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461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宁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02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社会保障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6%,是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县。

新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江宁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工程,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

打造了“江宁之春”与“和谐江宁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文体设施和服务网络。

法制江宁、平安江宁建设不断加强。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

预计到2010年末,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初步形成了东山副城、汤山新城、滨江新城、禄口新城“一区三城”城市发展格局。

宁杭二期、地铁一号线南延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

长江引水实现村村通,农村公路“水泥化”全面完成,农村公交通达率达100%,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节能减排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获得新改善。

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建成国家级生态区,街道全部建成全国环境优美街道。

建成了空港、科学园、城北等污水处理工程,市政、集镇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和70%以上。

实施了“1144”治水工程,城乡主要水体质量和水环境面貌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45%。

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开放开发迈出新步伐。

超过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宁,五年累计利用外资30亿美元,外向型经济占工业比重达到53%。

形成了以江宁开发区、滨江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一区多园的开放开发载体。

国资、城建、交通等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一五”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规模仍然偏小,经济总量与苏南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未达到张家港、常熟的40%,还不及昆山、江阴的30%。

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薄弱,产学研体系尚未完善,近7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2009年昆山科技投入是我区的2.6倍。

三是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产业竞争力和集聚度还需大力提高,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仅31.9%,低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到昆山的20%,为吴江的三分之一,大部分产业规模尚不足百亿元。

四是农村经济实力还较为薄弱,城乡统筹任务艰巨,2009年稳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社区)还有117个,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十五”末的2.25倍扩大到2.47倍。

五是基本公共服务配置还不均衡,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引起重视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

二、“十二五”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一)关于总体环境

“十二五”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将会对国际国内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

1、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期。

后危机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全球经济将进入缓慢复苏的调整期,国际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

但同时,后危机时代将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加速发生,全球将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国际范围内产业转移步伐将加快。

2、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将进入转型发展期。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点深刻变化的时期,转型发展将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题。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将继续领跑。

3、从区域环境看,区域间合作与竞争并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将得到强化,一方面,为我区接受周边大城市辐射、拓展空间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地区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正向自主创新、集聚发展、人才建设等方面转变,创新转型成为区域竞争的重点。

(二)关于发展阶段

“十二五”时期,江宁人均生产总值将实现由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历史性跨越,由全面小康向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迈进。

这一时期,江宁经济将快速提升,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但同时,也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资源压力,也正处于各类社会矛盾的交织和多发阶段。

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经过多年积累,江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快速提升阶段,“十一五”时期大体量、高质效的投入提供明显的后发优势;

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强劲增长提供支撑;

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为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引擎。

“十二五”将是江宁经济快速发展、跨越提升的重要时期。

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十二五”时期,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将加大,主要依赖投资拉动、依靠大量消耗物质资源等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

随着新型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区域发展进入大规模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新阶段,推动发展转型与保持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我们将处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阶段。

城市质态的跃升期。

受“长三角”地区以都市圈为特征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南京城市化建设加快影响,以及江宁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融合,城镇人口将加速集聚集中,必将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功能结构、承载水平也将发生新的积极变化,城市质态必将实现新的跃升。

民生改善的加速期。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新的要求,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将被置于更加突出位置,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能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健全。

(三)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江宁位于长三角腹地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区位特征明显、优势突出,随着京沪高铁及南京南站、禄口机场二期、宁杭城铁、宁安城铁、地铁三号线及机场轻轨等一批国家及省、市重大项目陆续建设,接受上海、南京等经济中心和次区域中心城市辐射优势将扩大。

二是产业优势初显。

近年来,我区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新材料、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三是载体功能完善。

近年来,我们全力打造江宁开发区、滨江开发区、科学园、空港工业园等产业载体,近期启动了汤山新城和麒麟生态科技创新园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在吸纳产业、吸纳人口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科教优势突出。

江宁近靠科教名城南京,拥有30所高校和26万大学生,吸引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福特、609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进区落户,科教人才优势明显。

五是“青奥会”机遇。

2014年“青奥会”将在南京召开,这将为江宁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四)面临的发展压力。

“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压力。

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仍需提升。

高端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依然不高。

二是巩固提升地位压力。

在区域竞争中,不仅要面对苏南地区经济总量快速提高的压力,还面临苏北、苏中经济增幅快速提升的压力,甚至南京都市圈内兄弟区县紧紧追赶的压力,实现跨越发展、争先进位压力依然较大。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压力。

江宁的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特别体现在城市与农村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街村经济实力难以迅速提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任务更为艰巨。

四是资源环境压力。

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很重,城市快速扩张、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将面临更多考验。

特别是土地保障能力与发展需求仍有差距。

五是社会发展压力。

人口快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解决城乡拆迁征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各类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仍然十分艰巨。

拆迁矛盾、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面临更多难题。

如何服务好新江宁人,建设和谐江宁,将是越来越迫切的现实课题。

三、“十二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江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建设,着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江宁建成全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领跑区和统筹发展的实践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发展格局、社会发展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转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放眼全球,提升标杆,科学遴选国际一流城市,进行密切跟踪、深入学习并开展全方位合作,借鉴先进城市在机制创新、人才集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文明素质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江宁的社会创新活力、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力争实现发展路径和时间进程上的跨越赶超,促进区域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

争取在“十二五”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使江宁在创新型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机制体制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要实现上述“四区”目标,必须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转型,即重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发展格局、社会发展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转型。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推进江宁总体发展向重质量效益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方向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高端化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化转变,发展模式向内涵式集约化转变。

推进城乡发展格局转型。

在完善东山城市核心区功能、提升新城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更多资源、资金向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农村倾斜,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生产力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社会发展方式转型。

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形成适应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的社会建设新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型。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乡发展格局转型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公共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治理格局,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时间努力,全区经济总量力争达到1600亿元,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综合实力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按照“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创新名城和长三角高端产业集聚地”的城市功能定位,把江宁建成“经济发达、城乡和谐、民生幸福的创新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新城区”。

创新型。

即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的创新体系和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

国际性。

即拥有国际性城市区域的基本特征,城市品质、公共服务、文明素质和开放水平与国际接轨。

现代化。

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

大都市新城区。

即全面融入南京主大都市,实现与主城一体化发展。

1、战略定位。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及其对南京的功能定位,我们提出,江宁城市定位要按照融入大南京、接轨长三角的要求,建设成为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创新名城、长三角高端产业聚集地。

南京城市副中心。

利用南京城市空间拓展和铁路南站、机场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强东山核心区城市功能建设,提升并完善承接和吸纳南京主城产业、人口转移能力,把江宁建设成为仅次于南京主城的副中心(南部新城)。

江苏创新名城。

充分利用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以麒麟生态科技创新园和江宁大学城为载体,打造江苏知识经济高地。

长三角高端产业聚集地。

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提升汽车制造、电力自动化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等具有江宁特色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着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物流、金融后台等现代服务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使江宁成为长三角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2、主要目标。

根据总体目标要求,确定了五大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年均增长14%以上,总量达到16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左右,总量达到240亿元左右。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

全面进入苏南第一方阵。

发展方式显著转变。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l:

59:

4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6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专利申请量达到5000件。

城乡融合显著加速。

城市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形成“一核四轴五区”城市发展格局,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

1以内。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万元GDP综合能耗每年下降4%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减少;

森林覆盖率达到26%,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人民群众充分就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三)发展战略。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找准着力点,实施重点突破,推进产业壮区、创新兴区、人才强区和城乡统筹四大战略。

产业壮区战略。

继续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区域发展的中心举措,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着力壮大支柱产业规模,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极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为实现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创新兴区战略。

把创新作为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结合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形成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的有机统一。

人才强区战略。

把人才作为强区的重要力量,不断提高江宁吸引人才的软硬件条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加注重并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城乡统筹战略。

把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推动区域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四、“十二五”重点任务

实现“十二五”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促进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2+3+5”产业基础上,着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形成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努力提升经济总量。

迅速壮大支柱产业规模。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坚持优化增量与提升存量并重,集中力量壮大提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有规模、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重点培育龙头支柱企业,强化整车、发动机、零配件等产业链的延伸整合,提升上海大众、长安福特马自达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紧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引进,到2015年,汽车产业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无线通信及平板显示两大特色产业链,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

重点培育风电、光伏装备,智能电网、航空,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链。

电力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产业重点在总量规模、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上继续突破,建设知名的电力设备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航空产业紧抓国家大飞机战略机遇,加快发展航空器研发制造、航空部件生产、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商贸等产业,努力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到2015年,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规模分别冲刺1000亿元。

提升服务业的贡献份额。

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优先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物流、现代金融、旅游、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依托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构筑和拓展以电力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管理型、通讯类及嵌入式软件为代表的特色软件产品体系;

发展以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和以供应链管理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打造服务外包示范区。

物流业加快推进空港物流、航运物流、铁路物流、基地物流等四大物流集聚区建设。

旅游业以温泉养生、山水生态为主导,加快龙头项目建设,完成汤山国际温泉城核心区建设,优化提升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将江宁打造成华东游的重要一站、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端商务休闲基地、南京都市圈乡村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高端商务商贸业着力引进建设一批重大精品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

突出现代金融业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风投基金、证券融资、信托投资、金融担保等现代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大力引进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提升金融支撑经济发展能力。

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以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繁荣农村为宗旨,以现代、高效、生态为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江宁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条件,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结构合理、科技进步、生态突出、绩效显著的现代化高端农业。

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龙头,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

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着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使农民在农业新功能的拓展中增加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强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应急动员和市场保供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形成合理完善产业布局。

按照主导功能区建设要求,东山城市核心区作为优化提升区域,重点提升产业集聚度;

沿机场高速的中部区域、沿宁马高速的西部区域和沿沪宁高速的北部区域是重点发展区域,其中中部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西部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北部地区发展生态型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西南部片区(谷里、横溪)和东南片区(湖熟等)是生态保护区域,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江宁开发区(含科学园、空港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智能电网、通信、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等教育。

以“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核心,汇集领域顶尖人才,打造“无线谷”。

滨江开发区重点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钢铁物流业等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汤山新城高起点规划建设温泉度假、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精品演艺、高尚住宅等功能设施,培育成为国际性温泉旅游度假区。

启动建设麒麟科技创新园,整合南京科技教育人才,打造区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引领科技创新,成为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集聚的科技城。

街道工业集中区做好配套工业功能区建设,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重点发展科技型、环保型企业。

(二)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围绕建设创新型区域目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构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健全完善并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以及政府采购等政策,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到2015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95%以上。

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国家、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和实施。

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实施本土化和产业化。

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以企业为主体,组织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加速区域创新载体建设。

加快吸引、建设一批重大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产业研究院、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研发载体。

支持驻区高校院所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大力扶持南瑞集团、国网电科院等国家创新型企业、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企业。

加快建设“中国无线谷”、清华科技园等一批创新平台,加紧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产业高端技术放大和集聚效应。

重点扶持一批有品牌、有信誉的科技中介机构。

加快推进智慧江宁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建设、民生建设、产业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加速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为主要标志的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产业,重点推进数字城管、平安城市、应急指挥、智慧物流、阳光权力、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能电网、食品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环保、人才培养等十二个主体工程。

加速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推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落实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千百十”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政策,大力引进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业人才。

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使江宁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的首选之地。

(三)围绕统筹发展,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

加大城乡统筹规划实施力度,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

按照南京市域“一核两轴、三港四带”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我区城镇空间结构考虑为“一核四轴五区”。

一核是指东山中心城(副城),建设“大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