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674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审核人

批准人

1、目的

为了规范本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并为控制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泵送剂等外加剂的进场检验。

如需检测本作业指导书涉及不到的检测项目以现行有效的标准为主。

3、编制依据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GB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JC473-2001、JC474-2008、JC475-2004、GB23439-2009、JC477-2005(混凝土外加剂)

GB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4、职责

1)人员凡从事本试验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

2)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样品正确分样,校对仪器、备、量值、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严格按照受检产品的技术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4)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每项检验原始记录,严格按标准要求,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不得擅自修改。

试验完毕,认真填写检验报告。

对试验数据失误及试验报告报送不及时者,则须追究责任.

5)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做到事前有检查,事后维护保养、清理卫生,及时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仪器设备等若发生人为损坏以及意外事故要追究责任。

6)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做到文明检验,离开岗位时检查水电源,防止事故发生。

7)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新标准、新技术提高检测水平。

8)对检测产品出具数据准确性负完全责任。

9)试验室负责人审核试验报告,经批准通过后签发至相关单位。

5、人员及设备

5.1人员配备:

5.1.1一般工作条件下,要求应配备试验人员1~3人,有专人负责,均必须持证上岗。

5.2仪器、设备:

强制式搅拌机、2000kN压力试验机

坍落度筒、台秤50kg、感量50g

电子天平:

500g、感量0.01g;

1000g、感量1g

砼贯入阻力仪、砼含气量测定仪

容量筒:

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L。

带塞量筒、水泥净浆搅拌机、玻璃板:

直径350~400mm

载锥圆模:

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4mm,高度60mm。

负压筛析仪、钢筋锈蚀仪、火焰光度计、压力泌水仪。

6、作业条件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

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7 试验方法

7.1 材料

7.1.1 水泥

采用GB8076-2009附录A规定的水泥。

7.1.2 砂

符合Ⅱ区要求的中砂,但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

7.1.3 石子

符合要求的公称粒径为5mm~20mm的碎石或卵石,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

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7.1.4 水

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的技术要求。

7.1.5 外加剂

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7.2 配合比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

掺非引气型外加剂的受检混凝土和其对应的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相同。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水泥用量: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

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3。

b) 砂率: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均为43%~47%;

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

但掺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低1%~3%。

c) 外加剂掺量:

按生产厂家指定掺量。

d) 用水量: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10±

10)mm,用水量为坍落度在(210±

10)mm时的最小用水量;

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0±

10)mm。

用水量包括液体外加剂、砂、石材料中所含的水量。

7.3 混凝土搅拌

采用符合JG244要求的公称容量为60L的单卧轴式强制搅拌机。

搅拌机的拌合量应不少于20L,不宜大于45L。

外加剂为粉状时,将水泥、砂、石、外加剂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

外加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外加剂的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

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至均匀,再行试验。

各种混凝土试验材料及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

3)℃。

7.4 试件制作及试验所需试件数量

7.4.1 试件制作

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按GB/T50080进行,但混凝土预养温度为(20±

7.4.2 试验项目及数量

试验项目及数量详见GB8076-2008表3。

7.5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7.5.1 坍落度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测定

每批混凝土取一个试样。

坍落度和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均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有一个超过10mm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

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0mm时,则应重做。

坍落度及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测定值以mm表示,结果表达修约到5mm。

7.5.1.1 坍落度测定

混凝土坍落度按照GB/T50080测定;

但坍落度为(210±

10)mm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层装入高度为筒高的一半,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

7.5.1.2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测定

当要求测定此项时,应将按照7.3搅拌的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数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样筒内,容器加盖,静置至1h(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然后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至均匀后,再按照坍落度测定方法测定坍落度。

计算出机时和1h之后的坍落度之差值,即得到坍落度的经时变化量。

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按式(1)计算:

△SL=SL0-SL1h

式中:

ΔSL———坍落度经时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

SL0———出机时测得的坍落度,单位为毫米(mm);

SL1h———1h后测得的坍落度,单位为毫米(mm)

7.5.2减水率测定: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减水率按下式计算,应精确到0.1%。

W0-W1

WR=─────×

100%(1)

W0

WR───减水率,%;

W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

W1───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

WR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1%。

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

若有两个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7.5.3 泌水率比测定

泌水率比按下式计算,应精确到1%。

Bt

Rb=──×

100%

Bc

Rb——压力泌水率比,%;

Bc——基准混凝土压力泌水率,%;

Bt——受检混凝土压力泌水率,%。

泌水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如下: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高200mm),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

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自抹面

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

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

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精确至1g,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VW

B=─────×

100%

(W/G)GW

GW=G1-G0

 式中:

B———泌水率,%;

VW———泌水总质量,单位为克(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单位为克(g);

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GW———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G1———筒及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G0———筒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时,从每批混凝土拌合物中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

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

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应重做。

7.5.4含气量和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的测定

试验时,从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含气量以三个试样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0.5%时,将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0.5%,则应重做。

含气量和1h经时变化量测定值精确到0.1%。

7.5.4.1 含气量测定

按GB/T50080用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并按仪器说明进行操作,但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15s~20s。

7.5.4.2 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测定

当要求测定此项时,将按照7.3搅拌的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含气量试验的数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样筒内,容器加盖,静置至1h(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然后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均匀后,再按照含气量测定方法测定含气量。

计算出机时和1h之后的含气量之差值,即得到含气量的经时变化量

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按下式计算:

△A=A0-A1h

ΔA———含气量经时变化量,%;

A0———出机后测得的含气量,%;

A1h———1小时后测得的含气量,%。

7.5.5凝结时间差测定:

凝结时间差按式下式计算:

△T=Tt-Tc

△T──凝结时间之差,min;

Tt──受检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10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略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

3s~5s,置于(20±

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

时间用20mm2的试针。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

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

2)mm深度。

记录贯入阻力,精确至10N,记录测量时间,精确至1min。

贯入阻力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P

R=──

A

R———贯入阻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P———贯入深度达25mm时所需的净压力,单位为牛顿(N);

A———贯入阻力仪试针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

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

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始计算凝结时间。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

结时间。

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

凝结时间以min表示,并修约到5min。

7.6 硬化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7.6.1 抗压强度比测定

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

St

Rs=─────×

Sc

Rs──抗压强度比,%;

St──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Sc──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T50081进行试验和计算。

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15s~20s。

试件预养温度为(20±

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7.6.2 收缩率比测定

收缩率比以28d龄期时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的比值表示,按下式计算:

εt

Rε=───×

εC

式中:

Rε──收缩率比,%;

εt──受检的混凝土的收缩率,%;

εC──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受检混凝土及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按GB/T50082测定和计算。

试件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20)s。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收缩率比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精确1%。

7.6.3相对耐久性试验

按GB/T50082进行,试件采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s~20s,标准养护28d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快冻法)。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是否不小于80%来评定外加剂的质量。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相对动弹性模量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7.7 匀质性试验方法

7.7.1 氯离子含量测定

氯离子含量按GB/T8077进行测定,或按本标准附录B的方法测定,仲裁时采用附录B的方法。

7.7.2 含固量、总碱量、含水率、密度、细度、狆犎值、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按GB/T8077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取样及批号

8.1.1 点样和混合样

点样是在一次生产产品时所取得的一个试样。

混合样是三个或更多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而取得的试样。

8.1.2 批号

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和生产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编号。

掺量大于1%(含1%)同品种的外加剂每一批号为100t,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一批号为50t。

不足100t或50t的也应按一个批量计,同一批号的产品必须混合均匀。

8.1.3 取样数量

每一批号取样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量。

8.2 试样及留样

每一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表1和表2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9 判定规则

9.1 出厂检验判定

型式检验报告在有效期内,且出厂检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可判定为该批产品检验合格。

9.2 型式检验判定

产品经检验,匀质性检验结果符合GB8076-2008表2的要求;

各种类型外加剂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中,高性能减水剂及泵送剂的减水率和坍落度的经时变化量,其他减水剂的减水率、缓凝型外加剂的凝结时间差、引气型外加剂的含气量及其经时变化量、硬化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符合GB8076-2008表1的要求,则判定该批号外加剂合格。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则判该批号外加剂不合格。

其余项目可作为参考指标。

9.3 复验

复验以封存样进行。

如使用单位要求现场取样,应事先在供货合同中规定,并在生产和使用单位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于现场取混合样,复验按照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10筋锈蚀试验

仪器:

钢筋锈蚀测量仪

试验步骤

10.1制作钢筋电极:

将I级建筑钢筋加工制成直径7mm,长度为100mm,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1.6µ

m的试件,用汽油、乙醇、丙铜依次浸擦除去油脂,并在一端焊上长130mm~150mm的导线,再用乙醇仔细擦去焊油,钢筋两端浸涂热溶石蜡松香绝缘涂料,使钢筋中间报暴露长度为80mm,计算其表面积。

经过处理后的钢筋放入干燥器内备用,每组试件三根。

10.2拌制新鲜砂浆:

在无特殊要求时,采用水灰比0.5,灰砂比1:

2配制砂浆,水为蒸馏水,砂为检验水泥强度用的标准砂,水泥为基准水泥(或按试验要求的配合比配制)。

干拌1min,湿拌3min。

检验外加剂时,外加剂按比例随拌和水加水。

10.3砂浆及电极入模:

把拌制好的砂浆浇入试模中,先浇一半(厚20mm)。

将两根处理好经检查无锈痕的钢筋电极平行放在砂浆表面,间距40mm,拉出导线,然后灌満砂浆抹平,并轻敲几下侧板,使其密实。

10.4连接试验仪器:

按操作规程交三个夹子分别接阳极钢筋、阴极钢筋和甘汞电极即可。

10.5测试:

未通外加电流前,先读出阳极钢筋的自然电位V(即钢筋阳极与甘汞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值)。

10.6接通外加电流,并按电流密度50×

10-2A/m2(即50µ

A/cm2)调整µ

A表至需要值。

同时,开始计算时间,依次按2、4、6、8、10、15、20、25、30、60min,分别记录阳极极化电位值。

10.7试验结果处理:

以三个试验电极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钢筋阳极极化电位的测定值,以时间为横坐标,阳极极化电位为纵坐标,绘制电位-时间曲线。

根据电位-时间曲线判断砂浆中的水泥、外加剂等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8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8.1非试验人员不得入内.

8.2对样品进行留样及封样处置。

8.3试验固废倒置规定地点,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乱倒。

8.4试验完毕后,要把现场清理干净,所有试验仪器清洁归位,不得随意乱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