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9250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文档格式.docx

学校成立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指定责任人和联络人,确保责任到人。

3.落实防控机制。

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措施,完善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各项方案和预案进行专题培训,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4.掌握中高风险地区名单和重点场所名单,把握每日返校要求。

5.配足配齐配强防疫人员。

各学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按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并定期进行防疫相关知识培训、考核,提升校医保健老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其在学校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确保学校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6.动态储备防疫物资。

学校根据学生及教职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消毒剂、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确保物资安全有效。

7.整治校园环境。

定期对室内外环境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做好垃圾清理,开展预防性消毒。

强化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

8.设立临时处置场所。

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二)疫情防控防御战

9.积极接种疫苗,筑起免疫长城。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协调下、在辖区疾控中心指导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做好对接、周密部署,积极发动、全力做好当前及下一阶段学校师生员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应接尽接,有效形成校园内外免疫屏障,抵御常规毒株入侵校园风险,降低变异毒株传播效力和重症风险。

10.严格实施入校前健康自查和健康申报。

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以班级为最小作战单元,组织师生员工入校前开展健康自查(有无发热、干咳、咽痛、腹泻、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和健康申报(有无上述症状、有无病例及密接的接触史、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动态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前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情况。

对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

11.加强校门管理。

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

坚持入校登记制度,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员工进出校门需核验身份并检测体温。

外来人员凭身份证登记并经扫码测温后进入校园。

定期导出进出记录并作备份,妥善保管临时入校纸质记录,确保疫情防控有账可查、清晰准确。

12.严格落实师生员工健康监测。

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做好“日报告”和“零报告”,做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在校门设置健康监测点,所有进出人员开展扫码测温,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学校托幼机构学生晨检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师生晨午晚检,并依托“广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传染病症状监测和网络直报。

13.加强入校后健康管理。

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重点监测师生员工有无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冬春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

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师生员工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

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

对曾经患病的师生员工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

14.做好重点环节管控。

学校每日开展校门卫室、食堂、卫生间、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宿舍、卫生室(保健室)、体育场馆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做好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工作,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

疫情期间首选自然通风,有可开窗的场所,外窗保持持续打开状态;

或者每天早、中、晚至少开窗通风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同时保持排气扇运转正常,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各场所的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规范空调使用(附件1)。

定期做好饮水设备清洁消毒,保持学校室内外环境卫生,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废弃口罩定点投放等工作。

15.加强校内活动管理。

学校引导学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合理管控人员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减少人员流动。

荔湾区全区域和越秀、海珠、白云、番禺区等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区域内的学校暂停跨班活动。

16.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加强人员防护。

疫情期间,为有效预防变异毒株,全市学校师生员工在校内需全程佩戴口罩(体育运动、吃饭、睡觉时须摘除口罩),幼儿在幼儿园内不建议佩戴口罩。

口罩建议每半天更换一次,所换口罩从内向外折叠后置于加盖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校内如因发热等情形进入校医室、临时观察室、隔离室,则须更换为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的N95/KN95口罩。

学校在操场、卫生间、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配备洗手液和免洗消毒液。

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7.保障食堂食品安全。

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

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

做好餐(饮)具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类。

疫情期间,严禁购买使用境外进口冷冻食品,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卫生安全管理。

采取校外供餐的,送餐人员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学校,且须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18.加强寄宿管理。

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

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

加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进行体温排查。

加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

按照标准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有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进行临时隔离,按规定要求就诊。

19.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教育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与技能信息推送给学生和家长。

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20.加强近视防控。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视屏时间。

教师授课应当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

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

低风险地区要确保学生开展足够时间的户外活动。

(三)疫情防控阻击战

21.本市、本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为防范疫情输入校园,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按照辖区疾控中心的专业指导意见开展学校新冠防控阻击战。

关注疫情动态,开展摸查和风险研判。

各学校应高度关注国内、本省、本市、本区疫情形势,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渠道获取疾控部门每日提供的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本市中高风险街镇名单和病例曾活动过的重点场所名单,并依照名单向全体师生员工开展摸查,确定是否有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家人是否有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重点场所的情形。

各学校每日汇总摸查数据,并连同晨检统计数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上报区教育局及区疾控中心教育防控组联络人政务邮箱。

22.遵守处置流程。

教职员工或学生在家中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后到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

学生家长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和校园室,通知学校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并做好就医结果追踪和登记。

23.启动应急机制。

如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中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和终末消毒等工作。

如学校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或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次密)的情况,根据辖区教育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联合评估意见,实施分级分类停课。

同时,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病例转运、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

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及时就医。

按照属地疾控机构要求做好终末消毒。

24.做好隔离期间师生员工线上学习、生活保障,做好心理辅导。

学校应配合做好病例或者密接者、次密接者的心理安抚和学业辅导工作,并做好学生隐私信息保护。

师生员工病愈后,返校时要对其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附件1

空调使用方法

一、首选自然通风

有可开窗的场所,外窗保持持续打开状态;

同时保持排气扇运转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无法采用自然通风的,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二、正确使用空调

(一)分体空调等无新风供应的空调器

在空调开启的同时,也须适当使外窗保持一定的开度,以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每天定期关闭空调开窗通风换气。

如果没有外窗进行自然通风的,必须机械通风。

定期清洗空调送风滤网及排气扇。

必要时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空调器。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1.保证吸入的新风是室外的新鲜空气,禁止新风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取风。

新风吸入口周边无污染、无杂物,确保空调机房内和空调新风口周围环境的清洁。

风机房可加装高强度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2.新风和回风都是集中处理传送的,空调通风系统不管是全空气系统还是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应全新风运行,关闭回风阀或遮挡回风口。

调节好新风分配量,保证各局部场所均有新风输入。

无法全新风运行的,应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有效运行,同时按照下列要求使用:

空调通风系统按最大新风量运行,尽量减少回风量;

运行中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操作,保障运行效果。

3.房间内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回风是房间内自循环的,应保证新风系统正常运行,按最大新风量运行,并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

4.有外窗的房间,空调通风系统使用过程中外窗宜适当保持一定的开度。

5.定期对运行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疫情期间每周一次。

6.加强对冷却水和风机盘管的冷凝水盘的清洁消毒。

7.所有排风都要直接排到室外。

8.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30-60分钟,新风和排风系统应保持运转。

9.一旦发现病例,立即关闭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该区域的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后才能恢复使用。

 

附件2

学校重点场所、设施清洁及消毒规范

一、空气消毒

(一)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要求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在垂直1米处辐射强度高于70μW/cm2,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米~2.2米,并且分布均匀,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连续照射不少于30分钟,消毒后及时通风换气。

(二)用含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对各类教学、生活及工作场所进行空气喷雾消毒,消毒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

(三)空气消毒机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

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二、物表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剂(250mg/L~5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卫生间消毒

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消毒。

四、校车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

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可参考物体表面的消毒;

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或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五、玩具和教具消毒

(一)纸质类等不能湿水的玩具和教具:

保持干净干燥,阳光充足时经常放置在太阳底下暴晒。

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表面,或56℃干热最少30min。

明显污染的物品及时丢弃。

(二)塑料、木质、布质类等可湿水的玩具和教具:

可每天放学后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