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docx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尝辄止
旁稽博采
B.瑰怪其文慢灭责无旁贷仆碑
C.肴核相与枕籍正襟危坐匏樽
D.虚诞若合一契一觞一咏静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B.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C.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脱去冬装的人们一身轻松,纷纷呼朋唤友,三三两两外出踏
青,尽情享受春光的美好。
D.如果工信部叫停“抢票软件”可以改变“买票难”的话,那无疑会让公众弹冠相庆,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新交通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
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充分作用。
C.“鸟叔”朴载相的舞动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矜持。
让绷紧的神经放松一下吧,这也许比我们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更能引起年轻人的运动欲。
D.对于整天都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来说,绿茶成了他们的最佳伴侣,这是因为绿茶具
有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的原因。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去年“两会”的关键词是“民生”,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是“幸福”,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民众的焦虑感反而在上升,担心就医,担心上学,担心房子,人们似乎在担心一切。
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知这样的人生是否幸福。
人们渴望国家稳定、政策稳定、物价稳定……只有稳定长期延续并成为国人的深刻记忆时,对安全感的饥渴才会慢慢变得不那么急迫。
①中国各大银行的储蓄额在不断攀升,并不富裕的中国人支撑起世界最庞大的储蓄,他们从银行里购买的并不是微薄的利息而是未来的安全感。
②而这担心的背后是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③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也在顽强上涨,不管房价多高,一家几代人砸锅卖铁也要买,租房再便宜,住的也是“人家的房”。
④为此,很多中国年轻人从20多岁就加入了“房奴”大军,节衣缩食,放弃了对时尚的追求,对浪漫的憧憬,对娱乐的向往。
⑤其动因是中国人只有住上自己的房子才觉得安全的集体意识。
A.②③①⑤④B.②④①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①③②⑤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
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
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
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
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
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
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
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淮南平,改铁骑右厢都校。
又从平瓦桥关。
恭帝即位,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襟②初,擢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
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
泽、潞平,改领武成军节度。
李重进叛,副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之。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
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
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闻者叹服。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
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
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
“酒,天之美禄;
审琦,朕布衣交也。
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
”祝毕,顾谓审琦曰:
“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
”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
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
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
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
王审琦传》,有删改)
①信宿:
连住两夜。
②襟:
指赵匡胤黄袍加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署:
任命。
B.系五千余人系:
擒获。
C.素不能饮素:
一向。
D.幕僚白令不先咨府白:
清楚。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审琦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②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
③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④量人为出,未尝有所殊求
⑤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⑥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③D.③⑤⑥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琦原来是周朝官员,性格耿直严谨,很受周祖的信任。
周世宗时,跟从周世宗
征伐,因为作战有功,连续被提拔。
B.王审琦多次受提拔,在两个朝代做官都受到礼遇,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谨慎,作战勇
敢,有谋略,并且管理政事宽容、简单,让人敬服。
C.宋太祖即位后,也很信任王审琦,让他做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
在跟从太
祖出征的时候,受了伤,太祖亲自来探望他。
D.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因为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
凭借王审琦骁勇善战,攻下
了舒州城。
世宗赞赏他,先后提拔他做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5分)
(2)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人之巴蜀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
10.这首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11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2)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3),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悲夫!
(《兰亭集序》)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得奖,可以说既必然又偶然,我们对此应既在意,又不必太在意。
毕竟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这是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
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真实,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就显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之前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然而,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当代文学创作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度,也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或已经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和很成功,但就作品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尚有不少的距离。
莫言的获奖,反倒提示我们:
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文学力量,我们离世界文学高塔还有多远?
无论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还是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当代文学的成就尚无法超越鲁迅等汉语白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
莫言通过展示“吃”、“性”等本能欲望,张扬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激情,建构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和外国报刊上报道的中国不太一样,给人许多陌生的东西,会让人看到中国成长进程中的复杂性。
莫言不是一味写中国美好的一面,他的作品会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莫言以其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已被世界所接受。
当下文化自觉成为热门话题,但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到民族文化上来,是说要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的地位。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于西方,而是与西方世界互看,相互激发,相互丰富。
不能采取本质主义的立场,理解当代中国的意义;
不能从纯粹的僵化的“中国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中国出发,展示本土的文化力量,更真切地书写中国的文学内容。
换言之,要从独特的“中国性”中显现出普世性的价值追求。
正如莫言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
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文学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有人性的亮色,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莫言的得奖,反倒愈加显现出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被遮蔽的一些问题:
境界的粗俗、奇观的渲染、内容的空洞、价值观的混乱、缺乏诗意和人性的高度,作家缺乏担当意识和反思能力,文体缺乏魅力,文字缺乏美感,导致文学难以走入读者的内心。
中国的文学、文化要想赢得世界的尊重,就要追求价值高尚、精神高贵,而不是低俗和自我人格矮化。
(节选自2012年第31期《人民论坛》,有改动)
13.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对莫言得奖‛不必太在意‛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与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中国作家很多,对于这样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
而言,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B莫言获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
学创作的提振作用也有限。
C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也不能说明中国已经
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D莫言的获奖,使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境界粗俗、内容空洞、价值观混乱等等原来
被遮蔽的问题更加显现出来。
14.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莫言得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人手,指出和莫言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
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已被世界接受,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去‛。
B第二段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且很成功,但是他的作品在境界
的开创和世界观的拓展方面,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尚有差距。
C第三段从莫言作品内容的角度予以分析,其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
的‚中国形象‛,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D全文从客观的角度予以冷静分析,指出只要中国文学和文化不将自我人格矮化,去
追求高尚的价值和高贵的精神,中国文学和文化就一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以及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我们依旧没有超越汉语白
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的成就,他们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B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要从现实的中国出发,展示本土的文化力量,即要从独特的
‚中国性‛中显现出普世性的价值追求。
C莫言获奖证明了文学作品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有人性
的亮色,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D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作家缺乏担当意识和反思能力,缺乏诗意和人性的高度,那么
文学必将不会走入读者的内心世界。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所做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小时的故事【美】凯特·
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她的姐姐朱赛芬在告诉她时,话都没能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
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
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
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
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唧唧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
她还年轻,美丽。
白皙而沉着的脸,显示出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作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
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她感觉得出来。
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
“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
”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恐惧的神情。
接着,她的目光开始变得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时,她还是会哭的。
不过,透过那痛苦的时刻她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
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
“自由了!
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呢?
看在上帝的份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事。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
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所有。
她悄悄地作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的生命长久一些。
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
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
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
她紧紧搂着姐姐的腰,她们一起下楼去了。
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钥匙开大门。
进来的是布兰特雷·
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
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待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
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有删改)
【注】凯特·
肖班(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突然地“丧夫”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而丈夫的“死”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这些突然地变化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B.理查德看见“死亡者”名单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死”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C.马拉德夫人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就一屁股坐进了那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这时她全身的精疲力竭是由“丧夫”后的过度悲伤和放声大哭所致。
D.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暴风雨般”放声大哭起来。
“暴风雨”表面上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深层却在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E.马拉德夫人眼中透露着炽热的凯旋般的光芒,她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心情欢愉并且不知掩饰地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
(2)本文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对布兰特雷·
马拉德和他夫人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
(4)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林巧稚: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黄薇李响
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
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性,也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近人情的门坎:
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必须辞职。
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
也许,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
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
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她们是中国医疗史上的特蕾莎修女。
“万婴之母”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
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
林巧稚的孩子。
林巧稚说过: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
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
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
“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
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
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5个女生,3人坚持到最后。
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
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
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
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
1940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
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
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虽然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否则她会生气批评。
林巧稚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
“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
”林巧稚谢绝了好意。
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
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
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
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
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
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份。
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
她的“思想动态”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
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30年,现在她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
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
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
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
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文革”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
“文革”结束后,林巧稚已近80岁,体质逐渐衰弱。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
“快!
快!
拿产钳来!
产钳……”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
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节选自2012年《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20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所以它对住院女医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也是合理的。
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凭借着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
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年后留校任职。
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
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