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2181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操作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母线、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及线路等电气设备的热备用状态:

是指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无安全措施;

连接该设备各侧的断路器全部在断开位置,但其中至少一组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处于合闸位置;

相关接地刀闸断开(或没有接地短路线);

且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控制电源等满足设备运行要求的状态。

3.1.3冷备用状态

电气设备的冷备用状态:

是指连接该设备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负荷开关等)均处于断开位置,且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无安全措施,该设备各侧均未带有电压的状态。

3.1.4检修状态

电气设备的检修状态:

是指设备的各侧(含二次部分)均与带电设备隔离,且布置有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状态。

3.1.5二次设备状态

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

是指其工作电源投入,出口压板连接到指令回路的状态。

二次设备的热备用状态:

是指其工作电源投入,但出口压板断开时的状态。

二次设备的冷备用状态:

是指其工作电源退出,出口压板断开时的状态。

二次设备的检修状态:

是指该设备与系统彻底隔离,与运行设备没有物理连接时的状态。

3.2操作术语

3.2.1电气操作

电气操作:

是指将电气设备状态进行转换、变更一次系统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定值调整、装置的启停用、二次回路切换、自动装置投切、切换试验等所进行的操作执行过程的总称。

单一操作:

是指一个操作项完成后,不再有其他相关联的电气操作。

如拉开、合上一台断路器,投入、退出或切换一块压板等。

操作任务:

是指根据同一个操作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依次连续进行的电气操作过程。

倒母线:

是指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变电站(开关站),将一组母线上的部分或全部线路、变压器倒换到另一组母线上运行或热备用的操作。

倒负荷:

是指将线路(或变压器)负荷转移至其他线路(或变压器)供电的操作。

并列:

是指将发电机(调相机)与电网或电网与电网之间在相序相同,且电压、频率允许的条件下并联运行的操作。

解列:

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或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使电网中断路器断开,使发电机(调相机)脱离电网或电网分成两个及以上部分运行的过程。

合环:

是指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网络闭合运行的操作。

同期合环:

是指通过自动化设备或仪表检测同期后自动或手动进行的合环操作。

解环:

是指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闭合网络开断运行的操作

充电:

是指使空载的线路、母线、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带有标称电压的操作。

核相:

是指用仪表或其他手段核对两电源或环路相位、相序是否相同。

定相:

是指新建、改建的线路或变电站在投运前,核对三相标志与运行系统是否一致。

代路:

是指用旁路断路器代替其他断路器运行的操作。

3.2.2调度指令

综合令:

是指发令人说明操作任务、要求、操作对象的起始和终结状态,具体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项目由受令人拟订的调度指令。

只涉及一个单位完成的操作才能使用综合令。

单项令:

是指由值班调度员下达的单项操作的操作指令。

如拉开、合上一台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某一保护或自动装置的投入、退出或改变定值;

带负荷改变变压器分接头等。

逐项令:

是指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按顺序下达的综合令或单项令。

3.2.3操作票执行

操作票:

是指进行电气操作的书面依据。

包括调度指令票和变电操作票。

双重命名:

是指对电气设备确定的中文名称和编号。

模拟预演(模拟操作):

是指为保障倒闸操作的正确和完整,在电网或电气设备进行倒闸操作前,将已拟定的操作票在模拟系统上按照已定操作程序进行的演示操作。

复诵:

是指将对方说话内容进行的原文重复表述,并得到对方的认可。

唱票:

是指监护人根据操作票内容(或事故处理过程中确定的操作内容)逐项朗诵操作指令,操作人朗声复诵指令并得到监护人认可的过程。

3.2.4操作常用动词

合上:

是指使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空气开关、接地刀闸、直流小刀闸等通过人工操作使其由分闸位置转为合闸位置。

断开(拉开):

是指使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空气开关、接地刀闸、直流小刀闸等通过人工操作使其由合闸位置转为分闸位置。

装设地线(或拆除地线):

是指通过接地短路线使电气设备可靠接地操作称为为装设接地线;

将接地短路线从电气设备上取下的操作称为拆除地线。

投入(或停用、切换、退出):

是指将自动重合闸、继电保护、备自投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强励、强减、故障录波装置、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消弧线圈分接头等操作到指令状态的过程,以及将二次回路的压板接入(或退出)工作回路的操作。

取下(或投上):

是指将熔断器退出(或嵌入)工作回路的操作。

插入(拔出):

是指将二次插件嵌入(退出)工作回路的操作。

悬挂(取下):

是指将临时标示牌放置到指定位置(从放置位置移开)的操作。

调整:

是指变压器调压抽头位置(或消弧线圈分接头)切换的操作等。

3.3事故及异常情况用语

3.3.1事故及异常情况过负荷:

是指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或规定的允许值。

冲击:

是指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参数发生的瞬间剧烈异常变化。

摆动:

是指电网的功率、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往复变化。

振荡:

是指电网并列运行的两部分或几部分间失去同期,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参数发生大幅度有规律的摆动现象。

母线失压:

是指因故障而导致母线电压为零。

全站失压:

是指因故障而导致变电站各电压等级母线电压(不包括站用电)为零。

三相不平衡:

是指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规定范围。

直流接地:

直流系统中某一极对地绝缘降低超过允许值。

3.3.2设备及装置动作

分闸:

是指经人工操作,断路器由合闸位置转为断开位置。

跳闸:

是指未经人工操作的断路器由合闸位置转为分闸位置。

断路器偷跳:

是指断路器在没有操作、没有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的情况下的跳闸。

断路器拒动:

是指断路器在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或在操作过程中拉合控制开关并发出指令的情况下拒绝动作。

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

是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发出错误动作指令。

保护及自动装置拒动:

是指电力系统故障时,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应发出指令而未发出指令的情况。

越级跳闸:

是指电力系统故障时,应由保护整定优先跳闸的断路器来切除

故障,但因故由其它断路器跳闸来切除故障,这样的跳闸行为称为越级跳闸。

断路器非全相跳(合)闸:

是指断路器三相应该同时动作而其中一相或两相未按指令动作的情况。

重合闸成功:

是指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装置动作,断路器自动合上的过程。

重合闸不成功:

是指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装置动作,断路器自动合上送电后,由(保护或)自动装置再次动作跳闸的过程。

重合闸未动:

是指重合闸装置投入,但不满足动作的相关技术条件,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装置不动作。

重合闸拒动:

是指重合闸装置投入,且满足动作的相关技术条件,但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未动作。

停用重合闸:

是指退出重合闸装置出口压板并将相关转换开关投入到停用位置,或将重合闸控制方式转换为闭锁状态。

死开关:

是指断路器保护及自动装置全部停用、控制电源断开、机构闭锁或人为锁定,使其不能跳闸的状态。

3.3.3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

是指在发生危及人身、电网及设备安全的紧急状况或发生电网

和设备事故时,为迅速解救人员、隔离故障设备、调整运行方式,以便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的操作过程。

试送:

是指电气设备故障经处理后的首次送电。

强送:

是指电气设备故障后未经处理即行送电。

限电:

是指限制用户部分用电负荷的措施。

拉闸限电:

是指拉开供电线路断路器,强行停止供电的措施。

保安电:

是指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电力供应。

开放负荷:

是指恢复对拉闸限电、限电用户的正常供电。

4电气操作原则

4.1一般原则

4.1.1电气操作应根据调度指令进行。

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消除电气设备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直接威胁,或为了迅速处理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实施紧急避险等,允许不经调度许可执行操作,但事后应尽快向调度汇报,并说明操作的经过及原因。

4.1.2发布和接受操作任务时,必须互报单位、姓名,使用规范术语、双重命名,严格执行复诵制,双方录音。

4.1.3下列情况可以不填用操作票:

4.1.3.1事故处理。

4.1.3.2拉开、合上断路器、二次空气开关、二次回路小刀闸的单一操作。

4.1.3.3投上或取下熔断器的单一操作。

4.1.3.4投、切保护(或自动装置)的一块压板或一个转换开关。

4.1.3.5拉开全厂(站)唯一合上的一组接地刀闸(不包含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或拆除全厂(站)仅有的一组使用的接地线。

4.1.3.6寻找直流系统接地,或摇测绝缘。

4.1.3.7变压器、消弧线圈分接头的调整。

4.1.4雷电时禁止进行户外操作(远方操作除外)。

4.1.5电气操作应尽可能避免在交接班期间进行。

如必须在交接班期间进行者,应推迟交接班或操作告一段落后再进行交接班。

4.1.6禁止不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电气操作。

4.1.7电气设备转入热备用前,继电保护必须按规定投入。

4.1.8电网解列操作时,应首先平衡有功与无功负荷,将解列点有功功率调整接近于零,电流调整至最小,使解列后两个系统的频率、电压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4.1.9电网并列操作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4.1.9.1相序、相位一致;

4.1.9.2频率相同,偏差不得大于0.2Hz;

4.193电压相等,调整困难时,500kV电压差不得大于10%220kV及以下电压差不得大于20%。

4.1.10相位相同方可进行合环操作。

4.1.11合、解环操作不得引起元件过负荷和电网稳定水平的降低。

4.1.12合环时500kV的电压差一般不应超过额定电压10%220kV电压差不

应超过额定电压20%。

合环操作一般应检同期合环,有困难时应启用合环断路器的同期装置检查相角差。

合环时相角差220kV一般不应超过25°

,500kV一般不应超过20°

4.1.13操作票实行“三审”制度:

操作票填写人自审、监护人初审、值班负责人复审。

三审后的操作票在取得正式操作令后执行。

4.1.14一次设备不允许无保护运行。

一次设备带电前,保护及自动装置应齐全且功能完好、整定值正确、传动良好、压板在规定位置。

4.1.15系统运行方式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将影响保护的工作条件或不满足保护的工作原理,从而有可能引起保护误动时,操作之前应提前停用这些保护。

4.1.16倒闸操作前应充分考虑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不得使110kV及以上系统失去接地点。

4.1.17禁止在无防误闭锁装置或防误闭锁装置解锁状态下进行倒闸操作,操作前应检查防误闭锁装置电源在投入位置。

4.1.18多回并列线,若其中一回需停电,应考虑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调整,且在未断开断路器前,必须检查其余回线负荷分配,确保运行线路不过负荷。

4.2调度操作原则

4.2.1电网的电气操作应根据调度管辖范围的划分,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调度对其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设备发布调度操作指令,下级调度机构的值班调度员未经许可不得对上级调度机构调度管辖的设备发布操作指令。

特殊情况下,上级调度机构的值班调度员可对下级调度机构管辖的设备直接发布操作指令,但事后应及时通知下级调度机构的值班人员。

下级调度机构的操作对上级调度机构所管辖设备运行或电网安全有影响的,必须得到上级调度机构许可方能进行操作;

上级调度机构的操作对下级调度管辖系统有影响时,上级调度在操作前应通知下级调度值班人员。

4.2.2除事故处理外,对于一个操作任务,凡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配合,并按一定逻辑关系才能进行的操作,或虽只涉及一个单位,但对系统运行方式有重大影响的复杂操作,均应使用调度操作指令票且必须使用逐项令。

4.2.3值班调度员在进行倒闸操作前应充分了解电网运行方式,了解操作对潮流变化、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通信以及调度自动化的影响。

并认真考虑以下方面:

4.2.3.1接线方式改变后的正确性,电网有功、无功出力与负荷的平衡及必要的备用容量,潮流变化后是否会引起某一元件的过负荷;

4.2.3.2操作时所引起的功率、电流、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对电网稳定的影响,网络解列时出现的非同期点,对重要用户供电电源的改变。

并把改变后的运行方式事先通知有关单位,以便考虑防止事故的对策;

4.2.3.3对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和电能计量装置的影响;

4.2.3.4对电力通信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4.2.3.5雷雨季节应注意网络开口点的防雷保护是否配合;

423.6对500kV系统的操作,应尽量防止工频过电压的发生。

220kV及以下

系统的操作应防止谐振过电压的发生。

4.2.4调度电气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其中一人监护,一人执行。

一般情况下由副值调度员发布指令(执行),正值调度员负责监护。

4.2.5线路检修时,线路各端应合上接地刀闸或装设接地线。

线路工作结束时,值班调度员应查明所有工作人员(含用户工作人员)确已全部撤离现场,工作地区所有安全措施确已拆除,方可下令对线路进行送电操作。

4.2.6调度管辖范围内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及其通道的投入和停用,需经值班调度员下令后方可进行操作。

4.3断路器操作原则

4.3.1断路器允许断开、合上额定电流以内的负荷电流及切断额定遮断容量以内的故障电流。

4.3.2断路器控制电源必须待其回路有关隔离开关全部操作完毕后才退出,以防止误操作时失去保护电源。

4.3.3断路器分闸操作时,若发现断路器非全相分闸,应立即合上该断路器。

断路器合闸操作时,若发现断路器非全相合闸,应立即拉开该断路器。

4.3.4用旁路断路器代路前,旁路断路器保护应按所代断路器保护正确投入,且保护定值与被带断路器相符。

在合旁路断路器后,先退出被带线路重合闸,后投入旁路断路器重合闸。

旁路断路器代路操作,应先用旁路断路器对旁路母线充电一次,正常后断开,再用被代断路器的旁路隔离开关对旁母充电,最后用旁路断路器合环。

旁路断路器代主变断路器运行,旁路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与主变电流互感器转换前退出主变差动保护压板。

代路完成后投入主变差动保护及其他保护和自动装置跳旁路断路器压板。

使用母联兼旁路断路器代替其他断路器时,应考虑母线运行方式改变前后母联断路器继电保护和母线保护整定值的正确配合。

进行无旁路断路器的代路操作时,应将经操作隔离开关所闭合的环路所有断路器改为死开关。

4.3.5下列情况下,必须停用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装置:

a)重合闸装置异常时;

b)断路器灭弧介质及机构异常,但可维持运行时;

c)断路器切断故障电流次数超过规定次数;

d)线路带电作业要求停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时;

e)线路有明显缺陷时;

f)对线路充电时;

g)其他按照规定不能投重合闸装置的情况。

4.3.6发生拒动行为的断路器未经处理不得投入运行或列为备用。

4.3.7若发现操作SF6断路器漏气时,应立即远离现场(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除外)。

室外应远离漏气点10m以上,并处在上风口;

室内应撤至室外。

4.3.8手车式断路器的机械闭锁应灵活、可靠,禁止将机械闭锁损坏的手车式断路器投入运行或列为备用。

4.3.9禁止用装有电抗器的分段断路器代替母联断路器倒母线。

4.3.10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遇有断路器跳闸时,应暂停操作。

4.4隔离开关操作原则

4.4.1禁止用隔离开关拉合带负荷设备或带负荷线路。

4.4.2禁止用隔离开关拉开、合上空载主变。

4.4.3允许使用隔离开关进行下列操作:

a)拉开、合上无故障的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

b)在系统无故障时,拉开、合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

c)拉开、合上无阻抗的环路电流;

d)用屋外三联隔离开关可拉开、合上电压在10kV及以下,电流在9A以下的

负荷电流。

超过上述范围时,必须经过计算、试验,并经主管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4.4.4单相隔离开关和跌落保险的操作顺序:

a)三相水平排列者,停电时应先拉开中相,后拉开边相;

送电操作顺序相反。

b)三相垂直排列者,停电时应从上到下拉开各相;

4.4.5禁止用隔离开关拉开、合上故障电流。

4.4.6禁止用隔离开关将带负荷的电抗器短接或解除短接。

4.4.7电压互感器停电操作时,先断开二次空气开关(或取下二次熔断器),后拉开一次隔离开关。

送电操作顺序相反。

一次侧未并列运行的两组电压互感器,禁止二次侧并列。

4.4.8隔离开关操作前,必须投入相应断路器控制电源。

4.4.9手动操作隔离开关时,必须戴绝缘手套,雨天室外操作应使用带防雨罩的绝缘棒、穿绝缘靴,接地网电阻不符合要求的,晴天也应穿绝缘靴。

4.5母线操作原则

4.5.1母线操作时,应根据继电保护的要求调整母线差动保护运行方式。

4.5.2母线停、送电操作时,应作好电压互感器二次切换,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母线反充电。

4.5.3用母联断路器对母线充电时,应投入母联断路器充电保护,充电正常后退出充电保护。

4.5.4倒母线应考虑各组母线的负荷与电源分布的合理性。

4.5.5对于曾经发生谐振过电压的母线,必须采取防范措施才能进行倒闸操作。

4.5.6倒母线操作,应按规定投退和转换有关线路保护及母差保护,倒母线前应将母联断路器设置为死开关。

4.5.7运行设备倒母线操作时,母线隔离开关必须按“先合后拉”的原则进行。

4.5.8仅进行热备用间隔设备的倒母线操作时,应先将该间隔操作到冷备用状态,然后再操作到另一组母线热备用。

这样的操作不应将母联断路器设置为死开关。

4.5.9在停母线操作时,应先断开电压互感器二次空气开关或熔断器,再拉开一次隔离开关。

4.5.10母线断路器停电,应按照拉开母联断路器、拉开停电母线侧隔离开关、拉开运行母线侧隔离开关顺序进行操作。

4.5.11对母线充电的操作,一般情况下应带电压互感器直接进行充电操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a)用母联断路器进行母线充电操作,应投入母线充电保护。

母联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操作遵循先合电源侧隔离开关的原则。

b)用主变断路器对母线进行充电。

c)用线路断路器或旁路断路器(本侧或对侧)对母线充电。

4.5.12两组母线的并、解列操作必须用断路器来完成。

4.6线路操作原则

4.6.1线路送电操作顺序,应先合上母线侧隔离开关,后合上线路侧隔离开关,再合上断路器。

500kV3/2接线方式,线路送电时一般应先合上母线侧断路器,后合中间断路器;

停电时操作顺序相反。

一般应选择大电源侧作为充电侧,停电时顺序相反。

4.6.2线路停送电时,应防止线路末端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1.9(1.15)倍,

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6.3500kV线路停电应先拉开装有并联高压电抗器的一侧断路器,再拉开另一侧断路器,送电时则相反。

无并联高压电抗器时,应根据线路充电功率对系统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停、送电端。

避免装有并联高压电抗器的500kV线路不带并联高压电抗器送电。

4.6.4多端电源的线路停电检修时,必须先拉开各端断路器及相应隔离开关,然后方可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送电时顺序相反。

4.6.5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长距离线路送电操作时,线路末端不允许带空载变压器。

4.6.6用小电源向线路充电时应考虑继电保护的灵敏度,防止发电机产生自励

磁。

4.6.7检修后相位有可能发生变动的线路,恢复送电时应进行核相。

4.7变压器操作原则

4.7.1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

a)电压比相同;

b)阻抗电压相同;

c)接线组别相同。

4.7.2电压比和阻抗电压不同的变压器,必须经过核算,在任一台都不过负荷的情况下可以并列运行。

4.7.3变压器并列或解列前应检查负荷分配情况,确认解、并列后不会造成任一台变压器过负荷。

4.7.4新投运或大修后的变压器应进行核相,确认无误后方可并列运行。

4.7.5变压器停送电操作

4.7.5.1停电操作,一般应先停低压侧、再停中压侧、最后停高压侧(升压变压器和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停电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顺序);

操作过程中可以先将各侧断路器操作到断开位置,再逐一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操作隔离开关到断开位置(隔离开关的操作须按照先拉变压器侧隔离开关,再拉母线侧隔离开关的顺序进行)。

4.7.5.2

4.7.5.3合格后,

4.7.5.4

强油循环变压器投运前,应按说明书和保护的要求投入冷却装置。

无载调压的变压器分接开关更换分接头后,必须先测量三相直流电阻方能恢复送电。

切换变压器时,应确认并入的变压器带上负荷后才可以停待停的变压

4.7.6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操作

4.761在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变压器停、送电及经变压器向母线充电时,在操作前必须将中性点接地刀闸合上,操作完毕后按系统方式要求决定是否拉开。

4.7.6.2并列运行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需从一台倒换至另一台运行变压器时,应先合上另一台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再拉开原来的中性点接地刀闸。

4.7.6.3如变压器中性点带消弧线圈运行,当变压器停电时,应先拉开中性点隔离开关,再进行变压器操作,送电顺序与此相反。

禁止变压器带中性点隔离开关送电或先停变压器后拉开中性点隔离开关。

4.7.7未经试验和批准,一般不允许500kV无高抗长线路末端带空载变压器充电,如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