英砂岩都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质,从这里我们看出岩石是可以转化的。

(板书)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播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教师边操作边与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说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生1:

岩浆岩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回答很好!

大家看动画,地表的岩石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并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又是如何形成变质岩的呢?

生2: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不错!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

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请大家参照课本找出答案。

生3: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生4: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现。

生5: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板书)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活动与探究】

大家回答的很好。

岩石圈的物质就是这样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之中的。

下面,同学们参照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同桌协作,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较好的图)

实际上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和变式图有很多种,大家可以画出尽可能多的图来说明。

【例题剖析】下图中字母和数字分别表示岩石及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读图填空:

(1)写出框内字母表示的含义A 

 

(2)写出下列数字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⑤ 

(3)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 

最不可

能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 

解题指导:

三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类型的岩石在高温熔化而成岩浆之前都会经历变质岩这一环节,所以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然为变质岩,即C。

同理推导A~D的名称。

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形成的环境是有生物活动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才可能保留于岩层中而形成化石。

岩浆中不可能有生物存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无化石。

参考答案:

(1)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2)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作用 

(3)BA

【知识拓展】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人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同学们阅读30页“知识窗”,说明:

①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并绘出它们与地壳关系的示意图说明;

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

(阅读“知识窗”)

(实物投影:

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

大家画的非常好,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如何?

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等,其中氧约占一半、硅约占1/4。

(归纳)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结束(小结)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

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壳及其分层

二、岩石圈的组成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

人类如何协调好与岩石圈的关系?

活动或探究的内容:

岩石圈为人类提供了那些生产生活的条件、物质和能量?

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表现在那些地方?

人类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岩石圈提供的条件进行生产生活?

活动或探究的办法、过程:

利用网络和报刊杂志查阅资料

活动或探究的结果:

以小论文的形式在班上互相交流。

【课后作业】

1、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C)

A.石灰岩B、长石C.大理岩D.砾岩

2、下列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B)

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

3、有关岩浆岩的叙述( A )

A.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B.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C.花岗岩属岩浆岩,它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D.玄武岩属岩浆岩,气孔很少

4、关于能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是岩浆岩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C.含有生物化石D.有层理构造

5、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有下列中的(B)

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大理岩、板岩D.花岗岩、砂岩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各类岩石都能直接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岩浆

7.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软流层以上为地壳 B.硅镁层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镁

C.地壳上层为硅镁层D.地壳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B)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第2课时)

我们经常会用“稳如泰山”来形容事物的稳固,用“海枯石烂”来形容时间的久远。

在古代人们的传统封建的观念中,世界只能永远是原来的样子,特别那沉甸甸的大山,更应该是永远稳定的象征。

所以用“稳如泰山”来象征封建统治的坚固,用“海誓山盟”来表示恒久不变的决心。

然而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山崩。

公元前10年,岷山发生了山崩,自然的山崩让我们在短期内看到了大山也会动摇崩解。

我们也肯定听说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愚公为了移走王屋、太行二山,发动了全家老小以及子孙后代,去移平这两座山;

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其实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愚公”、“精卫”在搬山、填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自然界的“愚公”、“精卫”。

(板书)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二)

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