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0806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陈胜派主力向西直逼咸阳

③征发900多个农民去渔阳戍守长城

④项羽及部下被刘邦包围在垓下

⑤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②④⑤

4.中央巡视组的成立如一把利剑为反腐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秦朝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5.“他对内重视发展经济,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6.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这一共同点相符的战役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赤壁之战

7.史学家钱穆评价说“他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是开始把古代贵族宗庙里的知识来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的第一个。

”这里赞誉的创办私学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8.1993年在河姆渡遗址上修建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下列反映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中,哪些可以入选

①半地穴圆形房屋

②木结构水井

③骨耜

④粟的朽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0.如图,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定都在洛阳的有

①西汉

②东汉

③曹魏

④西晋

⑤东晋

⑥北魏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12.根据以下提示,可以判断出的著作是提示一:

出自汉朝司马迁之手;

提示二: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天工开物》

B.《史记》

C.《论语》

D.《本草纲目》

13.西周定都

A.镐京

B.洛邑

C.殷

D.阳城

14.《朝代歌》里这样写道:

“东周分两段”,是指哪两段

A.战国和秦朝

B.西周与春秋

C.南朝和北朝

D.春秋和战国

15.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组合是

①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对后世生产实践和中外农学研究影响深远

②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尊他为“书圣”,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③《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两幅传世名作

④“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下面是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A处为

A.西汉

B.西晋

C.三国

D.宋

17.“……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你认为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大唐西域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金刚经》

18.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夏朝灭亡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西周灭亡

19.大家都认为战国是大变革时期,最主要的理由是这一时期

A.战争连绵

B.新旧制度更替

C.百家争鸣

D.周王名存实亡

20.汉文帝说: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材料反映汉文帝主张是

A.以农为本

B.轻徭薄赋

C.减轻刑罚

D.崇尚节俭

二、判断题

21.史实与推论(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史实: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推论: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史实: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3)史实:

公元前106年,有13名刺史被任命。

他们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每一个刺史负责视察帝国中包括一批郡和国的指定的区域。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史实:

(司马炎即位之初)立即分封宗室二十七王;

另一个措施是任用宗王为重要诸州的都督。

西晋时期诸侯王的势力增强。

(5)史实:

汉文帝下诏说“当今百姓有过错,还没有教化就滥施刑罚。

截断人肢体,深刻人肌肤,纵身不能消除,这是多么惨痛而不道德啊!

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律条来代替。

汉文帝受儒家思想影响,反对使用刑罚。

(6)史实: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极耕战之赏。

商鞅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三、列举题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名称。

(1)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一

(2)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一

(3)秦国在岷江上修建的集防洪、灌溉、水运等一体的水利工程一

(4)秦朝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军事防御工程-----

23.列举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中所学以少胜多战役。

四、综合题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各民族加强了交流,江南得到开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

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

有一部分流民还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

——摘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和罢官)。

——引自《资治通鉴》

(1)认真观察材料一,写出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①和②的名称,哪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对人口迁入地经济的开发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5.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合为朝觐会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1)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措施。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地方制度?

并分析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在元朝、明朝地方制度有何创新?

(3)材料三中的“复合共和国”是指的美国建立的什么地方制度?

(4)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怎样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张骞志在为国分忧,勇敢的出来应募,承担这一艰巨的使命。

张骞在途中两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

司马迁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

(1)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二中司马迁写出的历史巨著名称是什么?

(2)归纳张骞、司马迁两位历史人物取得上述成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