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138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导案

【习目标】

1.掌握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作出的主要努力和作用。

2.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3.掌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

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红军的长征的原因、重大事件和历史意义。

(2)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法指导】

①通过新情境的创设,设置新问题,培养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比较中国工农红军前三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方针、指挥者的不同,分析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培养生比较、归纳、概括、整合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5年、1935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培养生深认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知识链接】

一、国共十年对峙的基本含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

1.基本含义

国共十年对峙,指的是代表不同政治势力的两个政权的对峙。

在长达十年的对峙期间,双方均有一定量的武装力量和实际控制区域,且在不断的武装斗争中,谁也消灭不了谁。

后,随着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巨大转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崇高精神,以及在革命实践中关于发现、解决主要矛盾的卓越能力。

2.阶段特征

  国共十年(1927~1937年)对峙时期,其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共两党政权的对立。

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形成所谓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代表人民利益的红色政权。

两个政权的对立,显示着阶级矛盾曾一度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本国经济危机的困境,趁国民党政府发动大规模内战之机,开始加紧推行“大陆政策”,不断制造侵华事件。

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取代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特点和重大事件

1.主要特点:

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大趋势是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幼稚走向成熟。

革命斗争经历了两次低潮(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和两次高潮(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以后)。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许多重大论问题,形成了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

2.重大事件:

(1)首先,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中,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以三大武装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其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出神入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其主要内容是: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再次,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一条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当时由于受共产国际和“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三大武装起义走的仍然是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企图夺取中心城市。

在挫折面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最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有了深刻认识。

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取得了三重效果:

彻底废除了革命根据地的封建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习过程】

1.__________年7月,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__________被停止了总书记的职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

一部分由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广东_________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开始。

2.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___秘密召开“__________”。

会议清算了__________的右倾错误,确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发动__________。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____。

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__________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这一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__________,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即“__________”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连接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

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__________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召开。

会议宣布__________成立,制定了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选举_________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__________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3.1933年秋,蒋介石调兵百万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以__________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

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_______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资本主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__________等人的“__________”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指挥权。

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险,于__________年10月,到达_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__________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__________长征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完全胜利。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__________”。

【答案】

1.1927陈独秀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张太雷周恩贺龙朱德陈毅海陆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

2.汉口八七会议陈独秀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长沙井冈山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朱德1931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宪法大纲瑞金毛泽东朱德

3.50万李德博古1935博古左李德博古毛泽东1935陕北吴起镇1936红四方面军甘肃会宁长征精神

【基础达标】

1.下面是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的雕塑和《南昌起义》电影剧照,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起义时仍然身穿国民革命军服装打着国民党旗号

②周恩、贺龙等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③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④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正式开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八一南昌起义仍然身穿国民革命军服装和打着国民党的旗号。

题中四个叙述,均符合史实,都是正确的叙述,也符合图片所携带的信息。

2.《华商时报》1996年2月7日载文说:

“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的团长王兴亚。

”毛泽东最终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①这里的革命基础好,便于发展群众

②这里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这里的物产丰富,便于根据地发展

④这里的根据地建立最多,发展便利

A.①②③B.①③④.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①、②、③与井冈山的历史、地条件相一致,④的叙述不符合史实。

3.龙翔高中高一(7)班进行研究性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以下国国徽图案。

上面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众联合起”等字样。

这表明此国徽设计()

①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

②体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③是马克思主义论的产物

④最早悬挂于井冈山地区

A.①②③B.①③④.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①、②、③的叙述与图片的叙述相吻合。

④的说法不正确,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江西瑞金,属于赣南革命根据地,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

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

转危为安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

伟大的毛主席!

”这首反映长征时期的歌词表明()

①红军长征的目的之一是北上抗日

②红军长征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③遵义会议实现党在军事、思想、组织等方面根本转变

④遵义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②④B.②③.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①、②的叙述符合材料和史实。

③主要错在“根本转变”,当时党在军事、组织等方面有了较大变,但在思想上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④准确地说应该是“事实上确立”而不是正式确立。

5.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

2007年8月1日,值人民解放军诞辰80周年之际,“重走长征路”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列报道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是从四川省开始的B.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长且最艰苦

.四川省是长征最后确定的落脚点D.四川省是长征的最先到达省份

【答案】BA项不正确,长征最早从江西、福建开始的。

B项符合史实。

项不正确,最后落脚点是在陕西。

D项也不正确,最先到达的省份是湖南省。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秋收武装起义在许多地方扩大了党在农民群众之中的影响。

将土地革命的口号渗入了广泛的农民群众底意识之中;后继续发展的农民斗争,以至于许多苏维埃区域之创立,大致亦由于秋收武装起义的影响。

——1928年6月至7月召开的中共六大通过的决议案

材料二“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没有的事。

——引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48页

材料三革命根据地示意图(1930年)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秋收起义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图片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第

(1)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联系材料和教材作答即可,要紧扣题意。

(2)题第一问是外延式问题,指出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可。

第二问要联系“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伟大意义作答,要结合教材和所知识。

第(3)题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要紧密结合图片中的有关内容作答。

第二问要联系国情、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共的探索及创新特点。

【答案】

(1)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使土地革命的口号深入民心;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或答:

“为后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秋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