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docWord下载.docx
《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doc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时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1课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课时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课时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课时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各1课时)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各1课时)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路加完小鱼艳青
新学期伊始,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1、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四单元“长方体
(一)
(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
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重难点:
分数加减法折纸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长方体
(一)
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灵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分数乘法
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长方体
(二)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分数除法
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
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确定位置
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
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用方程解决问题
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
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
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
诚心、爱心、耐心。
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
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
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
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
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
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
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
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
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
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
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
实验一:
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小球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实验二:
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立方体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
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小瓶子状态
大部分浮
小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数量
说明:
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
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
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
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
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
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
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
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4、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师准备:
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
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材处理】
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