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2567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修改38Word格式.docx

基础开挖(石方开挖)

17308

浆砌石拆除

3287

堤脚回填

19156

183

824

20162

堤身填筑

86016

129

86146

砼浇筑

1155

30

32

157

55

1459

浆砌石砌筑

25029

142

454

83

302

26010

腐殖土

m2

6141

反滤砂石

163

20

泥结石路面(20cm)

3121

砂浆抹面(M10)

10376

植草护坡

20469

沥青杉板

2598

44

2674

模板

7014

137

108

7259

垂柳

954

dn50排水管

m

3262

预制钢筋砼管

156

42

198

36

66

钢筋

t

5

23

28

栏杆

58

钢制防撞栏

112

橡胶支座

40

灌注桩

冲击钻造灌注桩孔

防水层

288

8.1.2水文、气象条件

龙树河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主要特点表现为雨季降水集中,枯季降水稀少,干湿季节明显,四季不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2.4℃,≥10℃活动积温3194℃,最高气温33.0℃,最低气温-11.5℃,多年平均日照1702h,多年平均霜期198d。

历年平均风速3.1m/s,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158mm,降水量集中于6-10月,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

多年平均径流深5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0mm,干旱指数近于1.0。

枯水期不同频率洪水计算成果详见表8.1-2。

表8.1-2龙树河治理段(水磨段)各控制断面施工洪水成果表

河流/支沟

序号

桩号

分期

Qp(m3/s)

P=5%

P=10%

P=20%

龙树河

1

0+000

2.3

1.9

1.5

11~4月

0.17

0.13

0.09

2

0+400

9.9

8.1

6.3

0.73

0.54

0.36

3

0+800

17.6

14.5

11.2

1.29

0.98

0.65

4

1+200

24.2

19.9

15.4

1.77

1.34

0.89

1+600

6

2+000

32.4

26.6

20.4

2.37

1.79

1.18

7

2+400

33.8

27.8

21.3

2.48

1.87

1.23

8

2+600

44.7

36.7

28.1

3.28

2.47

1.63

9

2+800

10

3+200

11

3+400

45.7

37.4

28.5

3.35

2.52

1.65

12

3+600

50.9

41.6

31.7

3.73

2.8

1.84

13

3+800

57.4

46.9

35.7

4.21

3.15

2.07

14

3+970

62

50.7

38.6

4.54

3.41

2.24

8.1.3地形、地质条件

1、龙树河水磨段河谷

工程区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地带,属侵蚀构造低~中山和山间河谷堆积地貌,河流及山脉走向大体为北东~南西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

本次治理段位于龙树河上游,主河道长约3.954km,起点为猫鼻子水库溢洪道出口处,终点为水磨乡公路桥处,沿线地形起伏不大,平坦开阔,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该段治理河道走向总体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河谷基本对称,呈“U”字形。

治理段河道开阔,河岸局部基岩出露。

阶地主要为Ⅰ级堆积阶地,大多呈二元结构,前缘坎高0.5~2.0m,阶面平坦,微倾河床。

岩性上部为耕植土、粘土质砂,下部为卵石混合土,沿河两岸均有分布。

拟治理河堤主要出露的地层有三迭系和第四系地层,其中三迭系地层为:

河流—滨海相沉积地层,第四系出露有全新统冲洪积、洪积及残坡积地层。

2、区域稳定性评价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水平加速度值为0.1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8.1.4施工场地布置

治理河段沿岸平坦河滩地较多,地形平坦,施工场地比较开阔,可作为施工生产生活布置场地,施工布置较方便。

干流右岸沿岸有交通道路道路分布,施工时可予以利用,其余河段需新建场内道路以连接场外道路满足施工要求。

工程区距离鲁甸县较近,鲁甸县的交通运输业、机械加工及修配业等均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为了减小施工临时设施的规模,考虑充分利用地方企业。

8.1.5对外交通现状

工程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施工区距鲁甸县平均距离40km,距昭通市政府驻地65km,距离昆明市370km。

对外运输道路路况较好,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施工对外交通运输要求。

8.1.6主材及水电通讯供应

1、主材供应

工程所需的炸药由相关部门采购供应;

木材、钢材、水泥从鲁甸县购买,鲁甸到龙树河平均运距40km,汽(柴)油从乡镇加油站购买。

工程所用混凝土粗、细骨料从工程区附近圣源采石场购买,平均运距8km。

施工机械修配、劳动力和生活必须品等可在龙树乡、水磨乡就地购买,比较方便,承包市场良。

2、水电通讯供应

工程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河道中抽取,施工生活用水由附近村庄拉运。

由于本工程用电量不大,工程沿线附近有村镇,故本工程生产生活用电由工程点附近铁厂村、三合场村接引10KV线路,经变压后以380v输电线路连接到施工场地。

工程区移动通信信号良好,施工通信采用移动通信。

8.2料源选择与开采

8.2.1料场选择

拟建工程需要的天然建筑材料为:

填筑料、混凝土骨料和块石料。

本次地质勘察在龙树河工程区周边选取:

石家塘采石场、圣源采石场、槽槽地采石场三个专业料场作为本工程天然建筑材料的备选料场,其质量及储量均能满足要求。

本着满足工程质量、储量要求的前提,优先选择运距短、交通条件好的料场作为推荐料场。

由于沿线河道两岸支沟规模相对较小,建议利用河床及阶地砂砾石作为堤身填筑料使用。

1、填筑料场选择

本次勘察选取鲁甸县水磨乡圣源采石场、河床砂砾石料场作为填筑料选择料场。

(1)圣源采石场

该料场位于龙树河起点西南部,至龙树河K2+450处6.0km,坐标东经103°

26′28.06″,北纬27°

13′15.96″,为连续山体,表层植被茂密,海拔高程2230m~2300m,坡度35°

~50°

,为专业料场,有便道相通,交通便利。

山体上部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物,厚度2.5m~4.0m,以含砾高液限粉土为主,棕红色,松散,稍湿,上部0-0.3m为无用层。

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中厚层状灰岩,产状130°

∠50°

,强风化层厚度2~3m,属中硬岩,湿抗压强度为40~50MPa,软化系数0.6~0.8。

有用层厚度稳定,开采面积1.8×

105m2,有用层厚度2.0m,储量为36万m3。

无地下水影响,开采方便,有便道相通,交通便利。

料场距龙树河K2+450处6.0km,平均运距8.0km。

(2)砂砾石料场

河床分布丰富的砂砾石料,分布于河道岸滩,沿线河床中砂卵砾石及堤基开挖料可作填筑料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粒径>60mm颗粒含量约17.2%,粒径60~5mm颗粒含量约61.3%,粒径5~0.075mm颗粒含量约21.4%,<0.075mm颗粒含量约0.1%,不均匀系数50.48,曲率系数2.87,砂卵砾石多呈亚圆状,母岩成分为以砂岩为主,天然含水率3.6%~5.1%,天然密度2.17~2.23g/cm3,干密度2.09~2.12g/cm3,最大干密度2.26g/cm3,最优含水率11.5%,渗透系数3.5×

10-2cm/s,内摩擦角25°

沿线砂砾石料储量丰富,质量满足要求,平均运距1.0km。

2、块石料场选择

本次选取鲁甸县水磨乡圣源采石场作为块石开采料场。

块石料场与填筑料同属鲁甸县水磨乡圣源采石场,块石料有用层厚度稳定,开采面积1.8×

105m2。

该料场储量丰富,满足质量要求,料场距龙树河K2+450处6.0km,平均运距8.0km。

3、混凝土骨料场选择

本次选取鲁甸县水磨乡圣源采石场作为混凝土骨料供应料场。

混凝土骨料与填筑料同属鲁甸县水磨乡圣源采石场,有用层厚度稳定,开采面积1.8×

105m2,料场距龙树河K2+450处6.0km,平均运距8km。

8.2.2料场开采

本工程土方填筑总量14.73万m3,其中防洪堤堤身填筑8.61万m3(实方),堤脚松填2.02万m3,腐殖土填筑0.61万m³

,围堰堤身填筑3.02万m3,沟槽回填0.46万m3。

块石料场拉运块石料2.60万m3(实方)。

(1)防洪堤、围堰填筑料

为减少弃料,堤身填筑料首选基础开挖料,不足部分就近从河床砂砾料中开采取用,平均运距1.0km;

围堰填筑料可直接利用防洪堤基础开挖料填筑,无需拉运。

为避免水下开采,开采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扣除清废0.3m后,平均开采深度控制2.0m左右。

采用74KW推土机推50m清除表层的耕植土、腐殖土,平均厚约0.5m,清废料采用1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1.0km至弃渣场;

筑堤砂砾石料采用1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1.0km上堤。

(2)块石料、混凝土粗细骨料

工程所需的块石料,混凝土粗、细骨料从圣源专业采石场拉运,采用1m3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8.0km至工程区。

8.3施工导流及基坑排水

8.3.1导流标准

根据防洪堤工程的施工特点,防洪堤基础开挖、浆砌石基础需在围堰保护下进行施工,为此布置围堰挡水。

本工程防洪堤为5级建筑物,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Ⅴ级;

相应土石结构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10年。

考虑到防洪堤工程施工较为简单,防洪堤施工可安排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枯期进行,因此,施工洪水按11至次年4月时段的枯期洪水考虑,围堰洪水标准为枯期5年一遇。

对应各防洪堤段的围堰特性见表8.3-1。

表8.3-1枯期洪水流量及围堰特性表

河流名称

断面

水深(m)

堰顶宽度(m)

围堰高度(m)

0+000~0+400

0.5

2.5

0.90

0+400~0+800

0.6

1.20

0+800~1+200

0.7

1.35

1+200~1+600

0.4

1+600~2+000

2+000~2+400

2+400~2+600

2+600~2+800

2+800~3+200

3+200~3+400

3+400~3+600

3+600~3+800

3+800~3+970

0.8

1.50

8.3.2导流方式

龙树河河道治理的起点在猫鼻子水库溢洪道出口,终点位于水磨乡附近,由于河道较窄,采用枯期围堰挡水,原河床过流,纵向围堰布置在河道中间,上下游围堰挡水后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一岸后,再施工另一岸。

8.3.3导流建筑物设计

枯期围堰最大堰高为0.9~1.5m,顶宽2.5m,迎水面及背水面坡比均为1:

1.5,堰体采用河堤基础开挖卵石混合土料进行填筑。

迎水面设厚0.5m砂袋护坡,并在砂袋填筑前铺设防水彩条布,用于围堰防渗。

8.3.4导流工程施工

(1)堰体填筑:

填筑料采用防洪堤基坑开挖料,在基坑开挖时直接由1.0m3反铲挖掘机挖运到基坑外堆填形成围堰。

(2)防渗彩条布铺设:

采用人工从堰顶向坡脚铺设,彩条布堰脚搭接0.5m,堰顶搭接0.5m。

(3)围堰拆除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配10t自卸汽车开挖及运输,用于堤脚回填部分直接由挖掘机挖运回填,用于堤身填筑部分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地点。

各防洪堤围堰工程量见表8.3-2。

表8.3-2围堰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堤角开挖

4646

堤脚开挖0.5m

堰体填筑

20908

平均高度1.5m

防渗彩条布

27878

围堰拆除

30201

80%土方利用

编织袋装砂砾石护坡

9293

编织袋厚0.5m

8.3.5基坑排水

河堤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河床砂卵砾石层透水量较大,河水及地下水将渗入基坑,因此必须进行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按分段施工考虑,每个施工段长度按100m考虑。

1.初期排水

一期施工区:

围堰内排水总量约0.60万m3,采用水泵将水排至过水河道。

二期施工区:

围堰内排水总量约0.80万m3,采用水泵将水排至过水河道。

表8.3-2基坑初期排水特性表

名称

型号

流量(m3/h)

扬程(m)

功率(kw)

抽水台时

数量

耗电量(kw.时)

一期

50WQF35-15-3

35

15

48

576

二期

864

2.经常性排水

规划一期围堰内基础工期为2个月,采用50WQF35-15-3型(扬程15m,流量35m3/h,电动机功率3.0kw)排污泵抽水。

规划二期围堰内基础工期为2个月,采用50WQF35-15-3型(扬程15m,流量35m3/h,电动机功率3.0kw)排污泵抽水。

表8.3-3基坑经常性排水特性表

一期围堰

50WQF35-15-3

1440

17280

二期围堰

25920

8.4主体工程施工

8.4.1防洪堤施工

防洪堤主要施工内容有:

土石方开挖、重力浆砌石挡土墙/护坡砌筑、堤脚回填、堤身土方填筑、堤顶道路施工、坡后植草等。

(1)土石方开挖

基坑开挖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总量11.00万m3(自然方),其中土方开挖9.28万m3(自然方),石方开挖1.73万m3(自然方)。

土方开挖:

采用1.0m3挖掘机直接开挖,除用于围堰回填的砂砾石外,其余由1.0m3反铲挖机开挖就近堆放于堤线外侧,用于堤身填筑。

石方开挖:

两岸风化岩体以人工配以手持式风钻进行,开挖料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退运20m分开堆放。

围堰拆除:

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配74KW推土机开挖及运输,用于堤脚回填部分直接由挖掘机挖运回填,用于堤身填筑部分由1.0m3反铲挖掘机配74KW推土机推运。

(2)堤脚回填

直接采用拆除围堰的砂砾石料回填,采用自然密实。

(3)堤身填筑

堤身填筑料应充分利用防洪堤基础开挖料填筑,不足部分开采沿线河道中砂砾石料。

砂砾料填筑:

从料场开采,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挖装10t自卸汽车运输上堤,用74kw推土机平料,13.5t振动碾压实,振动碾的行走方向为平行于防洪堤轴线;

接头及边角处振动碾无法碾压的部位,辅以2.8kw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

(4)浆砌石砌筑

块石除利用拆除料外,剩余不足部分从圣源采石场购买,采用1m3挖掘机装,10t自卸汽车运8km至砌筑面附近,人工搬运砌筑,砌筑所需的砂浆由0.25m3砂浆搅拌机拌和,胶轮车运到砌筑点。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骨料从圣源采石场购买,采用1m3挖掘机装,10t自卸汽车运8km至施工点,0.4m3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制备混凝土,胶轮车运送入仓,组合钢模施工,2.2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8.4.2附属建筑物施工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由0.4m3混凝土搅拌机制备,胶轮车运0.2km至浇筑点附近,人工入仓,组合钢模施工,2.2kW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3)涵管吊装:

涵管由具有相应合格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供应。

涵管自购买厂家用10t自卸汽车运输到安装附近位置,再由人工配合10t汽车吊吊运就位,人工进行安装。

8.5施工交通

8.5.1施工交通

(1)对外交通

主要对外公路:

通过乡道、G356、凤苏线,连接项目区—龙树乡—鲁甸县;

通过乡道、G356、昭巧公路,连接项目区—龙树乡—昭通市;

(2)对内交通

场内交通主要为通往施工生产生活区、河堤左右岸的公路,主要承担工程区建筑物和物资材料运输等项目的施工交通。

现已有场外公路从工程区沿线附近通过,路况较好,为满足施工要求,需在部分河段新建公路连通现有道路与施工区。

规划利用河堤沿线道路作为场内公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适当修建部分场内施工道路,尽量减少场内交通公路的投资。

龙树河防洪堤附近均有通村道路,施工时新建部分施工便道,即可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共计新建施工便道5.225km,泥结石路面,路面宽度3.5m,路基宽度4.5m。

工程施工区至料场均有公路相通,现状可满足料场开采运输要求。

本阶段规划8座过路涵管连接河两岸交通,工程开工后利用枯水期河道流量小、水深浅,易于导流和排水的优势,先行将过路涵管修建好,以便于施工后期利用涵管满足两岸交通要求。

表8.5-1场内施工道路布置表

代号

标准

道路

路面

宽度

长度

主要运输任务

备注

性质

(m)

L1

临时道路

砂砾石路面

4.5

75

物料施工运输

新建

L2

470

L3

165

L4

150

L5

100

L6

600

L7

350

L8

L9

365

L10

2400

L11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