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协调:
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方面各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可持续:
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要保证长远发展。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4、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1)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1.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4.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5.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
6.伴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7.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1)坚持“二为”即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要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1)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2)要坚持“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3)要立足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坚持重在建设,持之以恒,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
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各种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
8、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六条基本经验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9、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全国土地改革,扫除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挫败外国侵略扩张势力,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10、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重大意义
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基本遵循
1)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3)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4)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5)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6)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7)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8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答案同上
11、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1)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2)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3)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2)要正确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
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3)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2)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1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民族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2)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功能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造就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
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统一起来,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15、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4)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性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
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7、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发展基层民主。
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总体要求: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4)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5)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是的民主。
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成为现实。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丰富和完善。
1)民主制度不够健全,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
3)官僚主义作风、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滋生和蔓延
4)对权利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6)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尚需扩大等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为此,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19、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快速增长。
要更好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
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
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必须加强文化体制改革。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1、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1)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
2)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整体
3)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5)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3)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时又为实现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指明了现实途径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具体内容: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3)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4)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5)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6)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
7)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8)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9)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
24、如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
3)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
4)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
5)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
6)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7)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8)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9)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价、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途径
(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