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677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执考点(考点)

课时

1

基础理论模块

生物化学绪论

1.能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2.熟悉生化与医学的关系。

3.熟练掌握用于测定临床生化指标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了解生化的发展简史。

任务1:

生物化学概念。

任务2:

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任务3:

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课堂讲授:

通过病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生化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热情。

1(理论)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点及理化性质;

能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来分离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并根据电泳图谱的类型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

2.熟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及其特点、氨基酸的分类。

3.能理解蛋白质分子的正常结构,并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

氨基酸结构。

氨基酸分类。

任务3: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任务4: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任务5:

蛋白质变性。

任务6:

蛋白质的变性在医学中的应用。

1.课堂讲授:

病例导入,多媒体展示。

2.模型展示:

观察氨基酸和肽链的基本结构;

动画展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及彼此的关系。

3.案例:

疯牛病讨论蛋白质结构与空间的关系,高压灭菌导出蛋白质变性的基本概念。

1.氨基酸与多肽:

(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肽键与肽链。

2.蛋白质的结构:

(1)一级结构概念。

(2)二级结构—α螺旋。

(3)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理论)

2(实验)

3

1.掌握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活性中心及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能根据酶的结构与功能,解释酶原的激活以及酶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胃溃疡、急性胰腺炎。

2.能用同工酶谱对疾病进行诊断。

3.熟悉同工酶、变构酶、酶原激活及其生理意义。

4.能理解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并能依此解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及救治方法、高温灭菌机理等。

酶促反应特点。

酶的结构与功能。

Km概念及意义。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有机磷农药中毒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2.教学内容:

模型展示,了解酶的基本结构,动画演示酶的基本特点。

有机磷中毒,磺胺药的使用等,了解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的催化作用:

(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底物复合物。

2.辅酶与酶辅助因子:

(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辅酶作用。

(3)金属离子作用。

3.酶促反应动力学:

(1)Km和Vmax的概念。

(2)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

4.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

(1)不可逆抑制。

(2)可逆性抑制。

5.酶活性的调节:

(1)别构调节。

(2)共价修饰。

(3)酶原激活。

(4)同工酶概念。

6.核酶核酶的概念。

4(理论)

4

生物氧化

1.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及影响因素。

2.熟悉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和作用;

胞液中NADH的氧化;

能理解呼吸链各组分的作用,并说出呼吸链组分提取物作为临床缺氧治疗的机理。

3.能根据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解释CO、氰化物中毒以及减肥药的机理。

生物氧化的概念。

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

ATP的生成

动画演示呼吸链的形成及彼此的关系,及ATP的产生过程。

鱼藤酮、氰化物、CO中毒,理解呼吸链彼此的关系。

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2)ATP的利用。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3)ATP合酶。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5

糖代谢

1.掌握糖分解代谢和糖异生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能说出糖酵解的大致过程及导致机体产生大量乳酸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2.熟悉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原因。

3.能理解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并能说出若糖有氧氧化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4.根据磷酸戊糖途径,能解释蚕豆病的机理及注意事项。

5.理解糖异生的意义,能说出糖异生不能进行的原因和后果。

6.能根据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解释糖原累积病的机理。

7.能根据糖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解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8.能够熟练运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糖浓度,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并能说出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

糖原的合成。

糖代谢与医学的关系。

课堂及案例:

以剧烈运动肌肉酸痛和乳酸酸中毒引入糖酵解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以蚕豆病引出磷酸戊糖途径,并介绍蚕豆病的症状,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预防措施。

先出示糖原累积病的病人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再讲授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解释糖原累积病的机理和分型,最后总结糖原代谢的掌握要点。

以糖尿病导入血糖这部分内容,在阐明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的同时,复习糖代谢的所有内容。

1.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及供能。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

(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

(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3)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重要的产物。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浓度。

(2)胰岛素的调节。

(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6(理论)

2(实践)

6

脂类代谢

1.掌握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合成部位及生理功能,甘油三酯的分解及胆固醇的合成;

根据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代谢,解释高脂蛋白血症产生的原因。

2.熟悉甘油的代谢,理解甘油三酯的代谢,能说出在营养过剩或不足时机体变胖或变瘦的的过程,并能解释酮症酸中毒的机理。

3.了解甘油磷脂的代谢、鞘磷脂的知道磷脂的分子组成,能理解其在血浆脂蛋白构成中的作用。

4.了解胆固醇的酯化,根据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能理解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用药机理。

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功能。

甘油三酯的分解。

酮体的生成及意义。

甘油三酯的合成。

胆固醇代谢。

高血脂症

2.课堂教学:

病例展示,对脂类代谢有个初步的了解,动画演示,了解脂类代谢的过程。

以高脂血症引入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各种脂类的代谢就此展开,最后在和学生一起分析高脂血症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脂类的生理功能:

(1)储能和供能。

(2)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

2.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1)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

(2)一脂酰甘油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

3.脂肪的合成代谢:

(1)合成的部位。

(2)合成的原料。

(3)合成的基本途径。

4.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5.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动员。

(2)脂肪酸β-氧化的基本过程。

(3)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

6.甘油磷脂代谢:

(1)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7.胆固醇代谢:

(1)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

(2)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3)胆固醇的转化。

8.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及其组成。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3)高脂蛋白血症。

7

蛋白质分解代谢

1.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的类型及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

2.熟悉蛋白质营养作用、氨基酸的特殊代谢途径;

能根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说出混合氨基酸输液应用于术后病人的原因。

3.能说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游离氨在肝内合成尿素的大致过程,并能解释高血氨导致肝昏迷的发病机理。

4.根据芳香族氨基酸的正常代谢,说出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尿症产生的原因。

5.能够熟练地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ALT的活性,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并能说出其临床意义。

蛋白质的营养。

氨基酸的脱氨基。

氨的代谢。

个别氨基酸代谢。

1.课堂讲授:

2.课堂教学:

多媒展示,讨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特点。

以肝性脑病导入新课,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为授课重点,最后再总结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

(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

(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

(2)氨基酸的吸收。

(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转氨酶。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α-酮酸的代谢。

4.氨的代谢:

(1)体内氨的来源。

(2)氨的转运。

(3)体内氨的去路。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和意义。

(3)甲硫氨酸循环。

(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

8

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1.掌握DNA二级结构特点、三种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核酸的理化性质;

,能理解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基因治疗。

2.熟悉核酸的化学组成和核苷酸的代谢过程、核酸理化性质;

能解释抗癌药物的机理、痛风产生的原因及临床用药的作用机理。

3.能通过熟练操作离心机,能提取酵母中的RNA,并能协作分工对其组分进行鉴定,以加深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

核酸的化学组成。

DNA的结构与功能。

RNA的结构与功能。

任务4:

核酸的理化性质。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1.以核酸营养品、痛风病导入新课。

核酸的化学组成;

DNA的结构与功能;

RNA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苷酸代谢。

3.总结。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核苷酸分子组成。

(2)核酸(DNA和RNA)。

2.DNA的结构与功能。

(1)DNA碱基组成规律

(2)DNA的一级结构。

(3)DNA双螺旋结构。

(4)DNA高级结构。

(5)DNA的功能。

3.DNA变性及其应用:

(1)DNA变性和复性的概念。

(2)核酸杂交。

4.RNA结构与功能:

(1)mRNA。

(2)tRNA。

(3)rRNA。

5.核苷酸代谢:

(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3)两条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6.核苷酸代谢的调节:

(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

(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

9

基因信息传递

1.掌握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特点。

2.熟悉中心法则的过程及抗生素、干扰素等临床用药的作用机理。

3.通过学习DNA的合成,能解释酶和蛋白因子抑制剂的抗肿瘤机理及逆转录病毒的致癌机理。

4.根据转录的过程,能说出抗结核药利福霉素的作用机理。

5.能说出蛋白质合成的大致过程,并能解释抗生素的抑菌机理。

DNA的复制。

转录。

蛋白质的合成。

动画展示,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理解该过程的特点。

以临床抗肿瘤药物导入新课,在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讲解各种酶及蛋白因子的作用。

1.遗传信息传递的概述:

中心法则。

2.DNA的生物合成:

(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DNA的复制。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3.RNA的生物合成:

(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

(3)转录后加工过程。

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

(1)基因表达的概念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

(2)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3)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诱导与阻遏。

(4)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

(5)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

5.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

(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要选用优秀的教材,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凡经学校正式立项并由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经审定后,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选用。

(二)教学建议

1.理论教学

(1)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采用临床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路,实施互动教学;

(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

(3)要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有关医学的社会热点问题与生化基本理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要力求其代表性和应用性,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3.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讲授内容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时刻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授课语言要精炼、清晰、流畅,速度适中;

关爱学生,能与学生做到心灵上的沟通;

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4.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教学信息资源,如齐全的试题集、有互动平台的生化网站等,以满足教与学不同层面的需求。

5.注重人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考查课,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包括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方面,占考核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7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

编写成员:

于海英,李先佳,程红娜,陈月琴,刘淑霞编写时间:

2010.10

审核人:

批准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