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971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docx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406-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墙的钢筋绑扎。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

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

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

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2.1.4  工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

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2.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2.2.4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2.5  根据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采用内贴法或外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层及保护层;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

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及梁钢筋→绑墙钢筋

    3.2  划钢筋位置线:

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3.3  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

    3.3.l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3.2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3.3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3.4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3.3.5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3.3.6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3.7  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3.8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3.4  墙筋绑扎:

    3.4.1  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

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

    3.4.2  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

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3  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塔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3.4.4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

支撑或拉筋可用φ6或φ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3.4.5  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3.4.6  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

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4.7  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

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地下室墙体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

    3.4.8  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4.1.2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4.1.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规范的专门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2.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4.2.3  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2.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

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

    4.2.5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

接头尺寸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

    4.2.5.1  绑条沿接头中心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4.2.5.2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4.2.5.3  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

    4.2.5.4  焊缝宽度不小于0.1d。

    4.2.5.5  焊缝长度不小于0.5d。

    4.2.5.6  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6。

 

                       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值              表4-6

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

焊接±10

绑扎±20

2骨架宽、高度±5

3骨架长度±10

焊接±10

绑扎±20

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

排距±5各一点取其最大值

6钢筋弯起点位移20

中心线位移5

水平高差+3  -0

基础±10

8受力钢筋保护层梁、柱±5尺量检查

墙、板±3

成品保护

    5.l  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5.2  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5.3  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层,以免被钢筋碰破。

    5.4  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

    5.5  严禁随意割断钢筋。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墙、柱预埋钢筋位移:

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

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6.2  露筋:

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6.3  搭接长度不够:

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4  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6.5  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未错开:

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

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

    7.2  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

    7.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

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7.4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

    7.5  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

    7.6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7.7  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第六章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本标段属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区气候,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湿润多降雨,秋季凉爽多早霜,冬季寒冷而漫长。

年平均气温4.4℃~8.4℃,极端最高温度36.1℃~39.8℃,极端最低温度-39.9℃~-32.8℃,年平均降雨量481.8~682.7mm,最大月平均日较差11.6℃~14.3℃,最大积雪厚度17~30c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37~205cm。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安排和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冬季和雨季期间施工在所难免,因此,做好冬季、雨季施工的防冻、防雨措施及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6.1冬季施工安排

6.1.1路基工程施工安排及措施

6.1.1.1路基工程冬季施工安排

冬季低温路基施工的重点是处理好土壤的防冻、土壤的挖掘及土方的填筑三个环节。

6.1.1.1.1路堤填筑施工

(1)低温的界定:

当工地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或日最低气温在-3℃以下时,按冬季施工的规定进行施工,进入冬季施工前做好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2)低温施工的路堤必须在冻结前处理完毕,处理方法除满足路基一般施工规定外,还要清理干净冰雪、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地基同类型的未冻土填平压实。

处理好的地基随即覆盖不使冻结。

(3)路堤填筑

①填料要求:

低温填筑路堤用料,一般采用A、B类填料。

②填筑压实

A填土厚度:

冬期路基施工按横断面全宽分层平铺,分层填筑厚度按正常温度施工的厚度减薄20-25%,并不得铺成斜层,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中断施工;路堤填筑每侧超宽填10-50cm并压实,待冬期过后修整边坡时削去多余部分并夯拍密实。

B施工地段的积雪,施工前进行清除干净。

C施工中遇大雪或其他原因中途停工时,整平填层及边坡并加覆盖;继续施工前,清除干净边面冰雪。

D填筑路堤要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

保证挖、运、填、压的周转时间小于土的冻结时间。

E对取土场宜一次连续挖至设计标高,挖土前清除干净表面积雪,对取土场、路堤边坡外露土层采用草袋进行覆盖。

F低温施工的路基坡面及边坡整修工作在来年解冻后进行。

6.1.1.1.2.级配碎石工程

(1)级配碎石尽量抢在冬期以前完成,部分剩余量在0℃以上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时间施工,雨雪天不施工。

(2)碎石级配均匀,结冰的集料不使用,对石粉进行遮盖,防止雨雪淋湿。

(3)搅拌级配碎石按配合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施工现场洒水,装运中及时加盖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