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632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培养料前发酵。

培养料备齐后,将草料提前3天加水预湿;

将干牛粪加水预湿后混入发酵剂;

预湿结束后按照一层草料一层粪的顺序,将所有料堆制成底宽2米,上宽1.5米,长度不现的梯形料堆,进入前发酵阶段,总计需15天,翻堆两次。

(2)培养料后发酵。

在前发酵结束后,利用小的朔料棚进行简易后发酵。

(3)铺料播种。

在棚内地面,按照宽0.8—1米,长度不限作成料床,两床之间隔40—50厘米宽过道。

将发酵好的料铺在料床内,厚度20—25厘米。

待料温降至28度以下时,即可播种。

播种采取混播加层播的方法,即先把占播种量70%的菌种撒在菌床上,然后用叉子抖料,使料与菌种充分混合,再将剩余的30%菌种撒在料表面用平整的木版将料面稍压实,整平即可。

(4)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料面覆盖一层报纸遮光,保持料温20—25度,约2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

(5)覆土出菇。

覆土厚度为3-5厘米。

菌丝完全长满培养料后即可覆土。

覆土后调整土层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丢开即散为准,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经15天左右,即可有菌蕾出现,此时可以加大喷水量,保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

待菌蕾长至直径5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

4.平菇生产主要技术路线。

(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

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

选向阳地势干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拌匀后堆料,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

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

(3)装袋接种。

因气温低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0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另外,应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0%~15%。

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

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

(4)发菌管理。

首先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度为20℃~23℃适宜,料温控制22℃~25℃为好;

其次控制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此外,应注意适宜通风、预防杂菌发生。

(5)出菇管理。

此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二)生产技术人员培训与指导以及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推广

培训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培训对象是锦州村菇农。

计划培训举办5-6期,每期培训20人以上,共计培训生产和技术人员120人。

同时,在示范推广食用菌的关键时期如产前、产中、产后等不同阶段,计划邀请锦州菇农到示范大棚、生产菇房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现场咨询和解决问题。

为使技术得到更加有效应用和推广,制定双孢菇、低温平菇等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并发放给锦州菇农,确保技术能够被菇农所掌握。

(三)示范基地建立与示范

在锦州村,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推广技术的内容,实施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供菇农观摩学习,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推广应用,从而实现产量增加、品质提高、菇农增收、农业增效。

(四)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和监测

通过对栽培品种的各种投入品使用以及栽培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以及对示范推广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检测。

一方面可以使该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产值和效益,从而增加菇农收入。

五、明确职责,推进产业化经营体系

食用菌合作社组织:

主要职责是和菇农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协助示范基地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1)负责制定本村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丹麻镇总体方案的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本村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

(2)落实具体种植区域和面积,并和农户签订食用菌种植和收购合同。

(3)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培训5-6期,每期培训人数不低于20人。

(4)进行技术指导和物资服务。

印发技术资料200份以上发放给菇农。

帮助负责食用菌推广的部门和种植户落实食用菌相关菌需物资。

(5)建立一支专业销售队伍,进行食用菌销售工作。

示范基地:

(1)制定示范基地种植和推广计划。

(2)技术人员进行基地食用菌种植示范,在食用菌种植不同阶段,组织菇农到示范大棚、生产菇房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现场咨询。

(3)制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并做到家喻户晓。

(4)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根据生产进程,搞好相关的生产和技术记载。

农户:

(1)严格按照签订的食用菌种植和销售合同,种植和销售食用菌。

(2)在菌种、农药、肥料等菌需物资的使用上,要严格遵守无公害产品农药、肥料使用准则,严禁使用违禁农药。

六、工作计划

根据实际,结合食用菌生产周期性,计划进度安排如下:

1、2010年9月—12月:

做好互助县食用菌生产状况的调查研究、制订种植方案、做好产业规划、制定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做好试验示范推广的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2、2011年1月—3月:

搞好技术培训与指导。

3、2010年4—7月:

搞好食用菌的栽培、示范与推广工作。

4、2010年8月:

做好总结。

七.蘑菇生产的成本及效益分析

蘑菇生产的原料皆由农作物秸杆及畜禽粪便组成,所以成本较为低廉。

每平方米原料投入成本在30元左右。

建造一栋栽培300平方米的菇棚,投资在10000-12000元,这样的棚体使用寿命在5年以上,按每年种植一季计算,每季棚体折旧为1000-1200元。

原料等费用总计10000元,每棚每季产菇10000斤左右,按每斤两元销售价格计算,产值20000元,净利润为8000-10000元。

八、保障措施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关于锦州村食用菌种植计划,特制定以下保障措施:

(一)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领导小组

该项目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领导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涉农岗位工作人员为成员。

项目技术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组员由项目实施人员冯天英和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农科岗位工作人员组成。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协调和运作,保证按项目要求顺利实施。

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三)建立生产日志和管理档案

为保证项目实施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技术领导小组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完整的工作、技术档案。

(四)做好技术示范、推广,探讨推广模式

通过示范基地展示推广项目的集成技术,同时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的形式,将技术成果通过食用菌合作社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

技术推广模式采用“政府+食用菌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

由示范基地制定具体技术路线和技术操作规程,由镇政府组织人员在示范基地进行示范,食用菌合作社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菌种并建立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渠道,发动农民进行生产,利用镇政府的联动,从而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到位,农民能熟练掌握真正技术,无产品销售顾虑,实现镇政府、食用菌合作社和农户的三赢。

(五)开拓市场,确保增收

努力开拓产品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空间,纵横联合,以销售促增收。

一是稳定食用菌合作社营销专业队伍;

二是内引外联,与外公司、企业搞好对接工作;

三是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

四是创建食用菌产品销售大市场,优化销售环境,吸引外地老板来村收购活跃市场,打破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销售瓶颈,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六)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推广普及大棚食用菌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制定和印发技术规范(程),提高锦州村菇农科学种菇水平。

(七)做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

镇政府作为项目支持和牵引单位,要不定期的做好项目的督导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食用菌合作社和示范基地要积极配合镇政府工作,每月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对于示范基地推广的品种、模式,技术人员要适时做好品种的测产工作,工作结束后,搞好总结、鉴定工作。

附1:

无公害食用菌袋料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平菇试用)

附2:

无公害食用菌大棚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双孢菇试用)

冯天英

2010年10月15日

附1:

一、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丹麻镇锦州村无公害平菇的生产

 

二、术语无公害平菇

系指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协作单位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及包装,经检测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的平菇。

三、引用标准

下列是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文。

GB3095-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9138-88大气污染浓度限值标准;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9321.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151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四、生产技术

1、食用菌袋料栽培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转色-催菇-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2、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低温、高产、耐储运、综合性状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3、材料的选择:

棉籽壳、木屑、麸皮、玉米芯、豆秸、稻草、麦秸、马铃薯秧等常见、低成本的农作物秸秆。

4、塑料袋的选择预处理

平菇一般采用18—25cm—50cm的桶料袋,用前将一头用批绳扎一活扣。

5、装袋灭菌

(1)装袋

平菇生料或手工发酵栽培一般用25×

50㎝的料袋,装料前将菌种掰成花生大小的碎块,装料时采用四层菌种三层料,层层压紧后,在菌种处打微孔即可。

(2)灭菌

料袋装锅时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呈“#”字型排垒在灭菌锅里,这样便于空气流通,灭菌时不易出现死角。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袋,当压力表指向1.5公斤/平方厘米时,维持压力2小时不变。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当温度到100℃后,要用中火维持10-12小时,中间不能降温。

6、出袋接种

将刚出锅的料袋运到消过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内冷却,料袋温度降到30℃以下后才能接种。

香菇料袋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

先将接种室或接种箱连同料袋用速效杀菌液进行空间消毒,55厘米料袋,接5穴,一侧3穴,另一侧2穴。

菌种要掰成小枣般大小的块状并迅速填入穴中,接种穴要填满,并略高于穴口。

接完种的菌袋外套即可进培养室培养。

木耳料袋灭菌将木棒去处,用菌种填满,再用无棉盖封口即可。

7、菌袋培养

(1)发菌场所

接种后菌袋可在室内或日光温室里培养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要远离猪场、鸡场、垃圾场等杂菌滋生地,要干燥、通风、遮光等。

进袋发菌前菌棚要消毒杀菌、灭虫,并在地面积墙壁、层架喷浓石灰水。

(2)发菌温度 

夏季播种食用菌发菌期正处在高温季节,发菌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止高温烧菌,气温最好控制在28℃以下。

冬春季节发菌时气温不能低于10℃。

(3)翻袋通气 

平菇接种后平菇3-5天翻袋一次。

在翻袋的同时,挑出杂菌污染的菌袋。

并解开薄袋袋口通气。

50~60天后菌丝长满袋。

当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可脱袋转色出菇。

8、平菇转色管理

此阶段是平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

生产上最常用的是脱袋转色法。

脱袋时的气温要在15-25℃,最好是20℃。

脱袋后的菌柱要防止太阳晒和风吹,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85%,有黄水的菌柱可用清水冲洗。

5-7天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促其转色。

8天后每天向菌柱表面轻喷水1-2次,连续喷水3天,一般脱袋后15-20天转色完毕。

9、出菇管理

(1)催蕾

出菇温室的温度控制在10-22℃,昼夜之间要有5-10℃的温差,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左右,不久就会长出菇蕾。

做好保湿的同时也要防止高温、高湿,防止杂菌污染。

(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

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

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

此期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早秋气温高燥,出菇温室要加盖遮盖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增加光照升温,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

采收一潮菇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

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

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春季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经常向墙面和空间喷水。

五、采收

当平菇菌盖直径5-7cm成熟,应及时进行采收。

六、包装、运输、贮存

1、包装物上应标明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生产者名称、产地、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

2、包装(箱筐)要求大小一致、牢固。

包装容器应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

3、应按同一规格分别包装。

每批产品包装规格、单位、质量应一致。

每件包装的净含量不得超过10kg,误差不超过2%。

4、食用菌鲜销运输前应进行预冷。

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

运输工具要清洁无污染。

运输中要注意防冻、防晒、雨淋和通风换气。

5、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防日晒、雨淋、冻害、病虫危害,机械损伤。

适宜的贮藏温度是3-5℃,空气相对湿度85-90%。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丹麻镇锦州村无公害双孢菇的生产

  二、栽培管理措施

  

(一)菌种选择:

品种选用优质、低温、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二)菇棚的建造:

1、建棚选址:

要求靠近水源,易排捞,通风良好。

  2、菇棚模式:

①大拱棚。

选用温室大拱棚,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②砖墙式专用菇房。

用砖搭建固定菇房,宽9米,长25-50米,高2.2-3.7米,脊高3-4.5米,4-7层床架,标准高,使用时间长。

  (三)培养料堆制发酵

  1、配方(按实际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算):

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注:

稻草需晒干、无霉变、无变质。

  2、预湿:

把稻草在水池中侵跑3天,待其充分吸收水分后捞出,或把稻草铺成一层,边踩边喷水使其吸足水分,堆成宽2.2米,高1.8米的堆,预堆2—3天。

  3、建堆:

建堆场地要求地势高敞、平坦坚实、排水畅通、远离污染源及畜禽活动场所。

堆向以南北向为宜,堆宽1.7-1.8米,堆高1.5米,长度不限,建堆要求外紧内松,四面垂直,堆顶呈龟背形,覆盖草苫。

  4、翻堆:

一般可采用测温翻堆法,即发现料堆温度达到最高值,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时,立即进行翻堆。

翻堆时要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之间相互调位,把粪草抖松、干湿拌合均匀。

翻堆时水分调节掌握先重后轻、先湿后调的原则。

  经过前发酵,培养料含水量为70%左右,PH值7.8-8.0,碳氮比为23:

1左右,含氮量1.6%-1.8%,培养料仍能嗅到较浓的氨味,颜色深红色或棕灰色。

  5、二次发酵(后发酵):

前发酵结束,趁热把整个菇棚的培养料全部搬入菇棚的菇床架上,由上层至下层堆放。

堆放时要求料疏松,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厚度基本一致,堆成拱形料面,密封菇棚,让其自然升温,时间约20小时左右,然后用蒸汽加热升温,升至空间和料温均达58-62℃,维持该温度范围内8-10小时进行巴氏消毒。

巴氏消毒时间到达后,适当通风换气,把料温降至48-52℃,并维持该温度范围内培养3—5天(根据前发酵培养料腐熟情况灵活掌握),即可停火。

同时逐渐加强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40℃,之后打开全部风口大通风,降至常温进行培养料整床。

  后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质量要求:

表层和内部可观察到较多白色放线菌的菌丝体,培养料颜色变为褐色,手握培养料柔软而有弹性,不刺手、不粘手,有料香味、无氨臭味;

含水量65-68%,PH值7.4-7.7,碳氮比为20-23:

1,含氮量在1.7-1.8%。

  (四)播种时间:

根据双孢菇栽培特性和锦州村周年气温变化情况,双孢菇播种的最佳时间为:

4月中下旬-7月上旬。

  (五)料床布置及播种

  1、料床布置:

当料温降至28℃下便可整床播种。

  2、播种方法:

先用菌种总量的三分之一,撒播在料面上,再用手指(五指)插入料中,稍振动料表层,使菌种均匀落在料表层下3-6公分处,把剩下的菌种撒播在料面上。

整平后轻轻压实。

  3、播种量:

1.5-2瓶/平方米

  (六)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主要是控制好菇棚温度、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生长,尽早定植。

正常情况下,播种后第二天菌种开始萌发,前3天如温度不超过28℃,一般不通风,3天后菌丝向料面延伸,可适当进行通风,7天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即可打开全部风口大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

  (七)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1、覆土:

根据锦州村实际情况,取远离菇棚的林间地和菜园地的粘土、壤土,打碎晒干后粉碎为大如花生豆,小如麦粒的小土粒,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土3方,麦糠150斤,普钙30斤,石灰量以调PH值7.5-8.0为准,麦糠使用前用2%石灰水浸泡一昼夜,捞出晒干后使用。

  2、调水:

覆土后3天内,采用轻喷细喷的办法,把土层水分调足调透,标准是捏成饼、搓成团,但不粘手。

注意,调水时一定要打开门窗和通风孔,直到表面水迹收尽。

  (八)出菇期管理:

1、出菇期水分管理:

出菇后喷水的原则,应掌握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

  2、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

蘑菇出土后,温度在13-16℃范围内为佳,菇棚内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

  3、通风:

出菇后菇棚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随时注意做好菇棚通风换气工作。

  在出菇管理中,水分、湿度、通风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彼此制约。

若通风不够,常出现稀菇、红菇、锈斑菇、长脚菇等,若通风过多,湿度不够,往往出现死菇、薄菇、开伞菇。

通风多少又会直接影响湿度的变化。

因此,合理调控温湿气三者的关系,是蘑菇优质丰产的重要环节。

  三、采收

  按照收购标准,采菇一定要及时。

在第一、二潮的高峰期,子实体生长速度特别快,为了保证质量,一天需采菇2-3次,采菇时,动作要轻快,削根要平整,一刀切下,注意菇体整洁,防止菇体带泥。

  四、农残及病虫控制措施

  

(一)主要病虫害:

双孢菇病虫主要有:

褐腐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石膏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链孢霉、菇螨、菌蝇、菌蚊、瘿蚊、跳虫。

  

(二)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菇房保持良好通风,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菇,使用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的水。

  2、物理防治:

利用日光曝晒、高温闷棚、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杀虫灭菌,菇房的门窗、通风孔安装细窗纱。

  3、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如农用链霉素、生物防腐保鲜剂、天然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4、采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药剂防治:

  ①褐腐病、褐斑病、石膏霉:

用300倍速效霉菌净喷洒病害部位。

  ②木霉、青霉、曲霉:

用霉特克1000倍液处理发病部位。

  ③菌蝇、菌蚊、瘿蚊:

用菊酯类虫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菌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