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986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docx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知)P10~16

1、罪刑法定原则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二、刑法适用范围(刑法的规定掌握好,属地管辖······)(判断或选择)

指的是在什么地域内对什么人和从什么时候起至什么时间止具有效力。

我国采用综合原则:

以领土原则为基础,以国籍原则、自卫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

1、国内犯适用原则是领土原则:

只要在我国领域犯罪的,除刑法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与本国刑法。

但也有特别规定:

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有特别规定。

2、对国外犯(国籍原则、自卫原则、普遍管辖原则)

管辖原则: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的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三、犯罪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简、选、判(什么是本质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到刑法处罚性(前提)

四、犯罪的构成(4个方面要件)

1、犯罪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五、犯罪的客体与对象的关系(简、判、选)

犯罪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关系:

犯罪客体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对象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作为犯罪对象的物,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

例如:

故意伤害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通过犯罪对象他人表现它的存在: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其犯罪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通过犯罪对象枪支、弹药、爆炸物表现它的存在。

六、犯罪的客观方面:

不作为的构成特征(简)

不作为:

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行为。

特点: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不作为成立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

七、犯罪的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规定(自然人),尤其注意14~16岁

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

是否达到一定年龄和精神状况是否健全

刑事责任年龄:

1、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6周岁的人,应负完全行为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负刑事责任。

3、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

4、限制刑事责任年龄:

对于实施了危害行为要负刑事责任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八、犯罪主观方面:

两概念(犯罪故意、过失)n解

犯罪故意: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犯罪过失:

行为人在实施过失犯罪时所具有的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九、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构成条件(简述)

正当防卫条件:

1、防卫起因:

一定的不法侵害

2、防卫时机:

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行。

正在进行,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3、防卫动机:

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4、防卫对象:

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而不能针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任何人,包括不法侵害人的家属。

5、防卫限度:

必须具备防卫起因、防卫动机、防卫对象等条件,就获得正当防卫的权利与根据。

紧急避险:

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实施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1、避险起因:

危险来源:

一是自然力形成的危险,二是动物袭击造成的危险,三是人体病症导致的危险,四是人的侵害行为导致的危险

危险的性质:

区分日常生活中危险的概念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概念

危险的客观性:

已经发生的

2、避险时机

正在发生:

危险已经出现尚未结束的状态。

3、避险动机,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4、避险对象:

无辜的第三者

5、避险必要:

在不得已的情况

6、避险限度:

行为人必须衡量两种合法利益的大小,以较小的利益换取较大利益的保全。

十、犯罪未遂成立条件(选)

1、已经着手实行的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十一、犯罪中止成立条件(选)

1、犯罪中止的时间性:

只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2、犯罪中止的客观性:

放弃犯罪,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3、

十二、共同犯罪成立条件(简)

1、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犯罪行为

3、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犯罪故意

十三、刑罚概念

十四、刑罚目的(特殊、一般)

十五、区分主刑与附加刑

十六、我国死刑的政策:

不废死刑,,但限制死刑适用,刑法从哪些方面限制死刑

十七、什么从重处罚、从轻处罚

十八、自首成立的条件(简、选、判)

十九、时效(追溯时效)10、5、20年之类

二十、法条竞合适用原则(选择、判断)

二十一、具体罪名(选择、判断)

1、叛罪犯罪主体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秩序

(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构成条件)(简或判断)

(2)信用卡诈骗罪(构成条件)(简或判断)

4、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案例分析)

(1)重婚罪

(2)绑架罪

(3)故意伤害罪

(4)强奸罪

(5)非法拘禁

二十二、(构成条件)

1、抢劫罪

2、盗窃罪

3、抢夺罪

4、诈骗罪

5、侵占罪

二十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二十四、

1、贪污罪(主体)

2、受贿罪(两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