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9664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市场均衡:

瓦尔拉斯均衡

帕累托最优

2、市场失灵的类型

(1)宏观性失灵;

超额供给

超额需求

(2)信息性失灵:

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

(3)公共性失灵:

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垄断性失灵:

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5)外在性失灵:

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影响

(6)分配性失灵: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

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

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公益人角色;

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

调节收入分配

(3)管制人角色;

防止自然垄断

防止过度竞争

保护消费者、雇员利益

(4)仲裁人角色;

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5)守夜人角色:

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第二章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1.经济职能的含义

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2.内容

资源配置

提供公共产品

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对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

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施加影响

收入再分配

收入分配是由市场决定的,但财产是可以继承的

稳定经济

低失业率,充分就业;

低通胀,物价稳定

市场管制

防止垄断,保护竞争;

保护消费者和公众利益

(二)政府失败的表现:

P40

1、原因:

主观上,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公务员组成,他们都是经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

客观上,政治家和公务员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存在信息失真现象

(1)政府的政策偏差;

原因:

政策本身不是最优配置、政策的阶段性、政策效果的双面性;

执行过程的偏差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选民和政治家都是经纪人;

利益集团的影响;

主管部门领导人自身利益的驱动、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鲶鱼效应”

政府工作缺乏竞争;

缺乏降低成本的内激励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帕金森效应”

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与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5)政府的寻租活动:

用权力交换超额利润

常见情形:

政府的特许权、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政府订货

(6)权利的滥用“米兰达警告”

第四章:

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概述

1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2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

1)保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保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

防止出现“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或“需求膨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两种不正常状态。

注: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净出口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2)物价稳定:

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

内涵:

PPI和CPI相对平稳;

CPI上升幅度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幅度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3)充分就业:

意味着一国经济资源(劳动力与劳动力相结合的物质条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3、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

(1)在管理形态上,宏观调控以总量管理为主

(2)在管理对象上,宏观调控以价值管理为主

(3)在管理手段上,宏观调控以参数调节为主

(4)在管理方式上,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

(5)在管理过程上,宏观调控呈现出动态性。

第五章: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概述

1.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总称。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调节资源合理配置

调节收入公平分配

调节供求总量平衡

调节货币流通状况

3、财政政策手段,就是全部财政调节参数的总和。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

P106

国家预算的调控功能

(1)国家预算收支的规模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供求的平衡关系。

(2)国家预算的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税收的调控功能

(1)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平衡

(3)调节各种收入分配

国债的调节功能

(1)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2)调节产业机构

(3)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流通

增:

排挤效应

货币效应

收入效应

财政补贴

(1)配合价格政策以稳定价格。

(2)促进外贸收支平衡。

(3)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

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的转移,它是财政支出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调节中央政府与地区政府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财政横向不平衡

.4、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效应

(1)松性财政政策,也叫膨胀性或赤字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

1)采用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等措施,可以收到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和扩大社会供给的效应。

2)采用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赤字的措施,能够收到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投资和扩大就业的效应。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和投放货币,能够收到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的效应。

4)通过财政补贴是财政支出扩大和财政赤字增多,可以收到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增加的效应。

(2)紧性财政政策,也叫紧缩性或盈余性财政政策。

这是指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

※货币:

层次定义

(二)货币政策

1、定义:

狭义货币政策时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

理解:

调节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乘数效应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可操作、可计量、可监控的金融变量。

在国外,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汇率和基础货币。

在我国,中介指标有:

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

3、货币政策手段

法定存款保证金率

再贴现率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

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条件。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再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行为。

其他手段

1)道义上的劝告。

所谓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放款、投资等方面应采取的手段和行为给予指导或劝告,希望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再货币政策方面相互配合。

2)中央银行直接向所要支持的产业和地区提供贷款。

3)提供优惠的利率。

4)直接信用管制。

手段选择:

行政、法律、经济

第6章:

公共产品

1、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

特点:

竞争性是指对于任意给定的私人产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的个人消费,该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大于零。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1、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

2、非竞争性包括两方面含义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产权机制或产权边界

(2)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

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

2)准公共产品。

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

俱乐部产品:

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共同资源:

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二、公共产品均衡机制

1.林达尔均衡:

试图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之间赋税合理分布所需的原则和决策标准

2.公共产品均衡的阻碍

(1)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

(2)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曲线,也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需求。

()难以进行公开的数量统计

(4)政府可以解决消费者因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达成协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强制力进行征税来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3.公共物品低效率的模型

(1)哈丁的公共事物悲剧

(2)“囚徒困境”博弈

三、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生产

1.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败”。

2.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3.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点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比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3、作用(绩效考量)

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者提供制度激励

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可能会出现负外部性问题,对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制

在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给予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某种支持

4、供给的方式

第七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1.私人选择

人们根据相关信息自主地做出购买决策,并且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换实现购买,决策者直接地承担决策后果。

2.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3.区别

私人选择

公共选择

内容

物物交换

参与者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媒介

钞票

选票

公共双方的决策双方影响力

双方基本上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力

供给方(政府机构)可能拥有更多的影响决策的权力

决策的调整过程

迅速、及时

较缓慢

4、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前提

基本研究方法

切入点

二、公共选择的规则

投票:

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全体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rule),就是通常提及的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

优缺点:

2、多数通过规则

1、相对多数规则(pluralityrule)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1)相对多数规则可能使两个彼此对立的提案够都获得通过。

(2)相对多数规则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可能不符合多数人的偏好。

(3)相对多数规则下投票可能没有结果。

2、简单多数规则(simplemajorityrule),又称为过半数规则,是每人一票对提案进行赞成或反对的投票,若有一半以上的人投票赞成,提案即获得通过。

(1)单峰偏好

投票人的偏好为单峰值,是指在诸备选提案中,某投票人最偏爱其中一项提案,并且离开改提案向任何其他提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始终持续下降,

(2)中间投票人定理

中间投票人:

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

(3)双峰偏好

(4)投票悖论

投票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且投票者是多峰偏好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

(5)简单多数规则存在弱点

投票循环

可能产生无效率的投票结果

可能存在选票交易

第9章:

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

1、公共支出

1、内涵:

公共支出,亦称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

广义的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法规所导致的私人部门增加的开支。

2、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的一般影响

1)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2)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3)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2、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又称公共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所有公共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2、相对量指标,又称作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公共财政支出占当期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3、影响公共支出的宏观原因(4理论)

1、瓦格纳法则: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一国的公共支出会不断增加

(1)表现:

经济发展促进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会导致一系列新型的属于补救性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在需求上增加了公共支出

(2)原因

经济发展促进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摩擦不断增加

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生活密度提高,会导致外在性和拥挤增加,也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与管理。

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支出

2、发展阶段理论

3、梯度增长理论

4、非均衡增长理论

进步部门

非进步部门

四、区分两种支出

(1)购买性支出。

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占用和耗费社会经济资源,以便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

主要包括各项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10章:

政府课税的一般理论

一、税收

1、税收的含义

所谓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3、税种分类

按征收实体分类:

力役税、实物税和货币税

按课税对象分类:

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和商品(劳务)课税

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

从量税和从价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税收负担是否可以转嫁分类:

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2、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是国家征税的准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法制所遵循的具体化的指导思想。

2、原则

(1)公平原则:

要使纳税人承担的税负与其纳税能力相适应

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

纳税能力不同的人,承担的税负不应相同。

受益原则:

每个人承担的税负与他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一致

纳税能力原则:

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收

(2)效率原则:

要求国家征税既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又要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3)适度原则

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当兼顾需要和可能。

3、税收的经济效应

1、税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解释:

拉弗曲线

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1)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税收对厂商生产的影响

(3)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税收对个人工作的影响

(5)对实现公平的影响

四、税制要素

1、纳税人

所谓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拥有课税对象从而必须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和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3.、税目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4.税率

税率是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

5.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

7.减税、免税

8.违章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