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0431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前复习Word格式.docx

D.防治农业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河流受轻微污染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体现了河流的恢复力稳定性

D.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7.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B.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出现交叉互换现象

8.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雌性动物产生卵细胞的过程B.甲→乙表示有丝分裂,乙→丙→丁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C.基因重组发生在丙→丁过程D.丁细胞中B不含染色单体

9.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10.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且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自交后代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8B.该生物测交产生的后代中全为隐性基因的概率为1/8

C.该生物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为37/64D.该生物自交后代基因型有27种

11.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对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④⑤均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B.②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后期

C.图中②③④⑤⑥在该动物的精巢中均可观察到

D.③为有丝分裂的中期,⑤⑥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12.两只性染色体正常的白眼果蝇产下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XrXrY),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雄果蝇在MⅠ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B.雄果蝇在MⅡ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C.雌果蝇在MⅠ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D.雌果蝇在MⅡ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13.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2N)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照时间先后,图中四个时期的正确排序是甲→乙→丙→丁

B.d表示染色单体,丁时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C.b表示细胞核DNA,乙时期中的核DNA数目比甲时期多一倍的原因是DNA复制

D.丙时期的细胞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4.已知某种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GgHh,下图是该动物的细胞增殖某时期的图像,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C.图中细胞经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GH、gH

D.图中基因G的出现不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15.基因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1:

2:

1:

1,则双亲基因型为()

A.AaBB×

aaBbB.AaBB×

AABbC.AaBB×

AaBbD.AaBB×

Aabb

17.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l∶1的性状分离比

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18.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且节瓜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不合理的是(  )

A.节瓜的性别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基因型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若aaB_为全雌株,则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

正常株:

全雄株=1:

1

19.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

A.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

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

C.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D.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20.下列与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B.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D.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1:

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B.

C.

22.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的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C.摩尔根所作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摩尔根发现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结论

23.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别体现在右图中的哪个阶段()

A.①②;

B.①②;

③⑥

C.①②;

④⑤

D.③;

24.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关于该动物产生配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aB∶ab=1∶1∶1∶1

B.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

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

25.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B.125KJC.100KJD.75KJ

26.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像,乙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此图和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10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和11~13,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5~6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填“3”或“13”)。

(6)时期7与13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图甲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解,图乙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二氧化碳库。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条食物链;

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鸟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千克。

(3)图乙中D→C的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碳在D与A、B、C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表示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组成。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

 

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①物质:

水分、无机盐、空气。

②能量:

热能、光能。

b、生产者 

①范围:

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的菌类,比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

②地位: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c、消费者 

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病毒也是。

②作用: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d、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详解】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A错误;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是分解者,B错误;

C、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C正确;

D、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少数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点睛】

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2.D

A、该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共有4条食物链,A错误;

B、W处于第三、五两个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

C、若蝗虫数量下降,则Y直接从草获得能量,Y数量会增加,C错误;

D、Y与蝗虫共同是食物是草,Y还能捕食蝗虫,故Y与蝗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3.B

析图:

Ⅰ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分解者;

①是光合作用,⑧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②③是动物摄食,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流动,④⑤⑥表示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A、图中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细胞呼吸),A错误;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正确;

C、图中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错误;

D、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Ⅳ,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获取图形信息的能力。

4.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A项错误;

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项错误;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一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项正确;

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项错误。

5.D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

农田中要去除杂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

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利用率,即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D正确。

【点睛】易错警惕,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而物质能循环利用。

6.B

1、生物群落的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生物群落垂直结构:

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

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

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

A、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

B、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因此河流受轻微污染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体现了河流的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

D、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这是水生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7.B

1、联会中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着父方,一条来着母方,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容易发生交叉互换现象,D正确。

8.B

分析题图: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为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A、根据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图示表示雄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A错误;

B、甲→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乙→丙→丁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可发生在丙中,C错误;

D、丁细胞中A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点还没有分裂,所以B也含染色单体,D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9.D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

D、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10.A

题图分析,图示为亚洲飞蝗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数的值随时间的变化。

AB段表示DNA复制,即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CE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A、DE段的细胞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此时最多含有24条染色体(即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A正确;

B、处于BC段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因此细胞中可能含有23条染色体、12条或11条染色体,B错误;

C、BC段可表示精子形成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能形成11个四分体,C错误;

D、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11.A

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们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但⑤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②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后期,B正确;

C、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图中②③④⑤⑥在该动物的精巢中均可观察到,C正确;

D、③为有丝分裂的中期,⑤⑥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正确。

12.B

根据题意分析,两只性染色体正常的白眼果蝇产下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XrXrY),即基因型为XrXr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rY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XrXrY。

A、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Y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r)结合产生白眼雌果蝇(XrXrY),A正确;

B、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Xr或YY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r)结合产生后代为XrXrXr或XrYY,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XrXrY的后代,B错误;

C、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Xr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会产生白眼雌果蝇(XrXrY),C正确;

D、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Xr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会产生白眼雌果蝇(XrXrY),D正确。

13.D

该题考查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中相关的物质变化,其中a表示细胞,d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说明d代表染色单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出现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的数目等于核DNA的数目,所以判断b表示核DNA数目,c表示染色体数。

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未复制时,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按照时间先后,图中四个时期的正确排序是甲→乙→丙→丁,A正确;

B、d表示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正确;

C、b表示细胞核DNA,乙时期中的核DNA数目比甲时期多一倍的原因是DNA复制,C正确;

D、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根据题文描述,回顾有关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及不同时期的物质变化特点,从中推测出a、b、c、d代表的含义,找出甲、乙、丙、丁代表的相应时期,以此为突破点,逐一分析。

14.C

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又该生物为雄性动物,因此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A、图示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图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B错误;

C、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个精细胞,由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G和g,因此该细胞经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GH、gH,C正确;

D、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Hh,不考虑基因突变,所以图中基因G的出现可能交叉互换的结果,D错误。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基因型及图中基因组成准确判断各选项。

15.C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因此可以利用分离定律概率来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分析题意可知,基因A/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