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729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三Word下载.docx

〇@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〇@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〇@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〇@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

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〇@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〇@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〇@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设两框,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一框共设三目,即“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通过活动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正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44

文化。

@教材结合春节和圣诞节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教材结合中国的丽江古城、复活节岛国家公园、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第二目“透视文化多样性”主要讲了四层意思:

一是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二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三是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四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关于文化的多样性,有多种说法,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体育运动、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

@各民族文化之所以存在差异性,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各种因素不同。

但是由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其共通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各民族文化又具有共同性。

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时,可以结合《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的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同时,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第三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不阿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百花争艳、姹紫嫣红。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该民族文化的维系和支撑,失去了自己文化根基的民族,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维护、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既是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必需,也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

世界文明的演进从来就是一部雄壮的“交响乐”,而不是小提琴独奏曲。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交响乐”中不可缺少的音符。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以自己独特的贡献,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教材指出:

“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呢?

一是要承认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世界各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加强交流,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世界文化

45

百花园才会更加绚丽多彩,世界才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设三目。

@第一目“生活中的文化传播”,通过活动导入,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文化传播;

结合相关探究活动,理解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第二目“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说明文化传播总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三目“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一通过体育运动、建筑艺术和语言文字三组镜头,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探究活动二通过把春节和圣诞节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韵味。

@探究活动三通过对丽江古城、复活节国家公园、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三处文化遗产的介绍和描写,让学生感受文化遗产中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

@探究活动四旨在引导学生赏析不同民族民歌,感悟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探究活动五旨在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国家的奥运会会徽,解释其不同的文化印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感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探究活动六旨在增强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民族文化。

@探究活动七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探究活动八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商人进行商业贸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与贡献。

@探究活动九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人口迁徙对文化传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探究活动十通过介绍各种传媒,让学生了解各种传媒的特点。

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各有优点。

例如,人际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

学术刊物传播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电视传播生动、形象、真实;

互联网传播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手机短信传播丰富多彩,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相融合;

电子读物则体现了多媒体的完美结合……要分析不同的文化信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学生对现代电子技术很感兴趣,从他们的切身体验人手,引导他们增强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活动十一旨在让学生体会,中外文化相互交流有益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46

(三)@本课重点、难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各民族文化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四)@相关资料

1.@名词解释

@多媒体技术:

对存储在各种存储体上的、由各种载体所表示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

存储信息的存储体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

承载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

对多媒体用户而言,可借助电话、电传、电视、计算机等信息传输设备,获取将文字、图像、声音集成在一起的,并能与人类作动态交互作用的信息。

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两个主要特点。

2.@相关资料

(1)@以民俗文化为例看无形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

@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相对于有形的文化遗产而言,无形文化遗产由于没有具体的物质形式,因而在岁月的流逝中更不容易被保存下来。

民俗文化就是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

民俗是流行于民族中的传统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俗语等,民俗文化不仅具有娱乐和心理宣泄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能加深下一代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与理解,从而在保持和传承特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一个原生态文化处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环境中时,民俗往往能经由言传身教而代代相传,但这种传承的纽带是极其脆弱的,一旦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伴随着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原有的民俗传统就有可能湮没。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媒工具和交流手段的发展使得最原始的部落也开始与外界有了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有意识地对民俗文化加以保护,许多古老部落的民俗就会迅速地消失,它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也随之消亡。

遗憾的是,这种流失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能够保护这些无形文化遗产的措施却很少。

民俗的流失与消亡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毁灭性破坏,保护特定文化群体的文化特色是在全球化社会中实现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2)@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一是尊重历史发展的事实。

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事实。

几千年来,不是一种文化,而是古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希伯来文化、印度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非洲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影响着人类社会。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影响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样不会只是一种文化,只有继续贯彻文化多样性原则,才能不断繁荣世界文化,才是对历史的尊重。

47

@二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

世界文明进步,离不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只有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世界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继承,才能使文化生态平衡得到维持,使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共享。

@三是有益于人类创新能力的极大发挥。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创造性。

硅谷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

有人说,硅谷之所以能深深吸引着世界,是因为“硅谷的空气里都飘着创意”。

硅谷是世界各地精英云集的科技发展高地,是新移民之谷。

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与融合,最后形成了开放度高、兼容性强、适合创业、有益发展的文化氛围。

@四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一些国家试图借经济全球化趋势搞文化垄断和文化霸权,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和尺度来抑制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因此,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必要条件。

(3)@文化载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文化载体对文化的传播有重大的影响。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文化载体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和媒介。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来说有物化的载体和人化的载体。

典籍、器物等是文化的物化载体形式;

思想、语言、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是文化的人化载体形式。

@从文化的传播角度来看,文化传播物化的载体形式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从结绳记事到鸿雁传书再到信息高速公路,从实在具体的文化传播载体到抽象虚拟的载体,都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文化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

这一切都取决于文化传播载体和手段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

@当然,文化传播中的人化的载体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与古代的人相比,现代人的文化承载内涵要丰富得多,交往领域和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展,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物化的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很难传神,很难全面表现出一定文化的活的生命力。

最为有效、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应当说是人化载体,因为人是文化的活化身,在人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精神。

在跨地域的交流过程中,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最能直接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

频繁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传播和交流文化,而且有利于创造文化,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中,不同文明、文化相互碰撞,会出现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也会出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且能实现文化的整合与超越。

48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提纲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文化遗产:

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一

2.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文化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2)@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1)@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现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课时安排

@一般为两课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课时。

49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导入方式。

(1)@问题导人

@所谓问题导人是指提出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疑问中进入教学活动中。

这种导人的优点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叫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谁能举例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你所了解的民族文化?

”“如何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2)@图表导人

@图表导入是常规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50

一般是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图表、教学挂图、自制图片等,启发学生观察、讨论。

本课可以出示教材涉及到的世界民族服饰、民族饮食、世界建筑等方面的图表。

3.@师生共同探究

〇@探究活动一

@教师可以先介绍击剑、跆拳道、武术,再从学生普遍喜好的体育活动人手,结合丰富多彩的奥运会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学生进入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文化现象。

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由来”。

建议安排关于世界建筑与文化多样性的讨论。

〇@探究活动二

@鼓励学生查找有关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资料,探讨这两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〇@探究活动三

@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丽江古城、复活节岛国家公园和努比亚遗址所体现的文化特色,二是鼓励学生查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〇@探究活动四

@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

如果班里有少数民族学生,还可以请他们介绍本民族的民歌或现场演唱。

同时请同学们交流感想、做出评论。

最后分析和讨论不同的曲调、旋律及不同的内容和演唱风格是否构成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〇@探究活动五

@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个奥运会会徽所体现的文化印记,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感悟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〇@探究活动六

@从世界文化多样性价值,古老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等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保护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说一说我国还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第二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基本流程图示

51

@可以结合短信交流导入教学内容。

3.@形成新的理念

@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4.@师生共同探究

〇@探究活动一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文化传播现象并加以归纳。

〇@探究活动二

@结合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会商业贸易活动对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作用。

〇@探究活动三

@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〇@探究活动四

@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理解不同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〇@探究活动五

@鼓励学生查找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并进行交流。

52

四、@教学评价建议

(一)@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参加讨论的积极程度。

可以先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让学生互评。

(二)@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能够快速、大量地传播信息。

请你说出两种现代生活中使用的文化传播手段,并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答案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文化传播的手段。

例如,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

@电子邮件容量大、速度快。

与电话、通信或邮政信件发送不同,电子邮件在高速传输的同时允许收信人自由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接收和回复,发送电子邮件时不会因“占线”或接收方不在而耽误时间,收件人无需固定守候在线路另一端,用户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甚至在旅途中收取。

它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其低廉的通信价格,用户花费极少的市内电话费用即可将重要的信息发送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用户手中。

同时它有更为广泛的交流对象。

同一个信件可以通过网络极快地发送给网上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成员,甚至召开网上会议,进行互相讨论,这些成员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

而发送速度与地域无关。

@手机短信容量小、不能传送更多的音像资料,但方便、快捷。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

短信作为一种文字通讯方式,快速、准确、实用。

传递的信息可以自动存入对方随身携带的手机,无需担心信息的存储。

向外地或国外发短信比打长途电话便宜许多。

如果将同一信息发送给多人时,可以选择“群发”的功能。

五、@教学资源链接

1.@跆拳道

@起源于韩国的手脚并用的搏斗技巧。

跆拳道和日本的空手道、中国的武术相似,在韩国十分普及。

跆拳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较早的自卫武技。

1986年跆拳道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1988年奥运会列为表演项目。

2.@故宫

@又名紫禁城,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公里、景山南门对面,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合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故宫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

河内是周长3公里、高近10米的

53

城墙,城墙四面都有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

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

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

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故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

3.@泰姬陵

@印度古陵墓。

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素有大理石的梦境之称。

位于印度古城亚格拉市郊的亚穆纳河南岸,始建于1631年,宏伟壮观,结构严谨、工整对称。

整个陵园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四周是红砂石围墙。

寝宫内共分5间墓室,墙壁上,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构思精细,巧夺天工。

在中间的墓室里有一道雕花大理石围栏,里面安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大理石石棺,两具石棺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彩色宝石和浮雕。

基座的4个角上各有一座40_米高的3层尖塔,为防止倾倒后压坏陵体,塔身均稍外倾。

陵墓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完全相同的清真寺翼殿,都用红砂石砌成,以白大理石碎块点缀。

4.@巴特农神庙

@它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巴特农神庙”。

神庙长70公尺:

宽31公尺,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环绕,每根柱子高10公尺,直径2公尺,为公元前440年所建。

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

东边的门厅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

中楣饰带是由92块白色大理石装饰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腊神话的浮雕。

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浮雕。

巴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

5.@“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具有如下特点。

@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巧妙结合。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