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016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docx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宽运法师)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

(一)

  好逸恶劳或懈怠,可以说是人的通病。

由于贪图安逸,往往导致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为恶劳,所以急功近利,只求速成,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一碰到困难就畏缩;尤有甚者,怨天尤人,不但对于前途毫无帮助,反而起惑造业,空费大好的光阴,实在是可惜!

对治之道无他,唯佛法中的「精进」是最好的针砭良药。

何谓「精进」?

简而言之,「精」,即纯而不杂;「进」,即前而不退。

做人、做事,唯有专心一意,勇猛向前,才能达成目标。

在佛法中,精进是菩萨六度之一(亦是正道之一);六度以精进为主,无论实践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必须精进,才能完成波罗蜜;所以说精进是成佛的阶梯,一切法得成于精进。

  又精进可分为「二种精进」及「三种精进」:

二种精进:

  即「身精进」与「心精进」。

精进者,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

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为身精进;断悭贪等恶心,使不得入者,为心精进。

(《大智度论》卷八十)「心的精进,才是真精进。

三种精进:

  一、《成唯识论》卷九所立之三种精进:

  

(一)被甲精进,发勇猛、自利利他之大誓愿,期无数大劫而无退屈之念,誓成大事,恰如被甲临敌之大威势。

(二)摄善精进,摄诸善法精进修行。

  (三)利乐精进,利乐一切众生,心不疲倦。

 

  二、《菩萨善戒经》卷五所立之三种精进:

  

(一)庄严精进:

菩萨发心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

复为化诸众生,于三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受其苦,心不休息。

  

(二)摄善法精进:

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动,摄持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心不放逸。

  (三)利益众生精进:

菩萨于一切时,修习圣道,利益一切众生,以种种法而化导之,咸使断灭恶因,成就善果,虽历尘劫,心不疲倦。

《梵网经》中云:

「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进,所以者何?

诸佛一心勤求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知,精进的功德不可思议。

  

  往昔,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是弗沙佛的弟子,名释迦菩萨,时入山寻求本师不见踪影,正抬脚走时,忽见弗沙佛在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

菩萨实时欢喜无量而忘了放下脚,就这样经过七天七夜,翘足合掌说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叹世尊功德,因此精进,超过九大劫的修行。

  每想到诸佛为度众生故,勤求佛道,如此精进,又怎不惭愧、感动?

《阿弥陀经》中提到「干陀诃提菩萨」与「常精进菩萨」。

「干陀诃提菩萨」翻译起来,就是「不休息的菩萨」;所谓「不休息」与「常精进」,都是非常认真的修行方法。

这就是表示,当释迦牟尼佛在讲《阿弥陀经》的时候,有这么多的大菩萨在听佛说法;这个不休息菩萨与常精进菩萨都是境界很高深的菩萨,可见《阿弥陀经》不是一般的经典,等于是所有的大菩萨都来听佛讲的经典。

  除了上述两位菩萨外,还有后来结集经典的上座比丘胁尊者,他们都给我们求学佛道、精进修学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让我们在漫漫的菩提道上自信有成就的一天。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

(二)

  精进,可以说就是修行人最大的动力;有了精进的求道心,就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去完成菩萨道上种种艰难的任务,下面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过去久远劫前,有一只名叫欢喜首的鹦鹉,牠与许多鸟兽同住在雪山对面的大竹林中。

有一天,竹林里起了大火,火苗迅速地漫延开来,竹林一下子就成了一片火海。

由于火势猛烈,鸟兽们都非常害怕,惊惶恐怖地四处逃窜。

  

  眼见这一幕,欢喜首当下生起悲悯之心,勇敢地飞向前方的一处大海去取水。

尽管大海距此遥远,竹林面积广大,欢喜首仍不舍林中的鸟兽同伴们,毅然决然地往大海处飞去。

欢喜首飞到了海面时,将自己的翅膀沾湿,再回到竹林中,用沾湿的翅膀朝竹林的上空振动,把翅膀上微少的水滴洒向已成火海的林中,希望熄灭这场大火。

就这样,牠不停地来回在大海与竹林间往返奔波着。

  「碰!

」此时忉利天宫突然发生了大震动,天主释提桓因深感惊讶: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忉利天宫发生这么大的震动?

于是用天眼观察,当衪看到鹦鹉欢喜首正在救火的景象时,露出非常诧异的神情,深受感动地想着:

「这种事情,只有真正发心的菩萨才做得到啊!

  于是,释提桓因以神通力来到了欢喜首的面前,对欢喜首说:

「这片竹林,有数千万里这么广大;你用翅膀所沾到的水也不过几滴而已,要想熄灭这场大火实在太困难的!

」欢喜首回答说:

「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这个心愿,精进努力一定可以灭掉这场大火;如果牺牲了性命而大火仍未熄灭,为了这竹林中的一切生灵,我愿意来生再继续灭火,直到大火熄灭为止!

  释提桓因被欢喜首的悲心及精进的行动力深深的打动,于是刻时用神通力降下大雨,而这场火也就迅速的被熄灭了。

  由此可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难还是不难?

就要看能不能精进不懈,坚持到底。

我们必须不断精进修持,才能断除无边烦恼,摄化无量众生呢?

偈语说「不计寒暑,朝夕勤修」,指的就是:

一、要有坚定的决心,不因气候的变化而影响工作,不因情绪的低落而忘记初心,不因环境的动荡而动摇己志,不因身体的倦怠而借口休息。

二、要有耐久的恒心,必须用心观照,念兹在兹。

所以說,精进就是最大的力量。

佛典中,有关「精进」的故事,实在相当之多:

两位比丘从佛陀那里得到观想的题目后,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禅修。

其中一位比丘心不在焉,只知在火旁边取暖,整个初夜和年轻的沙弥谈话而浪费时光。

另一位虔诚的比丘则善尽比丘的职责:

初夜时经行,中夜时休息,后夜则再度禅修。

由于他的精进并持续正念,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结夏安居结束后,这两位比丘回去向佛陀顶礼报告修行心得。

佛陀问他们这段时间如何安居?

懒惰又心不在焉的比丘,竟然说另一位比丘只是躺着休息、睡觉而浪费时间。

佛陀就问道:

「那么你自己呢?

」他回答说:

「在初夜的时候,靠在火旁边取暖,然后就整夜没睡。

」但佛陀太清楚他们两人安居的情形了,所以就对懒惰的比丘说:

「你明明懒惰、心不在焉,却说自己精进努力、正念现前,而你的同修精进努力、正念现前,你却说人家懒惰、心不在焉。

你就像羸弱、步履缓慢的马,而你的同修则是强壮、脚程敏捷的马。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三)

有一天,佛陀率领众弟子在外面弘化,途中,佛陀要阿难为同行的比丘们说法。

阿难于是为大家宣说精进的重要,赞叹精进的功德。

佛陀听了,说:

「阿难!

你赞叹精进吗?

」阿难回答:

「是的,佛陀!

我赞叹精进。

」佛陀说:

「精进是值得称赞的。

努力行善,名为精进。

不但修行成佛非精进不可,就是世间的学问、事业、一切好的事情,也都要精进才能成功。

懒惰的、放逸的,只知道享受而不肯勤劳努力的人,将来什么事也不会成功,所以精进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佛陀看了看阿难,对大众说:

「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兴;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

一切众事都是由于精进方能成就。

」精进是八正道之一,佛说四正勤,就是四种精进:

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除灭。

《大智度论》说:

「精进法是一切善行的根本,能生出一切诸道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见精进是修道的根本;精进是对治懈怠、懒惰的良方;佛陀时常告诫众弟子,应当勤修精进,不要被懒惰的习气所覆盖。

  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大觉如来,名一切度王,降世说法,广度善根成熟的菩萨种。

这时群众中有两位比丘,一位叫精进辩,一位名德乐止,一同到一切度王佛前,听讲法要,精进辩闻法欢喜,心领神会,立时得「阿惟越致」──证入菩萨不退转地,具足六神通。

但是德乐止却睡着了,清妙法味一毫不入,所以没有得道。

精进辩就对德乐止说:

「勤奋修习才能获得进步,不可贪图睡眠。

」德乐止听了这句良善的谏言,马上振奋精神,但过不了多久又沉沉入睡。

每次他都想:

「不行!

我一定要振作!

」但总是忍不住又睡着。

这天,德乐止来到泉水旁边,在水边静坐,想要入禅定,没多久又昏昏欲睡。

精进辨看到了,实时使用新得到的神通力,变成一只蜜蜂,飞扑到德乐止的眼皮上,做出要刺下去的样子。

德乐止被吓醒,马上重新坐正,但没过多久又睡着了。

蜜蜂看到德乐止又睡着了,便从他的袖口飞进去,从腋下钻到胸腹,小力刺了他一下。

「啊!

好痛!

」德乐止得到痛楚的感觉,一下子惊醒过来,精神陡然振作。

这只蜜蜂再从袖口飞出,停在附近一朵鲜花上,德乐止端正挺直的坐着,一直盯着蜜蜂,恐怕它再飞来,于是提起精神,不再想睡了。

蜜蜂为了帮助德乐止快点悟道,想给他一点启示。

牠假装在花朵上睡着,睡得正熟时,脚跟站不稳,一阵风将花吹动,蜜蜂便掉入污泥中,然后蜜蜂急忙飞到水面,将身体洗干净再重新飞回来,安静的停止在花朵上,迎着清风唱出美妙的歌声:

「佛陀的道理就像甘醇的露水,一听闻就没有满足的时候。

不应松懈怠惰,昏沉的失去体会妙义的感觉,譬如掉落到污泥中,被爱恨和欲望所捆绑。

应当精勤修业,不要自恃佛陀常常会在。

德乐止听到这首偈子后,心中智慧大放光明,才知道蜜蜂是菩萨的化身,马上证得了无生无灭的菩萨境界──精进辩即是释迦如来的前身,德乐止即是弥勒佛的前身。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四)

  由此可见,我们要发起精进、不放逸之心,善知识对我们的帮助实在非常之大,如下面几个故事的例子: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

  「世尊!

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

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槃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

  「不要这么说,阿难!

为什么呢?

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必能圆满完成清净的修行。

我也是因为有善知识的帮助,才证得了无上等正觉,然后成为他人的善知识,教导众生以『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修七觉支、八正道,度化无数深陷于生、老、病、死的众生,让他们超越而免于生、老、病、死的。

  又,阿难!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随善知识修学,就有助于信、闻、施、慧等德行的增长与成就,就像月亮从初一到十五渐渐地变圆、变亮一样。

由于跟随善知识修学,有这样的方便与利益,所以说,具足善知识,是全梵行者。

(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七二六经》、《相应部第四五相应第二经》、《增壹阿含第四四品第一零经》,另参考《杂阿含第七六八经》。

中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二三八经》、《相应部第三相应第一八经》。

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七一七经》、《杂阿含第七七八经》、《相应部第四五相应第七七经》、《相应部第四五相应第八四经》。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憍萨罗国的国君波斯匿王,来拜访佛陀,想要佛陀印证他的一个看法。

波斯匿王说:

  「世尊!

我独自沈思,认为世尊所教导的正法,可以让人当生就远离苦迫烦热的烧灼;没有时节的限制,就能自觉自证。

佛陀实在是我们的善知识、善同伴,不是恶知识、恶同伴。

  「是啊,大王!

依我教导的正法与戒律去修学,就是结交了善知识、善同伴,而不是恶知识、恶同伴,因为我可以引导深陷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众生,趣向解脱,成就解脱。

  大王!

过去阿难比丘曾经来告诉我,他在独自沈思时,认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就可以算是修行的一半了,我告诉阿难比丘说,有善知识的引导,不只是修行的一半,而是修行的全部,因为善知识能引导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而修七觉支、八正道的缘故。

  大王!

所以,您不能没有修学的善知识、善同伴,您应当这样修学。

  大王!

要有善知识、善同伴,则不能不依于对善法的不放逸。

  大王!

不仅您应当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也应当要让国王的后宫眷属、文武百官、平民百姓们常常想到:

我们的国王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我们也应当依着不放逸,安住于不放逸。

这样,国王不但以不放逸护卫着自己,也护卫了您的后宫与库藏。

(故事前段的发生地,《相应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