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心归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心归去》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的歌在主题,演唱风格上更靠近中国大陆的民族情感。
词曲大多的以民族,国家,故乡的情感出发,内容更为积极向上。
这也是他成功的很大因素,毕竟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人,还需要有个适应的阶段。
这类清新而健康的歌曲更容易在各阶层,各年龄层中传唱。
《我的中国心》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清,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
3、在国外学习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这些海外学子都经历过思乡之苦,我们已闯过或者正在跨越学习、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障碍。
生活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使我们更加有独立性。
我们具备了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思考。
今年回到了家乡,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情,浓浓的乡情.在海外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祖国的发展。
我的一些外国朋友也很想知道我的家乡,到我的家乡看一看。
当他们看到《清明上河图》,看到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听我讲述包公的故事,讲述开封的小吃,他们非常羡慕我们开封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
中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板儿才能挺起来!
开封发展前进了,我们的脸上才有光彩啊!
(沈诗紘作者系加拿大留学生)
4、当年,身在海外的冰心曾说:
“母亲,纵使你在万里外,写到‘母亲’两个字在纸上时,我无主的心,已有了着落”。
今天,在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之际,海外学子们用心弦奏响祝福祖国母亲的合唱:
祝福家人、祝福故乡、祝福朋友。
《留学生之歌》王海明
祖国啊 请听我们的歌
为理想 我们赴远方
去把中华弘扬
那一年初学到异乡
朋友们热情又善良
爱情花儿多芬芳
青春之歌多悠扬
先驱们啊 乘船漂洋
代代英豪血谱希望
唯盼那 民富国强
孜孜求学 拼搏向上
珍怀乡愁 勇挺胸膛
朝朝夕夕 奋创辉煌
我们的歌高亢嘹亮
来自五洲 多语齐唱
中国 祖国 故乡我们的向往
故乡祖国中国 永远屹立在东方
同学们啊 使命难忘
孜孜求学 把中华弘扬
让我们的歌响彻宇宙万世咏唱
《别后的思恋》西岭《丝绸之路》
琵琶的悲声还未曾绝耳我愿乘风归去
胡茄早又吹起漫天的风沙愿乘风归去
多少长别的歌?
乘风归去
多少离人的恨?
风归去
哭不倒的长城归去
流不尽的血泪!
去
……
5、“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
詹姆斯临终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
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
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
可是,再了不起的声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
当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
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
终于把自己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
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二、作者介绍:
韩少功,1953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
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
《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
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
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
另有译著两本。
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曾获法国骑士文学奖。
三、正音正字:
别墅(shù
):
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概莫能外:
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一概不能例外。
钥(yà
o)匙:
开锁用的东西。
(yuè
——北门锁钥:
北方重镇)
逃遁(dù
n):
逃跑;
逃避。
惦(dià
n)念:
惦记。
熠熠(yì
)闪光:
形容闪光发亮。
静谧(mì
〈书〉安静。
贫瘠(jí
(土地)薄;
不肥沃。
悲怆(chuà
ng):
〈书〉悲伤。
眷顾:
〈书〉关心照顾。
四、文章思路:
《我心归去》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文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四个小节,写自己在法国圣·
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
作者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后典型的情形: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结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一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人群,离开了自己的文化,特别是离开自己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你周围的一切都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样的日子真的“能让人发疯”。
所以,当有人劝作者留在法国时,他一口回绝了。
第二部分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在异国他乡,与孤独感相伴随的是思乡。
文章很自然地用“很想念家里”来过渡,故乡有亲人,有自己的历史,有那一方“热土”。
作者说,即使异国的景区再美,故乡再穷,但乡思仍然会随时产生,因为“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自己在这里成长、奋斗、耕耘,这里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同样的道理,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的,劳动与奉献会使故乡繁荣繁荣富强,也就是说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生长出丰收,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
五、哲理性语言:
《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
文章不长,但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许多说法非常有新意,如故乡不等于出生地等等。
但是,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决定了它在语言上的特色,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如“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又如:
“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阳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第5节)
点拨:
失去的才知道珍惜。
即使是看似平常的事物,在经历过之后,才会发觉它的美好,它的价值,而且历时越久,这种感觉会越强烈。
2、“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第8节)
对故乡的失望可能蕴含着对其期望更美好的心意,失望并不妨碍对它的真爱。
这是发自内心的最深沉的爱,也惟有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创造(例如钱学森等人,建国初期恰恰是怀着对祖国无限的期望才义无反顾地回到落后贫穷的中国的)。
3、“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第9节)
只有为之付出过的,才是值得自己热爱、回味的。
只有为故乡艰辛地劳动过、奉献过,才会使故乡融入自己的生命,才会拥有它,进而珍惜它,思念它。
相反,对故乡不敬,肆意损害故乡利益和形象的,故乡在其心中自无地位,乡情乡思也就无从谈起了。
六、课文分析:
(一)检查预习:
1、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归纳:
想家,思念故乡。
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
为什么打动你?
(学生自由发挥)
(二)分析文章第1段:
提问:
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生活得不好?
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
讨论明确:
(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三)分析文章第2、3、4段:
1、体会第2段“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一句的含义。
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
(可以让学生自叙)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个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
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
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
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
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
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
无怪乎“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2、朗读第2、3段,体会作者情感。
突出作者的寂寞、孤独与空虚。
“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一被夸张了的细节可以说是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
3、“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请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可以添加一两个副词来强调一下意思。
为什么这样表述?
答:
我根本/一点也/极/毫不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引出下文的感情抒发。
因为“很想念家里”,“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到这里,作品的铺垫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感情的汩汩而出了。
4、第1、2、3段中用了许多数字来表现,作用是什么?
渲染、铺垫。
例子:
冯玉祥在西北时,最恨部下吸烟。
一次到一幕僚房内,闻很大烟味,便以八股声调朗朗念起来:
“您的屋子,又薰又臭,又臭又薰,既薰且臭,既臭且薰,薰而又臭,臭而又薰,薰薰臭臭,臭臭薰薰,亦薰亦臭,亦臭亦薰”。
念毕一言不发而去。
(四)分析文章第5、6段:
1、这两段写了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具体表现,是对家园之思的正面描写。
可以要求学生在这两段中选句并进行鉴赏。
2、怎样理解第5段中的“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这句话?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既为前面所描写的极度孤寂作一小结,又点明内心孤寂的真正原因是对家乡的思念。
3、在《采薇》一诗中思念亲人是如何体现的?
那么第5段作者是怎么表现思念亲人的?
《采薇》: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而在第5段,作者通过对亲人生活场景的想象,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在异国他乡对亲人的强烈思念。
“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想家,思念故乡,家的含义进一步深化。
4、在第6段,作者想家,想家里的什么?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技巧如何?
想家里的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
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可以想象一下:
故乡的小径正走来了我最亲近的人;
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排比修辞手法,表现技巧是“欲扬先抑”——“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我依然爱它,依然在心底想着它。
5、同学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一想。
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
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
即使你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若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你最想家里的什么?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闹钟的声音,油烟机的声音,爸爸的摩托车的声音,妈妈的敲门声……
想象的事物非常具体,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想象的东西越具体,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
而这种感觉往往借助于一定的意象来传达,如《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他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
”《九月九的酒》“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别在四处漂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伤,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为我抚平创伤。
6、第6段“带泪的笑”指什么?
即指对故乡深沉的思恋。
(二胡——悲凉低沉、“悲怆”,赛马曲、赶集调——欢快。
)
(五)分析文章7、8、9段:
1、文章到了第5、6段,作者的感情基本抒发完了,文章完全可以作结,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相对完整了,为何还要加上这三段呢?
这三段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可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把启示性语句找出来,认真体会。
后三段,是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泪、汗水;
故乡的美中含悲,即“血沃之地”;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作用就是使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
2、体会第8段“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的内涵。
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它的真爱。
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
这种失望也存在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就这样写道:
“在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
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你能否也运用相同的句式,将《故乡》的内容替换文中的内容呢?
——“我会对故乡萧索的荒村失望,我会对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失望,我会对麻木愚昧的闰土失望……”)
3、体会第9段“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的内涵。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这种爱,铭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人的血夜里,无论走得多远,依然忍不住回头眺望。
4、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七、赏析要点:
在这篇文章的鉴赏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整体感知,在欣赏中,我们更应该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
这篇文章着重抒发了作者对故园及亲人的思念,内容虽算不上新颖,但这种感情更贴近学生、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学习它无疑是对我们进行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能让我们产生更真切的家乡观念。
2、若要从揣摩语言入手切入欣赏文章的话,这篇文章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
比如“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这句话深华了主题,揭示了故乡的真正含义,并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像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在欣赏中要具备这样的“慧眼”。
3、若要从分析评价这个角度来看,我想这篇文章从抒情方式上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以饱蘸激情的语言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似乎一腔激情犹如滚滚长江水一发不可遏制,极富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八、总结:
《采薇》《奥德赛》《我心归去》三篇课文是怎样表现“古典的乡愁”或“漂泊的旅人”的?
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采薇》写人在频仍的战争中,因久久不得归家产生的深深忧愁;
《奥德赛》写人为了实现归家的愿望可以经历和克服各种极大的困难与痛苦的坚定意志;
《我心归去》写人在繁华似锦的异国也能抵制各种诱惑,不能割舍深挚的思乡之情。
三篇文章虽然写作地域、年代各不相同,而且内容和形式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是一致的,都是写了家园之思是人精神的归宿,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就是一种永恒而“古典的乡愁”。
从这三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乡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养料,是我们的“根”!
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地,不能割舍的就是家乡的山水和血浓于水的亲情。
家园之思注定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一个精神内核,也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的主题”。
【合作讨论】
(上课的另一种形式)
一、讨论题目:
《我心归去》真切地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国他乡时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语言饱含感情,富有哲理,请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
是否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二、讨论指导:
(一)讨论方式:
1.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围绕讨论题进行深入探讨。
2.一个班会主持人。
事先确定发言名单及顺序,避免到时冷场或东拉西扯,影响讨论效果。
(二)讨论思路:
1.从原文中找出作者抒发情感的相关段落或语段,并考虑它们分别是如何表达的。
2.抓住一些关健语句进行体会、揣摩讨论它们对于主题表达的作用。
3.可以列举古今中外一些作家的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在写法上也可千姿百态。
4.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各自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P58、59——第10、11、12、13、14题。
2、以“想家”为话题,通过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抒写你的思乡之情。
写一段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记住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因为爱家,所以想家。
点击下载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