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9356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建勘察报告讲解Word下载.docx

框架结构

5-7F

无地下室

桩(柱)基础

1427.60

7000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一)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

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

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

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对场地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3.对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4.确定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确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型,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对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措施提出建议。

5.若拟采用桩基,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

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

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6.判断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预测可能破坏模式,为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提供各侧边地质模型的建议。

7.查明下伏基岩的岩溶形态、位置、规模、埋深、围岩和岩溶堆积物以及伴生的土洞等岩溶发育规律。

8.若场地内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设计所需计算参数。

(二)依据的技术标准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⑵《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⑶《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⑷《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⑸《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SC99:

1998);

⑻《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⑼《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1992);

⑽《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⑾《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⑿《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三)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拟建场地勘察区没有发育构造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地层稳定性好、地层分布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3.1.4之规定,对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岩土工程勘等级为乙级。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其完成情况

(一)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勘探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任务要求、建筑物规模及场地特点,本次勘察工作,采用工程测量、岩芯钻探、声波测试、室内试验及现场地质调查等方法为主,查明了场地及附近的覆盖层性质、厚度,基岩的分布、产状及地层结构,收集了本地区的水文资料,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全面获取场地第一手资料。

本次勘察的勘探点是根据设计方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之4.1条、《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之7.2条中对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项目详细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的要求按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等级进行布置。

野外勘察工作自2015年6月15日起,至2015年7月29日结束。

在拟建场地范围内详细查明了拟建场地的岩土层分布情况(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2)。

表2主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完成工作量

提交成果

单位

工作量

测量放钻孔

259

确定钻孔位置、坐标

机械钻探

钻孔数量

257

钻探进尺

m

4086

岩石2862m、土1260m

钻孔平面分布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地层剖面结构组合

30

工程地质剖面图

单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

波速测试

孔/点

波速测试报告

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10

岩石物理性质测试报告

岩石抗压力学试验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报告

土物理性指标试验

土的物理性指标分析测试报告

水质分析试验

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拟建物底层平面柱位图,结合拟建物结构特征及荷载大小要求,按《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关于岩溶地基的规定按一柱一孔进行布孔,本次勘察共布孔176个,钎孔83个共完成钻孔257个。

钻探深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1.17条和4.9.4条和《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7.2.3条的规定,视拟建物上部结构荷载及初步考虑的基础类型与基础埋深,根据场地目前标高:

桩基础控制在预估基础底面以下3~5倍桩径且深度不少于5.0m。

在钻探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或影响持力层选择的岩溶洞隙时,再按照上述要求加深钻孔深度。

(二)钻探质量评价

本次勘察对粘土层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无水干钻连续取芯,岩芯采取率为100%,对基岩层采用单层岩芯管及硬质合金钻头清水回转钻进连续取芯,钻孔直径75~108mm,钻探回次进尺一般为1.00~1.50m,最大不超过2.00m,岩芯采取率:

基岩强风化带45%~55%,基岩中等风化带65%~75%;

基岩中等风化带RQD为75~90。

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累计误差≤±

0.05m。

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中5.0.1条款的要求。

(三)采取试样方法及数量

1.岩石试样的采取:

岩石试样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清水回转钻进,在采取的岩芯中选取单节长度大于10cm,10组长度为0.20m的岩芯,用较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和粘胶带密封。

共采取10件红粘土10件中等风化白云岩及1组水样进行室内试验。

(四)岩石、水、土室内试验分析完成情况

岩石、土、水室内试验分析由“贵州科建检测公司”完成。

岩石试样依据现行规范《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土工试样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水质分析试验依据《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T5194-2004)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取得了必要的岩、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粘土层的腐蚀性试验成果和水质简分析成果,试验项目满足规范要求。

(五)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

本勘察报告及图件所依据的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设计提供的“总平面规划图”,采用业主方提供的引测点、规划红线图及初勘条件图作为放线依据,孔口高程为黄海高程系高程。

控制点GPS1,GPS2坐标如表2:

表3控制点及勘探点坐标统计表

孔号

X坐标

Y坐标

高程

GPS1

2906967.565

599545.216

1365.943

GPS2

2906932.654

599463.768

1366.006

钻孔位置确定及高程测量由我院测量室采用拓普康GTS336型全站仪施测。

测量精度:

平面位置偏差≤±

0.25m,高程偏差≤±

0.05m,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1.场地位置

拟建场地位于安顺市安顺学院内,交通运输方便,汽车可直达现场。

2.地形及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岩溶残洼地,地势开阔,自然地形呈南高北低,勘察范围内高程为1422.81~1428.85m,起伏差6.0m。

场地整体平缓。

3.地质构造

据安顺市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场地没有较大规模的区域性断层,地层为单斜构造,产状210°

∠37°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单一,拟建场地位于安顺市开发区,场区内覆盖层由第4系场地内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为:

杂填土(Q4ml)红粘土(Q4el+dl)组成,下伏为三叠系关岭组(P1g)白云岩岩组成,场地基岩呈单斜构造产出

(二)场地地层,岩土体构成及均匀性评价

拟建场地经钻探及开挖揭露,杂填土(Q4ml)红粘土(Q4el+dl)组成,下伏为三叠系安顺组(P2g)白云岩岩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Q4ml)

杂填土:

杂色,结构松散,由粘土、混凝土碎块及矿渣等组成,结构松散,回填均匀性差,场地范围内部分分布,分布不均匀。

局部分布,最薄处为0.60米,最厚处为2.40米,平均厚度为1.67米。

2、红粘土(Q4el+dl)

红粘土:

褐红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密实,致密状结构,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残坡积成因,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地范围内局部分布,分布不均匀。

局部分布,最薄处为0.40米,最厚处为6.70米,平均厚度为2.60米。

3、中风化白云岩(P2g)

①、白云岩:

灰色,易钻进,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

分布于基岩浅部,,岩芯呈砂状,碎块状,岩体碎裂破碎,局部分布。

②、白云岩:

白云岩:

灰色、深灰色,中等风化,薄~中厚层,受构造运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内充填粘土及泥质物,结合差,见蜂窝状溶孔,晶洞,岩芯多呈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碎块状,砂状,全场地分布,岩芯采取率70%左右、岩体属较破碎。

根据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指数并计算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岩芯采取率,并结合钻孔岩芯的鉴别,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钻探揭露,施工钻孔175个个钻孔中:

ZK4,ZK9,ZK21,ZK29,ZK49,ZK68,ZK75,ZK87,ZK89,ZK99,ZK107,ZK108,ZK113,ZK116,ZK120,ZK126,ZK135,ZK141,ZK142,ZK145,ZK146,ZK153,ZK166,ZK168,ZK248,见岩溶洞穴25个,遇岩溶率约14.2%,溶洞高度0.5~5.20m,场地基岩面起伏相对高差大于2m,且小于5m,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7.1.3条,场地属岩溶中等发育场地。

岩溶发育情况一览表,详见表4。

表4岩溶发育情况一览表  

形态

顶板标高(m)

底板标高(m)

垂高(m)

顶板岩体厚度(m)

充填情况

处理意见

ZK4

溶洞

1420.02

1419.62

0.4

1.5

软塑红粘土夹碎石

揭穿顶板增加桩长

ZK9

1420.03

1419.63

1.3

ZK21

143.93

1411.14

2.8

4.2

1408.34

1406.14

2.2

ZK29

1416.48

1414.68

1.8

5.2

建议顶板作持力层

ZK49

1420.13

1417.43

2.7

0.8

ZK68

1411.71

1409.91

6.1

ZK75

1421.74

1421.44

0.3

2.5

ZK87

1417.28

1415.48

6.8

ZK89

1413.98

1411.78

5.6

ZK99

1413.06

1410.86

6.5

ZK107

1413.47

1411.47

2

5.9

ZK108

1416.47

1414.77

1.7

6

ZK113

1421.16

1420.06

1.1

4

ZK116

1417.66

1415.66

5.7

ZK120

1418.1

1417.3

ZK126

1419.12

1415.82

3.3

5

ZK135

1418.85

1416.65

ZK141

1420.12

1418.32

5.1

ZK142

1420.74

1418.64

2.1

ZK145

1418.45

1417.47

0.98

5.3

ZK146

1420.3

1418.2

5.5

ZK153

1418.4

1416.8

1.6

8.2

ZK166

1421.94

1419.64

2.3

ZK168

1421.59

1419.59

ZK248

1415

1412.9

  

拟建场地基础均以中风化石灰岩作地基持力层,对遇溶洞的钻孔,顶板厚度不满足持力层要求,需揭穿溶洞,将基础置于溶洞底板中风化基础之上。

(四)、气象特征及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1.气象特征

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DBJ22-01-89),拟建场地处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7.6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4m/s,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是避暑休闲的天堂。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成果,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下部灰岩岩溶裂隙水。

上层滞水存在近地表的地层中,以填土中为主,呈岛状分布,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补给,该场地内无统一地下水位。

粘土含水性差,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灰岩岩溶裂隙水:

岩溶水与岩溶发育程度有关。

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岩性及岩性组合,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各类灰岩岩溶发育程度因其溶解度不同而异。

工程区岩相变化较大,位于中切割低山山腰,钻孔揭露到地下水稳定水位,终孔多日后,从统一测量的孔内水位可知地下水稳定水位高度一般为1421.00m左右。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应注意场地地下水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影响。

4.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1、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拟建场地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03-Ga型水,地下水PH值为7.22,游离CO2为5.75mg/,侵蚀性CO2为1.99mg/L,总矿化度为440.88mg/L,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综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场地地下水对拟建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场地环境为Ⅱ类。

场地处于干湿交替环境,水对建筑砼结构的腐蚀性分析评价见表5。

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表5

腐蚀对象

砼结构

砼中钢筋

评价指标

SO42-

(mg/L)

Mg2+

侵蚀性

CO2(mg/L)

HCO3(mmo1/1)

pH

Cl-

含量

95.83

34.44

1.99

3.97

7.22

32.36

<300

<2000

<15

>1.0

>6.5

<100

300-1500

2000-3000

15-30

1.0-0.5

5.00-6.5

100-500

1500-3000

3000-4000

30-60

<0.5

4.00-5.00

500-5000

>3000

>4000

>60

——

<4.00

>5000

评价结果

2场地土对建筑物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场地周边无化工有机工业,根据水质分析试验地下水未被污染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所以土也没有被污染,因此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

五.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1、岩溶

本次本次钻探的175个柱位钻孔中,在勘探深度范围见岩溶洞穴25个,遇岩溶率约14.2%,整个场地溶沟、溶槽微发育,基岩面相对高差大于2.0m,且小于5.0m,

根据钻孔岩溶分布情况及《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7.1.3条及《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表3.2.4条规定综合考虑,建筑场地为岩溶中等发育地基。

2、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调查,在拟建场地100m范围内未发育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

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安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地形较平坦,无液化土层、无软弱土层、无危险地形地貌,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场地土层为红粘土;

红粘土平均厚度为2.4m,承载力fak=80kP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150m/s<Vs≤250m/s,属中软土;

场地土层厚度小于5m,属Ⅰ1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25s。

五、特殊性岩土

经现场调查及钻探反映,拟建场地中素填土杂色,结构松散,由土石方开挖产生的粘土、碎石块等组成,结构松散,回填均匀性差,基本为现场土石方开完形成,回填时限短,现未完全固结,为欠固结土,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8-2-28杂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为µ

=0.15

六、场地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

变形参数;

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评价

(一)岩体的完整性评价

较破碎白云岩:

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块状构造,质硬,节理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充填,闭合好,岩体完整性分类属“较破碎”类,中风化白云岩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区间值为25.4~39.5Mpa,标准值为30.695Mpa,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属“硬质岩”类。

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分类为Ⅳ类。

(二)岩土室内试验指标的统计分析

红粘土:

红粘土:

褐红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密实,致密状结构,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残坡积成因,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地分布不均匀,局部分布,本次红粘土共取样10件做试验,取其中8件算物理力学参数,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分析于表6:

其力学参数为:

Ck=37.33KPa、Φk=7.11°

、Es=7.20MPa、γ0=1.63KN/m3、aw=0.74。

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评价:

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表3.1.2-3得Ir=1.97<Ir/=1.4+0.0066WL=2.004,所以拟建场物地红粘土为Ⅱ类土,收缩后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

表6

取水点红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指标

含水量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含水比

液塑比

内摩擦角

内聚力

压缩模量

最小值

59.70

82.90

41.30

40.40

0.43

0.72

1.93

6.9

37.10

6.80

最大值

64.50

84.90

43.40

42.00

0.52

0.76

2.01

7.7

38.10

7.40

平均值

62.04

83.98

42.61

41.36

0.47

0.74

1.97

7.29

37.56

7.20

标准差

1.517

0.719

0.712

0.571

0.026

0.012

0.025

0.26

0.346

0.227

变异系数

0.024

0.009

0.017

0.014

0.055

0.013

0.04

0.031

修正系数

 

0.99

标准值

7.11

37.33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按下式计算

fak=Mbγb+Mdγmd+McCk

红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公式fa=Mbγb+Mdγmd+M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