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2156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十一世纪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不久传到了高丽。

中国发明的火药约在元代引入朝鲜后,朝鲜自己制成了火器,并在抗倭斗争中成功使用。

摺扇是朝鲜首创的取凉与装饰用品,这一风雅之物流传到中国后博得了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墨客的极大喜爱。

十三四世纪时,高丽的造船技术已很发达,建造的兵船载量大、航速快、战斗力强,元世祖忽必烈渡海入侵日本之役,就是按照高丽船样式打造了大量兵船。

元朝时,重要的作物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经栽种成功,高丽的棉花与棉布生产迅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流通,还对外出口,在十四世纪末供应中国的女真人,十五世纪初起,开始向日本输出棉布。

由于长期使用汉字,朝鲜朝野人士都很注重书法艺术。

高丽太上王忠宣王于十四世纪初在元都燕京开设万卷堂,探究书法、儒学和文学等,其中的高丽儒学家李齐贤,在书画、诗文方面造诣很高,他与赵孟

等中国大书法家交往,把赵孟

的字体介绍到国内,以“松雪体”流行于高丽。

有清一代的朝鲜有识之士和中国学者之间也有频繁的接触,十八世纪的朝鲜实学家洪大容、朴趾源等许多人来到北京,搜集了大量中国书籍载回国内,回国后主张学习中国的文明和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西学和先进科技,借以达到朝鲜的繁荣富强。

当今,朝鲜文化仍融入中国文化的因子,2010年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血海歌剧团潜心50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演,观众十分喜爱朝版的林黛玉、薛宝钗,曾在中国引起轰动。

(节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战国时代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许多人为避战祸浮海到朝鲜,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情况下进行的。

B.两国在古代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风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相同,说明两国在文化交流上的互相影响十分广泛而深刻。

C.新罗统一朝鲜,王号、年号改用汉文,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留学生,政制、服饰参照唐朝,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

D.由于长期使用汉字,朝鲜人也注重书法艺术,有的人在书画、诗文上造诣很高,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所在。

解析:

A项,“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情况下进行的”错,原文并无此意。

C项,“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错,原文为“这样,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这句话说明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向往中国的先进文化,许多文化都类似甚至完全同于中国文化。

D项,“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所在”分析不正确,根据选项前面的内容不能推导出后面这一结论。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一段论述两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如周、战国、秦汉,结尾一段说清朝、当今两国文化仍有交流,可看出大体是以时间为顺序论述的。

B.第二段论述了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影响朝鲜,两国在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很相似,甚至相同,朝鲜在有些方面对中国也产生过影响。

C.第三段重点论述新罗统一朝鲜后在文化的许多方面模仿、追随中国,次要论述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朝鲜及在朝鲜的发展运用。

D.第四段先具体阐述朝鲜的摺扇、造船术对中国的影响,再进一步叙述中国棉花传入朝鲜的经过,并指出中国诗书画对朝鲜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结构分析错误。

“重点……”“次要……”分析不正确,第三段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是并列的,论述时只存在“先”“后”关系。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箕子去国”的故事只是传说周灭殷商之际中国的诗书礼乐、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等传入朝鲜,实际两国文化交流有可能更早,也有可能稍晚。

B.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主要在音乐上,朝鲜的歌舞音乐传到中国,高句丽乐在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对中国乐、舞的发展颇有贡献。

C.中国与朝鲜两国农作物文化相互影响,元朝时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后来高丽的棉花与棉布生产迅速发展,又在十四世纪末供应中国的女真人。

D.当今,中国与朝鲜两国艺术文化仍互相交流,如在中国巡演的朝鲜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就是扎根在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基础之上的。

“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主要在音乐上”错,“主要”两个字错,原文在“文化交流”概念上没有表述过主要是在哪一方面交流,只是举例论述。

另外,“朝鲜的歌舞音乐传到中国”不是在隋唐时期,原文为“朝鲜的歌舞音乐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到中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鸭的喜剧

鲁 迅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①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多久,便向我诉苦说:

“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

我住得久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只以为很是嚷嚷罢了。

然而我之所谓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谓寂寞罢。

我可是觉得在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

老于北京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

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

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一日就是这冬末夏初的时候,而且是夜间,我偶而得了闲暇,去访问爱罗先珂君。

他一向寓在仲密君的家里;

这时一家的人都睡了觉了,天下很安静。

他独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很高的眉棱在金黄色的长发之间微蹙了,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缅甸的夏夜。

“这样的夜间,”他说,“在缅甸是遍地是音乐。

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各种声音,成为合奏,很神奇。

其间时时夹着蛇鸣:

‘嘶嘶!

’可是也与虫声相和协……”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我开不得口。

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所以即使如何爱国,也辩护不得,因为他虽然目无所见,耳朵是没有聋的。

“北京却连蛙鸣也没有……”他又叹息说。

“蛙鸣是有的!

”这叹息,却使我勇猛起来了,于是抗议说,“到夏天,大雨之后,你便能听到许多虾蟆叫,那是都在沟里面的,因为北京到处都有沟。

“哦……”

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爱罗先珂君已经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②。

他买来便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里。

那池的长有三尺,宽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种荷花的荷池。

从这荷池里,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养出半朵荷花来,然而养虾蟆却实在是一个极合式的处所。

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

爱罗先珂君也常常踱来访他们。

有时候,孩子告诉他说,“爱罗先珂先生,他们生了脚了。

”他便高兴的微笑道,“哦!

然而养成池沼的音乐家却只是爱罗先珂君的一件事。

他是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常说女人可以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

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劝诱他就在院子里种白菜;

也屡次对仲密夫人劝告,劝伊养蜂,养鸡,养猪,养牛,养骆驼。

后来仲密家里果然有了许多小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大约也许就是这劝告的结果了。

从此卖小鸡的乡下人也时常来,来一回便买几只,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长寿的;

而且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有一天的上午,那乡下人竟意外的带了小鸭来了,咻咻的叫着;

但是仲密夫人说不要。

爱罗先珂君也跑出来,他们就放一个在他两手里,而小鸭便在他两手里咻咻的叫。

他以为这也很可爱,于是又不能不买了,一共买了四个,每个八十文。

小鸭也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

大家都说好,明天去买泥鳅来喂他们罢。

爱罗先珂君说,“这钱也可以归我出的。

他于是教书去了;

大家也走散。

不一会,仲密夫人拿冷饭来喂他们时,在远处已听得泼水的声音,跑到一看,原来那四个小鸭都在荷池里洗澡了,而且还翻筋斗,吃东西呢。

等到拦他们上了岸,全池已经是浑水,过了半天,澄清了,只见泥里露出几条细藕来;

而且再也寻不出一个已经生了脚的科斗了。

“伊和希珂先,没有了,虾蟆的儿子。

”傍晚时候,孩子们一见他回来,最小的一个便赶紧说。

“唔,虾蟆?

仲密夫人也出来了,报告了小鸭吃完科斗的故事。

“唉,唉!

……”他说。

待到小鸭褪了黄毛,爱罗先珂君却忽而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了,便匆匆的向赤塔去。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也已经长成,两个白的,两个花的,而且不复咻咻的叫,都是“鸭鸭”的叫了。

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他们盘桓了,幸而仲密的住家的地势是很低的,夏雨一降,院子里满积了水,他们便欣欣然,游水,钻水,拍翅子,“鸭鸭”的叫。

现在又从夏末交了冬初,而爱罗先珂君还是绝无消息,不知道究竟在那里了。

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的叫。

一九二二年十月

[注] ①爱罗先珂(1889—1952),俄国诗人、童话作家。

②科斗子:

小蝌蚪。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中“我”引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意在表明“我”不认同爱罗先珂对现实的感受。

B.作者描写爱罗先珂,突出他独自靠在卧榻上眉头紧蹙的特征,妙笔传神,勾勒出一个思考者的形象。

C.爱罗先珂主张自食其力,劝友人种白菜,养各种动物,寄托了也期盼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

D.作品善于摹声摹形,用“咻咻的叫”写小鸭,以“满院飞跑”绘小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生灵的活泼可爱。

不是不认同,“我”知道爱罗先珂说的应该是真实的,但因为“我住得久了,已经习惯了,所以没有感觉到罢了。

A

5.作品中爱罗先珂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此题,要注重把握文中对爱罗先珂的描写,比如:

他十分迷恋缅甸夏夜蛇鸣虫叫的声音,说明他热爱自然;

为了摆脱心灵的寂寞,他买来蝌蚪,想培养“池沼的音乐家”,说明他童心未泯;

劝仲密夫人养各种动物,与仲密一家和谐相处,说明他温和善良。

①童心未泯。

为了摆脱心灵的寂寞,他买来蝌蚪在院子水池里养育未来的“池沼的音乐家”。

②热爱自然。

他双目失明,却能凭心灵与听觉来感知天籁,迷恋缅甸夏夜蛇鸣虫唱的声音。

③温和善良。

与仲密一家和睦相处,与孩子们亲密无间,甚至将爱倾注在可爱的小生灵身上。

6.作品看似“喜剧”,却隐含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喜剧”和“悲剧”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所谓“喜剧”,就是有关买鸭子的一段经历,即爱罗先珂买了四只小鸭子,后来它们长大了,十分自由欢快。

所谓“悲剧”,就是爱罗先珂的愿望没有实现,即小鸡难得长寿,小鸭子把蝌蚪吃了,未听到小鸭子“鸭鸭”的叫声爱罗先珂便回国了,他想排遣寂寞却最终没有如愿。

①鸭的喜剧:

四只小鸭终于长成,自由欢快。

②爱罗先珂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如意:

劝仲密夫人养小鸡,小鸡难得长寿;

养蝌蚪指望听蛙鸣,蝌蚪又被鸭子吃了;

养了鸭子,鸭子长成之前他却回国去了,未听到“鸭鸭”的欢叫声。

③他想排遣寂寞始终未能如愿,意味着爱罗先珂温情博爱的社会理想难以实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

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

美国有关法律规定:

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

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

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

“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

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

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

“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A项,错在“比……更重要”错。

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

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

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

C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

(2)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3)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

(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

“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馀’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

居易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

“关美刺者,谓之讽谕;

咏性情者,谓之闲适;

触事而发,谓之感伤;

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B.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C.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D.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找出句子的主语即可断开。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未冠”,没有成年。

“弱冠”,年满二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居易工于文章。

自恃才高、极少推崇他人的顾况,见到白居易的文章后也禁不住大加赞赏。

B.白居易为官正直。

他为民生进谏,宪宗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反对王锷担任宰相,因而得罪当权的大臣,被诽谤、弹劾,由此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作内容丰富。

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对白居易的诗作有不一样的评价。

他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

因果关系不当,“因而”“由此”表述的关系不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蠲(juān):

免除。

贷:

宽恕。

振:

通“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